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幘恼淼摹渡持畷方贪,歡迎大家分享。
《沙之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中心句把握基本內容;
2、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手法。
3、欣賞文章語言的清新、華美。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多角度的描寫方法
2、認識文章生動、清新、華美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1、通過對馬來雨特點的感受,體會作者對馬來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要今天帶著大家出國領略域外風情,去感受馬來西亞雨季的魅力了,心情肯定異常激動吧!但是在進入異國他鄉(xiāng)之前,我想讓大家先回到唐宋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年代,看看,我們的先賢如何為我們描寫雨的。
出示詩句
雨知人意,雨解風情,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齊背:“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絲絲縷縷的雨兒訴說著多少人生的感悟。我們說雨是所有傷感意境中最有表現(xiàn)力的典型,是大自然送給人類聽覺的天籟,更是文人的好友,它以靈性傳遞、寫照著人類與大自然的情感交流,
如:一代文豪蘇軾在西湖邊吟誦著: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煙波釣徒張志和在西塞山前唱道: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愛國詩人陸放翁在臨安客棧里深夜聽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代僧人志南在參天古木下淺淺吟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丹青妙手王維更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而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是把自己和國家身世命運在詩歌中緊緊相聯(lián):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而今天我們的眼前的雨景是一位游客作家為我們寫下的,讓我們從他的筆尖去讀讀那雨,那種旅行的真切感受吧!
二、欣賞馬來西亞風情:
過度語:
上海作家胡繩梁在還未踏入馬來西亞之前,跟我們一樣,對東南亞素有“海洋公園“之譽的馬來西亞充滿了神往,那么我們先一塊兒先睹為快吧!(PPT)(馬來西亞風景圖片)(視頻)
三、出示教學目標(師生共同完成)
大家通過課前朗讀,已經(jīng)沉浸到作家的文字中,用問題的方式表達了對這篇文章的理解。(PPT)出示問題。
問題:
1、江南雨相比,馬來雨有哪些特點?
2、課文是通過描寫哪幾幅場景來描寫馬來雨的?
3、分別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的?
4、雨拉開的幕是風景,也是風情。如何理解?
5、結尾“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作用
透過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本堂課大家希望完成學習目標。
出示教學目標:
1、通過中心句把握基本內容;
2、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手法。
3、欣賞文章語言的清新、華美。
三、賞讀課文,質疑問難
1、請大家用直線在文中把描寫雨的句子劃出,體會、思考“與江南雨相比,馬來雨有哪些特點?
雨景中最美、最招人歡喜的即屬江南之雨了。我們大家知道江南雨它有怎樣的特點,——纏綿,溫柔,作為上海作家他當然會習慣地聯(lián)想馬來西亞的雨景,他怎樣設想?第一節(jié),而事實并非如此,馬來西亞的雨卻大大出乎作者所料,它們:噼里啪啦打過來,鋪天蓋地掃過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樣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會綻出不同水花,也出現(xiàn)別樣的景致與感受。
2、那么作家又是通過描寫哪幾幅場景來描寫馬來雨的?
大家發(fā)現(xiàn)第5節(jié),第6節(jié),第8節(jié),第10節(jié)相應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作者行文的思路,讓我們迅速能走進他的文字,去感受馬來西亞的雨了。
(板書:高腳屋、街道上,海上)
3、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工筆細描這幾幅畫面,為我們勾勒異國他鄉(xiāng)的雨景的?各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幅場景,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
(PPT展示各場景,學生選擇性賞析)
聽雨:(聽覺)
屋頂:大珠小珠落玉盤
芭蕉:圓潤
(剛柔并濟)
雨驟:金戈鐵馬
雨。核樗榈募殬仿曋杏辛酥匾艄(jié)
感受:平民的音樂(融入雨中,喜愛雨)
淋雨:(觸覺)
雨驟如幕,風也吹不破;雨點濺起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
感受:沖沖涼是何等地快意,盡情享受(清涼)
觀雨:(視覺)
雨壯觀,雨像千針萬線,欲將天和?p起來;雨洋洋灑灑,將海和天攪成咸濕的一團;雨成了斜斜的線條;雨聲成了音符(通感),島成了五線譜上的蝌蚪。
感受:陶醉于波瀾壯闊的大雨中,享受著馬來雨的爽快透徹與驚心動魄。
4、這樣的雨拉開的幕不僅僅是風景,也是風情了,大家讀懂這句話了嗎?小組討論,(風景與風情的區(qū)別)
教師適當總結:當下雨時,雨籠罩下的景致顯得格外迷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清新和潤澤;茅盾在《風景談》中曾說過:風景里有人的活動才充滿活力,在雨中,賞雨、聽雨、淋雨也具有特殊的味道,所以,在風景之余,還透出濃濃的風情味。
5、至此,我們在作家文字的浸染下,我想我們不得不認可作者在開頭說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了:馬來西亞的魅力,應在雨季。不知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開頭和結尾的區(qū)別了嗎?說一說,這樣有何妙處?
“結尾“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作用:不僅僅呼應開頭,更是作者在親歷了雨后的真切感受的表達。語句簡潔,語氣肯定,不容置疑。
完整板書(PPT)
聽雨(高角屋)——動聽(剛柔并濟、交響成曲)
淋雨(街道上)——有勁(酣暢淋漓、何等快意)
觀雨(大海上)——壯觀(海天一體、波瀾壯闊)
四、課外拓展《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片段)
我們發(fā)現(xiàn),單調的雨在作家筆下寫得如此富有神韻,得益于作家嫻熟的寫作技巧,其實,作家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早在《水滸傳》中一段精彩的描寫。
大家讀一讀,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三拳”寫具體的?
