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聚會倡議書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jié)日里,共同掃墓祭祖,緬懷先人;也借此難得的機會,敘舊情、話衷腸、增親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清明祭祖聚會倡議書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清明祭祖聚會倡議書(一)
親愛的家人們:
大家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年華似水匆匆流過。
這些年來,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經(jīng)常見面,相聚甚少。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好多堂兄弟姐妹都互不相識;這些年來,我們忙生意、忙工作、忙家庭,都在努力奮斗;這些年來,我們曾咀嚼過種種艱辛困苦,也品嘗過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但無論您漂泊在異地他鄉(xiāng),還是奮戰(zhàn)在家鄉(xiāng)故里;無論您地位顯赫、轟轟烈烈,還是平凡普通、平平淡淡;無論您貧窮還是富貴,都改變不了我們之間一個共同的身份——廉泉堂人。
曾記否,停電點煤油燈的夏日,我們都圍坐在老堂屋前的坪里,談天說地,吹拉彈唱,好生熱鬧;農(nóng)忙秋收季節(jié),大家團結互助,一家一家的幫忙,感受豐收的喜悅;過年時,大家都在老堂屋里一起打糯米,做糍粑,一派祥和的景象……
又是一年清明時,讓我們在百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相聚在美麗的家鄉(xiāng)——廉泉堂。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jié)日里,共同掃墓祭祖,緬懷先人;也借此難得的機會,敘舊情、話衷腸、增親情;實現(xiàn)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發(fā)展。更通過這次活動,
來宏楊中華民族的忠孝禮義之美德,使新生代的廉泉堂人更具精神正能量;
本是同根生,相聚情更濃,希望各位家人支持這一倡議,并積極參加這次家族大聚會。
XXX
20**年XX月XX日
清明祭祖聚會倡議書(二)
各位族人、各位宗親: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姓氏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根的標志,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化過程中留下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宗親血緣,一脈相承。古往今來,張氏宗族乃名門望族。追溯張氏宗族的家史,可謂遺風長存;列舉張氏宗族的名人,可謂群星璀璨。自戰(zhàn)國時游說六國連橫事秦的張儀開始,此后各朝各代,均有張氏英杰大賢登上歷史舞臺。從神話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張百忍到道教一代祖師張?zhí)鞄,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西漢賢相張良到鼎故革新、扶政安邦的明朝首輔張居正,從三國車騎將軍張飛到一代抗日名將張學良,從孫中山為之泣題挽聯(lián)的本鄉(xiāng)名士、書法名家張荊野到中國現(xiàn)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張氏名人汗牛充棟,文治武功,各有建樹,千古流芳。軒轅始,揮公后,弓長為張,天下大姓:“瓜瓞綿延,繁榮盛昌。遍及全球,遠播五洋。英賢輩出,崢嶸自強。為將為帥,入閣拜相?萍嘉乃,工農(nóng)學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張氏宗親祭祀始祖揮公大會《祭文》)。億人之族,遍布天下,故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無張不成村,名人滿天星”之盛譽。
張姓數(shù)支,單說一脈:家宗先正,人紹前光。有史可查,元朝末年,社會紛爭,戰(zhàn)亂不斷,導致瘟疫流行,湖北遭受天災人禍,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當時的'朝廷掀起一股大規(guī)模“移民潮”。吾族一世祖道清公不辭千里,長途跋涉,從江西瓦屑壩舉家遷徙至湖北,始居黃岡溢流河黃土塆,卒后葬于此地。自一世祖道清公遷徙入鄂,屈指算來已有六百八十余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迄今張氏后裔發(fā)眷一萬三千余人。祖上生息繁衍之德,造就后世千秋萬代之功!
