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目送》的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目送》的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送》的讀后感1
目送,一次次靠近,一次次遠離……他的背影,隨時間越走越遠,你的目光,隨他越望越遠,眼中的世界便不再只有他一個人,旁邊多出的風景,是憂傷,是無奈,是落寞,是不可言語的滋味……
華安十六歲那年,他拿著護照,母親在他身后,等待著,等待著,等待他消失的那一刻,也期待他回頭的那一刻——母親的腦海中,是曾經(jīng)的一幕幕:那時,華安的手在她手心里,小小的身軀依偎在她懷里。分別,是慌張不安的,不斷地回頭著,也許他還依戀母親的溫暖……而現(xiàn)在呢,華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忽然消失;仡^的最后一眼,也從來沒有。孩子已經(jīng)獨立了,不需要母親的過分溫柔;而母親所依戀的,便只能停留在從前的時光中,不再向前走。一切,漸漸隨背影漸行漸遠。
而十七歲的華飛,兒童臉頰那種圓鼓鼓的可愛感覺已經(jīng)被刀削似的線條所取代,那把“刀”,甚至不留情的,似乎把母子之間的深情也削落。也許母親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曾經(jīng)那個對一切事物感到無比新鮮的兒子,現(xiàn)在會對跪在江離叢中泫然欲泣地拍攝的母親,淡淡地說句“孩子”吧……也許,孩子是不會懂父母的世界,而對于總是依戀孩子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在一轉(zhuǎn)眼間離他而去,然后去靠近孩子,依賴孩子。這種愛,在孩子看來,不過是無病呻吟罷了。
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是無奈的;無法與自己的母親相伴,卻是遺憾的。同是母子,母親已漸漸老去,她的背影,也是越走越遠的。自己便要成熟起來,給予母親安全感,讓母親依賴。誰沒有嫌棄過父母的孩子氣呢?他們已經(jīng)老了,不能再忍受孩子的叛逆與任性了。這樣照顧父母,又何嘗是件容易的事;但沒有這樣的相伴,又何嘗不是人生的憾事呢……
母子之間,親情漸行漸遠,那身影也漸行漸遠。而親情終究會散的,身影終究也會老去。一切終究會散的。
畢竟,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的讀后感2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這句詩并不是整本書的中心,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沒有超過三次。但是我卻認為,這句詩才是最符合龍應臺的。在我的想象中,她應該是一個豐潤的女子,無論身處哪里,她內(nèi)心的境色應該是一片海邊松散的椰林,沉青與明黃交融的水天一色,疏離與溫柔共存的意味深長。她就像那句詩,既像是孤寂的天涯人,又可以是有著世俗心但仍然可愛的婦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每一個女人一生都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女兒,姐妹,母親,最后又回到女兒。在呀呀學語,天真爛漫的童年,她們是父母的女兒,她們生活的中心是父母;在五光十色,熱鬧非凡的青少年,她們是朋友的姐妹,她們生活的中心是朋友;在沉重冗長,默默無言的中年,她們是孩子的母親,她們生活的中心是孩子;在心平氣和,散散漫漫的老年,面對著年邁體危,時日不長的父母,她們顫抖著,又變回了女兒。但是當她們回到“女兒”的時候,卻又驚訝而又失望地發(fā)現(xiàn),為什么爸爸媽媽已經(jīng)這么老了?為什么甚至有時我變成了母親她們變成了孩子?為什么……所有的為什么都應為這一次的回頭和上一次的對視已經(jīng)時隔太久了。