PPT: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里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
鄭屠當不過,討?zhàn)垺t斶_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zhàn)垼瑸⒓移火埬?”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
比喻句,多角度等
五、交流收獲,形成文字
通過對作家文字的解讀,我們不僅領略了馬來西亞的魅力,我們更是感悟了作家文字的魅力,下面,大家在組內來說說自己的收獲,交流是產(chǎn)生靈感的原動力,下面,要求大家運斤成風,下筆百余字,表達你自己獨特的感受。
(可從內容,寫作手法等多方面談)寫成80字左右的感悟
六、教師總結:
雨終究是文人的好友,雨以靈性傳遞、寫照著人類與大自然的情感交流,如果沒有雨,恐怕,我們看不到那千年之前雨中的西湖美景,也看不到文人垂釣的孤寂身影,也聽不到愛國詩人內心沉重的哀怨,所以,我們得感謝造化為我們送來人間最純,最美,最讓人遐想的雨吧,讓我們用一顆淡泊寧靜的心去感悟,去領略雨的致真情韻,讓雨凈化我們的內心!
七、布置作業(yè)
說到此,我想不僅馬來西亞的雨是風景更是風情,我們江南的雨、北國的雪一樣充滿著魅力,讓學習古代的遷客騷人,用自己詩意的筆寫一段雨中情,抒發(fā)自己此時此境的感受。
摘錄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句子
《沙之書》賞析
1954年,54歲的博爾赫斯開始失明了。但失明并沒有奪去他的藝術生命,在母親和友人的幫助下,他以無窮的毅力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些創(chuàng)作包括1975年的短篇小說《沙之書》和以“沙之書”為命名的集子《沙之書》。
在博爾赫斯的小說中,隱藏在虛構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往往是時間和永恒,存在的荒謬,個性的磨滅以及人對自身價值的探究和對絕對真理的無望追求。他的小說往往通過幻想,運用象征手法表達這些主題。在他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迷宮、鏡子、圓等意象。而在短篇小說《沙之書》中,那本虛構的“沙之書”——《圣書》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象征著無窮無盡,小說的主題揭示了人類面對著無限時,進入了無所適從難以擺脫的真實困境。
一、由實轉虛的故事敘述
虛構是博爾赫斯小說的靈魂。作者經(jīng)常采用貌似真實的虛構手法敘述故事,從小說中,敘述者、人物以及買書賣書的交易都跟生活中發(fā)生的一樣真實,隨著主題的凸現(xiàn),敘述者、人物以及事件都不再重要,從真實轉向虛構。這只是一種敘述方式。他們的任務只是帶出小說的主題,為主題的出現(xiàn)提供合理存在的依據(jù)。
比如敘述者。
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我”的敘事角度。作為作者,或者“我”,可以作為真實的人物,小說一開始便強調了敘述內容的真實、可靠!叭缃袢藗冎v虛構的故事時總是聲明它千真萬確;不過我的故事一點不假”,作者以否定他人講故事的真實性來顯示自己敘述的真實,恰恰是想表明自己故事虛構的合理性,這種貌似真實的虛構所體現(xiàn)出來的合理性為作者的象征主題提供了合理的依托,并且讓主題有個開始。這是博爾赫斯敘述的慣用手法。事實上,無限的書冊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嗎?但是,讀完小說沒有人質疑它的存在與否。“沙之書”這意象所產(chǎn)生的概念,明確、清晰又無法毀滅地存在于人們的周圍。
比如人物——《圣經(jīng)》推銷員。
人物和情節(jié)在傳統(tǒng)的小說中應該是最重要的。本文的情節(jié)是圍繞著《圣書》推銷,擁有,遺棄。小說中有三個人物,印度種姓最下層的擁有《圣書》者、《圣經(jīng)》推銷員和我。除了沒有出場的印度人之外,我是真實的虛構者,另一個人物——《圣經(jīng)》推銷員也是由真實轉入虛構。
《圣經(jīng)》推銷員在“我”的眼中,陌生人,身材很高,面目模糊不清。小說以“我”也許近視來展現(xiàn)生活中人與人的真實。起初的錯覺,“我認為他上了年紀;后來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只是他那斯堪的那維亞人似的稀疏的、幾乎泛白的金黃色頭發(fā)給了我錯誤的印象”,后來交談中得知“他是奧爾卡達群島人(蘇格蘭人)”,到后來的“談印度、奧爾卡達群島和統(tǒng)治過那里的挪威首領”,這些細節(jié)使小說顯得確有此事,確有其人,為“沙之書”——《圣書》的出場、交換提供了真實情境。而“他進我家門的時候就決心把書賣掉”,又使《圣書》轉到“我”的手中成為一種真實、合理、必然。
當文中敘述到“以后我再也沒有見到他,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當“沙之書”賣給“我”之后,無名無姓的《圣經(jīng)》推銷員便不復存在。他到來的目的就是將《圣書》賣給“我”,將悲哀賣給我。
《沙之書》讀后感
剛剛讀完《沙之書》,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散發(fā)著悲哀的氣息”,明明是白紙黑字,讀起來卻像是一片灰,污濁而混沌。
此時,突然想到結尾主人公藏書的地下室,一個陰暗的擱架漸漸在眼前清晰起來,擱架的一端有一團黑影,模模糊糊的,像是一本書……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恐懼,手開始顫動,變得劇烈,甚至不能控制,我在害怕什么?不,我在渴望,一種熱烈的足以使人手舞足蹈的渴望——《沙之書》是我的了。
我緊緊地把它攥在胸前許久,竟有些呼吸困難。我把它捧在手中,輕輕地吹去上面所覆蓋的一層厚重的灰塵,隱約可以看到封面上所寫的“圣書”二字。我從最中間打開了書,因為我知道,《沙之書》是無窮無盡的。我開始撫摸書頁,的確印得很粗糙,好像摸在沙粒上。這時,旁邊的書架“咯吱”響了一聲,我嚇了一跳,立即把書藏在了大衣下面。
我慌張地跑回家,生怕被別人看見。不知走開了多久,反正是到家了,我什么也不記得了,只是急切地打開《沙之書》,一陣亂翻。我感到自己的手開始向下陷,如同伸進了稠澀的沙中。我越翻越快,清楚地觸及到每一個人翻過這本書的人的掙扎。我想停下來,但突然感覺四周變得好滑,一切都開始不停地向下陷,連同我的自私和欲望。
我仍然在幻想,“世界上沒有無底洞”,只是流沙并沒有因為我的幻想而停下來,反而變得更加的稠密、干澀……
終于,我感到窒息了,就在這一剎那,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要解脫了嗎?此時的我什么也沒有,什么也無所求,安穩(wěn)得像個熟睡的嬰兒,漸漸地,眼前出現(xiàn)了一本書,不,準確地說,是一本書的封皮,僅僅如此,一張書頁都沒有,我用盡最后的力氣合上了那書皮,上面印著熟悉的兩個字——“圣書”……
大風突然把窗簾吹開了,遮住了我桌上的書,我回過神來,嚇了一跳,意以為那薄紗窗簾的是“沙之書”,揭起一看,原來是《妞妞》。
我時常想,或許“沙之書”就是人性自私、欲望的實體形式,無窮無盡散發(fā)著悲哀的氣息。有時,我還會想,或許世間的孽是以沙的形式存在的,一旦陷進去了,就不能自拔,直至被湮沒。
《沙之書》教案2
學習目標:
1、 領會《沙之書》的內容與題旨