公元20**年初,張姓四大房頭人相邀前往溢流河祭掃一世祖道清公墓,眾位頭人合議籌備成立張氏宗族委員會,并舉行了宗族負責人代表會議,會議研究了四項內容:一是修撰張氏宗譜;二是敬立一世祖碑;三是修繕一世祖墓;四是重修張氏宗祠。
20**年清明節(jié),在張氏族人自愿捐資贊助下,籌資一萬余元完成了為一世祖道清公立碑、葺墓的修繕工程。在張氏族人的積極參與下,從1994年到1997年,張氏宗譜修撰工作順利完成。隨后,張氏宗族委員會再度提議重建張氏宗祠,得到了族人宗親的普遍歡迎,至此重修張氏宗祠被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
百姓有族,族有宗祠。宗祠是族人宗親供奉祖先神主、舉行祭祖活動的特殊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征。張氏宗祠原址在黃岡路口孫家咀阮屋塆,因為祠堂年久失修,1958年不堪風雨侵蝕而坍塌,此后一直沒能重建,成為張氏族人的一大心病。公元20**年初,由張人明、張耀金、張火成、張先仁、張?zhí)、張友成、張宗焱、張明章、張正良、張宗陸、張漢雙、張細兵、張宴林、張意先、張回生、張正竹等16位族人頭領發(fā)起組成張氏宗祠重建籌委會,組織召集四大房族裔頭人共商重建宗祠事宜,聚先祖冥靈于故里,藏宗譜經(jīng)卷于一堂,以此緬懷祖上蔭蔽后人之功德,表達張氏族人共建和諧家族之美好愿景。
經(jīng)過反復論證甄選,張氏宗祠最終選址在黃岡團風縣鐵鋪雨臺崗村。祠堂于公元20**年農(nóng)歷臘月十八日奠基,1000多位族人宗親和鄰近鄉(xiāng)親參加了奠基儀式。次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八日,張氏祠堂正式動工興建。在頭人緊鑼密鼓、馬不停蹄的監(jiān)理施工下,歷時半年時間,張氏宗祠一期建設工程于20**年8月竣工。按照規(guī)劃設計方案,建成后的張氏宗祠結構宏偉,風格古樸,建筑面積約為3000平米,前后共兩重,每重五大間。四周大院合龍,院內蒼松翠柏。祠堂前門雄獅對峙,六角涼亭對稱并立;室內長廊連通各間,長廊柱上雕龍畫鳳;房頂屋脊飛檐斗角,堂上畫像栩栩如生。一重敬設祖宗神位,有護靈將軍把守,祭拜臺、化錢爐一應俱全,內設祖先堂、紀念堂、名人堂、議事堂、瞻仰堂等,井然有序,相得益彰;二重設天井一眼,井通天宇,上接納日月雨露,下通透惠風瑞氣,井池金魚戲水,布局渾然天成。所有建筑門窗戶頁,古今結合,頗具匠心,一座結構新穎、龍鳳呈祥的家族宗祠橫空出世!
樹發(fā)千枝同根生,江流萬派共源頭。在新時期,民間集資建造家族宗祠,不僅是炎黃子孫認祖歸宗、發(fā)揚家族優(yōu)良遺風的重要方式,而且還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長治久安。重建張氏宗祠是一項浩繁工程,經(jīng)過成本測算,建造工程需要資金80~100萬元,還有祠堂的配套工程須進一步完善,但是目前所需資金缺口較大,我們只有依靠宗親族人的力量來完成祠堂的后續(xù)配套建設任務。所幸的是建造張氏宗祠之善舉,得到了眾多在外工作的族人宗親的熱心支持,得到了本鄉(xiāng)本土宗親族人的積極擁護,在此,我們對各位族人的支持和擁護表示誠摯的謝意,愿張氏列祖列宗保佑各位宗親族人身體安康,家庭勝意,好運如日中天,事業(yè)平步青云!
親情割不斷,血脈總相連,清明祭祖聚祠堂。張氏祠堂選擇在清明前的今天(20**年4月3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一)舉行落成慶典,表達了張氏后裔尊祖敬宗、緬懷先人、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愿望。張氏宗族委員會借此機會發(fā)起倡議:希望所有張氏族人團結起來,并肩攜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家的事情自家辦,辦好事情為族人,資金專人管理,流向各房互監(jiān),希望張氏族人萬眾一心,慷慨解囊,早日將張氏宗祠建設好,切實做好張氏宗族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慈善功業(yè)!凡捐助義士,鐫碑刻名,以彰顯其功,銘記其德,后人景仰,百世流芳!
百善孝為先,萬代義為重。正如張氏宗祠大門懸掛的這幅對聯(lián)那樣,我們張氏全體族人宗親,一定要從家族大局出發(fā),團結互助,弘揚家風,個個爭做孝義之人,人人奉獻一份愛心,在構筑和諧社會實踐中,做出努力,做出表率,真正做到——
揮公肇始,弓長為張,一姓五千年,相王扶政,輔國安邦,仰吾先賢垂青史;
道清發(fā)眷,人言立信,百世萬代基,修身齊家,經(jīng)商富民,看我后輩著華章。
特此倡議。
共襄盛事!
XXX
20**年XX月XX日
【清明祭祖聚會倡議書】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祭祖通知-通知01-04
同學聚會倡議書(15篇)01-15
同學聚會倡議書5篇01-15
2022春節(jié)同學聚會倡議書01-12
大學十年同學聚會倡議書-倡議書12-25
春節(jié)鄉(xiāng)親聚會倡議書(精選5篇)01-11
精選同學聚會倡議書模板8篇12-26
同學聚會倡議書匯總十篇12-26
同學聚會倡議書錦集8篇01-12
有關同學聚會倡議書合集九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