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精選22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
我反復地閱讀了《小學語文》,心中感觸頗深,原來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智慧,語文課堂就是讓學生發(fā)現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wèi)生和用眼衛(wèi)生。
在教育教學中,要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激勵和引導每個孩子走向成功,運用引導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自信心。老師的一句巧妙的話語,包含了老師的愛,包含了與學生平等的觀念,包含了老師發(fā)展評價觀,通過激勵和引導,激發(fā)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布魯納說:“評價,最好是一種智慧。”如果這位老師有“唯我獨尊”的觀念,認為這種學習態(tài)度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從而對孩子進行一種不恰當的評價甚至責罰,那么,這個孩子就永遠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愛孩子吧,何樂而不為呢??讀了《小學語文》,我有如下幾點感悟:從教師來講,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不必事事聽老師的;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營造一種適合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huán)境,使學生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二:要改變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在積累遷移中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才能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學參考和標準答案的束縛,要給學生留出發(fā)表自己觀點的余地。
第三: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上。
要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要在創(chuàng)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面,可從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方面,可進行擴展性、重組性、變換性的語言訓練等。
第四:一篇課文要設計出多種教學思路,采用多種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多種課的類型。例如,以感知、理解為目的的觀察課、精讀課;以理解和欣賞為目的的朗讀訓練課、朗讀欣賞課;以訓練速讀為目的的默讀課;以運用讀寫方法為目的的讀寫練習課、課外閱讀作品報告課;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為目的的說話課、演講課;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探究課。特別是在高年級,探究課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第五,語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向課外閱讀開放。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要引導學生進入課外閱讀的大課堂,豐富知識,開闊思路,積累語言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關鍵是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于教學的個性上,我們每位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2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X年了,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已經成為我教學工作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有效途徑。其中,《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對我意義非凡。
初讀《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里面所記錄的新穎教學方法所吸引。這本書是特級教師張敏華所著,書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圍非常全面,全書共分為思維導圖與語文觀念、思維導圖與教學策略、思維導圖與教材解讀、思維導圖與課例評說和我與思維導圖的故事五個部分,幾乎涵蓋了小學三個學段的語文教學,包涵了小學語文的常見課例,既包括一定的學理知識,也有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導,對于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更多的是關注思維導圖的應用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都有哪些思維導圖的類型思維導圖以及具體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等。當時,書還沒有學深學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了。并且,通過讀書我了解到,思維導圖的使用時機分別是在課前使用,預習新知;課中使用,學習新知;課后使用,復習知識。于是,我就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初步的構想,我的想法是先在課前預習時應用思維導圖,就這樣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第一次應用思維導圖的嘗試。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對于思維導圖比較陌生,不懂得怎么使用,而我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就自己跟著學生一起學著畫,先介紹最簡單的魚骨圖給他們,接著找關鍵詞。慢慢的,當我們多練習幾次后,就初步掌握了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學生們對思維導圖的使用也很有興趣。并且,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維導圖建立單元教學的整體觀,通過整體的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雖然第一次對于思維導圖的學習和嘗試還算比較成功,自己也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但是近期當我再次閱讀《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的時候,我發(fā)現自己之前的閱讀也只是淺嘗輒止的,對于書中的`精髓還是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原原本本地再次細讀這本書,深深感受到了思維導圖給我的教學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思維導圖真的能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新鮮的血液。可以說,這本書真的已經走在了語文教育的前沿,書中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和列舉的教學方法為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比如,在書中第二部分內容中,作者從識字、句子、語段、篇章、習作、口語交際以及復習七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每一章的第一節(jié)陳述了各個教學內容的“學理分析”,展示了非常多的導圖實例,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在識字教學中,從“圖解漢字類型”“圖解字音”“圖解字形”“圖解字義”“圖解識字鞏固法”等列舉了大量導圖實例,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解決了識字教學枯燥無味的問題,又增加了識字教學的思維含量,可謂一舉多得。在句子教學中,通過“圖”顯成分——明確句子的完整;“圖”現語序——正視句子規(guī)范;“圖”釋句中關系;“圖”示句間關系;“圖”助積累;“圖”促仿寫……思維導圖與句子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句子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
基于此次閱讀和學習,我想我還會繼續(xù)嘗試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并且不僅僅是在語文預習階段,而是在語文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都進行應用。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想如果能有效、科學的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能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思維導圖非常受學生歡迎,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讓學生們喜歡上學習、學會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3
讀了這一本書,我首先明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國際教育發(fā)展潮流之舉,是大勢所趨。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更好地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我要從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地用新思想、新知識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們:“理念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照亮孩子的優(yōu)點,還要照亮孩子的缺點,特別是在對待學生的缺點上,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厚待“差生”,關愛學生的“缺點”,要善于理解學生,了解他們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導,尊重學生個體,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張揚個性發(fā)揮特長。只有學生積極地、多方面地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成為他自身品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獨立地發(fā)現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角度探求多種求解途徑。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4
《語文課程標準》之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薄芭嘀矡釔圩鎳Z言文字的情感!逼鋵嵳Z言文字反映的是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漢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構形特點和表意功能不僅是單純的文字符號,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這段時間正好在進行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培訓,我選擇的一門專業(yè)課正好是和漢字有關,即人文知識講壇之漢字趣談。經過學習,我發(fā)現其實從昔日象形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漢字的表意功能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我們只要認真學習,你會發(fā)現漢子的本身就是藝術,每一個漢字好似一幅驚巧的構圖,方方正正,結構嚴謹,具備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和藝術內涵。書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的識字教學,不應該局限于了解文字本身的簡單含義,而是應該透過這些簡單的符號來對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進行解讀和傳承。