2、 理解“虛構”對于小說表達的重要性,以及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學習重點:如何理解小說的核心意象“沙之書”。
學習難點:小說中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一、導課并了解“沙之書”的 特性
1、“能夠徹底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書籍,或許幾十年才出現(xiàn)一次,您所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大家還記得這段話我們在哪見過?美國版的英文版《煉金術士》封面介紹的文字。“沙之書”這樣奇妙的書籍,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從沒接觸過。下面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瀏覽課文,為《沙之書》寫一段推薦文字。
2、小結“沙之書”奇妙的特性:像沙一樣,變幻不定,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不斷“生長”。(最好聯(lián)系文中有關的情節(jié))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它,除了“奇妙”你還會用哪些詞?理由?
二、探討核心意象“沙之書”
1、 小說主人公“我”對待“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這一變化過程說明了什么?請找出有關的詞句具體說說。
。ê闷妗@研—渺小—敬畏—恐懼---逃避/堅持)
起初好奇,然后設法得到,接著是鉆研,但發(fā)現(xiàn)對它了解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更多,于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無奈,緊接著迷失于無法自拔的敬畏,隨之而來的是恐懼,最終選擇逃避、放棄,讓沙之書淹沒在圖書館的書海之中。
這一變化過程既形象地說明沙之書的奇妙而神秘的特性,又表現(xiàn)了“我”乃至人類在無限強大的異己之物前不勝渺小、恐懼的心理。
2、“沙之書”給你什么啟示了嗎?
如:人處在時間與空間的交叉點上,作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卻向往永恒和無限。
3.你認為“沙之書”可能象征什么?
無限之物:如無止境的欲望,無窮大的世界,瑣碎繁雜的生活、強大的異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數(shù)的金錢、無法挽留的時間、變化無常的命運、浩瀚無窮的知識、讓人身心俱疲的愛情等等。 (1941年,博爾赫斯就曾經(jīng)寫過一個名為《巴別圖書館》的短篇。在那個短篇里,作者把宇宙想像為“一個數(shù)目不明確的,也許是無限數(shù)的六面體回廊所構成的圖書館”這同樣是一個無限之物。)
在博爾赫斯的《沙之書》中,他講述了一本可怕的書,書頁每翻一次,就會消失不見,如手中之沙,變化無窮!渡持畷穪碓从诓柡账沟淖x書觀。他認為,人是比流水還要變化快的東西,沒有人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流水在變化,而人也在變。于是,書就變成了隨時會改變的產(chǎn)物。每一次閱讀,書就變化一次,何況你閱讀一次,又增加了一層消逝的記憶。
正因為書籍時時改變,才擁有了可能會產(chǎn)生的幸福。因為幸福本身就是通過珍惜和崇敬而意義非凡。
4、走近博爾赫斯——迷宮的制造者:
一個晚年雙目失明的老人 一個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老人
影響了中國八九十年代眾多的知名作家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tǒng)的律師家庭。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xié)會主席。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1950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三大創(chuàng)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梁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樸,風格純凈,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評價說:“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shù)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讀書是博爾赫斯生活中一項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的活動,而且對于他的寫作意義重大。他曾說:“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識來源可能是他父親的藏書室,到了開始真正作家生涯時,他已經(jīng)是一個學貫東西、富有真知灼見的青年學者了。
晚年雙目失明,卻被任命為國立圖書館館長,他不無苦澀地寫了一首詩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諷刺/同時給了我書籍和失明……”但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繼續(xù)創(chuàng)作,成就驚人。
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長期獨身,由母親照料生活,直至68歲才與孀居的阿斯泰特?米連結婚,3年后即離異。母親辭世后,他終于認定追隨他多年的日裔女秘書瑪麗亞?兒玉為終身伴侶。他們1986年在日內瓦結婚。同年,一代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在日內瓦逝世。
小說特色:敘述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jié)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三、感受文章的獨特之處,探討小說的真實與虛構
沙之書是否也具有博爾赫斯小說的這個共性呢?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發(fā)現(xiàn)。(或運用我們本學期學的有關小說知識,任選一個角度談談《沙之書》的特點。如第一人稱敘述 ;設置真實細節(jié) ……)
參考資料:
1.小說主要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一個退休的圖書館員從陌生的《圣經(jīng)》推銷員手里買下了一本“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對不可知的恐懼,最終把這本書藏在了圖書館的陰暗角落。
陌生人上門推銷《圣經(jīng)》(開端)——奇妙的 “沙之書”(發(fā)展1)——:我設法得到了“沙之書”(發(fā)展2)—— “沙之書”使我煩惱不堪(高潮)——我把“沙之書”藏進了圖書館(結局)
2、 你認為小說哪幾處情節(jié)設計最為巧妙?
