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都尉古劍_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李都尉古劍
唐代白居易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譯文
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劍,鑄成以來,已經(jīng)歷了幾千個春秋。
那白色的劍光可掩日月,那紫色的劍氣上沖斗牛。
有一位客人想借來觀賞,只因劍主珍愛它,不敢請求。
在玉匣中它清澈發(fā)亮,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
最珍貴的寶物自有它的本性,那份精純和堅剛,并世無儔。
雖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斷,卻不能使它化作繞指彎柔。
希望它讓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將用它來斬斷奸臣的人頭。
不希望它被用來報復個人小怨,在半夜的時候去刺殺私仇。
勸你使用時務須謹慎,不要讓神兵利器為你而抱愧蒙羞。
注釋
李都尉:未詳其人。都尉:一作比將軍略低的武官。
黯(àn)黯:光線昏暗;顏色發(fā)黑。
幾千秋:即幾千年。
紫氣:舊時以為寶物的光氣。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湛(zhàn)然:清澈貌。
此詩中形容劍光。玉匣:指劍鞘。
至寶:最珍貴的寶物。
儔(chóu):同輩,伴侶。
繞指柔:寶劍乃百煉成鋼,剛者不可化為柔。
正直、耿直之士。
佞臣:諂上欺下的奸臣。
神兵:神奇的兵器。謂寶劍。
賞析
白居易的諷喻詩,善于運用變化萬端的比興手法,塑造各種真實的`受迫害者的藝術形象,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現(xiàn)象,因而這些詩不少成為反映現(xiàn)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劍》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詠物詩。這首詩所運用的比興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劍作為描寫對象,但每一個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寫照,意思極為明確,雖然著墨不多,而出語卻紆徐委婉,具有無窮轉折之妙,耐人尋思。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可分三個層次。從開始至“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現(xiàn)古劍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寫“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繪古劍寒光閃閃,灼爍不定的形態(tài),刻畫劍的不凡,不從劍的鋒利入手,而僅表現(xiàn)其劍光閃。
爍不定,正是該詩的高明之處,未睹劍先見其寒光凜凜,足以說明這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皫浊铩鄙铣小肮艅Α钡摹肮拧弊,古而且利,則此劍為至寶就毫無疑問了。為了進一步渲染這柄寶劍,詩人進一步寫道:“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睋(jù)王嘉《拾遺記》載,越王勾踐曾以白牛白馬祀昆吾山神,采金鑄之,以成八劍。其一名為掩日,用其指日,日光盡暗。其三曰轉魄,指月則蟾兔為之倒轉。詩人借用這個典故,極力夸張表現(xiàn)寶劍的非同凡俗之處。這四句是從詩人的角度描繪寶劍的不凡,為了印證自己的看法,下面四句又用旁觀者的評價加以證實?腿丝吹綄殑Α罢咳挥裣恢,秋水澄不流”。東漢袁康《越絕書》:“太阿劍,視之如秋水!庇们锼稳輨猓蓙硪丫。詩歌繼描繪古劍“寒黯黯,可以“納日月”、“排斗牛”之后,又以“湛然秋水”形容,更進一步表現(xiàn)古劍的威光四射,非同一般。因此客人有觀之者,即使很喜歡它,也不得不自嘆是凡夫俗子,不敢奢望得到它,還是讓這把古劍去完成其應有的使命吧。
接下來則是描寫古劍的卓越品質。它不僅劍光閃爍,鋒利無比,具有華美的外表,而且品質端正,也非平常刀劍可比!爸翆氂斜拘裕珓偀o與儔”說明它的純度和硬度都是無與倫比的。這并非夸張,因為它“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寶劍乃百煉成鋼,其剛強之性,不能使它變成軟弱,猶如士之可殺而不可辱,極力表現(xiàn)其質地堅硬。西晉詩人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边@里是反用其意,表現(xiàn)出古劍剛硬,不能化柔,不屈從外力的品質。但是,一旦有用武之地,它也會毫不猶豫地上前拼殺。正所謂“愿快直士心,將斬佞臣頭”,它愿意剛直之士高興,去斬斷奸臣的頭顱。它愿意充當殺伐諂佞的先鋒,為國為民除掉奸邪。這幾句詩乃以詠物而喻志,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剛直之性、浩然之氣及欲為朝廷蕩滌污穢、鏟除奸邪的抱負,鏗鏘有力,正氣凜然。“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至于區(qū)區(qū)個人恩怨就不是寶劍所樂于效命的了,它不屑于做那些需要半夜行動,見不得人的丑事。這一段從寶劍的精純無比和愿斬佞臣兩方面揭示出寶劍的內(nèi)在品質,它比漂亮的外表,凜凜的寒光更重要,更能展現(xiàn)出古劍之所以為至寶的本質所在。
最后兩句點明此詩的主旨,也是白居易“卒章顯其志”方法成功的運用!皠窬魉,無作神兵羞”的意思是說:這樣鋒利的兵器,應該使用在最恰當?shù)牡胤,不要玷辱了我“神兵”的光輝稱號。
這也就是告誡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諫官們,應該不怕得罪權貴,去彈奏國家大事;而不應該只議論一些無關重要的小事,來敷衍塞責。
此詩是通過表現(xiàn)一把寶劍的不同凡俗及其優(yōu)秀品質,借以塑造一個剛正不阿、以國家大局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重臣和諫官的形象。此時詩人身為左拾遺,自然也有表明自己作為諫官的正直態(tài)度之意。然而,詩的主旨并沒有明白直接地說出來,而是緊緊扣住寶劍的特征來表現(xiàn),全詩沒有一句話不是圍繞著這把古劍寫的,每一句都從不同的角度刻畫古劍的超凡和剛直不阿。詠劍與贊人,自然融合為一。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贊屈原說:“其志潔,故其稱物也芳!狈粗藗円残纬蛇@樣一種心理,即因其稱物芳,故其吉潔。
比喻新穎,精用典故,妥帖自然,不著痕跡,也是這首詩的鮮明特點。諸如“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愿快直士心,將斬佞臣頭”都有化用前人詩語之處。這些典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使詩句內(nèi)涵更深刻、豐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前后,即白居易任左拾遺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