仔細研讀這句話,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將追求工具性和文化傳承性進行統和。在這本書中出示了兩個關于識字的案例:一個是用三張長短不等的小紙條擺字;第二個是利用板畫的方式認識“影”字。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第一個案例老師的做法或許除了幫助學生簡單地記住字形,學生就再無其他的收獲了,但是第二個案例一方面抓住了漢字本身的特點,進行識字規(guī)律的滲透,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學習的特點,不進行、體現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更為學生由喜歡學習漢字到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進而達到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這個學期聽到小邱的一節(jié)識字課,課程要求識字的量非常大,但是她帶著大家探求象形字的意思,讓學生有識字的興趣之后,讓孩子們發(fā)現形聲字的規(guī)律,并且設計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學會用這些剛學會的詞。真的非常不錯!我們當下的識字教學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記得著名的特級教師薛法根說過:“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這個“冷暖”與“溫度”無不是由漢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所煥發(fā)出來的。雖然五千年來漢字的形態(tài)在不斷演變,但是漢字的表意特征并沒改變。識字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使用工具的過程,我覺得還應對漢字建構意義的領略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過程。只有進行這樣的識字教學,我想才能融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思維訓練,情感陶冶、人文熏陶為一體,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厚。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蔽曳浅Y澩瑫兴v的一個觀點:利用漢字優(yōu)勢,字理識字。因為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表意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畫一個故事,充滿感情,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濃縮著先人的只會和思想觀念。我們當代“字圣”梁啟宏認為:“先賢造字,以字載道,以象示人,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因此在教學中,我覺得發(fā)展徐盛思維語言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字的無窮魅力和豐富內涵。但是這樣的識字方式對我們的老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對字理的演變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避免傳授過程中的知識性錯誤。
由此,我想作為老師的我們也得不斷地充電,充實自己才能給學生更多的有用的東西。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5
語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無時無刻不能離開,你無時無刻不能不用。語文是關于語言理解和運用的課。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生活離得開嗎?各科的學習離得開嗎?語文是基礎課中的基礎。學好語文,是每個學生最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是各科學習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語文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語文。
學會快速閱讀。閱讀技能并不是指能簡單地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文章的不同的文體、內容、表現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并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閱讀技能。只有系統的學習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識根基,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架構,形成聯系緊密、調動迅速的知識網絡,才能有在此基礎上的對知識的運用自如,才能有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F行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材在現時說來,就是一套比較系統的'教材。語文學習首先就要把這套教材學習好,掌握好,利用好。這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師的引導、同學的切磋,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掌握好。這個系統的學習事我們整個語文學習最主要的內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們完整的系統,對其他各科知識系統的掌握其實也都是語文學習的內容。語文學習的內容是無所不包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內容和整個學習的內容相等。另外,你還可以系統地讀一些書,以期對某一科、某一類有完整的系統的了解。例如系統讀一些歷史的、哲學的等等方面的書。
這樣長期以來,你才能有深厚的語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閱讀,洞明一切;寫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統學習的意識、意向,然后有系統學習的行動,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6
其實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應王建群老師的要求,要上一堂單元整體教學的公開課,最近我又拿起李懷源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里面講到了從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模式,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將教材文本、課外拓展資源,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高度整合實施教學,使整個單元的教學變成由幾個“模塊”組成的,卻又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在單元整體目標的統領下,各模塊,每個課時的目標也相對集中。
一、課前預習真正成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預習就應該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是,我們一直不夠重視。許多單篇課文的教學,是忽略學生的預習的。在實施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過程中,發(fā)現運用預習單,能夠給學生預習一個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及自學能力。
第一,預習單按照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來設計,同時關照學生閱讀的年齡特點。比如第三學段主題單元閱讀第一步:瀏覽,區(qū)別文體;第二步:默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與基本結構;第三步,對比發(fā)現,確定一到兩個與作者一起探討的話題或者問題;第四步,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通順,掃清進一步分析閱讀的攔路虎。第五步,圍繞這個話題,搜集課外材料,準備實踐材料,與作者一起交流;而第二學段的考慮到學生識字量的基本情況,將生字的讀音過關放在第一步。
第二,預習的指導要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習有層次有計劃地指導。比如剛剛開始指導預習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拎出生點難點。學生養(yǎng)成習慣之后,()可以逐步放手,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尊重更多學生的學習個性與學習需求。
第三,預習必須要有檢測與反饋。我們以往的單篇教學是忽視這一點的。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第一模塊“檢測預習整體感知”,就是立足學生預習的基礎,結合預習單對學生進行的預習檢測,對學生預習過程的再次指導。
二、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終身發(fā)展。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是“主題”“整合”,讀寫實踐都圍繞主題展開。它與單篇教學比起來,我以為最大的轉變是:單篇教學更多是老師帶著文本走向學生,學生接受文本;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則更多是學生帶著探究主題走向文本,老師引導幫助學生去閱讀,去比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對解決自己問題有幫助的信息資源,以加深學生對主題內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實踐著“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師更要有“取舍”“設計”的教學智慧。
智慧的課堂需要設計。也只有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之中。比如對生字詞預習的檢測,不是將一單元的生字詞語羅列出來,請學生讀讀。而是要獨具匠心地挑重點難點,設計相關練習,以點帶面地進行檢測。再如引領學生探究“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是學“獨立找一找”“小組內說一說”“全班匯報”的活動方式。而這里可以設計請各小組選擇一個人物演一演,相互評一評,全班演一演,評一評的方式,學生會更加興致高昂地投入到對課文細節(jié)描寫的品悟之中,也深刻體會到了“細節(jié)”對于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將這種觀察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
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堂容量大了,對老師解讀教材,發(fā)現并整合資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時要求老師有“取舍”的膽氣有“疏密有致”的藝術智慧。
四、擇高處站,就平地坐,觀全局,路更寬
可以說,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比單篇教學站位更高的教學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樹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師首先要對課程目標有清晰的認知,學期初至少要對一冊教材有整體的了解,充分考慮每一個主題單元中聽說讀寫的統整,甚至要把課外閱讀和語文綜合性學習都做一個大體的規(guī)劃。最理想的是,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本冊教材的興趣點,初讀情況,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水平,對一個學年,兩個學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都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這就是“心中有人”——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胸懷大局”——要從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高的要求出發(fā)。此外,還要“著眼細節(jié)”——要在關注大問題的基礎上做好具體學習活動的設計。唯有擇高處站,就平地坐,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7
《小學語文教學》盡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學雜志,但我對它卻情獨終,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從步入教壇不久,我就開始關注著它,不看它心里總是發(fā)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該向何處去。我認為這本雜志是我國小語教學改革事業(yè)的前沿,雜志的開篇都有小語理事會領導或教學名人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引航教學改革,里面刊載的每篇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基本上是參加全國小語教學大賽的名師的杰作,里面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開闊眼界之感。教書這么多年,我不敢說我有什么教學經驗,但《小學語文教學》這本雜志確實幫助了我成長。比如說這本雜志里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朗讀,就讓我受益匪淺。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
二、聲情并茂的范讀引路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