小說最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有兩處:一是“沙之書”奇妙特性的逐漸顯現(xiàn);一是“我”將“沙之書”藏在了圖書館。在“沙之書”出現(xiàn)之前,我們根本想不到會有這樣一本奇書,而當我們讀到“我”買下這本書時,也根本想不到它的最終歸宿竟然是圖書館。
3、.小說的情節(jié)有何特色?
情節(jié)荒誕離奇得近乎一個個迷宮 ,情節(jié)的發(fā)展懸念叢生,引人入勝,結尾奇峰突起,出人意料之外。
4.小說開篇為什么要來一串幾何學概念?
既極力讓讀者以為“我”的小說是真實可信的,又為下文“沙之書”的奇妙特性作暗示與鋪墊。
5.小說前半部分為什么要介紹那么多的《圣經(jīng)》版本?
既極力讓讀者以為小說的故事是真實可信的,又為下文“我”用《圣經(jīng)》來換取“沙之書”作了伏筆。
6.“隱藏一片樹葉的最好的地點是樹林”一句的內在的哲理是什么?你能仿造一句嗎?
內在的哲理:無限之物是由無數(shù)個有限之物組成,每一個有限的個體因為無限的同類數(shù)量而得以永存,也因為無限的同類而容易被忽略。
。ǚ略焓纠孩匐[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點是沙漠;②保留一顆水珠最好的辦法是放入大海;③隱藏一個人最好的地點是人群。)
7、在《沙之書》中,作者虛構了一本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的“沙之書”體現(xiàn)了博爾赫斯作為一名“玄想型”作家的特點。那么小說中有讓你感覺到真實可信的情節(jié)嗎?(除了這本“沙之書”是非現(xiàn)實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場景,它們讓“沙之書”也顯得像一個現(xiàn)實之物一樣合情合理)
博爾赫斯對待虛構與幻想的態(tài)度:他想努力抹去幻想與現(xiàn)實的界線,讓虛構嵌入現(xiàn)實之中,與現(xiàn)實渾然一體。他說“一件虛假的事可能本質上是實在的”。對他而言,虛構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根本點,是抵達更高實在的方式;通過虛構,寫作這門活動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靈的復雜活動。
真實———虛構———真實
。ǹ此疲 (發(fā)現(xiàn)) (更高)
虛構與真實: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ūM管我們在現(xiàn)實中誰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一本書,但我們都曾經(jīng)被無限的星空所震撼,被無窮盡的人類歷史卷入沉思!瓷持畷邓磉_的正是人類面對無限之物時心靈的真實深度。)
四、作業(yè)
1、延伸閱讀:《小徑分岔的花園》和單元話題“虛構”
2、作業(yè)本
3、預讀《騎桶者》,并做好質疑工作。
《沙之書》教案3
1、 小說講了個怎樣的故事?(整體感知)
2、 《沙之書》是一本怎樣的書?根據(jù)你的理解,請用一個字或詞來表達,并說明理由。(切入關鍵內容,也是重難點)
可能有:破舊、神秘、奇怪、虛構、粗糙……如果有學生提到:“無限”,那就太好了。
3、、這樣一本書有沒有?以你的理解,這本書究竟可以是什么?(現(xiàn)代派的象征主義)
時間、文學、知識、命運、金錢、權利、美女……
3、 對這樣一本書,作者的態(tài)度有沒有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好奇—鉆研—渺小—敬畏—恐懼
。ǔ泽@于重量——惶惑、驚呆于怪異——鉆研——擔憂——恐懼)
這變化說明了什么?(進入主題)
4、我們讀這篇小說,明顯感覺《沙之書》是虛構的,有人說,虛構是小說的靈魂;但你有沒有個感覺到真實?(更大的真實)(進入單元話題)
可能有:
A、對推銷員的描寫很具體
B、和推銷員的交易對話很真實
C、對書本身的描述就很細致
D、對地點、書的種類的交代,都讓我們感覺到很真實
E、用我的口吻來寫也達到了真實的狀態(tài)
F、反映的現(xiàn)實的真實和心靈的真實
結論:
藝術的虛構=細節(jié)的`真實+心靈的真實
《沙之書》教案4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博爾赫斯及其作品。
技能目標:領會作品的內容;理解“虛構”對小說表達的重要性;了解小說“虛構”的藝術。
情感目標:把握小說題旨的多義性;能以積極健康的態(tài)度看待“無限”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如何理解小說的核心意象“沙之書”。
學習難點:小說中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自主學習】
一、閱讀卡夫卡《變形記》的開頭部分,分析真實性在作品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他仰臥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一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幾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只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二、了解作者
三、初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 《沙之書》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用一句話概括。
2. 梳理與“沙之書”有關的情節(jié)脈絡。
3. “沙之書”有哪些奇妙特征?