龍應臺和她的父母也是這樣。在她例行公事的電話問候中爸爸的言語越來越少,直到最后永遠的失去音訊。在她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媽媽也從那個愛美的婦人變成了脆弱如孩童般的遲暮老嫗。因為爸爸的離去,媽媽衰老得更快,終于有一天,媽媽不認得字了,甚至忘記了她的孩子。媽媽沉浸在屬于她的過去時光里。“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愿聽爸媽的嘮叨,到我們想要愿意去聽的時候,他們可能無法再嘮叨!斑@一次的回頭和上一次的對視已經(jīng)時隔太久了!鄙踔劣幸淮文慊仡^時發(fā)現(xiàn),本該與你對視的人,已經(jīng)混雜在身邊紙錢的青煙中,煙消云散了。
我們有一天也會老去,我們不愿意只能衰弱地目送著年輕力壯的孩子為工作奔波的背影;我們更不愿意只能后悔地目送著被時間帶走活力的父母的佝僂背影。目送是無奈,是無力,是深深的后悔。時間總是人性地流逝,它讓渴望長大的孩子度日如年;它讓希望留在過去的老人穿梭時光來到未來;它讓我們只能站在原地,目送著一個又一個人因為一個又一個的原因離開。
“是的,是因為這樣,因此我對兩本存折的態(tài)度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在‘金錢’上越來越慷慨,在‘時間’上越來越吝嗇。”為了挽回錯失良機的回頭,我們學會了對時間的“吝嗇”。我們也該學會,在這太陽東升西落的大地上,用自然的心,感受那水天相接的廣闊無邊。當然,也為了我們有一天也會老去。
《目送》的讀后感3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很多人讀龍應臺的《目送》,都會被這句話繞進去,而無法自拔,我也不例外。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一直有個抹不去的背影。那背影,不是朱自清筆下的慈父,令人懷念;也不像魯迅筆下的人力車夫,高大可敬。那背影,是你的,媽媽!是那樣的決絕,永不回頭。
記得,幼兒園開學。那天,別的父母都不舍得離開自己的孩子,站在教室窗外,向里張望,眼神里充滿了關(guān)切與不舍。而你,媽媽卻那么走了。
我站在原地,等待著你的回頭,再不舍地抱抱我。可你沒有,沒有回頭,更沒有不舍地抱我。風吹向你,揚起你灰色的衣角,似乎在替我挽留你。而你絲毫不為所動,反而走得更加堅定。利落的短發(fā),如同你的性情。
我突然知道,這一天就再也看不到你了。于是放聲大哭,用全身的力氣。當時,你已走到了幼兒園門口處,好像聽見了我的哭聲,停住了腳步?墒牵阒皇穷D了一下,沒有回頭,重新邁開步子走出了我的視線。
之后,不管什么開學,你都是最先走的家長。每次看著你的背影,我是多么想沖上去,讓你留下?墒俏抑,你絕不會回頭,于是斷了自己的念想。
直到后來——
在上初一報到的第一天,依然是你送我上學。
那天,天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很清楚,到了初中,意味著一個星期都會看不見你了。心中的不舍,不言而喻。面對離別,我的心不禁透著涼意。涼意由心發(fā)出,接著,遍布全身。
因為開學,校園里到處是同學和家長,我努力從眾多的家長中尋找著你,害怕一轉(zhuǎn)頭你就會不見。在寢室,你幫我鋪好了床鋪,柜子里放好了東西。接著,你抱著妹妹,眼神平靜地像一汪湖水,沒有一絲漣漪。我正看得出神,你起身要走。一樣的堅定,一樣的迅速。想著從此就要開始住校的生活,我不禁跟著你走了出去。
站在寢室門口,我看見你正在走廊往樓梯口走去,穿著一件整潔的白襯衣,一條素樸的灰色長褲。因為過多的操勞,你的頭發(fā)有些干澀,失去了往日的光澤。
我的媽媽,回頭看看我啊!看看我吧!我渴慕著,渴慕著從來都不曾發(fā)生的事。
終于到了樓梯轉(zhuǎn)口,你幾乎是沖著過去的。難道你就那么不想多跟我待會嗎?我怕你看見,縮回身子在門里,探出腦袋,小心翼翼地看著你轉(zhuǎn)彎。你停下了腳步,一點一點地回過頭,眼神繞過轉(zhuǎn)彎口,直達我的寢室。只可惜,你望不到自己的女兒,眼里閃過一絲遺憾。一時間,我竟清楚地看見,你的眼角掛著淚,很晶瑩,映照出我的驚訝。
啊,我一直渴慕著的事,原來一直都在發(fā)生,只不過是在轉(zhuǎn)彎口之后,只不過是你努力不讓我看見!
