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龍剪紙的剪法
龍是華夏民族的一尊永恒的圖騰。它是傳說中的神物,可以上天駕云,下海游泳,口可噴火,是主宰自然的神靈,它不是實際生活中的動物,而是人們長期文化積淀形成的產(chǎn)物。因此,剪紙中,龍是很常見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最簡單龍剪紙的剪法!
最簡單龍剪紙的剪法
1、準備:
取一張色紙對疊兩次,合4層,或取4張色紙用書釘把邊釘好。
2、描圖:
用鉛筆仔細地把圖描好,注意龍的動態(tài),“S”型的特點,重點刻畫頭、爪、尾的部分。
3、剪制:
剪紙龍的動態(tài)造型分為升龍,降龍,以及坐龍、行龍四種。從表現(xiàn)形式又分為團龍、角龍等!抖垜蛑椤肥且环N最為常見的特殊形式,造型優(yōu)美,雖不對稱但相互呼應,一升一降,形成太極圖的動態(tài),給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覺。剪龍一定要突出它的特點,鱷嘴、虎眼、獅須、鹿角、鷹爪、蛇身、麒麟尾,配以火紋、云紋或水紋。有的表現(xiàn)云龍狀態(tài),則把它的四肢直接夸張成翻卷的云紋。
龍在中國的寓意
在中華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是神異動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傳說里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xiàn)威嚴;魔爪表現(xiàn)勇猛;劍眉象征英武;獅鼻復象征寶貴;金魚尾象征靈活;馬齒象征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云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云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而鳳鳥卻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較少神性。古話稱"有鳳來儀"、"鳳凰于飛",這種理想的靈禽歷來被當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還象征著美滿的愛情。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龍裝飾、雕龍、建筑里的龍吻、元宵節(jié)舞龍,二月二龍?zhí)ь^炒玉米、端午節(jié)龍舟賽等是大東亞區(qū)域的民間文化。龍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對應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龍一說。
龍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將其看作是力量和美德的化身,是絕對的吉祥之物。剪紙作品中人們也非常喜愛將龍作為符合和圖案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由于龍和鳳常常相對,因此不少的剪紙圖案中會有龍鳳一起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表達出“龍鳳呈祥”的寓意,常見的剪紙題材有《二龍戲珠》等。
商代開始到西漢的董仲舒造土龍求雨,把龍當真實存在、神異動物。傳說的鎖龍井以鎮(zhèn)水,佛教則有天龍護法的著名神話說法,道教佛教都有請龍王降雨的神話故事。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征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云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zhí)熳?quot;,全們的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龍還象征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古代把那些賢人高士也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開口講一句話,弟子們很奇怪,問他:"先生見了李聃,是怎樣教他的呢?"孔子說:"我見到的是一條順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哪里還能教導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話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這龍,難得一見的大賢。此外,諸葛孔明未出道時被稱為"臥龍先生",東漢大夫蔡邕飲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龍"。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識,或者精工書文,或者為官清廉、或者行為舉止出眾的人,都可以比做"龍"。俗話說"望子成龍",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頭上長有、據(jù)上長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yè)。
"龍鳳配"圖案在唐代以后,廣為流傳。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權威,也可象征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征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甲骨文的龍鳳,雖無定形,何以于看出龍是因時屈伸的靈蟲,鳳是華美長尾的靈禽。 在上古的青銅器上,龍的形象表現(xiàn)出猙獰、神秘和端莊的總體效果。至漢代,它以奪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線、精巧的點,構成大結構、大動勢的主調,突破了神秘離奇氣氛的束縛。唐時,賦予它平和溫馴的人化性格,形成富麗雍容、生楊勃勃的風貌。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巧轉向繁瑣堆砌,介與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樸、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中國的民俗節(jié)日中,有不少是與龍有關的。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有關南宋龍燈的記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蜿如雙龍之狀。”吳氏所說的是靜止觀賞的龍燈。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有“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詩名,說的是由人舞動的龍燈。明清兩代,舞龍燈之風更盛。據(jù)清道光年間《滬城歲事》載:“游手環(huán)竹箔作籠狀,蒙以繪,繪龍鱗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導師為燈牌,必書‘五谷豐登,官清民樂’!鼻逑矐c姚元之《竹葉亭雜記》亦載:“今圓明園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煙火,轉龍燈。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橫一竿,狀如丁字。橫竿兩頭,系兩紅燈,按隊盤旋,參差高下,如龍之宛轉。少傾則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龍燈并非燈節(jié)才有,春節(jié)、中秋以至各種廟會均有此項活動。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龍是吉祥瑞獸,人們用燈模擬龍的形象,無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義。