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朗讀訓練中,該教師借助人們對周總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傷的語氣,配以適當的表情和哀樂背景,把人們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場景讀得情真意切,把人們對周總理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聽了該老師的范讀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情感產生共鳴,所以都自覺盡力去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表情去讀。
三、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言。
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一句“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老師快被你陶醉了”……卻可使學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學《五彩池》中,描寫五彩池形狀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時,有同學提出“我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快點讀!贝蠹叶家舱J為很有道理,對這位同學的答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讓他試著讀一遍。沒想到老師的贊揚又引來別的同學的不同看法:“這四個有像......的,該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邊看邊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笨梢,教師的鼓勵、贊許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更可點燃他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方式處理的獨到的創(chuàng)造火花。
四、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變式訓練中體會朗讀的快樂,由此激發(fā)他們的朗讀興趣。如果我們教師想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請你讀讀《小學語文教學》吧。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8
已經很久沒有耐著性子,將一本厚厚的書慢慢讀完的經歷了。如今利用假期,斷斷續(xù)續(xù)地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拜讀完了。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書,指出“講究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因,提倡把學生經常帶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去認識世界,為學好語文,發(fā)展智力打下基礎”。
作為一名經驗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業(yè)務水平的語文教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課堂教學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李老師認為,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學習,還為了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知識的學習,還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未來作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嘗試、體驗、感悟的過程。
正是在此基礎上,李老師開始對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索,在經歷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片段語言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憑借情境,促進整體發(fā)展四個階段以后,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學操作體系。即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練”為手段,以“周圍世界”為源泉的情境教學操作模式。
我最感興趣的是情境教學對過程的優(yōu)化,它分別體現在組成語文教學的三大因子——識字、閱讀、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是獨體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漢字結構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可以憑借情境豐富詞匯,在整體中認讀運用;可以利用漢字音同、形近的特點,高年級進行閱讀前的歸類識字。在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優(yōu)化,是貫穿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初讀——創(chuàng)設情境抓全篇,重在激發(fā)動機;細讀——強化情境,理解關鍵詞、句、段;精讀——憑借情境品嘗語感,欣賞課文精華。作文教學方面,李老師是采取下列步驟優(yōu)化其過程的:1)觀察情境,提供源泉;2)進入情境,激發(fā)動機;3)拓寬情境,打開思路;4)范文引路,教給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嗎?枯燥,直白的講解不是語文,含情、入境才是語文,這種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學習和利用。
書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學案例,更給了我大量直觀感性的幫助,書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學語文教材,李老師用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完成了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中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散文、詩歌、童話的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那精巧的構思,新穎的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辛勤耕耘在教壇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合上書頁,停留在我腦海里的不僅是新的教學理論以及新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李吉林老師刻苦鉆研,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要學習這種精神,爭取在教育事業(yè)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9
《小學語文教學》雜志已陪我走過4年教學生涯,四年時間我拜讀了48本《小學語文教學》,每一期的雜志緊跟時代變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現各個專家教育教學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內化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踐行,借鑒書中的理論,結合個人教學實際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閱讀教學之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策略幫助學生開始閱讀、愛上閱讀。
通過引導對比閱讀,提升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統編本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時,我?guī)ьI學生展個開對比探究閱讀,所選擇的對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溝》并設計提問,希望可以觸動學生的的對比思維!斑@三篇文章都是生針對自然景觀而進行的描寫,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異同,你能夠發(fā)現這些異同嗎?”之后學生便在問題的引導下,分別立足于表現手法以及結構特點等不同的維度展開分析,嘗試發(fā)現其中的不同。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評性思維,在想象畫面中感悟體驗,讀出詞語的`“新鮮感”,從聯系實際生活開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高階思維。
二、習作教學,讓寫話訓練呈現精彩
提升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以活動為支架。我們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設計活動時緊扣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學《雷雨》時,拍攝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場景,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或一段視頻來讓學生寫話,學生在表達中,流淌的是充滿童年的語言,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巧用文本,讓小練筆落在實處。低年級的詞語模仿為練筆的主要內容,中年級練筆的著力點在段落訓練上。高年級練筆指向感受語言特點和布局謀篇。
三、古詩文誦讀重在體驗
古詩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是重點也是難點,《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到古詩文閱讀重在體驗的觀點我很贊同。要豐富讀的形式、重視情境體驗、在生活中運用這三個維度。要做到豐富讀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讀成誦。注重情境體驗,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蘊,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活學活用中深化認知。緊扣畫面,洞察古詩美感!霸娭杏挟,畫中有詩”,細讀詩歌就會發(fā)現詩人對畫面的描寫與勾勒,鼓勵學生運用思維轉換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聯動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斷的實踐中前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值得老師深思與研究突破,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常這樣要求自己:要緊跟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掌握學生的學齡學段特點,深度解析教材,精準把握教育教學內容,不斷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爭取為家長、學校和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0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是孫劍鋒老師的作品,最近抽時間讀了這本書,發(fā)現自己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后感。并且,自己也受到很大的啟發(fā)。書中,孫建峰老師通過真實案例,向我們講解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反思。在語文教學和教育工作實踐中,在許多教師看來,“知識”這個概念就意味著會回答提出的問題。這種觀點就促使教師對學生的腦力勞動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評價:誰能把知識儲藏在記憶里,一旦教師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來”,那么他就被認為是有能力、有知識的學生。這在實踐中會造成什么結果呢?其結果就是: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盡快地擺脫它。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里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
是的,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將知識看作是死的東西,而沒有真正的將其視為活的環(huán)節(jié),它應該是發(fā)展的、變化的,是動態(tài)的,它在自身的活動中趣味無限,并派生出新的認知,否則的話,它只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負擔會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這就是為何有些學生厭學,而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原因之一,細想想,誰愿意持續(xù)承受這樣的“折磨”呢?能回答問題似乎成為了是否掌握知識或者具有能力的測量計,如此下去,知識怎會不變得毫無生趣呢?
