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的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論語》的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的讀后感1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啟發(fā)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diào)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五則是學習態(tài)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思想修養(yǎng)。強調(diào)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要經(jīng)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
《論語》的讀后感2
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它不是像古時那種極端的選擇,而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種為人方法,它讓我們改變生命狀態(tài),以歡樂的信念去面對世界,去建立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是一種生命的態(tài)度。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碑斘覀冋嬲敢馊碛羞@顆心的時候,仁愛就來到了我們的生命里,我們與世界將會變得美好!
《論語》的讀后感3
翟鴻森教授說:“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jīng)典一藏!
而今垃圾一樣的文字、俏皮話,不是廢話的廢話問候語、祝福話,貌似聰明的順口溜、低級庸俗的小品、讓人尷尬的相聲鋪天蓋地涌來,沒有美,沒有深刻,也沒有幽默,真的讓人窒息!正如“語言的波浪永遠覆蓋著我們,但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沉靜”、“樹是大地寫在空中的詩。我們卻把它們砍下做成紙,好來記錄自己的空虛!彼鑼懙哪菢由n白、無奈。
當前中文熱風靡全球,很多外國人都在讀中華經(jīng)典,作為中華炎黃子孫,我們在干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品讀先祖留給我們的“寶典”吧!
《論語》的讀后感4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余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里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tài)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tài)去待人接物?鬃拥膶W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的讀后感5
簡潔而經(jīng)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說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現(xiàn)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zhì)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卻恰似給我們亮了一盞明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老師曾經(jīng)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很好,很受同學與老師們的歡迎,但是卻有同學發(fā)現(xiàn)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始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
這些便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后,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嘗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論語》的讀后感6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
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
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孔子自己后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關于《論語》的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有關《論語》的讀后感范文03-15
論語的讀后感個人感悟02-26
論語關于孝的句子02-17
《論語》讀后感-1500字01-07
關于論語的作文7篇03-14
關于論語的作文600字02-14
論語關于孝的句子經(jīng)典02-17
論語的演講稿范文03-17
論語讀后感(匯編15篇)02-27
論語讀后感精彩作文推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