農(nóng)歷二月二為漢族的“龍?zhí)ь^節(jié)”。此時正值尺蟄、春分時節(jié),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在這一天正抬頭活動,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來了。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有關于“二月引龍,熏百蟲”的記載:“宛人呼二月二日為龍?zhí)ь^。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蜿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庇捎谥袊狈蕉嗪瞪儆,將引入家中,圖的是風調雨順,于是也冰產(chǎn)生了“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這一天,人們吃龍須面、龍鱗烙餅、龍耳餅子等等。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按地支推算,“五”為“午”,聞一多先生曾將端午節(jié)稱為“龍的節(jié)日”。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內容,古時皇家龍舟的制作極為奢華,如南宋畫院待詔李嵩所畫《中天戲水岫》中的大龍舟,頭、尾、鱗皆雕鏤金飾,舟上建層樓臺觀,檻曲安設御座,兩舷各三槳,氣勢雄偉,金碧輝煌。
分布于中南地區(qū)的壯族、瑤族和西南地區(qū)的哈尼族均有“祭龍節(jié)”。壯族的祭龍節(jié)在農(nóng)歷二月間,祭時,由村中兩戶或數(shù)戶人家輪流負擔祭祀用的雞、豬等祭品。認為殺豬祭龍,可保人畜平安。瑤族的祭龍節(jié)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活動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盤古、祭玉皇、祭神農(nóng)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錢購買的豬,祭畢由全寨人分食,婦女不得參加儀式。廣西侗族流行耍龍燈。用竹片制成一條三四十厘米長的龍,龍須下有一包,以便點蠟燭,元宵節(jié)晚上玩耍。玩時,擺一張八仙桌,兩面三刀人圍繞桌子舞動,跳躍嬉戲,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節(jié)奏的樂器演奏,有聲有色,十分有趣。
中國,被認為是龍的國度。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國古代皇室的標志。龍還是一種神圣的符號。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占據(jù)了異常重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龍的形象也就在中國首飾上頻繁出現(xiàn),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龍都是珠寶首飾設計的一大主題。
龍的寓意深遠,中國民間把龍看作是神圣、吉祥、吉慶之物。龍是神勇、尊貴、威武的象征。龍在中國與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龍文化。的創(chuàng)造動機以及產(chǎn)生這種動機的原因,是與原始社會的物質經(jīng)濟生活條件相關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迫切愿望和普遍訴求,并把這種愿望和訴求歸納成一種形象而生動的、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中國早期完整器形龍的代表,當屬紅山玉豬龍。玉豬龍豬首蛇身,肥頭大耳,圓目闊嘴,獠牙飄鬃,并以陰刻表現(xiàn)眼圈和額頭皺紋,蛇身卷曲呈環(huán)狀,豬首和蛇身呈有機而生動的統(tǒng)一。這種豬首蛇身的龍,隨著歷史發(fā)展,其形態(tài)姿勢逐漸豐富起來,但基本元素卻未改變,甚至到元代瓷器上繪畫的龍,也大多為豬嘴龍。在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豬與現(xiàn)在的家豬體形很相近,說明我們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開始馴化或飼養(yǎng)豬了。在中國文字中,家的概念也是與豬聯(lián)在一起的,寶蓋頭下面一個“豕”字,表示只有在屋舍里養(yǎng)了豬,才能稱之為“家”。我們知道,家是人們安全的屏障,無論在外面受到什么驚嚇,回到家里便有了安全感和踏實感。
在先民們對事物的認知中,認識到世上萬物,相生相克。蛇的克星是豬,除了大蟒蛇,一般的蛇是不敢光顧豬舍。吃過野豬肚的人會知道,野豬肚上的黑斑點代表野豬吃過的毒蛇,黑斑點越多,表示吃過的毒蛇越多,價格也越貴。野豬,尤其是懷孕或才生下小豬的母豬,會滿山遍野地去找毒蛇吃,以補充蛋白來滿足孕育的需要。洪荒時代,遍地毒蛇猛獸,先民們以打獵和采摘野果為生。在打不到野獸的時候,要解決饑餓和補充蛋白的有效方法,莫過于捕蛇了。這是生存的需要。但是,人吃蛇,蛇也咬人,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毒蛇溜了進來,不小心被它咬了一口,那可是致命的。先民們在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屋舍里養(yǎng)了豬,毒蛇就不敢來了,安全就有了保證。于是,根據(jù)這個生活經(jīng)驗,形象地創(chuàng)造出了“家”字。生存和安全,是任何一個民族發(fā)展的永恒主題。只有解決了生存問題,安全得到保障,人們才能安居樂業(yè),民族才有發(fā)展與變化的可能,才能飛龍在天,大有作為。
一個小小的豬蛇合一物件,包含了生存和安全這兩大訴求的理念在內,又有哪一個氏族部落會不喜歡、不接受、不尊崇呢?這種理念無疑具有親和力,在先民們的交流中能求同存異,包容兼蓄,促進民族的融合。隨著華夏大家庭的擴大,一些氏族的圖騰元素也漸漸加入到龍的形象中來,如鹿的角,羊的須,禽的爪,既極大地豐富了龍的形象,又增加了民族融合和團結的理念。因此,中華龍的真正寓意是:生存,安全,融合和團結。這是中華民族長期以往的發(fā)展理念,是祥和瑞楨的,絲毫不具有擴張性和侵略性。
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jīng)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chǎn)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剪紙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
剪紙方法技巧
一、折疊
將紙折疊后產(chǎn)生重復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采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取決于折疊的次數(shù)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折疊兩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折疊一次剪后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折疊剪紙由于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二、陰、陽刻
陰刻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通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陽刻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xiàn)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致。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xiàn)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xiàn)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xiàn)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三、刺孔
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后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接,同時于粗糙中見細致。這種手法常用于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后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繡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接的效果[12]。
【最簡單龍剪紙的剪法】相關文章:
剪紙的剪法過程02-26
最簡單的剪紙老虎02-17
最簡單窗花剪紙方法05-16
最簡單窗花剪紙教程05-11
五角星最簡單的剪法02-25
雞的剪紙剪法步驟圖04-11
兒童剪紙西瓜剪法圖解11-19
兒童剪紙草莓的剪法教程圖解11-20
簡單雪花窗花的剪法02-22
剪紙人物剪法步驟圖解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