回想從前,我看你離開。你走時邁的步伐確實堅定但也沉重。只是因為我不曾看見你背影后的淚。此時,我才明白以往所謂的目送,不過是我不敢向前追的表現(xiàn)。
我傻傻地愣在那扇門后,看著你向前走,是一步三回頭。原本透著涼意的心,也漸漸回暖。謝謝你,我的媽媽,你在我面前的不回頭,不過是為了讓我能更加堅強,把對你的思念化成學習的動力。
有人說,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高境界的愛。媽媽,因為你放手,讓我學會了獨立;因為你的永不回頭,把我推向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媽媽,我會用自己成長來回報你的“決絕”,一定!
《目送》的讀后感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摘自《目送》
對于父母,總是覺得那是自己堅強的后盾,是自己的避風港,從未想著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他們的依靠。因為初中就開始住校,所以對于家的眷戀也逐漸減少。畢業(yè)后,最終也是選擇遠離家鄉(xiāng)的城市工作,過著一年回家兩三次的生活。對于這樣的生活自己并沒有覺得不好,甚至是覺得充滿了自由。與家人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電話,可是就是電話聯(lián)系也是老媽打電話居多。每次與老媽打電話,總覺得老媽很羅嗦,大大小小的瑣碎事都要一一報告,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或許能靜下心聽。
可是,對此,老媽卻樂此不疲。有時候,老媽打電話過來也會哭訴一番,大約是工作的不順心或者其他一些不開心的事。又或者,老媽打電話過來就一些事情慎重的問我的意見甚至有時希望我能做決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原來我們的位置已經(jīng)“互換”了。
小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吃飯,我總是飯桌上最后一個吃完的,因為總是在飯桌上不停的說著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全家只有老媽一個人有耐心聽我講完。遇到委屈也是一樣邊哭邊傾訴,F(xiàn)在的老媽所扮演的角色多么像當年的自己。原來父母也不是一直很強大的,他們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需要向我們傾訴的時候,也有需要依賴我們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這樣的轉(zhuǎn)換,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可是,我希望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目送》的讀后感5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地變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
翻開《目送》,一本記錄龍應臺生活點滴的散文。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種種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敏感細膩的女子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傷感和彷徨。她用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動人心弦的種種感悟。讀起來,連呼吸也充滿了與之共鳴的渴望。
她,擁有著不凡的驕傲和銳氣,然而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心甘情愿地作出了讓步。在浮華的萬千世界中,她常常這樣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卻失去了你的孩子?”因此,她辭去了文化局局長的官職,拋開了博士高官的耀眼光環(huán),重歸學者作家清新淡雅的樸素生活。素雅如她,淡然如她,她明白在虛浮和掌聲過后,在繁華落盡之時,留下的也許只是一份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她用淳淳的真情,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細膩的母愛;她的優(yōu)雅知性,也使孩子擁有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理應得到的尊重和自由。
也許是隨著歲月的增長,人的心也變得容易憂傷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不知不覺間也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我們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所以,書中的一字一句仿佛踩在我們最柔軟的心房上,讓人流下暖暖的淚來。
人生是一趟旅程,每分每秒,我們的旅伴都可能在前方的轉(zhuǎn)角消失。有的人懂得珍惜,能與親愛的人相伴走完整個旅程;然而,有的人只顧著留意峭壁上那叢艷麗的花,等突然驚覺四下闃然無聲時,卻早已“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了。
《目送》的讀后感6
龍應臺的《目送》一書,包含寫父親、母親、兒子、朋友、兄弟的七十三篇散文,深邃、美麗的文字,吸引我在這個七月盛夏用幾個晚上讀完該書,共鳴之處頗多,最是印象深刻的還是跟孩子有關(guān)的《目送》和《十七歲》。
首篇《目送》,講述兒子華安上小學第一天目送其消失在門里;十六歲機場送別一寸不移的跟隨安檢的兒子終沒等候到兒子消失前的回頭一瞥;大學時不搭同路的母親的車,留下母親高樓俯視其等公交車的身影。敘述著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變化,透露著作為母親的落寞無奈與對不必追的選擇。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孩子的成長中要不斷順應孩子的變化呢?