沒有了內在的動因,這種單純的為了知識而知識的活動,很快就會變成某些學生的巨大負擔!知識因該成為精神活動的憑借才對。關于學生腦力勞動的積極性,人們已經談論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樣的積極性。學生把讀過的東西或者教師講述的東西背得爛熟,回答得很流暢,——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然而這種積極性未必能促進智力才能的發(fā)展。教師應當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fā)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應該是最重要的積極性了吧。今天學習《語文》課,最后一單元的內容是“科學技術說明文”,我沒有結合課本內容做平鋪直敘的講解,而是讓孩子們合了書,和我一道完成如何一步一步地制作出想要的方便面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接下來,我們探討著,孩子逐漸懂得了小小的一包方便面包含了復雜的程序,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是來是不易的。在語文教學上,我采用孫老師的書中的方法,一改以前的教師講的多的弊端,在一篇課文還未開始講解之前,先讓孩子們自己反復讀課文,然后在讀書筆記本上寫下“讀懂的”和“不懂的”交上來,我瀏覽,對于學生的理解的與不理解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于有共性的疑難問題,做以記錄。最后讓學生們之間交流,或者點撥后再讓孩子們讀書,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這次解決不了的,才是我上課講解的重點——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讓孩子們能自己借助疑問,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個學生記住了所學的東西,而另一個學生卻有所遺忘。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得充當學生腦力勞動的指導員,使每一個學生在聽我的講解時,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從意識的倉庫里把所儲存的東西抽取出來;而如果在意識的倉庫里的某個地方正好是個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處斷了線,那我就得補充講解,填補這個空白,克服思路脫節(jié)的現象。但這一點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藝術的。我努力尋找重復講解已經學過的教材的最恰當的形式,以便使學得最好的學生也能從中發(fā)現某些新東西。凡是學生的知識并沒有什么空白和脫節(jié)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簡短的講解。這里沒有那種表面上的積極性,學生們雖然沒有開口,沒有回答問題,沒有相互補充,但這是真正的獲取知識。我想,這種獲取知識的形式,可以稱之為學生對自己思想的“回顧”,對自己的知識倉庫的“清點”。通過《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這本書的,閱讀,自己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如何做的。并且在書中孫老師還耐心的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是我自己身為一個經驗少,教齡短的年輕教師所眼中缺少的,所以,自己的日常教學以及與學生的生活溝通方面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1
咱們中國的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學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小學階段,很多孩子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況,老師教起來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一直有個疑惑,外國的老師是怎樣教語文的?外國的小學生又是怎樣學習的呢?自從我讀了《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我才明白我們之間的差距。這本書的作者是上海師范大學的吳忠豪教授,吳教授給了我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看看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則能更好地知道我們的教學得失。
中國的語文教學,歷來以閱讀教學為中心開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語文教學中識字、聽說、寫作都是圍繞著閱讀開展,在閱讀中識字;通過閱讀學習寫作,即讀寫結合:結合閱讀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等。在聽說讀寫四項任務中,閱讀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
第二,我們語文教材主要是閱讀教材,聽話、說話、寫話沒有獨立的教材。
第三,閱讀課時占絕對優(yōu)勢,超過70%。
我曾在別的教授講座上聽到或雜志上看到國外的閱讀教學,似乎都是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在教室里或到圖書館、閱覽室里自主閱讀,不少人也大肆宣揚,似乎西方經濟發(fā)展迅速、學生創(chuàng)造力強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知道,他們的那種閱讀課,是指使用分編型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在扎扎實實訓練語言基礎知識的課程之外,他們的閱讀課的確有聲有色,的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為主。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他們閱讀課中方法論思想的滲透。我們都知道,掌握了規(guī)律,掌握了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而分編型教材使用國家的這種思想在閱讀課中體現得非常具體、鮮明。比如美國閱讀教學中的小型課,就是很鮮明的例子。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是解讀文章,而是交給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如一年級的課題《怎樣理解不認識的詞語》,五年級的'課題《如何解決閱讀中的疑問》,都是著眼于閱讀策略的教學。學生學到的這些策略性知識,可以廣泛地運用于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經常用到。
看看外國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的確立、教材的編寫,如美國的閱讀教學不僅給出了達成的目標,而且非常具體地給出了每學年學生閱讀進步的測量方法和時間,還非常具體地舉出了檢測目標達成的具體表現,再對比我們自己的教材、課程、目標,最比覺得缺陷越多,我們的閱讀課完全是取決于每個老師自己對教材的了解程度,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普通老師所能改變的。既然不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那就只能改變自己,F代語言學認為: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在活動中獲得的,是兒童生理成熟和環(huán)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其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活動中獲得的。對于我們自己而言,幾乎所有的閱讀技巧、策略都是自己在長期的閱讀中摸索出來的,既不成體系,也不見得完全科學,很多時候閱讀方法甚至還很原始。所以我們應主動積極地提供能激發(fā)和支持兒童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情境,讓兒童從使用語言中學習語言,從說話中學習說話,從聆聽中學習聆聽,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從習作中學習習作。我們在平時的閱讀課中,教學目標要單一,從學生的疑問入手組織教學,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我們在講讀課文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目標就能夠集中,教師無需再去考慮如何結合講讀安排、聽說寫作和語文知識教學等內容,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也使得閱讀教學的復雜程度大為降低。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操作相對簡單,還避免了什么都得管,結果什么都管不過來的尷尬局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們在吳教授的《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的思想引領下,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跳出廬山,遍覽群山,方能更好地領略廬山的景致。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2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雷玲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第一次讀這本書,我便被書中名師的風采,名師的教學藝術,名師的課堂的生命氣息深深地吸引住了。讀了它,解開了自己在平時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 日記
本書運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介紹了于永正,孫雙金,王崧舟,趙景瑞,閆學,吉春亞,盛新鳳,周益民八位特級教師的教學藝術,書中介紹了他們的教育觀點,還列舉了生動的案例具體展現了他們教學藝術,讓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能帶給我更多富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啟發(fā)。
讀此書,仿佛聽到了先輩名師的親切話語,看到了先輩名師的成長足跡。在這本書中,每個老師的教學情志,教學魅力都讓我折服。然而讓我感受最深,對我啟發(fā)最大的是于永正老師、孫雙金老師、趙景瑞老師的教學藝術就及為師之道。
于永正老師;他把“三尺講臺”變成了“舞臺”,把課文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演化為一種“表演”。讓需完善從表演中獲取更為直接、更為深刻的知識,他不僅把深奧的知識淺顯化,還能把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在他的教學案例中,我常常感受到的是他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正如他所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表現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里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倍摹督o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對我一個毫無教學經驗的老師更是受益匪淺。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孫雙金老師認為,首先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樣的課是好課,即好課的標準問題。他把把好看的標準歸納為16個字:“小臉發(fā)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小臉發(fā)紅是指要把學生上得興奮起來,小眼發(fā)光是指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起來,小手直舉是指把每一個學生都調動起來參與到共同的學習過程中去,小嘴常開是指學生在學校過程中要充分表達的所思、所想、所疑、所問、所感、所嘆。而他的課堂教學藝術確實非同一般:引導不著痕跡,輕松但不失深邃,上課如領學生登山,把自己巧妙“藏”起來更讓我由衷的崇拜。
