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案【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倥e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谂e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垠w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苄纬蓯圩o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方法:探究法
教學設計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俑鶕(jù)經驗舉例并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诜治鼋處熍e出的例子,從而歸納出結論。
、僖龑W生根據(jù)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诮處熍e例,引導學生分析,并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過程
、俑餍〗M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趯W生分析教師舉的`例子,最終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倏芍苯右允髬D為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②教師可直接舉例,引導學生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俑鹘M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jù)方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趯W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變量和對照實驗。
、俳處熗ㄟ^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侔囝~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
、谌舭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
①教師巡回指導。
②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結果交流
①各小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谟写硇缘男〗M展示報告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俳處熞龑瑢W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驗。
、诮處熯x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驗。
布置課下作業(yè)
、儆信d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趯懸环輰嶒灪蟮男牡。
七年級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以酸雨為例,說明人類的破壞性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2、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發(fā)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4、提高環(huán)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酸雨探究實驗,其他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影響。
2、難點:設計酸雨探究實驗的方案,掌握實驗的注意要點,進一步提高實驗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搜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知識、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資料。
。2)設計并制作課件(圖片、資料、探究提示、練習設置、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實驗前后材料變化情況)。
。3)根據(jù)學生匯報交流的需要,準備投影或多媒體設備。
[教學方法]
探究解決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培養(yǎng)、觀察、記錄等過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
[導入]
向學生展示一些“溫室效應”與“酸雨”帶給環(huán)境危害的圖片和沒污染環(huán)境圖片,以對比的形式展現(xiàn),呈現(xiàn)出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之大,引起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危害的共鳴。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你們心目中的北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白雪茫茫,北極熊、、、、、、
教師:冰天雪地,就像圖片這樣對吧?但是啊,它也有可能是這樣子的,雪地融化掉了,北極熊的棲息地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想象中的森林應該是這樣子的,茂密蔥郁,但是它也有可能是這樣子的.。在歐洲的建筑上他們經常會采用一些雕塑使到建筑更加華麗美觀,大家看一下這些雕塑,經過了60年的變遷,已經可以說是面目全非了。還有我國著名景點樂山大佛,非常雄偉、壯觀,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它從當初的炯炯有神變得千瘡百孔。有些同學可能會說“老師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吧”,并不是,人類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有時候卻犧牲了環(huán)境作為代價,同樣環(huán)境也將反作用于我們,大家剛才看到的圖片就是“溫室效應”和“酸雨”帶給我們危害。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一下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采用小組競賽的課堂形式,答對一題加一分,答錯一題倒扣一分。讓學生閱讀實驗探究和PPT圖片上的信息,完成給出的兩道填空題。
教師:講解PH值(酸堿度)的相關知識,并對兩種溶液作酸堿判斷。結合圖片描述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過程,普及我國酸雨類型以及分布地區(qū)。分析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實驗原理。適當提問學生,并且與學生一起探究實驗原理。再讓學生了解完整實驗過程,鼓勵學生有興趣可以回家去做實驗。提問“如果將實驗中的20顆綠豆改為5顆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不好,因為5顆綠豆實驗結果有隨機性。
教師: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酸雨對植物有抑制作用。講解酸雨的危害以及控制酸雨問題的相關措施。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1、模擬的酸雨和真實的酸雨有什么差別?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區(qū)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嗎?
學生:
1、成分有差別,真實酸雨由水、硫酸、硝酸所構成。模擬酸雨由水和食醋構成。
2、不一定,那些物質會隨著大氣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形成酸雨。
教師:點評答案,再用兩道練習鞏固。
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分析回答。
教師:講解廢舊電池給環(huán)境帶來什么危害,還有如何控制廢舊電池污染的措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的危害,以及普及兩個廢舊電池危害的例子(水俁病、痛痛。。教育學生環(huán)境與我們息息相關,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自己。給予練習鞏固。
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回答。
教師:除了剛才說的全球性污染問題“酸雨”和“廢舊電池污染”,還有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講解“溫室效應”的成因和其導致的危害。再給予同學兩個思考討論問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答完之后點評答案。講解“臭氧層破壞”的成因和它導致的危害,再給出練習鞏固。
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對整個課堂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從表格填空中重新回顧所學的知識內容。播放“保護環(huán)境公益視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整個課堂的表現(xiàn)給予點評,贊揚第一的小組并鼓勵其他小組繼續(xù)努力。
課堂結束,布置作業(yè)。
七年級生物教案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的最后一節(jié),本節(jié)課是在前面學習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對本單元作宏觀性的總括,描述了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和特點,從多個角度分析說明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園。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內容多于知識性的內容。
教學目標:
、倜枋錾鷳B(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及特點。
、陉U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邸吧锶Β⑻枴边@個典型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增強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cai法相結合
課時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提問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過渡: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教學內容起承上啟下作用。
二、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提問學生:根椐自己的了解你們知道有多少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嗎?
