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行知》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辟的文字體現(xiàn)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書中第一篇就是“教學合一”。陶行知認為教學應(yīng)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是:“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指導他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這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么。
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diào)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yīng)該充分體現(xiàn)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jīng)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chǎn)生厭煩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xiàn)在處于一個網(wǎng)絡(luò)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nèi)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nèi)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diào)、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就如陶老所說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我也將于它置于案頭,讓它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
【《陶行知》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陶行知》讀后感04-11
陶行知讀后感04-27
陶行知的名言06-11
陶行知的名言04-30
陶行知的名言11-24
陶行知的名言02-10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11-03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11-25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