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通用20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fā)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
《認識鐘表》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正式、系統地接觸有關時間的知識,主要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看鐘表,學會認讀鐘面上整時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但上課前學生對鐘表的認知起點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多的關于鐘表及時間的感性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利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王老師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如猜謎語等情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課堂中,王老師出示鐘表店的鐘表課件,學生興趣盎然。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知識。
在這節(jié)課上,王老師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王老師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表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9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并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后還設計了擺時針、分針說時間練習,很好的把時鐘的理解從具體到抽象教學。說一說身邊的生活時間,效果明顯。如出示升國旗8:00時鐘、吃飯12:00時鐘、踢球4:00時鐘等練習設計,還有王老師設計擺時針的小游戲,讓學生說時間,更加深了對時鐘的理解。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理解并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2
《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以下這幾個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陳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老師用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后,在他們的匯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后,又通過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處理,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陳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注意創(chuàng)設了很多輕松愉悅的情節(jié)。如:老師創(chuàng)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么時候起床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后,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來獲取知識
陳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自己觀察上的鐘面,說說有什么發(fā)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老師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表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并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后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3
《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過一小時是幾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傮w來說楊老師的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相當清晰。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開學習。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容易興奮,也容易分散。教學中楊教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
在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楊老師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興趣。
這節(jié)課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楊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楊老師用課件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后,在他們的匯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后,又通過課件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顏色,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
2.創(chuàng)設教學情節(jié)吸引學生。
課中注意創(chuàng)設了很多輕松愉悅的情節(jié)。如:一開始,楊老師創(chuàng)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么時候起床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后,楊老師又以乘動車為主線,讓學生撥一撥: 8時出發(fā)、9時到達寧波、11時到達上海,在鐘面上怎么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3.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fā)展!睏罾蠋熢谶@節(jié)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么發(fā)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楊老師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表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并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后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4.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王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本畫的很好。這些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5.美中不足的是:
、贄罾蠋煹膯栒Z要適合一年級小朋友,如:在教學7時時,老師問學生怎么表示,學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師自己回答了。
、陉P于課堂常規(guī),在訂正學生課堂上做的練習時,要先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來之后再訂正,這樣才有效率。
、叟龅秸n堂中學生回答錯誤而其他學生幫忙改正后,要讓說錯的學生再回答一遍,給他以鼓勵,幫他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4
王xx老師在執(zhí)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有這樣一些成功地地方: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王老師在導入時設計了一個謎語,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說說鐘表的用處,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教學認識整時,認識大約幾時時,又創(chuàng)設了喜洋洋生活的一天和相約去看書的情境,這些孩子熟悉的動畫人物牢牢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讓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注重學生傾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如認識鐘面時,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學生說對了說錯了,不是老師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評,誰說對了,還有沒有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這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王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模型,看看上面有什么,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如果分針還是指著12,時針指著8,那是幾時?8時。如果時針指著5呢?5時。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我們以后怎么看時間呀?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認讀的方法: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這里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處理得比較好。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王老師采用“情境體驗式”。創(chuàng)設了喜洋洋和懶洋洋相約去圖書館看書的情境,知道了3時不到一點和3時剛過一點,這些接近3時的我叫做大約3時。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然后又出示幾個大約幾時得時間讓學生來認讀,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王老師還設計了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王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喜洋洋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并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上午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喜洋洋上午9時做操,晚上9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五、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王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針,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畫的很好;觀察鐘面上的時刻找規(guī)律,則滿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需求。而這些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從整體看這節(jié)課很成功,這和王老師在上課之前進行了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教學中語言要更加準確,教學設計還可以大膽放手一些,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5
