《北方》最新教案
《北方》最新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從而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
2.進一步體會愛國的復雜感情和辨證關(guān)系。
3.通過意象分析揣摩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從小生活在江南,對于中國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觀的感受?
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詩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樣子的呢?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詩歌。
2.正音
3.詩人眼中,北方是什么樣子的?(悲哀的。本詩一開始就明確了詩人的感情指向,也給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悲哀、憂郁、沉重)
4.我們眼中的北方是……而艾青眼中的北方是悲哀的,為什么呢?
三、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艾青,中國現(xiàn)代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1928年就讀于杭州西湖藝術(shù)學院,次年留學法國。1932年參加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不久被捕,在獄中開始寫詩,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成名,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shù)特征和他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1937年后輾轉(zhuǎn)于武漢、山西、桂林、重慶等地,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到延安,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主編《詩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到黑龍江、新疆等地勞動。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月后重新獲得寫作權(quán)利,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被法國授予文學藝術(shù)最高勛章。
詩作者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表現(xiàn)出對光明的熱烈向往與追求,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性,感情深摯,風格獨特,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推動一代詩風的重要詩人。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樸素、凝練、想象豐富、意象獨特、講究哲理,是艾青詩歌的一貫特點。
本詩歌寫于1938年2月四日潼關(guān),當時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華北、東北早已淪陷,就在那樣一個年代一個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對荒涼的村莊、遍地的餓殍,面對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北方》。
四、分析鑒賞
1.詩人筆下的北方是怎樣的景象? (一片暗淡的灰黃)
2.具體的意象:荒漠的原野、土色的憂郁、孤單的行人、悲哀疲乏的驢子、枯干的小河、低矮的住房、惶亂的雁群
3.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悲哀蒼涼 生存的孤苦無奈 不安悲苦 逃亡)
4.原來的北方充滿了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而今詩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黃,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探究意象的深層含義)
(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著中國,使中華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機,整個中國處于災(zāi)難深重之中,民不聊生。這些景象與嚴冬的嚴寒和肅殺相互映襯,成為國當時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和象征)
5.作者在第一節(jié)蒼涼的景物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累加,作者通過第二節(jié)的意象,要突出什么呢?
(強調(diào)的是“不安”“悲苦”“逃亡”,也象征當時淪陷區(qū)的人們無家可歸,流落他鄉(xiāng))
6.朗讀第三節(jié),談?wù)劦谌?jié)的作用。
(可以看作是多前面的總結(jié)和概括,也就是說北方正處于災(zāi)難、不幸、貧窮與饑餓中,其實北方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景象就是當時中國災(zāi)難深重的歷史命運)
7.面對悲哀的北方,面對災(zāi)難深重的中國,而我這來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熱愛)
8.作者為什么要化那么多的筆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蒼涼?
(為了突出愛得深沉、愛得痛苦,正因為愛得深,才傷其痛,也正因為傷其痛,才愛得深。)
9.詩人三次用了“我愛這悲哀的國土”,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內(nèi)心的富有震撼力的聲音,前面反復的強調(diào)和渲染都在這里得到了反襯。那為什么作者要熱愛這悲哀的國土呢?
(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養(yǎng)育了古老的民族)
五、總結(jié):
這首詩歌寫于抗戰(zhàn)初期,雖然沒有直截了當?shù)靥栒偃藗內(nèi)?zhàn)斗,但在詩歌的結(jié)尾,卻可以感受到詩人對祖國抱有堅強的信念,相信這樣一個古老而堅強的民族不會滅亡,這在當時抗日戰(zhàn)爭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奮和鼓舞作用的。
六、練習題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全國高考題)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
B.關(guān)于“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答案:D
【《北方》最新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最新《風雨》教案11篇04-25
最新《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設(shè)計03-19
精選最新的校長述職報告03-19
最新《春日》教學設(shè)計02-14
最新《貓》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03-20
最新《蟬》教學反思(精選12篇)11-22
最新政審報告優(yōu)秀范文02-22
最新實習周記17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