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附義務贈與合同
所謂附義務贈與,是指受贈人負一定給付義務的贈與。史尚寬先生指出,附義務贈與,謂以受贈人對于贈與人或第三人負有為一定給付債務為附款之贈與①。因此,附義務贈與合同與一般的贈與合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受贈人負有一定給付義務。這一“給付義務”在我國民法學界均稱之為“負擔”,我國《合同法》第190條明確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在實踐的生活中因為贈與關(guān)系的復雜性,對于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存在著許多的爭議。
一、概述
(一)相關(guān)概念的辨析
1.附義務贈與與附條件贈與。雖然附條件贈與合同的概念是明確的,但因為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的混亂,以至于附條件贈與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附條件贈與指的是條件在贈與人一方的附條件贈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附義務贈與和廣義上的附條件贈與構(gòu)成了種屬關(guān)系,而與狹義上的附條件贈與是一種并列關(guān)系。有學者這樣區(qū)分:“附條件贈與合同所附條件不成就時,贈與合同不生效,而在附義務贈與合同中所附義務的履行與否并不影響贈與合同的生效。②”可見這里的附條件贈與僅僅是指狹義的附條件贈與。
2.附義務贈與與目的性贈與。附義務贈與與目的性贈區(qū)別在于:第一,由于附義務贈與,在于使受贈人負有為一定給付之義務,因此如果其不履行義務,贈與人可以訴請履行或撤銷贈與;反之,目的性贈與,受贈人之行為并非義務,因此如果受贈人不為符合該目的之行為,贈與人無法訴請履行,只能主張雙方之締約目的無法達成,構(gòu)成締約基礎喪失,而依不當?shù)美埱笫苜浫朔颠贈與物。第二,義務是從贈與之財產(chǎn)中所為之給付,因此其給付通常是有財產(chǎn)價值之給付。反之,目的性贈與,受贈人所為之行為通常未必是財產(chǎn)上之給付。是以如果受贈人所應給付者與財產(chǎn)上之給付無關(guān),而是勞務,則應屬非義務,而是目的性贈與③。
(二)附義務贈與合同的特征
贈與合同的義務并非雙務合同中雙方均須履行的義務,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對受贈人使用贈與物的一種限制,但受贈人的履行行為不包括或不應是向贈與人支付某種利益。
1.義務是贈與合同的內(nèi)容。贈與合同所附的義務,是贈與合同約定的受贈人應負的義務,是贈與合同的一部分,而非另外一個附隨于贈與合同的從合同。但贈與合同所附義務,并非贈與財產(chǎn)的對價,兩者之間不存在條件關(guān)系。
2.贈與所附義務是贈與履行后之義務。原則上贈與人履行其義務后,受贈人始有履行其負擔的義務。但當事人約定先由受贈人履行其義務的,是否為贈與,則主要看該義務是否與贈與財產(chǎn)形成對價,如果形成對價,則不為贈與合同。
3.受贈人的義務,可以是對贈與人本人的義務,也可以是對第三人的義務。如果不履行其義務的,不管是對贈與人的義務,還是對第三人的義務,贈與人有權(quán)要求其履行。
4.贈與所附義務,應當為有法律意義的義務。該種義務可以是作為的也可以是不作為的。
二、對“義務”的分析
(一)義務性質(zhì)的辨析
上述敘述已經(jīng)說明了附義務的贈與合同的特征,但是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給予的無償性”和“合同的單務性”是贈與合同的本質(zhì)特征。那么附義務贈與究竟是否因為其附加了一定的義務是否與其本質(zhì)的特征相互違背呢?在此有必要闡釋附義務贈與合同中的“義務”。
對此問題學界存在著諸多的爭議,有學者主張“附義務贈與仍為單務無償合同”,認為“負擔不是贈與的對價,贈與人不能以受贈人不履行負擔為抗辯。原則上贈與人履行給付義務后,受贈人才發(fā)生履行其負擔的義務④”,因此其單務無償性質(zhì)沒有改變。史尚寬先生認為“無償即不受任何對價,是否為無償,應視主觀決定之?v令使相對人負擔多少之義務,如其負擔較其所取得之利益為微小,當事人不以為有對價之意義的,仍為贈與⑤”。
從學者的觀點中,筆者認為學者們對于附義務的贈與合同是贈與合同中的一種是作出肯定的回答的,其無償性的特征也得到了學者的肯定。但是參照國外先進立法,筆者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那就是各國在司法實踐中卻按照合同的雙務性來解決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德國和日本即是如此。雖然如此,筆者仍贊同學者們的觀點,即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具有無償單務性的特點,它是贈與合同中的一種形式。合同以當事人是否有對價關(guān)系之債務為標準,可以區(qū)分為雙務合同和單務合同,雙務合同是各當事人互負對價關(guān)系的合同⑥。更確切地說,雙務合同是當事人一方對于他方,互有債權(quán)債務而彼此給付為對價關(guān)系的法律行為⑦。也就是說,成立雙務合同,須具備兩個要件,一是當事人雙方互有債權(quán)、債務;二是雙方的債務必須成立對價關(guān)系。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是單務合同。盡管各國立法在制度的設計上突出了它的雙務性特征,但筆者認為這是為了實踐中操作的便利性,與理論中形成的觀點沒有直接的矛盾和沖突。更深入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各國立法中,附義務的贈與合同的所謂的“雙務性”與真正的雙務合同存在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附義務贈與人沒有同時履行抗辯權(quán),而僅僅能在自己履行后以受贈人不履行約定義務為由撤銷贈與。
筆者認為,這種的義務的主要作用與雙務合同的義務其所起到的法律意義是不一致的,此處“義務”是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贈與人任意撤銷權(quán)的行使,加重了贈與人對贈與財產(chǎn)的瑕疵擔保責任,從而實現(xiàn)了贈與人與受贈人之間利益的公平。
(二)“義務”的效力排除
義務內(nèi)容是贈與合同內(nèi)容的一部分,它的效力將直接影響附義務贈與合同本身的效力。所以并不是所有附加的義務都能夠成為贈與合同附加的內(nèi)容。
第一,義務不應當是法定義務。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之間是并列的關(guān)系,當贈與人將法定的.義務作為贈與合同中的義務加以約定時,筆者認為,這種義務的約定等于沒有約定。筆者認為此時贈與合同的其余部分繼續(xù)有效,即贈與合同為一般的贈與合同,贈與人可以行使撤銷權(quán)或者變更其義務的內(nèi)容。.CoM