梁老師在執(zhí)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尊重學生位主體的地位,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教師將學習與平時的學習生活練習起來,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梁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導入時利用猜謎語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更是利用兒童話的語言,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組織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
二、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梁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幾時上課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小耳朵注意聽,讓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養(yǎng)學生,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樣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學生一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6
今天非常的榮幸和幾個兄弟姐妹去聽了汀田三小吳明寅執(zhí)教的一年級《認識鐘表(整時)》,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表,要求學生知道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建立時間的觀念,培養(yǎng)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吳老師的課給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書工整漂亮,教態(tài)自然得體,課程結構完整。
一、板書工整漂亮
寫得一手好字對教師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戶,無論是聽課的教師,還是學生看到這樣一手好字,第一感覺就很好。再說,我們做教師的天天要求學生寫好字,自己不能寫好字又如何有更強的說服力去要求學生寫好字呢。
二、教態(tài)自然得體
吳老師人長得漂亮,教態(tài)自然得體。作為一名新教師,開公開課的時候有點緊張很正常,而吳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人感覺不到她有任何的緊張,下面坐著10多位聽課的老師,能做到這樣不容易,讓我自愧不如。吳老師的肢體動作沒有多余的,顯得很得體端莊,要多多學習。
三、課程結構完整
吳老師的課從開頭的導入,再到引申,到練習,最后總結。給人一種很流暢的感覺,看得出來對這節(jié)課的準備吳老師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當然課的流暢與吳老師上課的不緊張也有很大的關系。有時候上課,我會突然感覺自己接下來要講的東西忘了,這是教學的大忌,也是新教師常犯的毛病,而吳老師的課確實做到了流暢,結構非常的完成。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7
這幾天上課的內容是鐘表的認識。第一天上課時,雖然很順暢的上下來了,但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最主要的是沒有注意傾聽學生。當我給出圖畫詢問現在是幾時的時候,已經有學生知道了是7時,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我還在問小明在什么時間在做什么活動。在這時候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是7時,你是怎么知道的。只有注意傾聽學生,才能知道學生有沒有理解,有沒有懂,掌握了多少知識,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步驟來,做適當的調整,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
這節(jié)課的內容編排上還合理,但是漏掉了一塊內容就是上午8時與晚上8時的區(qū)別。這一部分的處理可以先給出一個時間問學生在做什么,學生給出答案后,說自己與他們不一樣的活動,引導學生不一樣的原因是早上與晚上。這一節(jié)課主要的內容是整時的認識,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我是給出了小明的一天,讓學生說了在每個時間小明在做什么活動,最后得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老師的建議很值得學習,這部分的處理可以先給出一個時間:7時,讓學生自己說時針、分針的指向,再給出8時。看看是不是一樣的。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已經認識了鐘面,接下來直接給出一個時間:10時,讓學生自己在大腦里想想,10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是怎么指向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記住鐘面的各部分內容。
這節(jié)課還有一些問題主要是板書沒有注意,在說時針、分針時,應該在黑板上板書強調一下。還有一個數學術語的錯誤,12應該是一個數,而不是數字。
這節(jié)課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看著時間在學具上撥時間,但是學具給的鐘面上,有三根針,出現了秒針,這部分上課沒有講,給了學生一定的難度,而且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長度并不能很明顯的區(qū)分,學生不能很好的練習。在講過后,讓學生撥時間,我在講臺上展示的時候,學生的心思還在自己動手撥鐘面,覺得自己掌握不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便讓學生收起了學具,指明學生拿著老師手中的鐘面撥一撥時間,詢問學生對不對。對于學具的使用沒有處理好。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8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雖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說出整時,但由于孩子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么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孩子: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么時間嗎?很多學生心里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說10點,有說1點,可見學生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大部分一年級學生對鐘表的了解還是很少的。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借助學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謎語吸引學生,導入新課,接著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發(fā)現、突出主體
在新課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fā)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觀察了這12個數字的位置特點;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特別指出我們現在只學習時針和分針,不涉及秒針。;
3、有12個大格子。這樣,學生基本了解鐘表的外部結構。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三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當分針指著12時,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撥一撥、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整個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在我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
學生對于“早睡早起”、“看電視”、“睡懶覺”等情節(jié)都有切身體會,通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既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把對珍惜時間和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融入學習活動之中,關注了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不足與提高
整堂課下來感覺練習的形式過于單一,一直采取了一種教師出示時間學生讀、寫的形式,試著變換一種角度——教師讀時刻,學生撥時刻的形式。我想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另外我覺得還可以增加一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能活躍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語言也是一種吸引他們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還是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鍛煉,努力使自己更好地成長起來。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9