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列舉種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課堂的開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三、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和作用
1、cai展示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圖片和特點。
2、播放視頻“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分析老師展示的幻燈片猜出該圖片和特點是屬于那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2、觀看視頻加深對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
1、讓學生猜猜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
2、視頻可以加深和補充一些知識。
四、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1、展示一幅企鵝哭訴自己被ddt害慘的漫畫,讓學生當一回偵探找出兇手。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我國的母親河黃河,起源于那里?最后又到達那里?來講述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與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
3、cai展示各生態(tài)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系圖。
4、播放視頻“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提出問題:人類可以摸擬另外一個生物圈嗎?
1、學生看書本的材料找出害慘企鵝的是人類。從企鵝故事中悟出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統(tǒng)一個整體。
2、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書本30頁資料分析,說出各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
3、系統(tǒng)的認識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
4、學生從視頻認識到人類不可以摸擬另外一個生物圈。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
1、做一回偵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客觀認識人類破壞生物圈的行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要從我們身邊的事情做起。
2、由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層層引導學生理解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
3、進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
4、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五、小結地球上有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七、鞏固練習
1、把與對應生態(tài)系統(tǒng)相關的內容用線連接起來。
、俨菰鷳B(tài)系統(tǒng)在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人的作用突出,且以農作物為主
、坜r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為主
、軡竦厣鷳B(tài)系統(tǒng)以浮游植物為主,主要受光照、溫度影響
、莺Q笊鷳B(tài)系統(tǒng)消費者主要是人類,植物種類、數(shù)量少
、蕹鞘猩鷳B(tài)系統(tǒng)沼澤植物占優(yōu)勢,動物種類多,蓄洪抗旱能力強
七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種類
2.說出細菌的三種形態(tài)和基本結構,并與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比較結構的異同點
說出放線菌的結構特點。
識別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說出它們的繁殖方式和營養(yǎng)方式
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長的適宜環(huán)境、營養(yǎng)方式和繁殖方式。
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1.學會培養(yǎng)和觀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體驗培養(yǎng)霉菌的過程,并交流成功或失敗的感受
3.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對生物圈的平衡和穩(wěn)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穩(wěn)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細菌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qū)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qū)分其分布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yǎng)的菌落實物分發(fā)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huán)境中已接種的培養(yǎng)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fā)給兩套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觀看圖片。 展示圖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細菌的發(fā)現(xiàn)
閱讀書本知識,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討論,并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用大屏幕展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 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三種形態(tài);分組討論細菌的大小及結構特點,并與動、植物細胞進行對比,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并進行交流。
請一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就細菌的結構和營養(yǎng)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指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間的討論,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人生觀教育。
提示、指導執(zhí)教學生,并進行補充。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三節(jié) 真菌 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 。 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xiàn)各種各樣的真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思維,導入本節(jié)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
學生根據(jù)觀看的課件內容,并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了解。 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
用放大鏡觀察培養(yǎng)皿中養(yǎng)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們的形態(tài)和顏色。
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tài)。
討論: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tài)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
2、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結構圖,了解分們的形態(tài)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tài)結構 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了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 觀察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tài)及作用,從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在課前指導學生制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育成新個體?了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了解一些食用菌養(yǎng)殖的過程和方法。 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案5
學習目標
1、說出眼的基本結構。2、視覺形成的過程。
3、近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重點
1、說出眼的基本結構。2、視覺形成的過程。
3、近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難點視覺形成的過程及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圖片見書P79)
外層______:眼球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______: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中層:虹膜:中層前部,有色素,中央是____,通光
脈絡膜:有血管(營養(yǎng)眼球)、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睫狀體:連接_______和_______的中間部分.
內層:_________:上有大量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內容物晶狀體:像凸透鏡,曲度可以調節(jié),使眼睛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玻璃體:透明膠狀物質
2.視覺的形成:
(1)成像: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在視膜上形成_____
。2)形成視覺:外界光線在視膜上成像,感光細胞產生興奮,產生神經沖動傳輸給大腦皮層的神經,形成視覺
二、自主學習、合作展示交流:
探究1近視眼的原因
由于眼球__________過長,或晶狀體______過大,使物像落在視膜的前方.