語文要學習兩方面的本領: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領;另一方面是表達的本領,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陬^語言的說和聽,書面語言的讀和寫,趙景瑞老師做得就很巧妙。如趙老師在作文課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一位小朋友到菜市場買菜,賣菜的阿姨錯把兩角錢當作一角錢找給了他。歸途中他才發(fā)現多了一角錢……講到這里不講了,問學生:“假如是你發(fā)現多找了一角錢,你會怎樣做?會有什么行動?請寫出來!睂W生進入角色后,亮出了許多有差別的行為,反映了不同的認識水平,從中評出最佳做法,讓這位學生上臺表演,老師充當賣菜的阿姨,全班觀察他的表演,然后寫出一個小片斷。將真知化為行動,又化為作文,知行合一,人文一致,一舉兩得。
在我看來,他們仿佛時時刻刻在我身邊,他們的話成了提醒,時時刻刻告誡我不要怎樣,要怎樣,怎樣才能怎樣。就這樣,我們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里,在從未相逢的情況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長談,成了交心的朋友。看來作為年輕老師的我,真要多向這些名師學習啊!平時要多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摸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景來讓生多讀,在讀中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并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之路很漫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就能夠走出困惑,收獲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3
已經很久沒有耐著性子,將一本厚厚的書慢慢讀完的經歷了。如今利用假期,斷斷續(xù)續(xù)地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拜讀完了。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書,指出講究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因,提倡把學生經常帶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去認識世界,為學好語文,發(fā)展智力打下基礎。
作為一名經驗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業(yè)務水平的語文教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課堂教學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李老師認為,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學習,還為了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知識的學習,還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未來作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嘗試、體驗、感悟的過程。
正是在此基礎上,李老師開始對情境教學進行了探索,在經歷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片段語言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憑借情境,促進整體發(fā)展四個階段以后,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學操作體系。即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練為手段,以周圍世界為源泉的'情境教學操作模式。
我最感興趣的是情境教學對過程的優(yōu)化,它分別體現在組成語文教學的三大因子識字、閱讀、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是獨體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漢字結構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可以憑借情境豐富詞匯,在整體中認讀運用;可以利用漢字音同、形近的特點,高年級進行閱讀前的歸類識字。在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優(yōu)化,是貫穿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初讀創(chuàng)設情境抓全篇,重在激發(fā)動機;細讀強化情境,理解關鍵詞、句、段;精讀憑借情境品嘗語感,欣賞課文精華。作文教學方面,李老師是采取下列步驟優(yōu)化其過程的:
1)觀察情境,提供源泉;
2)進入情境,激發(fā)動機;
3)拓寬情境,打開思路;
4)范文引路,教給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嗎?枯燥,直白的講解不是語文,含情、入境才是語文,這種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學習和利用。
書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學案例,更給了我大量直觀感性的幫助,書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學語文教材,李老師用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完成了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中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散文、詩歌、童話的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那精巧的構思,新穎的設計,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辛勤耕耘在教壇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4
暑假我仔細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細細品味發(fā)現原來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智慧,語文課堂就是讓學生發(fā)現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樂園。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wèi)生和用眼衛(wèi)生。
在教育教學中,要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激勵和引導每個孩子走向成功,運用引導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自信心。老師的一句巧妙的話語,包含了老師的愛,包含了與學生平等的觀念,包含了老師發(fā)展評價觀,通過激勵和引導,激發(fā)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布魯納說:“評價,最好是一種智慧。”如果這位老師有“唯我獨尊”的觀念,認為這種學習態(tài)度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從而對孩子進行一種不恰當的評價甚至責罰,那么,這個孩子就永遠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愛孩子吧,何樂而不為呢?
讀了《小學語文教學》,我有如下幾點感悟:從教師來講,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上。要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要在創(chuàng)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面,可從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方面,可進行擴展性、重組性、變換性的語言訓練等。
第二: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不必事事聽老師的;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民主意識,會去營造一種適合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huán)境,使學生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三:要改變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在積累遷移中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才能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學參考和標準答案的束縛,要給學生留出發(fā)表自己觀點的余地。
第四:一篇課文要設計出多種教學思路,采用多種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多種課的類型。例如,以感知、理解為目的的觀察課、精讀課;以理解和欣賞為目的的朗讀訓練課、朗讀欣賞課;以訓練速讀為目的的默讀課;以運用讀寫方法為目的的.讀寫練習課、課外閱讀作品報告課;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為目的的說話課、演講課;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探究課。特別是在高年級,探究課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第五,語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向課外閱讀開放。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要引導學生進入課外閱讀的大課堂,豐富知識,開闊思路,積累語言。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關鍵是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于教學的個性上,我們每位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融入大自然,在社會實踐中提高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讀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了新的感悟,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學以致用,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5
李吉林老師是我國小學語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是情境教學的奠基人與倡導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巧妙的地把兒童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讀了此書,我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學到了怎樣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力求教學的最佳效果。
讀了他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我首先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師一直行走在語文教學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設想,情境教學由語文單科發(fā)展為整體的情境教育,從一個班發(fā)展向一個年級,從一個學科發(fā)展向各個學科,從而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構建起一個多元的情境教育網絡,多年來不辭勞苦在做我們老師思想的點燈人。俗話說: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一筆最大的財富,我真的感到老師是多么的重要,老師的“教”決定學生的“學”。