昨天在學校開了一堂“理解鐘表”的公開課,我在這堂課上看了很多視頻和教案,但發(fā)現和自我想象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夢想是充實的,現實是渺小的。也就是說,我喜歡這個。在這節(jié)課上,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和學習工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有形的情境中學習新知識。
在整個課堂上,我想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不執(zhí)著,不活潑。所以我一開始就介紹了鐘表王國。它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問題,一個接一個,創(chuàng)造了一個吸引人的環(huán)境。然后用謎語引出鐘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我希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習新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然后,在知道鐘面時,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什么,然后回答名字。如果不完整,學生應補充,以提高聽力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聽力習慣,提高學習效果。但這一點在實踐中并沒有很好的突破。它在想象中仍然是片面的,尚未得到充分實施。
據說數學來自生活。沒有生命的數學就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因此,在設計本課程教學時,我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和熱情。唯一的例外是小明上午9點上課,晚上9點睡覺,但他在同一時間做不同的事情。他覺得一天有兩個9點。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生活的實際,更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盡管我有意識地希望學生們多說話,總結規(guī)則,但我還是急于更換,因為學生們的表現不如我預期的好。譚校長還說,我最大的問題是,我沒有完全驅動后進生。全班都有優(yōu)秀的學生回答。這樣,整個班級的整體差距就會擴大。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提高。
學期快結束了。每次公開課結束后,我的同事們都會提出很多建議,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只是站在領獎臺上,我需要更多的努力!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0
“認識鐘表”是在一年級上學期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鐘表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從課前與學生的交流可以發(fā)現,由于生活中經常接觸鐘表,所以大部分學生對鐘表上的時針、分針,甚至秒針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對生活中的整時和不滿整時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經驗。但學生的這種感性認識往往是籠統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層面上,沒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認識時間的思維方法。因此,在設計本課時,一方面要抓住學生的已有知識背景,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要引領學生經歷認識鐘面和認識整時的過程,注重體驗和感悟,讓學生掌握看時間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鞏固和深化。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課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jié)課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尊重學生的認知,放手讓學生準備材料、讓學生探究。學生對鐘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課前讓學生準備材料,不僅把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獲得感性材料,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形成具體的生活數學概念。
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動”。整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讓學生在動中觀察、操作、討論,在動中自己去操作、去嘗試、去思考想象,不斷地嘗試錯誤,品嘗成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盎然,熱情高漲,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主動完成學習。
總之,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1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一樣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可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供給了經驗基礎。課前,為了讓課堂上撥鐘的時候不至于太亂,也為了了解學生在這塊的認識,我先讓孩子撥出四時,巡視了一下,發(fā)現大多數孩子明白分針長,時針短,明白把針指著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撥對,有了這樣的了解,在課的安排上,我將重點是介紹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難點放在認識大約幾時上頭,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在課的最終,我用動畫制作了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動物分別在幾時的時候做什么事情,
1、復習了時鐘的認識,
2、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
3、經過故事中兩個八時,小動物做的事情不一樣,比較明白一天中有兩個八時。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趣味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并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堅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經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可是,本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整時還是不錯的,后面在教學大約幾時的時候,語言不夠規(guī)范,上的過快,導致部分學生對于什么叫大約幾時,不是很了解,最終全部課上完還多幾分鐘,今后在這方面要注意。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2
“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我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經過比較,異中求同,最終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趣味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并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堅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供給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我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經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3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進取探討,總結規(guī)律,可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明白分針指向6,不明白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我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應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當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能夠讓第一節(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我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4
昨日在學校上了一堂公開課《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我看了很多視頻和教案,可是上完發(fā)現和自我想象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夢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就是說的我這種吧,在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景下學習新知識。
整節(jié)課中我都想盡好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所以我在一開始就引入了鐘表王國,它給小朋友們出了許多難題,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情境。然后用謎語引出鐘表,又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鐘表,想讓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之后在認識鐘面時,又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如若不完整,學生進行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可是這點在實踐中卻沒有得到好的突破,還片面的停留在設想當中,沒有充分得到實踐。
都說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異常是在出示小明上午9時在上課,晚上9時在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一樣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本事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雖然我已經有意識地想讓學生多說,自我總結出規(guī)律,可是由于學生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我一急,代替了他們的地位。譚校長也說了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充分帶動后進生,整堂課都是讓優(yōu)生來回答,全班的整體差距這樣就會拉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需要改善。