《十七歲》那篇讀到華飛從德國飛到希斯羅機場與劍橋演講的媽媽相會時那段,華飛拒絕媽媽為他預備的雨傘;笑說媽媽對歐陸早餐與英式早餐的大驚小怪;提醒媽媽只說就可以不要用手指牛頓蘋果樹后代……讓我想起前一日兒子掛掉我沒有說完的電話以示對我管束他的抗議,再打過去,直呼神經(jīng)病隨即掛斷來對付我的啰嗦,跟十七歲時的華飛不同的是,兒子七歲就開始了跟媽媽意見不一時的應對,就那么不輕不重不咸不淡的應對著,讓你愛不來氣不起的。還在為兒子掛我電話的事情耿耿于懷,計較著兒子對我不尊的時候,從《目送》的文字中讀出作者在面對孩子時,跟所有的母親一樣有困惑,不同的是她懂得控制,使得她在孩子獨立和疏遠時,懂得用自我調(diào)整的方法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所應有的自由和尊重,這也是我們?nèi)粘I钪谐7傅囊粋錯誤,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導致跟個性獨立的孩子發(fā)生沖突時魯莽的給孩子定義為叛逆。我們要像作者那樣,做一個睿智的家長,把孩子當做一粒種子,給予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愛護他、滋養(yǎng)他、保護他,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在被塑造被管制被約束,而是在溢滿愛的`環(huán)境中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切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教育的理論學習都是無用的。好讀書,讀好書,重在應用,尊重孩子的成長變化,做好孩子的好父母。
《目送》的讀后感7
這個暑假,我讀了龍應臺的《目送》!赌克汀返钠呤⑽,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同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讀完這本書,我感受頗深,尤其是《目送》《母親節(jié)》這兩篇文章,讀完后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边@些話出自《目送》,讀來既令人心酸又無奈。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逐漸長大了,也慢慢獨立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那個向媽媽撒嬌,動不動就問為什么的身影已逐漸遠去,換來的是獨自尋找答案,一個人作出抉擇的背影。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而是我們承受父母不舍和不放心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只管著一心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在《母親節(jié)》中,龍應臺寫到“在他們廣闊的、全球覆蓋的交友網(wǎng)絡里,‘母親’是被他們歸入垃圾或‘資源回收筒’那個類別里去的!备邪驳铝野l(fā)了一篇“與母親的經(jīng)典對話”作為母親節(jié)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赐旰螅疑钌畹刎焸浒驳铝,怎么可以這樣傷母親的心,但同時,我也反思。自己有時也對母親的關(guān)心和嘮叨產(chǎn)生厭倦,雖嘴上不說,但心里還是有點討厭,覺得怎么老是說一樣的話,重復又重復。也會有跟安德烈一樣的心理,但事后想一想,這是為我們好!
