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rèn)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迅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讀后感1
郁達(dá)夫的作品,我少有讀過。今日讀起《懷魯迅》,頗覺有些深沉、悲壯。我誠惶誠恐細(xì)細(xì)咀嚼文中每一個字,然而心中仍有一種不安之情。畢竟是大師之作,由我在此評說,顯然有些不妥,但談些感想還是應(yīng)該的吧!
或許,正是窒息的時代氣氛造就了偉人,我們渴望偉人?释麄ト苏戎щx破碎的國邦,渴望偉人喚醒沉睡著的帶有奴性的人們。我們卻又痛恨偉人,就像一個產(chǎn)生英雄的民族痛恨英雄那樣。英雄固然是被每一個人所擁護(hù)、愛戴,但產(chǎn)生英雄的民族卻是可恥的。
這樣的論斷或許有些大大的不敬,但這也是一個民族劣根性的表現(xiàn)。我會摘掉戴著光圈的眼鏡,平實公正地看待一切。
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也因魯迅之一死才射向了彼岸。這點我是十分理解的。魯迅的脊梁是筆直的,骨頭是堅硬的。對于習(xí)慣于在中庸王國和封建思想中求生存的國民來說:魯迅的精神,是罕有的異端。而民眾心理,向來是可以撲滅異端的。
阮籍、嵇康曾為一代叛逆之首,但魏晉以降,卻少有人再將他們提起。明代的李贄“其性褊急,其色矜高”,但晚年卻未逃厄運。魏晉文人的孤傲,得之于佛經(jīng)真義;李贄的“好高而居傲不能下”,既得之神,又受之釋氏之理。而魯迅的“托尼文章”魏晉風(fēng)骨剛集“尼采主義”與佛學(xué)于一身,凜凜然于世俗之上,可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異端者流的第一人。
至此,我讀出了這篇不尋!暗吭~”的深層含義,感受到了黎明將要到時或是大地震要來時充塞于天地間的瞬間寂靜。
既為異端,則生存空間就小的可憐。魯迅的一生,備受誤解、圍攻之苦。北洋軍閥不容他,不容他,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者不容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被文壇的是非所牽制。翻看先生的文章,?梢娖湫木持,在無物之陣的包圍之中,他孤然地掙扎著。尤其是晚年,那種“獨戰(zhàn)的悲哀”,更是長久地彌而不散。
在中國,魯迅的出現(xiàn)是一個奇跡。他是“好斗的精靈”。能憎,才能愛。他的斗爭性是有名的。在整整一生中,他都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作著艱苦卓絕的斗爭,他的文章,不是雅致的,隱逸的可供擺設(shè)賞玩的,而是深沉的,曲折而犀利的。在中國社會處于最黑暗的時候,魯迅作為一種偉大的“破壞力量”,不可能不受到落后勢力的抨擊,也不可能有受到傳統(tǒng)之俗擁護(hù)者的反對。
悲嘆愈顯無力、淚眼或是旁睜,靈魂與肉體尚是可以出賣的?那悲憤的臉,熱烈的臉,真誠的臉的背后折射出的光芒,不正是那微紅的新月嗎?那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不正是整裝待發(fā)的戰(zhàn)斗者嗎?
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國還是奴役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這話一點不錯。魯迅作為一個出色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而不會成為出色的實際工作的組織者和具體實際的領(lǐng)導(dǎo)者。先生一旦認(rèn)準(zhǔn)了的道路,他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向的。這正是中國人最缺少的,最難以達(dá)到的精神品格。
在專制制度還長久地桎梏著中國人命運的時候,個體的人還沒有獲得最基本的人的價值的時候,先生的這種反抗意識就顯得十分難能可貴了。也許人們認(rèn)為他不免過于冷傲,偏激,但在中國現(xiàn)代民主革命的進(jìn)程中,他的這種思想,這種個性,這種既深刻得片面又冷靜得逼人的精神狀態(tài),不也正是中國現(xiàn)代人自我意識成熟的標(biāo)志嗎?
魯迅的靈柩,在夜深里悄悄埋入淺土中去,甚至不敢公然立碑為念,我著實不解。偉人之一死,或亦平息不少風(fēng)波,為了大局,先生最終也忘不了“團結(jié)”二字。
可敬!