李吉利老師說:“兒童是我的摯愛,是我心靈的寄托。對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誠相待!边@句話是我們所有老師的心情,是我們共同的想法,李老師走在了時代 的前沿,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與兒童學習”構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及操作體系。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一直以來,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上,不拘泥于課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學生思想的點燈人。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老師提出的“利用角色效應,增強主體意識”的基本模式,師生親和,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為學生提供豐富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這是情境教育體現兒童的主體性,又深受兒童歡迎的嶄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課堂上也總是希望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體的情境來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 心理技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總是力不從心了,今后我在教學上更要多學習,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們借鑒和深入學習,李老師對兒童的“愛”和“情”更值得我們學習,“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李吉林教改實驗的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導童稚,無怨無悔見精神”來稱譽李吉林。”
李老師認為語文課本是“課本課本,上課之本”,展示給師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師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掌握學習方法,學起來勁頭十足,學得卓有成效,這樣的教學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學。同時我也希望我們教師都能懷著一顆愛心、執(zhí)著心探究教學,讓祖國的花朵競相綻放!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6
這是一部涉及基礎教育全領域、涵蓋所有學科的帶有普遍指導意義、明理解惑的大型叢書,由上百人團結協作、殫精竭慮、克服各種困難,歷時三年才得以完成的書籍。編著團隊中既有課程專家、大學教授,也有學科教研員,更有一線的名優(yōu)教師。他們本著求真務實、切合實踐的態(tài)度,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多年來各學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全部收集起來,統一梳理,分門別類,集中研究,聯系實際認真分析。這部書最讓我感受良多是關于識字、寫字教學以及閱讀教學這兩塊。下面簡單說說自己的一些讀書心得。
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曾對他的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的確,漢字作為符號文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智慧的縮影,是維系我們這個多民族、多語言國家的.紐帶,領悟和傳承漢字文化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使命。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識字教學往往被忽視。語文教學三年來,結合本校低段語文教學的一些實際,我認為我們學校在識字教學中存在二個突出的問題:一是識字與閱讀分離,不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煩瑣地分析課文,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抓住課文的理解,輕處理識字教學;二是教法單一,學生靠反復機械地練習識字,死記硬背,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從而造成了識字教學"少、慢、差、費"的狀況。
在這本學中有很多案例角,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現在開始》的教學設計,教師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在活動中識字。采用活動識字方法,讓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輪流".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句子1):從現在開始,你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領。然后點生詞誰得準確的孩子先來帶大家讀生字詞,并相機出示"輪流",再請一組小朋友來讀"輪流",并解釋說像這樣一個接一個的讀,就叫"輪流",并組織學生用"輪"組更多的詞。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既知道了"輪流"的意思又學會了很多的詞語。
二、創(chuàng)編兒歌識字。舉例"第""弟"兩個形近字的比較。(句子2):誰是第一個上任的呢?編寫口訣:小(弟弟),真聰明,摘掉點和撇,戴上小竹帽,漂漂亮亮得(第)一!
三、利用偏旁識字。采用換偏旁識字的方法,加深學生對足字旁生字的積累和記憶。(句子3):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著走路。第二個星期,輪到誰上任了?引導學生讀:第二個星期,輪到袋鼠上任了。瞧,它來了。它是怎么來的?跳著。它激動地說—引導學生齊讀: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著走路。然后觀察字形,用腳走路,引出足字旁。
四、自主識字。利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也是我在低段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現在三年級了有時候我在識字教學的時候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怎樣才能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呢?我們不妨設置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在"玩中學".比如:開火車、變字游戲、歡樂對對碰、猜字謎、"我大你小,我小你大"、"看口型猜字"、找親戚、"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貼膏藥"、"過河"等各種識字游戲。有效的識字游戲,能夠使學生對識字保持濃厚的興趣,從而使識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造字規(guī)律識字,比如: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形聲法,還可以聯系生活識字法,比如:動作法、實物法。最后還可以用連詞造句法,不僅可以加深對字詞的記憶,而且可以豐富詞匯、開發(fā)智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終身難忘。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正確、規(guī)范、流暢、美觀地書寫漢字,應該成為每個中華兒女必備的技能與素養(yǎng)。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好識字的同時還要引導、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每天在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我們的小學生關于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筆一畫都可能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它是最形象、最直觀、最生動的指導,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寫字教學質量。"人寫字,字也寫人".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也正因為如此,"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個性化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潛心會文""切己體察",學習把握文本內涵,得到情感熏陶和智慧啟迪,而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教的內容實在太多,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采,工具性、人文性……于是我們在課堂中,內容理解多,問題提得多,資源拓展多,課件使用多,"貪多"成了我們的一大詬病。先哲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因此在一堂課中我們的教學目標要少些單純些,精練簡潔。讓教學活動服務于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服務于學習過程,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的活動為中心轉變,備課時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反思時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樣本,同時理解教材,選擇內容。
從教十余年,我一直覺得教學是個慢的過程,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成績,是有點過的行為。作為老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多讀書,多積累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方法,才能讓你的課堂變得更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7
假期翻閱了《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第一篇介紹于永正老師的文章,深深地被于老的教學技巧折服了。提到課堂教學的藝術,于老首先指出:教學藝術來自于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大到一篇課文的結構,小至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則就不能教,也無法教。拿到課文,首先讀,哪怕教過好幾遍,朗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讀的同時查字典、詞典,把拿不準的字的讀音,一一落實,絕不想當然。每個新詞都查查詞典,不能有半點含糊。他還說,只看教參,沒有自己的思考,是從來沒上過讓他滿意的課的。最后指出:這法兒那法兒,不鉆研好教材就沒有法兒。反思我們的老師有多少在教學前下過如此的功夫呢?是否舉行教師朗讀專項訓練,先讓老師朗讀過頭才能更好的上好課呢?于老師是這么做的,我們也能夠如此做的。
如《水上飛機》一課于老師指導學生理解“究竟”,他在課前先仔細查閱了詞典,弄明白了“究竟”的兩個含義之后,先讓學生讀書中的句子:“小海鷗想:貨輪,客輪啥樣的我都見過,就是沒見過這種長翅膀的船,它決心去看個究竟!苯又寣W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想“看個究竟”的事,說完,將“看”擦掉,先后換成“問”、“探”,讓學生再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問個究竟”、“探個究竟”的事。學生很活躍,發(fā)言也精彩。
于老師又指出教學藝術來源的第二點: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他指出:課堂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說基本上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在很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理解,就是要承認差別,尊重差別;理解,就是要發(fā)現平時只能舉起50公斤杠鈴,而今天他卻舉起了50.01公斤的微小進步。在于老師的課堂上,時時能夠看到他對學生真誠的期待、深情的教誨、默默的.關懷,這一切融化了孩子的心,也使于老師的課上師生和諧融洽,氛圍濃厚。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于老師多次提到第斯多惠的一句話--那就是“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 、激勵與鼓舞!