4. “我”對待“沙之書”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這一變化過程說明了什么?
【課堂探究】
1、 探究小說的主題思想
2、 你認為“沙之書”可能象征什么?
3、 你從《沙之書》的哪些內容中可以看出這篇文章寫的是假的?
4、 作者又是怎樣來強調他寫的是真實的事的?
【課堂檢測】
一、 語用題
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此次賽事看點頗多,上屆冠軍得主丹麥選手佛羅斯特有可能在決賽中與印尼老將蘇吉亞相遇,他們將上演一場爭奪冠亞軍的好戲。
B.問責制是國家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并建立問責制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
C.6月份以來,樓市趨于活躍,投資投機性需求卷土重來,限購、停貸等措施短期內將對不合理的購房需求產(chǎn)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對市場的“恐慌心理”有積極作用。
D.濱海新區(qū)幾大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群已初具規(guī)模,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科技企業(yè)大部分競爭力不夠強大,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
A.據(jù)專家測算,在首都市內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算首當其沖,竟占了污染總量的45%。
B.很多同學總是認為,平時因為時間關系,馬虎點沒關系,因而對卷面不以為意。殊不知,一個良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C.談起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才上初中的孩子竟然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場的專家也驚嘆不已。
D.我們認為,上證指數(shù)失守2100點后,成交持續(xù)萎縮,市場情緒低迷,近期將維持弱勢調整格局,強烈建議股民應韜光養(yǎng)晦。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會徽造型 , 。 ; , ; ,象征著青少年朋友在中運會上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實現(xiàn)夢想。
、贂者將“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紅、綠、藍三種顏色
、壑赋霰緦眠\動會的特征
、荏w現(xiàn)了本屆運動會“陽光運動”的主題
、莳q如一個在奔跑或舞動的陽光少年
⑥仔細看又有一個變形的漢字“長”,點明運動會的地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二、 閱讀題
1、 閱讀卡夫卡的《騎桶者》,回答下列問題
(1) 梳理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2) 小說家都喜歡“說謊”。當然,這里的“說謊”,不是道德意義上的,而是指藝術上的編織與編造。那么,本文的作者在小說中“說謊”(虛構)了嗎?請在文本中找到依據(jù)。
。3) 小說是一種想象的藝術,它經(jīng)由想象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相對獨立于現(xiàn)實的虛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隱含著一種更為深刻的真實。你覺得本文作者編造的這些“謊言”真實嗎?作者是如何將虛構與真實有機結合,實現(xiàn)“虛構中的真實”的呢?
。4) 作者想要借助這個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怎樣的主題呢?
。5)下列對文章處理虛構和現(xiàn)實的關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虛構了一個“騎著木桶飛翔”的形象。這是小說的一個核心情節(jié)。飛翔本身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這篇小說里,飛翔卻成了讓人心酸的舉動,因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缺煤、寒冷、乞求,這都是一些沉重的話題;“飛翔”則是一種很輕靈的舉動。在這里,“輕”中和了“重”,讓作品達到了一種奇妙的平衡,使作品的層次豐富了起來.。
B.主人公“我”的處境是悲慘的,但同時又是自嘲的,對自己的處境缺乏清楚的認識,他畏縮、自卑、惶恐,是一個立體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譴責也變得不確定了,因為他是否聽到了借煤者的呼吁是不確定的:飛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觸。
C.作者的敘述表面上是冷靜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內里卻有著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達目的不再限于具體事件,而是凸現(xiàn)了愛與溝通的匱乏,以及一種心靈的饑餓,我們不是被一味的沉重壓住,而是體味到一種“含淚的笑”,關注到主人公自身的惶恐,以及人與世界無法溝通的層面。
D.由于作者動用了夸張的想像,讓木桶飛了起來,于是,這個平常的題材便被“陌生化”了,小說通過虛構和想像獲得了力量,使這一平常的題材得到了非同尋常的展現(xiàn),也使讀者不愿意再對小說家的謊言說三道四。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過河拆橋
[阿根廷]博爾赫斯
圣地亞哥的一個教長想學巫術,他經(jīng)過多方打聽,知道了離此不遠的特萊多市的巫師堂伊南是個高手,就上門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時,正是中午,這位巫師熱情地請他吃飯,飯后又為他倒上了難得喝到的法國咖啡。教長這才得到機會,說明了來意。堂伊南站起來走了幾步,說,我不收弟子。教長很執(zhí)著,再三要求。堂伊南說,我已看出你將會有遠大前程,但教你巫術以后,我怕你會過河拆橋,忘恩負義,所以不能教你。教長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發(fā)達了,我一定會報答你,上帝可以作證。堂伊南聽他說得很有誠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來女仆,吩咐她晚飯準備烤乳鴿,但別忙著烤,等他發(fā)話時再烤。然后他掀開房中的一塊大鐵板,示意教長跟來,他們就順著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釋說學巫術最怕有人打擾,所以要找一個僻靜的地方。石梯很長,走了約有十分鐘才到了盡頭,來到了一間放著各種巫術器具的實驗室,教長覺得他們似乎已經(jīng)來到了地底深處。
堂伊南拿來一些巫書,正要給他講解,有兩個牧師匆匆而來給教長送一封信,信上說他那個當?shù)貐^(qū)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趕回去見最后一面。教長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不知怎么辦才好。最后他還是不愿放棄學巫術的機會,就寫了封回信表示慰問,讓來人帶給主教。兩天后,幾個著喪服的人來了,說主教已經(jīng)病故,正在選繼承人,而教長也有中選的希望,還說教長不必趕著回去,因為他本人不在場被選中則更加說明他是深孚眾望。
果然十天后,兩個衣著華麗的牧師來了,一見面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稱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邊向他祝賀一邊為自己的兒子謀求空出的教長職位,主教對他說,教長的位置已經(jīng)留給了主教的弟弟,不過可以另給好處,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亞哥。