14歲的我讀這本書或許還不能真正領悟、體會,但我知道,我總會經(jīng)歷的,隨著我一次次的蛻變和成長,我會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和親人的目送。
《目送》的讀后感8
《目送》這本書是我讀三年級時候聽說的一本好書。我曾多次看見過這本書的名字,有時候它的名字就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終于有一天,我得到了這本書,我就把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這本書寫作者龍應臺的一生經(jīng)歷過生老病死。在她的第一篇散文中,“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睂懙搅怂约簝鹤与x別時的種種憂傷;還從《如果》到《散步》中寫到了她對父母的一種沉重的心情;在第二篇《雨兒》中她寫到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母親;在第三篇《十七歲》中她寫到的是青春的兒子的“獨立”。
當我讀《目送》這本書的時,有時候眼淚就像下雨一樣往下掉;有時候嘴巴笑得好不攏。讀了這本書常常讓我想到自己的未來會是和龍應臺一樣嗎?我常常想到自己就是龍應臺,我長大,自己的父親去了,母親老了!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這本書是龍應臺獻給她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的!赌克汀返钠呤⑽模瑢懜赣H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失敗與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和燭光冷照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目送》的讀后感9
老實說,作為一個孩子,我可能還未曾親自目送過其他人遠去,畢竟年紀還小,就算有過,也不會有過多么復雜的情感,也不曾有過如此多的感概與思緒。
但是,被目送的經(jīng)歷,我有過多次,不知為何,記憶中的一個個片段始終格外清晰,清晰到那一次離別的每一點細節(jié),清楚到每一句叮嚀,一聲離別的話語,還有那一雙雙眼睛,那一雙雙目送兒女們離去的眼睛仍然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那是目送兒女遠行的眼睛。
我總記得,每次稍遠或稍長的分別,比如去軍訓、去夏令營等,只要有條件,都是父母雙雙一起為我送別的。每次與父母分別時,父親總是默默地為我從車上取下行李后便又會靜靜地回到車里,讓母親陪我走到大巴車上,而我與他的別離似乎也格外的簡短,短到有時我甚至還來不及去再與他道一聲“再見”,給他一個擁抱?墒俏矣肋h忘不了,那雙最后望向我的寫滿并非都是不舍,而是一種鼓勵、堅定與信念的眼睛。我當然知道其實他內(nèi)心會有更多的擔心和不舍,只是那一瞬間眼神的交錯給了我足夠安心,讓我感覺到什么是后盾,讓我明白,我不止一個人。
母親每每也總會催促我早點上車,好找個靠窗的座位,別再暈車了,我也總會聽話,一個人拿著包走上車,挑個靠近窗戶的座位坐下,然后再靜靜地多看幾眼媽媽的身影。媽媽也會快速地找到我的位置,然后同樣靜靜地看著我。
其實,我心中也清楚的很,在那平靜的目光背后,又是怎樣復雜的思緒,不舍、擔心、緊張、期待、信任、鼓勵,或許都有,或許還有更多。這天下的父母,又有幾個不是心疼兒女的呢?每個人都是在這種自相矛盾中經(jīng)歷別離,逐漸成熟起來的。我沖窗外的媽媽搖了搖手,示意她快點走,畢竟她工作很忙,還要加班加點,她見了也點點頭,卻仍站在那里沒有挪動半步,又朝我揮了揮手,讓我別管她?粗坎晦D(zhuǎn)睛望向我的媽媽的眼睛,頓時,一股酸澀在心頭無限蔓延,親愛的媽媽,你可曾知道,我怎么舍得又怎么可能愿意離你遠去呢?
車子最終還是發(fā)動了,然后緩緩地駛離了,望向窗外,是一直在朝我招手道別的母親,哦,對,還有那角落里那輛一直未開動的車子,父親還是沒走。車子越行越遠,母親的身影從漸漸模糊到消失?墒,我卻能感覺到母親目光的追逐,我知道,縱使我在天涯海角,您的目光也從未離我遠去,是吧,親愛的媽媽?
機場上,我打開了書,翻到了這篇名為《目送》的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淚水也忍不住悄然落下。爸爸媽媽,您們也如此嗎?也是在目送我的背影漸行漸遠嗎?您們也會目送我長大然后離您們遠去嗎?您們也會舍不得嗎?也會倔強地想我像小時候一樣留在您們身邊嗎?我恍然明白,原來目送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宿命,我們總會有那么一天,在目送中長大成人,然后目送我們的父母老去,目送我們的下一代長大。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經(jīng)歷著一次又一次目送,我們目送時間的流轉(zhuǎn),目送歲月的遠去,目送一天一天來了又去.......我們根本不必追,因為,追不到。
后來,我逐漸明白,我們的一生啊,便是對生命的目送。
【《目送》的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相關(guān)文章:
目送讀后感600字范文03-21
目送的讀后感800字04-01
《目送》讀后感850字03-06
目送600字讀后感03-21
龍應臺的目送讀后感800字03-14
目送的讀后感要600字03-21
《目送》讀后感(匯編15篇)03-28
目送讀后感合集15篇03-24
目送龍應臺讀后感15篇03-16
目送高中讀后感800字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