一學期快結束了,每一次公開課后同事們都會供給很多的提議,讓我受益匪淺,給了我很大的幫忙。剛剛站上講臺的我,還需更多的努力!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5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一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必須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并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jié)課的資料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我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經過比較,最終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經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經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我的一天聯系在一齊,引導學生經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和思維本事,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簡便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供給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最終,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到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6
執(zhí)教完《認識鐘表》一課后,心理雖然一陣簡便,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后,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鉆研教材,制作教具,還是請教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墒俏沂斋@更多的是,自我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guī)范的名校舞臺鍛煉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忙下,在自我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表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借助學生原有對鐘表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教學學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表引發(fā)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表有必須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表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我明白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學生談自我的看法,用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忙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主動完成學習。
4、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經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成功。其次課后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并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終經過學生談一談自我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為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在時間不夠的情景下,應當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另外課后結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學生在分類環(huán)節(jié)中所用時間過多。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7
鐘表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里也有,但對于認讀鐘表,畫指針,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guī)腌姳淼,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鐘表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后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于生活。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8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認識鐘表》這一單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有些學生會認讀,并掌握本單元所要求的內容,有些同學對鐘表的知識不會,在課堂中學生是第一次認識鐘表與時間。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
認識鐘面時,讓學生認識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有哪些數字,怎樣排列,然后利用課件閃動,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視覺去感知,讓學生形成表象是不夠的。我在教學時希望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因此讓同學們每人課前準備一個鐘面的學具,學生在看一看,親手摸一摸、撥一撥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撥動轉鈕會發(fā)現:秒針走得最快、分針走得比較快、時針走得最慢;分針比較長、時針最短;秒針最細、分針比較粗、時針最粗;小朋友還知道了三根針走的方向。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總的來說,這單元教學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19
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概括科學地認鐘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
《認識鐘表》這一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通過這節(jié)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鐘面模型讓學生,并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fā)現。然后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床?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
不足之處:
1、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老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 篇20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十單元的資料。這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是以后學習時分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些認識鐘表的生活經驗,因此大多孩子會看整時,但這些經驗只是粗淺的、感性的,對不同的孩子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
一、利用生活經驗
鐘表在學生生活中就應是隨處可見,十分熟悉的東西。因此,抓住學生對鐘表的已有認識,從一開始的謎語導入,到你明白鐘面上有些什么,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并逐漸規(guī)范數學用語,比如學生交流的長針、短針,生活中常說的幾點鐘等。在認識幾時后,請學生根據畫面及所示的時間用完整的話說說“在什么時候的幾時小朋友在干什么”。使學生掌握比較嚴謹、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逐漸提升學生的認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墩J鐘表》的設計著力體現了這一理念。個性是學習大約幾時時,透過小明和媽媽看電影這一事情,明白“快到7時”和“7時剛過”都能夠說成是“大約7時”。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fā),學生感覺十分親切自然,學得也個性認真和投入。最后的“鐘表修理匠”練習,既搞笑味性,又很好地鞏固了數學知識,同時還使數學有了鮮活的生活味。
二、注重動口、動手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鐘面上的幾時和大約幾時,并能根據相應的時間在鐘面上撥出來。因此,在教學時個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動口說一說。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如老師說學生撥,老說撥學生說,同桌合作一人說一人撥等。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并能歸納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三、巧設兒歌點題
在新課結束時,我把整課的資料概括提煉成了一首兒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孩子們很是喜歡。
叮鈴鈴,叮鈴鈴,時鐘叫我早早起。
滴答滴,滴答滴,時鐘催我上學去。
分針指在十二上,時針指幾讀幾時。
快到幾時剛過幾時,都可說成大約幾時。
認識時鐘真搞笑,珍惜時間寸光陰。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11-17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11-12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08-10
認識鐘表評課稿09-29
《認識鐘表》評課稿11-24
認識鐘表的評課稿11-22
《認識鐘表》評課稿08-08
《認識鐘表》評課稿范文11-13
《認識鐘表》優(yōu)秀評課稿11-05
《認識鐘表》評課稿精選15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