三人到圣地亞哥上任。六個月后,教皇派使者來宣旨,任命他為洛薩大主教。堂伊南忙請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給自己的兒子。大主教說這個位置已給了自己的叔父,不過可以另給他好處,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薩,堂伊南只得同意。
兩年后,教皇又任命他為紅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承諾,并為自己的兒子請求那個空出的大主教職位。紅衣主教說這個位置已經(jīng)留給了自己的舅舅,不過可以另給他好處,提出三人一起去羅馬,堂伊南無法可想只得同意。他們到了羅馬受到了隆重接待,還舉行了彌撒和出游。
四年后教皇逝世,紅衣大主教被選為教皇。堂伊南聽到這個消息,又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陛下的腳,提醒他以前的承諾,為自己的兒子請求紅衣主教的職位。教皇聞言大怒,讓手下把他投入監(jiān)獄,說他一個小小的巫師竟敢要挾教皇?蓱z的堂伊南連連認錯,請求寬恕,并說自己與兒子這一輩子都在外荒廢了,現(xiàn)在只好準備回老家,因路途遙遠,請教皇給一點路上吃的東西,教皇不予理睬。于是堂伊南站了起來,在教皇鴉雀無聲的森嚴的大堂上,旁若無人地大聲說道:“那我只得吃我為今晚準備的烤乳鴿了!
女仆應聲出來開始烤乳鴿。教皇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實際上還在特萊多的一個地下室里,只是圣地亞哥的一個小小教長。他為自己的食言而羞紅了臉,結結巴巴不知說什么好。堂伊南不再請他吃烤乳鴿,只是客客氣氣地把他送出了地下室。
。1) 試分析第二段“我怕你會過河拆橋,忘恩負義,所以不能教你”這句話在小說中的作用。(3分)
。2) 博爾赫斯的小說情節(jié)充滿“想像力”,請對該小說的情節(jié)加以簡析。(4分)
(3)小說富有“想象力”的虛構情節(jié)與中國的哪個故事非常相像?通過這一虛構的情節(jié)它們所表現(xiàn)的主旨有何不同?請加以簡析。(4分)
(4)有的譯者將這篇小說的標題譯為“向后靠的巫師”,你認為哪一個更好?請說明理由。(5分)
(5)結合作品內容,賞析文中教長的形象。(4分)
《沙之書》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博爾赫斯其人及其作品集。
2、初步感受博爾赫斯小說中虛構與想象、事實與真實交織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的虛構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領會“沙之書”的寓意。
2、把握虛構與真實的統(tǒng)一。
3、打破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束縛,理解虛構對于小說的重要性。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很熟悉一個人:他是一位聞名遐邇的音樂家,但是卻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頂峰時期失去了聽力,這個人就是貝多芬;今天,我們又將認識一個人,他以讀書和協(xié)寫作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他被任命為國立圖書館館長,晚年卻雙目失明,但是仍以口述的方式繼續(xù)創(chuàng)作,他曾經(jīng)寫了一首詩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絕妙的諷刺,同時給了我書籍和失明……”這個人便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
。ǘ┳呓柡账埂詫m的制造者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被稱為“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被視為“魔幻文學的鼻祖”。博爾赫斯是幻想文學的先驅,是一個“玄想型”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博爾赫斯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tǒng)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中學時代開始寫詩。1919年赴西班牙,與極端主義派及先鋒派作家過從甚密,同編文學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從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壇上的地位。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xié)會主席。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1950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他一生都沒寫過長篇小說,可以說是一個“以小文章而成大氣候”的作家。博爾赫斯對自己的評價:“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讀書在博爾赫斯的一生中是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的活動。博爾赫斯的一生幾乎都是以書為伴的。他從小沉浸在父親巨大的藏書室中,工作后又擔任圖書管理員、圖書館館長。1955年被任命為國家圖書館時他的雙目幾近失明,但博爾赫斯仍以口授的方式繼續(xù)寫作,成就驚人。博爾赫斯最有名的小說有兩部,還有一部是《交叉小徑的花園》。
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長期獨身,由母親照料生活,直至68歲才與孀居的阿斯泰特米連結婚,3年后即離異。母親辭世后,他終于認定追隨他多年的日裔女秘書瑪麗亞兒玉為終身伴侶。他們1986年在日內瓦結婚。同年,一代文學大師在日內瓦逝世。
重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圣馬丁的手冊》《影子的頌歌》《老虎的金黃》《深邃的玫瑰》,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交叉小徑的花園》《阿萊夫》《死亡與羅盤》《布羅迫埃的報告》等。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
(三)整體感知:用簡短的語句列出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開端:陌生人上門推銷書籍
發(fā)展:“我”設法得到了“沙之書”
高潮:“沙之書”使我煩惱不堪
結局:“我”把“沙之書”藏進了圖書館
。ㄋ模┪谋痉治
1、《沙之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沙之書”有哪些特性?請快速瀏覽課文后回答。
《沙之書》是一本很老的書,“書頁磨損得很舊”,應該有點歷史了。一部神秘的書,來自印度孟買的,印度是佛教的發(fā)源地,給人一種神秘感。
特性:1)異乎尋常的重量2)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認識的3)頁碼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4)盡管一頁頁的翻閱,鐵錨圖案卻再也找不到了5)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的。 6)這本書的頁碼是無窮盡的。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7)插畫沒有一張重復……
2、小說主人公“我”對待“沙之書”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變化的過程?