魯迅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時間就是生命,我們應(yīng)該珍惜時間。
文章講述了魯迅十分珍惜時間,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忘我地學(xué)習(xí),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愛惜別人的時間,開會也從不遲到。
文章讀完了,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是因為魯迅熱愛時間,把時間看作生命,所以他的一生才做出那么多成就。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要是你不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就悄悄過去了,什么也不等你了。為什么有些人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完此事還可以多做點別的事,而有些人在同一時間內(nèi)辦不完事?這就因為珍惜時間的那種人,從不拖拖拉拉,在指定時間內(nèi)能做非常多事,做完指定的事后,見還剩下時間,馬上又投入到別的事中。那些拖時間的人,前面的準(zhǔn)備已經(jīng)花了許多時間,好不容易開始,但一會兒又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最后就干不完事了。
有許多人正是因為珍惜時間才完成了大業(yè)。牛頓也是珍惜時間的人。有一次,他約了朋友吃飯,他早到了,見朋友還沒到,就拿起筆記本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直到朋友來了,他才停下筆記。當(dāng)朋友對他道歉時,他卻說:“我已經(jīng)利用這段時間把我的新想法記錄下來了!闭驗榕nD珍惜時間,才使他成為一個物理學(xué)家。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時間的小主人吧!
魯迅讀后感3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后無路可走。從《傷逝》看魯迅和朱安自由的愛情一直是人們永恒的追求,愛情的自由是人們在追求過程中最大的享受,自由的婚姻是沉溺愛情中的男女最大的期望,婚姻的自由只有與子偕老的人才能理解!
從作者本人來看,我是很不屑魯迅先生的婚姻的,一個思想的救贖者,卻救不了朱安的人生,一個黑暗社會中舉著火把的人,卻不肯點亮朱安房間的燈!自由是愛情的必要條件,俗話就是兩情相悅,在這一點上,魯迅先生把完整的自由的自己全部給了許廣平,且不論許廣平對魯迅是愛慕還是敬仰,在魯迅先生的諸多支持者中,這是一個自由的愛情,帶來了一份自由的婚姻,他們也享受到了愛情的自由,但是!他們絕對沒有得到婚姻的自由!在朱安的心中,魯迅是她的天,是她一生的依賴,她看許廣平就像是親妹妹,她看海嬰就像自己的兒子!她為魯迅付出了一生,而在魯迅心中的朱安是什么分量呢?大概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妻子,事實上的老媽子吧!
婚前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許廣平,婚后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朱安,我暗自猜測,這是不是魯迅先生良心發(fā)現(xiàn)而寫下的懺悔!朱安的一生是悲哀的,在她的生命里,幾乎沒有飛揚的時刻。她仿佛是一顆銹了的圖釘,最初被釘在哪里,一生就只能釘在哪里,無可奈何孤獨老去。時代的列車,轟轟然朝前駛?cè),我們站在車上,望著車尾那些漸漸遠(yuǎn)去的人影,不經(jīng)意間,依稀還能望見朱安那哀愁的眼神,在夕陽的余暉里,淡淡地閃出一線光,瞬間又暗下去。這眼神里,囊括了一代舊式婦女的命運寫真。遭遇了魯迅,我以為他會待她好,起碼可以給她一個女人最低的要求!但是她被遺棄了,就像子君被涓生遺棄了一樣!在追逐愛情的美好甜蜜的過程中,子君是個新時代女性,她會被娜拉吸引,那個真正勇敢的女性,她以為自己能像娜拉一樣灑脫,自由!然而她一心追逐的自由的婚姻卻成了她掙脫不了的桎梏,當(dāng)一個人把自己禁錮住,除了他自己,沒有第二個人能解放他,子君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文章中看,涓生和子君之間沒有了愛情,于是就放棄了婚姻,在現(xiàn)在看來,放棄婚姻是最好的選擇,兩個人從此都自由了,不用再虛偽的面對虛偽的對方,有了更廣闊的天空,生活會更美好,可是,子君死了,至于是怎么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冥冥中感覺跟涓生逃不了干系。這讓我很難明白。我并不認(rèn)為子君的死與涓生有莫大的關(guān)系,甚至我覺得,子君的死更大程度上是不能承受內(nèi)心的自我否定,這自由的婚姻是她一心認(rèn)定的要追求的,追求到的那一刻她就等于給自己設(shè)了一個牢籠,結(jié)局是這自由的婚姻并沒有帶給她婚姻的自由,涓生直白的說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這時的子君只想逃離這個牢籠,但是逃離出去的她要去哪里呢?一旦逃離,就是對自己的否定,她已經(jīng)無處可去,不逃出去就得一輩子面對這個牢籠,就像一個已經(jīng)夢醒的人,明知道無法再沉溺夢境,但醒來又無路可走,這時的子君,除了選擇死亡,還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呢?換句話說,子君的死是必然!與子君不同的是,朱安在周家默默的活著,朱安能在周家呆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婚姻并不建立在愛情上,朱安留下來是為了責(zé)任和道德,但是那樣的活著跟活著牢籠里有什么區(qū)別?當(dāng)魯迅死后,抗戰(zhàn)后期,朱安生活困苦,想出售魯迅藏書,宋紫佩跟友人前來勸阻,朱安沖宋紫佩說:“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當(dāng)真凄涼入骨。她在黑暗里沉默太久了。但是她說的不對,她不是魯迅的遺物,而是遺棄物!