第二,義務內(nèi)容應當符合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利益或者違背公序良俗。雖然贈與合同中的附加義務與其他合同中的義務有所區(qū)別,但是義務的內(nèi)容本身應當與其他義務一樣,遵循法律適當?shù)囊?guī)制。如果義務的內(nèi)容損害到社會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或者有違公序良俗,則義務的內(nèi)容應當是無效的。那么此時如何判定贈與合同的效力呢?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贈與合同所附之義務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序良俗,足以導致整個合同亦有違法之嫌者,無論其所附義務在性質(zhì)上屬于停止條件抑或解除條件,贈與合同自始無效。如果違反公序良俗之義務尚未足以至整個贈與合同違法時,依《德國民法通說》“于附停止條件之情形,由于停止條件系合同不可分離之部分,故該不法義務將使整個合同不生效力。而于解除條件之情形,因解除條件具有不同功能”,故“合同雖部分無效,但是除去該部分亦可處理者,其他部分有效”之規(guī)定得以適用⑧。
第三,義務應當在合同形成之時可以履行。當贈與合同生效之后,發(fā)生義務不能履行之時則贈與人可以行使撤銷權(quán)。但是如果在合同成立的過程中就發(fā)生了義務不能履行的情節(jié)呢?筆者認為,此時合同無效。
三、附義務贈與合同的履行
附義務贈與合同相比較其他贈與合同,具有其獨特的復雜性。筆者參照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在附贈與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受贈人如何履行其所承擔的義務;二是受贈人的利益在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quán)時如何得到保護?
(一)受贈人應當如何履行所附義務
從附義務贈與合同的特征中,可以得出受贈人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并不構(gòu)成合同的對價。一般而言,贈與合同中義務較之本身的財產(chǎn)價值是很微小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受贈人履行義務當然以贈與的財產(chǎn)價值為限。一旦所附的義務超過了贈與財產(chǎn)本身,其贈與合同的性質(zhì)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也就不再是贈與合同了。所以當超過財產(chǎn)價值限度時,受贈人可以拒絕履行超過部分的義務,當義務不可分時,受贈人可以拒絕履行,此時的合同應當是無效的。
(二)受贈人的利益在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quán)時如何得到保護
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可以行使法定撤銷權(quán),要求贈與人返還財產(chǎn)。這是贈與人依法保障自己權(quán)利的方式。但是如果受贈人依約履行了義務,而贈與人卻拒絕履行給付義務時,受贈人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呢?學者們認為,贈與應當先履行贈與,然后受贈人才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但是在實踐中情形千變?nèi)f化,贈與合同作為無償合同,其本身具有著諸多的道德因素在內(nèi),如果強調(diào)必須先給付財產(chǎn)再履行義務,對贈與人而言,非常容易影響其積極性。
筆者認為英美法系國家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英美法系“允諾禁反言”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允諾禁反言是指:“于適當之個案或者情況下,使贈與人允諾或無償之允諾生拘束力,而得加以強制執(zhí)行之原則”。⑨該規(guī)則是基于信賴而產(chǎn)生的,成為非正式合同得到強制履行的基礎。由此,在附義務贈與契合同的情況下,受贈人因此信賴而履行了約定義務。盡管這樣的義務似乎不構(gòu)成對價,但贈與人仍然要求履行其財產(chǎn)給付義務。這樣就把問題解決的方式提高到了法律精神的層面,不但在解決這個問題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解決其他法律問題時,方法本身也具有借鑒意義。
當受贈人履行了相應的義務之后,贈與人不履行約定的贈與義務時,此時就可將此單獨作為一個問題解決。筆者認為贈與人此時可以行使其法定撤銷權(quán),但是受贈人可以就因為相信允諾人的允諾而產(chǎn)生的信賴利益遭受的損失要求贈與人賠償,尤其是受贈人為此蒙受了較大的損失而贈與人卻因此獲利的情形。
注釋:
、偈飞袑.債法各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38.
②費安玲.委托、贈與、行紀、居間合同實務指南.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2002.178.
、埸S立.民法債編各論(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80.
、芄魅,王軼.合同法新論·分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65.
⑤史尚寬.債法各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5.
、撄S立.民法債編各論(上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79.
、咄鯘设b.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3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36.
⑧趙守東,徐旭.附負擔贈與合同性質(zhì)辨析.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4).35.
、釛顦E.英美契約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4.
【論附義務贈與合同】相關(guān)文章:
公民附義務贈與合同11-16
贈與合同(企業(yè)類附義務)08-13
義務贈與合同08-15
附條件的贈與合同8篇11-17
附期限動產(chǎn)贈與合同(4篇)08-14
不動產(chǎn)附負擔贈與合同5篇08-20
不動產(chǎn)附負擔贈與合同(4篇)08-13
不動產(chǎn)附負擔贈與合同4篇07-26
教育基金贈與合同_贈與合同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