教學藝術的第三點來自于老師的藝術修養(yǎng)?纯从诶蠋煹恼n前準備吧:把課文讀好了,讀得有聲有色、聲情并茂,把文字讀活了,可以胸有成竹地走進課堂;備課時,總忘不了備“字”--把每個生字,照著書上的正楷字,認真臨寫,直至自己滿意。再看看課上的技巧吧:肯定學生的朗讀,籠統地說“讀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說“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的心情很--”、“你把--讀活了”、“你仿佛把我們帶到了--地方”。
以上的一些內容只是淺淺讀了一會的感受。名師許多東西需要我們真的多多擠時間來學習呀!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8
用了一周的時間,將思維導圖閱讀完畢,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的時說,這就好比,我開了一輩子的車,可車窗玻璃是臟的;突然間,思維導圖替我一下子清除干凈了。其實,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實踐著思維導圖,為什么,嬰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說的第一句話基本都是“媽媽”,為什么是“媽媽”呢?因為媽媽是思維導圖的中心!從她這個地方開始,向四周發(fā)散出愛,食物,溫暖,保護,輸送和教育,因此,嬰兒根據本能在內部形成思維導圖,從他出生起直至其整個一生,從每個發(fā)散中心開始,生出一個個分枝和聯想的網絡,最終發(fā)展成為有知識的成人軀體。從我們開始接受教育開始,老師就會給學生三項規(guī)定,聽話、合作和變化,這三項指令在思維導圖中的對應物是”接受”,”應用”,”適應”,其實,在我們接觸陌生的事物之前,首先做的一般是模仿,慢慢地可以應用,最終,加入自己的一些創(chuàng)新以及技巧,游刃有余地去適應這個陌生的事物,這是大腦地一種思維模式規(guī)則。而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無非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會將你帶入一個未知的世界,你可以極大地發(fā)散你的放散性思維,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它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
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殊:
。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
。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
。3)分枝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枝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枝上;
。4)各個分枝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一直認為,自己或是偏左腦或偏右腦的人,實際上是錯誤的,我們在某方面不行,只能說明,我們要在大腦技巧某方面下功夫。所以,障礙都是自己設定的,如果你想逾越,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實,包括本人在內,一直也是做線性地筆記,最后發(fā)現,很多東西,基本看著都沒什么興趣,同時,印象也不深刻.同時,大家想過,為什么開會的時候,很多人容易睡覺,到底是為什么呢?是內容不精彩,還是記一條條地筆記太累,歸根結底,是大腦處于懶散狀態(tài),目前地內容,以及自己記錄地內容根本不能提起激起大腦產生興趣.自然瞌睡蟲會光顧嘍!大腦的潛能是無窮無盡地,而真正發(fā)揮大腦這種能量的方法,無非就是利用思維導圖,選取一個中央圖形,不斷地進行拓展,填充,你真的會發(fā)現不一樣地世界,感謝思維導圖創(chuàng)始人東尼.巴贊!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19
4月份從工作室借來了《小學語文名師教學目標落實藝術》一書,這本書匯集在教育改革與實踐中涌現的先進理念、成果和方法,經過專家認真遴選、評點總結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實踐中先進的教育生產力,具有時代前沿性,是廣大一線教師學習、借鑒的好素材,《小學語文名師教學目標落實藝術》讀后感。 書中經典的案例,情境式的敘述,流暢的語言,充滿感情的評述,發(fā)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來、深入淺出,讓我更充分地領會了很多先進、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學語文名師教學目標落實藝術》通過介紹于永正、王松舟、趙景瑞等八位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經典案例以及教學觀點等等,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老師,讀后感《《小學語文名師教學目標落實藝術》讀后感》。如:于永正老師的“藝術人生”,孫雙金老師的情智課堂,王松舟老師精致大氣的詩意課堂……讓我感受到一個個名師的教學風采,讓我領略了名師們的藝術修養(yǎng)。讓我知道了語文課可以上的這么有魅力。
那么,他們是如何做到把課上的這么有魅力的呢?細細思考,不難發(fā)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精心備課。“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睂τ谶@句幾乎人盡皆知的話,有的老師可能要說,我們每天都在備課,那有什么稀奇的?每個老師上課前都要備課,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兩字的恐怕就有難度了。何為精心?于永正老師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準確的把握教材內容;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師的藝術修養(yǎng)。概括來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正如于老師所說:“拿到課文,首先讀,哪怕是教過好幾遍了。朗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讀的同時查字典、詞典,我的一切好的方法幾乎都來自讀。年輕的時候,我備課總是先看‘教參’;現在也看,但是在我思考過之后看。只看教參,沒有自己的思考,我是從來沒上過讓我滿意的課的!被叵胱约赫媸菓M愧,備課時不也是讀完一兩遍教材就開始看教參,抄教案,按照教案的設計去上課。很少在看教參之前去自己想想該如何去上這節(jié)課,缺乏思考。更何談做到精心?這樣的課怎能讓學生感到興趣呢?于老師說得好,“教學藝術來自執(zhí)教者對所交內容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課文的結構,小到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則就不能教,也無法教!边@是每位教師應該做到的,也是教學藝術的第一步。
另外,書中的每位教師的藝術修養(yǎng)也是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在課堂上的收放自如,與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分不開,與他們淵博的知識分不開。我想作為現在的我來說,那就是要多學習,多讀書,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看完這一本書,思緒久久不能平靜。在我看來,名家仿佛時時刻刻在我身邊,他們的話成了提醒,告誡我不要怎樣,要怎樣。就這樣,我們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里,在從未相逢的情況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長談,如愿以償地傾聽名師的教誨,取得智慧的真經。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20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與學生有效溝通的重要媒介,它不僅關乎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而且也影響學生多種能力的發(fā)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課堂教學語言要求語音音量適中、語速快慢適度、節(jié)奏抑揚頓挫、語流流暢自然、表意準確生動、淺白通俗易懂、形象具體生動、聲音清晰悅耳和富有啟迪性。這些看似樸素、基礎的要求背后實際隱藏著對教師素質的挑戰(zhàn)。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口中所講雖然未必是心中所思,但終究逃離不了主體主觀思維的控制。教師外顯出的課堂教學語言與其內在的思維品質、文化修養(yǎng)、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狀態(tài)都是緊密相關的。語言的成長就是精神的成長,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內在修養(yǎng),才能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語言。
對于優(yōu)秀的老師來說,他或她本身就是所教學科,這其中當然包括教師的語言,這一點在很多卓越的老師身上都有體現。比如詩化語文的踐行者周益民老師。
