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注釋鑒賞及譯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注釋鑒賞及譯文
古詩原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痹侔莼祝俗。是以為恭世子也。
譯文翻譯
晉獻公要殺死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你怎么不把心中的委屈向父親表明呢?”世子說:“不行。君王要有驪姬才舒服,我要是揭發(fā)她對我的誣陷,那就太傷老人家的心了!敝囟终f:“既然這樣,那么你何不逃走呢?”世子說:“不行。君王認準我要謀害他。天下哪有沒有父親的國家呢?(誰會收留背著弒父罪名的人)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于是申生派人去向師傅狐突訣別說:“申生有罪,沒有聽從您的教導,以至難免一死。申生不敢貪生怕死。然而,我的國君老了,他的愛子奚齊還年幼,國家將會多災多難。您不出來為國君謀劃政事也就罷了,如果您出來為國君籌劃政事,申生雖死也蒙受您的恩惠!庇谑前萘藘砂荩盗祟^,就自殺了。因此他的謚號為“恭世子”。
注釋解釋
、贂x獻公:晉國國君。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世子:又稱太子,是天子或諸侯的嫡長子,君位繼承人。申生:晉獻公嫡長子,夫人齊姜所生。獻公寵妾驪姬生子奚齊,驪姬恃寵欲廢申生而立奚齊,借獻公出外打獵之時,驪姬讓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太子把祭肉祭酒帶回獻給獻公,驪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藥,待獻公打獵回來獻上去,以酒祭地,土突起;以肉飼犬,犬死。驪姬誣陷太子弒父。獻公聽信讒言,逼迫申生自縊。公子重耳、夷吾也被牽連,為避禍而出逃。
、谥囟荷晟惸傅埽磿x文公。
、垲粒╤é):通“何”,何不。
、馨玻喊惨,安適,舒服。
、莺涡腥缰旱侥睦锶ツ?如,到……去。
、揶o:辭別,訣別。
狐突:姓狐,名突,字伯行,申生的師傅,重耳的外祖父。
、卟希簩坏木捶Q。念:記住。伯氏之言:魯閔公二年,晉獻公命申生領兵伐東山皋落氏(赤狄別種,在今山西垣曲東南),狐突勸申生乘機出逃,申生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鄲燮渌溃毫呦渌馈
、嶙樱壕樱阁P姬之子奚齊,時年六歲。國家多難:申生預料死后,其弟兄將因爭奪君位而相互殘殺!安稀倍洌菏莾蓚相關的假設句。不出:狐突勸申生出逃,申生沒有聽從,狐突在伐東山皋落氏以后,就推托有病,在家不出。圖吾君:為吾君圖。圖,謀劃,策劃。賜:恩惠;祝哼殿^到地,最恭敬的跪拜禮。恭:申生的謚號!肮А笔蔷错樖律系囊馑肌I晟髦该清e誤的,卻仍然順從而自殺,所以謚“恭”。
詩文賞析
這篇150字的短文,沒有議論,沒有說教,甚至沒有一句客觀的描述和抒情的詞語,有的只是一段對話,一段獨白,完全通過人物自己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它卻寫得委婉曲折,血淚交織,十分動情。
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使自己親生兒子奚齊能繼承君位就誣陷太子,說太子要謀殺其父獻公,獻公輕信驪姬,逼迫太子申生自盡。申生在被讒蒙冤的情況下,既不申辯以傷君父之心,也不出逃以揚君父之過,終于含冤自殺。文章頭一句“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開始就造成一種恐怖、緊張而充滿懸念的氣氛。驪姬因陰謀得逞而偷著樂的得意神情,老而昏聵的獻公要殺親子的憤怒與沉痛,盡在不言中。而申生眾多的兄弟們,滿朝的文武大臣們,親者,仇者又會有什么反應?申生自己有什么反應?都令讀者產生懸念。然而被殺者申生卻坦然自若,從容面對死亡。作者把殘酷的環(huán)境與申生坦然的心境加以強烈地對比,并在對比的反差中,揭示人物的忠孝之心,塑造人物的形象。先是重耳與申生的對話。申生對重耳的“盍言”、“盍行”的回答,一不辯白,是怕傷老父的心;二不出走,是怕?lián)P父之過。一般情況下的忠孝,不會引人注目;兒子蒙受親生父親的冤屈,能無怨無恨,從容就死,就不能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說申生與重耳的對話,表現(xiàn)了申生盡忠盡孝于生前;那么,申生派人代表他與老師狐突的訣別辭,乃是盡忠孝于身后!安稀倍,表明申生在臨死前,念念不忘的還是君國,想的還是在自己死后賢士大夫如何幫助君上治國安邦!拔峋弦樱由,國家多難!边@十個字,既表現(xiàn)了他臨死前的清醒認識,也顯示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憂患以及對老父、幼弟的深切關愛。飽含感情,一字一淚。這種愚忠愚孝,今天看來,過于迂腐,未免可笑,但此文之所以催人淚下,似乎也正在于一個“愚”字。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注釋鑒賞及譯文】相關文章: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注釋鑒賞及譯文08-01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原文及賞析06-21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端居注釋鑒賞及譯文08-01
日暮注釋鑒賞及譯文08-01
小星注釋鑒賞及譯文08-01
《佳人》譯文及注釋鑒賞08-03
小星注釋鑒賞及譯文01-27
《古柏行》譯文鑒賞及注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