1)吃驚;惶恐;口瞪目呆;
2)占有它的幸福感;怕它被偷掉;
3)擔心它并不真正無限;
4)成了那本書的俘虜,幾乎不在上街;
5)領悟到那本書是個可怕的怪物;
6)覺得它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是一件詆毀和破壞現(xiàn)實的下流東西;
7)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無限的書燒起來也無休無止,使整個地球烏煙瘴氣,
8)趁工作人員不注意的時候,把那本書偷偷地放在一個陰暗的擱架上……
總結這種變化:好奇——鉆研——敬畏——恐懼——逃避
起初好奇,然后設法得到,接著是鉆研,但發(fā)現(xiàn)對它了解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更多,于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無奈,緊接著迷失于無法自拔的敬畏,隨之而來的是恐懼,最終選擇逃避、放棄,讓沙之書淹沒在圖書館的書海之中。
面對好奇之物,有時我們會勇往直前,比如那些探索宇宙的科學家;而有時會望而卻步,比如在對待克隆技術是否推廣于人這件事上。我們?yōu)槭裁床贿M行到底呢?害怕這個社會陷入混亂。“我”對《沙之書》態(tài)度的轉變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只是有時我們會選擇堅持下去,有時我們會選擇像小說中的“我”一樣逃避。
為什么最后“我”要躲避這本書呢?
它的無窮無盡讓我害怕。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有限”“有序”的概念,突然面對這樣一個無限無序之物時,反而會有一種無所適從感,甚至是恐懼。
我們很多人害怕黑暗,因為它的不可知。我們在面對無法把握的事物時,總會莫名其妙地緊張。正因如此,更顯出這篇小說的真實性,因為它把人在面對無窮無盡之物時的心靈的真實深度刻畫出來了。
3、“沙之書”的象征意義及作者的寫作目的。
。1)博爾赫斯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現(xiàn)實就是幻想,幻想就是現(xiàn)實。從這個角度看,這樣一部虛構的“無窮無盡”的書在現(xiàn)實中肯定有象征意義。那么它可以象征什么呢?
無限之物:如無止境的欲望,無窮大的世界,瑣碎繁雜的生活、強大的異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數(shù)的金錢、無法挽留的時間、變化無常的命運、浩瀚無窮的知識、讓人身心俱疲的愛情等等。
。1941年,博爾赫斯就曾經(jīng)寫過一個名為《巴別圖書館》的短篇。在那個短篇里,作者把宇宙想像為“一個數(shù)目不明確的,也許是無限數(shù)的六面體回廊所構成的圖書館”這同樣是一個無限之物。)
。2)題旨:
小說通過虛構,運用象征,使“無窮無盡”這一概念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并將人們面對無限的那些無所適從的心理真實地從小說中凸現(xiàn)出來,當人物和情節(jié)變得無足輕重時,剩下的便是“無限”和人類面對“無限”時無所適從的真實,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ㄎ澹┍締卧掝}探討:
1、關于虛構
“虛構的東西必須給人真實的感覺,必須符合生活發(fā)展的邏輯!
事情是假的,但讓人感覺像真的一樣——“藝術真實”
“把虛構巧妙地偽裝起來”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他仰臥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一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幾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只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卡夫卡《變形記》
2、本篇小說中,作者為了強調“沙之書”及他寫的內容的真實性在文中特意交代了那些內容?
1)直接說明:不過我的故事一點也不假;
2)書販長相:身材很高;外表整潔;灰色衣服;灰色箱子;頭發(fā)
3)書的樣式:八開大小;布面精裝;書頁磨損;印刷粗糙;頁碼;插畫;
4)書的來歷:平原的村子;用幾個盧布和一部《圣經(jīng)》換來;主人不識字;
5)交易過程:退休金和花體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經(jīng)》交換;
6)看書藏書:用放大鏡檢查,排除偽造的可能,偷偷放在陰暗的擱架上。
。┙Y語
美國作家納博科夫如是說——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里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背后果然緊跟一只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后并沒有狼——這才是文學。那個可憐的小家伙因為扯謊次數(shù)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純屬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點: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棱鏡,這就是文學藝術手段。
《沙之書》教案6
一、導入新課:
任何一部小說都存在著“虛構”的成分,因為小說家的敘述本身就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我們甚至可以說,“虛構”是小說的靈魂,沒有“虛構”就沒有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沙之書》(板書),看看它為我們“虛構”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小說作者又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
二、相關介紹: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散文家,也是20世紀的一位短篇小說大師,被稱為“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詩歌、散文、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的三大創(chuàng)作成果,有人評價說:“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梁是他的思想。”他的詩歌語言質樸,風格純凈,意境悠遠;散文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小說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短篇代表作:《沙之書》、《小徑分岔的花園》。
三、內容探究:
學生朗讀全文,概述小說情節(jié)。
問1: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一下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明確:“我”從《圣經(jīng)》推銷員手里買下“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煩惱,最終偷偷把它放進圖書館陰暗的擱架上。
問2:“沙之書”具有哪些特點?