基于海德格爾的詩性語言觀,周益民老師開啟了他的語文學習詩意之旅。值得注意的是,周老師的“詩化語文”不是使語文教學詩歌化,也不是說教師的語言像詩歌一樣美,而是使語文教學提升到審美教育的層次。
周老師在“給心靈尋找一塊棲息地——《小王子》(節(jié)選)班級讀書會”上,立足純潔靜好的繆斯心性,結合自身深厚的兒童文學修養(yǎng),帶領學生圍繞節(jié)選部分的核心詞語“馴養(yǎng)”展開了一場貼近學生心靈、引發(fā)靈魂共鳴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周老師與學生就“小王子說的馴養(yǎng)與我們原先認識中的.馴養(yǎng)意思一樣嗎”、“馴養(yǎng)容易嗎”、“在馴養(yǎng)中,到底是狐貍改變了小王子,還是小王子改變了狐貍”三個貼合學生學習需要又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展開了對文本的探索,讓學生在對重點文段的反復閱讀中明了:馴養(yǎng)其實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愛,馴養(yǎng)需要儀式、溝通、愛、耐心、深刻了解對方和承受痛苦,馴養(yǎng)是雙向的,小王子和狐貍相互馴養(yǎng)了對方。在此基礎之上,周老師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這世上真的有小王子和狐貍嗎?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周老師并沒有給出固定的答案,而是引領學生穿越時空,通過閱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幾句古詩文,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音樂、人與事業(yè)等都可以相互馴養(yǎng),這中間體現的是相互的需要和愛,雙方都能收獲來自馴養(yǎng)的幸福。教學的最后,周老師鼓勵學生從小王子與狐貍中任選一個角色,想想他們的內心,寫幾句話,然后討論交流,從而使學生對核心詞語“馴養(yǎng)”的意義有更深刻地把握。
周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所體現出的教育智慧不僅體現在他獨到的文本選擇上,更體現在他以孩子的天性為基石,通過提出富有引導性、啟發(fā)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問題探究文本背后隱藏的人性哲理。這些外顯為問題的課堂教學語言,無不體現了周老師準確的主旨把握、靈活的教學技巧和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教師唯有做到以內養(yǎng)外、內外兼修,才能氣質如蘭、口吐珠璣。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21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雷玲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通過課堂教學藝術、經典課例、觀點和解讀等幾個板塊,給我們展示了一位位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名師形象。
于永正:不要追求課堂教學的熱鬧,小手如林,你說我說,有時可能是“虛假繁榮”、“泡沫經濟”。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潛心體會文本,告訴學生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必須經過思考方能舉手。
孫雙金:一個詞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話能長出情智之葉,一段字能開出情智之花,一個篇章能結出情智之果。情智語文是扎根在工具語文這片沃土中的大樹,根深才能葉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艷,才能果碩。
王崧舟:語文是兒童的,語文是為了兒童的,語文只有融入兒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義的。因此,語文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自主權。
趙景瑞:語文為何又被稱為母語呢?為何是基礎的基石出、發(fā)展的基礎呢?根本原因是語文的用途太廣泛了,生活中須臾離不開聽說讀寫,聽說讀寫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將來生活的一部分。
閆學:語文承載人類文化和生活經驗,面對正處在童年階段的孩子,教師應該以快樂、自由來填充語文課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寫童年應成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吉春亞:語文課是學習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訣竅,并較為成功地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的一門課。說“白”一點,語文課是學習怎樣把“話”說“美”,把文章寫“美”的一門課。
盛新鳳:我一直在憧憬這樣一種詩化的語文境界:師生或吟或誦,或爭或辯;或淺吟低唱,如癡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紅耳赤,盡性、盡情,痛快淋漓。這樣的語文課,可謂“過癮”也!
周益民:語文,似乎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多彩的夢而存在的。在這兒,荷花會與“我"共舞,小蝌蚪在著急地尋找著媽媽,多希望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多少個方塊字連綴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讓人產生奇思妙想。
品讀著文中的一詞一句,仿佛聽到了大師們的親切話語,看到了他們不平凡的成長足跡。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22
近年以來,我一直想在小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方面做些實踐研究,為此我不斷地在教學中大膽的摸索,利用網絡,不時的搜索學習別人在一個方面刊登的文章。因為這些知識都比較零散,加之本人的能力有限,總覺得在大腦中對比較閱讀缺乏一個系統的架構。
一天,我在當當網上無意中看到《小學語文比較閱讀微格教學設計》這本書,當即買了一本。等書到了后,我便急忙的閱讀了起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比較閱讀概說、指導比較閱讀教學技能、微格教學課的設計、比較閱讀微格教案的編寫、比較閱讀課案例、比較閱讀研究成果這六個方面。讀罷此書,讓我對比較閱讀教學有了清晰的認識,F把我閱讀后的感受梳理出來,以便和大家分享。
一,對研究比較閱讀教學的認識。
語文比較閱讀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比較。其中在小學階段更偏重從微觀方面比較,到了高段或初高中時偏重宏觀比較。微觀比較,可以在教學中從文章標點符號、詞語、句段和情感等方面指導學生進行比較。宏觀比較,可在教學中從文章體裁、寫法、題材等方面指導學生進行比較。在比較閱讀教學中最好要遵循發(fā)展性、協同性原則、選準比較點,在教學中要不斷激勵表彰學生,讓他們體驗到學習中的成功,只有這樣,比較閱讀教學才能夠持續(xù)有效的開展下去,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才能穩(wěn)步提高。
二、對團隊課題研究的認識。
課題研究,一定要合理組建團隊,只有真正的做到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的三結合,才有可能把課題研究做好。課題研究,一定要長期持久的進行,絕不可能追求短期速成。課題研究,要注重資料的積累和成果的提煉,課題成果的呈現形式不僅僅限于教師的論文、課例、教學設計,教學敘事,還有學生記錄學習感受和收獲的習作,這本書中最后一個版塊——學生講故事,就呈現的很有新意,一方面充實了課題研究呈現結果的豐富性,另一方面也印證了課題研究的真實性,此外見證了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三、對學校科研發(fā)展的.認識。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是學校發(fā)展的法寶。哪個學校的科研發(fā)展領先,其教育教學工作必定領先;沒有高水平的科研技術,其學校的高位發(fā)展是難以持久的。學校的科研發(fā)展,從最早看學校教師發(fā)表論文的篇數,逐漸發(fā)展到看學校課題研究的數量,現在已漸漸看的是學校課程研究的水平。也就是說科研已從論文、課題,發(fā)展到了課程階段。要做課程,就得整個學校一盤棋,所有教師一條心,在學校整體發(fā)展的框架下協同進行。必要的時候,學校還要和高校的教授或是當地的教研員合作,獲得人家額支持。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24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教學小學語文的反思08-0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13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3-18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學總結10-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20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8-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