錢理群說“小說的重心不在那失敗了的愛情本身,而是涓生所面臨的兩難選擇,對于他們之間無愛的現(xiàn)實,是說還是不說?這也是終身折磨著魯迅的`人生困境之一”如果說魯迅借由愛情想表達(dá)自己的困境,我想魯迅先生已經(jīng)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了,那就是披露真實的心,那就是從夢中醒來,哪怕沒有路可走,涓生最后的選擇是“將真實的重?fù)?dān)“卸給對方,魯迅先生在說真話方面是無畏的,他與許廣平同居的事實就是最好的真話。
許廣平是新時代女性,她看重愛情更甚于婚姻,可能很多人都欣賞著許廣平寬廣的胸懷!都欣賞著魯迅不離婚,對朱安盡責(zé)盡義。但是她的胸懷,他的不離婚,在我看來都是對朱安的傷害!他不離婚,從另一方面看就是讓朱安不得不恪守封建的道德,當(dāng)然,對于朱安來說,離婚也是她無法承受的,許的胸懷,讓朱安對許廣平有著一種歉疚,朱安死的時候還在稱贊著許廣平,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這種悲哀不全是魯迅跟許廣平造成的,更是朱安自己造成的,就像是子君把自己逼到絕路上。
總之,子君是死了,涓生還活著;朱安是悲劇的,魯迅還有許廣平。如果說《傷逝》是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不如說是子君的悲劇,涓生的悲哀!因為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摧毀給人看”子君一心追求的美好的自由婚姻被摧毀了,看這悲劇誕生的人是涓生,他是悲哀的!面對子君的死,涓生會懺悔,會痛苦,會難以釋懷,但是幾年以后,十年以后,幾十年以后,如果涓生突然發(fā)跡了,他的婚姻會怎么樣?他的生活會怎么樣?
雖然不能斷定,但必定會改變,而這一切的改變都與子君無關(guān)了!傷逝也是有一個時間限定的!想一想這以后的情景,又是一個悲。∠耵斞赶壬约簩懙摹赌壤鲎咭院蟆,離家出走很簡單,很常見,可是,出走以后呢?這個玩偶似的女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她沒有看到自己的四肢仍然被牽扯著!自由,不是她能奢望的!一場夢醒了,要尋求自由,就要離開,就要出發(fā),但是突然間面對著無路可走的困境,人生該怎么辦?人該怎么面對自己?子君選擇了死,得不到自由也不肯回頭;朱安選擇了活,得不到自由那么就默默承受悲哀!如果得不到自由!我們該何去何從?
魯迅讀后感4
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xiāng)》,《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向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nèi)⌒Φ脑掝},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yè),在最后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后被打折了腿,最后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xiāng)》中那個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從而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
當(dāng)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dāng)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后,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dāng)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zé)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魯迅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魯迅雜文讀后感范文10-26
魯迅辮子讀后感范文09-14
《魯迅雜文》讀后感范文07-07
魯迅《孔乙己》讀后感范文12-27
魯迅名著《吶喊》讀后感范文10-04
《魯迅雜感文集》讀后感范文09-13
魯迅《孔乙己》的讀后感范文08-06
《回憶魯迅》的讀后感范文12-28
魯迅《朝花夕拾》讀后感范文08-21
魯迅故鄉(xiāng)讀后感范文550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