明確:“沙之書”具有如下特點:1、八開精裝的外觀;2、異乎尋常的重量;3、令人陌生的文字;4、沒有重復的圖案;5、怪異荒誕的編碼;6、無窮無盡的書頁;7、磨損很舊的頁面;8、粗制濫造的印刷;9、分段擁擠的版面;10、每頁兩欄的設計。
問3:“沙之書”的名稱緣何而來?
明確:因為這本書的書頁像沙那樣無始無終,無窮無盡(原因6),所以被稱為“沙之書”。如此看來,這確實是一本神奇(或“奇妙”)的書籍。
問4:“我”對“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明確:“我”對“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充滿好奇(按照推銷員的講解找圖案,找頁碼;談話時、購買時都不忘翻弄書籍,欣賞封面)——無比珍視(隨著占有它的幸福感而來的是怕它被偷掉)——癡迷鉆研(成了那本書的俘虜,幾乎不再上街,晚上失眠,偶爾入睡就夢見它)——恐懼煩惱(悟到它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是一件詆毀和敗壞現(xiàn)實的下流東西)——丟棄逃避(付之一炬又擔心燒起來無休無止,污染地球,最后把它帶到圖書館,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偷偷將它放在一個陰暗的擱架上)。總之,作者表達了“我”對無窮無盡的“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
問5:“沙之書”雖是作者的“虛構”,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類似的“沙之書”呢?你能不能舉例談一談呢?
明確:“沙之書”代表著無限和神秘,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沙之書”有:永不停歇的時間、無限廣闊的宇宙、浩瀚無窮的知識、永無止境的數(shù)字、無法全知的未知世界、不斷延伸的人類歷史、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深邃無限的人類思想……總之,“沙之書”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無限和神秘事物”的一種隱喻。
。◣煟┱f:當我們面對那些“神秘而又無限的事物”時,我們一個方面可能會對它無比好奇、癡迷鉆研,一旦深陷其中、無法解答時,我們又往往會感嘆自身的渺小和無知,繼而就想擺脫煩惱、設法逃避。這種感覺就像小說中的“我”面對“沙之書”時的感覺一樣,真實而又相似。小說《沙之書》借助“虛構”,運用“象征”,使“無限而又神秘的事物”通過“沙之書”這個意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并將人們面對“無限而又神秘的事物”時那種無所適從的心理真實地凸現(xiàn)出來,這也就是小說的思想主題。
總結:美國作家納博科夫說:“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里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背后果然緊跟一只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后并沒有狼——這才是文學。那個可憐的小家伙因為扯謊次數(shù)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純屬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點: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棱鏡,這就是文學藝術手段……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藝術是魔力在于孩子有意捏造出來的那只狼身上,也就是他對狼的幻覺;于是他的惡作劇就構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終于被狼吃了,從此,坐在篝火旁邊講這個故事,就帶上了一層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個孩子是小魔法師,是發(fā)明家!
《沙之書》教案7
【知識目標】
了解博爾赫斯及其創(chuàng)作。
領會《沙之書》的內容與題旨。
理解“虛構”對于《沙之書》表達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虛構”對于《沙之書》表達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
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看待“無限”,超越現(xiàn)實的障礙。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準備】 印發(fā)關于作者的生平介紹
完成預習作業(yè):1.整理文中所出現(xiàn)的生僻字詞并簡單概括故事梗概
2.圈劃中“沙之書”的特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因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而聞名遐邇,記得他獲得20xx年耶路撒冷文學獎,在頒獎典禮上發(fā)表過一篇題為《永遠在蛋的這一邊》的演講稿,開頭是這樣的(PPT)(略)
二.整體感知
故事梗概簡單概括(PPT)
一個退休的圖書館員從陌生的《圣經(jīng)》推銷員手里買下了一本“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對不可知的恐懼,最終把這本書藏在了圖書館的陰暗角落。
三.文本研讀
1、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它有著怎樣的特性呢?結合課文句子來談談。
像沙一樣,變幻不定,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不斷“生長”……
神秘 荒誕 玄幻 奇妙 ……無限
2、沙之書的真實性體現(xiàn)在哪里?文章中有哪些因素使它的故事趨向合理性?
交易過程的描述 (語言 動作 神態(tài) 心理等)
“沙之書”本身的描述
開頭部分的幾何原理(數(shù)學術語 哲學合理性 )
意象的意義有現(xiàn)實價值
第一人稱 我“我”相似
小結:由此可見小說中虛構的巧妙之處。(PPT)
3、(1)想象階段: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設想一個和博爾赫斯不一樣的故事結局。
。2)比較階段:
小結:虛構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心靈的復雜活動。
。ɑ卮鹫n前疑問:我的回答是:通過講述精巧的謊言,通過編造看起來是真實的虛構故事,小說家能夠把一種真實帶到新的地方,賦予它新的見解)
。3)聯(lián)想階段
小結:至此,我們無法不贊嘆博爾赫斯藝術與哲學融為一體的寫作技巧;蛟S,博爾赫斯的書就是一本“沙之書”,其中那些玄之又玄的秘密,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空間。
四. 課堂拓展
請以《 ----讀博爾赫斯的〈沙之書〉》補充正標題,顯示你此課的收獲。
五. 作業(yè)布置:
“在文學家中有一小批人,他們不滿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他們的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后從那里開始無限制地深入,寫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規(guī)‘現(xiàn)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于那謎一般的永恒,他們永遠抱著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
——殘雪
閱讀“讀本”上博爾赫斯的《圓盤》和加繆的《西西弗斯神話》,來體會人類精神追求所帶來的一系列真實的心理。
【《沙之書》教案】相關文章:
1.《沙》中班教案
2.《沙》中班教案
3.幼兒教案有趣的沙
4.好玩的沙大班教案
5.親情之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