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視覺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
探究2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1、近視眼由于物像落在視膜前方,故應配戴________.糾正。
2、看P82圖4—51,了解預防近視應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
三、盤點收獲
師生共同本節(jié)課的收獲;師強調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四、課堂達標
1、眼球的`瞳孔、晶狀體和視膜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結構()
A.鏡頭光圈和膠卷B.膠卷鏡頭和光圈C.光圈鏡頭和膠卷D.鏡頭膠卷和光圈
2、為了預防近視眼,應該是( )
A.走路看書B.在強光下看書C.不躺臥看書D.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
3、依據(jù)“眼球的基本結構圖”回答以下問題:
。1)有的同學沉迷于上,不但影響了學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因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腦顯示屏,容易導致[E]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復原狀而形成 。
(2)眼球的[J] 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卷。
。3)某人的眼球結構完好無損,但他也是盲人,這很可能是他的[M] 受損,導致 上產生的圖象信息無法傳導到 所致。
五、作業(yè)布置
1、P85--------1、42、預習《耳朵與聽覺》
七年級生物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芽的種類,理解葉芽的結構及葉芽發(fā)育。理解頂芽發(fā)育與側芽發(fā)育的關系。
能力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葉芽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頂芽發(fā)育與側芽發(fā)育的關系”,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是葉芽的結構。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與葉芽的結構息息相關,葉芽的結構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實際上,葉芽就是尚未展開的枝條(枝條:長有葉和芽的莖)。也就是說,莖是由葉芽發(fā)育的。只有弄清葉芽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與芽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為后續(xù)知識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組織學生做“觀察葉芽的結構”實驗是本節(jié)的難點內容之一。學生經常掌握不好雙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會把手劃破。教師課前應把刀片的一側用膠布包好,并告訴學生刀片的正確拿法,避免劃破手指。用刀片縱向剖開葉芽時,學生會出現(xiàn)“剖偏”現(xiàn)象,從而影響對葉芽的.觀察效果。教師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備幾個葉芽,讓學生多做幾次,從中挑選出最完整的葉芽縱剖面。
本節(jié)的難點知識還有葉芽的發(fā)育。葉芽的發(fā)育過程是一個相對緩慢的,動態(tài)的、變化的過程。伴隨著葉芽的發(fā)育,新的枝條逐漸形成。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原因,會造成一些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利用一些手段(錄像、教具、動畫等),克服時空帶來的障礙幫助學生理解葉芽的發(fā)育過程與莖形成的關系,從而突破難點。
“頂芽發(fā)育與側芽發(fā)育的關系”對初一學生而言,植物體內的生長素以及生長素的濃度、作用機理,這些知識都是比較抽象而陌生的,從學生的知識基礎看,理解這些知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教師應深入淺出地講明頂芽對側芽抑制,產生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及去掉頂芽能使側芽生長、發(fā)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葉芽的基本結構。
難點:葉芽發(fā)育、伸展的過程。
手段:實驗觀察與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jié)中的葉芽的結構與發(fā)育是比較抽象的,所以通過實驗觀察及動畫演示等方法,比較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問:植物的根和葉所吸收和制造的營養(yǎng)物質是如何被運輸?shù)街参矬w的其他器官的?
組織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從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莖是連接根和葉的器官。
總結: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是由莖完成的。
引入課題:植物體的莖是怎樣產生的?
二、講授新課:
。ㄒ唬┣o是由芽發(fā)育而成的:
出示錄像:春天樹木枝條發(fā)芽、生長的現(xiàn)象。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莖是由芽發(fā)育而成的。
(二)芽的種類:
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帶芽的枝條實物或投影。
組織學生觀察。
提出問題:“請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芽進行分類!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芽分類的標準和名稱。
總結:
。1)芽有許多種類,分類的標準不一樣,名稱也不一樣,如:
按著生位置區(qū)分,可分為頂芽、側芽。
按將來發(fā)育成什么分,可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
。2)頂芽有可能是葉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發(fā)育成枝條的芽,應該是葉芽或混合芽。
。ㄈ┤~芽的結構: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葉芽的結構
1、提示注意事項:
。1)縱切葉芽時,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實驗-葉芽的結構。
2、組織學生總結葉芽的結構,并請個別學生進行指圖的活動。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體動畫等方式,向學生展示葉芽各部分發(fā)育的過程。
組織學生總結葉芽各部分發(fā)育的結果。
(四)側芽發(fā)育和頂芽發(fā)育:
展示具有頂端優(yōu)勢植物的幻燈片或盆栽植物。
請學生分析出現(xiàn)頂端優(yōu)勢的原因。
講解:(出示投影)
生長素多集中在頂芽等生長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運輸。在含量微少時會促進植物生長,含量稍多就會抑制植物生長。一般情況下頂芽生長素含量少生長快,側芽生長素多生長慢或停滯。當頂芽去掉后,生長素往下運輸?shù)牧繙p少了,側芽處生長素含量降低,頂芽對側芽的抑制解除,側芽開始生長,并能發(fā)育成側枝。
提出問題:“如果你是一位園林工作者,那么你將如何把頂端優(yōu)勢這一現(xiàn)象利用在工作中?”
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言。
利用錄像總結學生發(fā)言,說明頂端優(yōu)勢和整枝摘心在農業(y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第六章 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jié) 莖是由芽發(fā)育成的
一、芽的種類:
二、葉芽的結構:
三、頂芽發(fā)育和側芽發(fā)育的關系:
1、頂端優(yōu)勢:頂芽發(fā)育占優(yōu)勢,從而抑制側芽發(fā)育的現(xiàn)象。
2、應用:
(1)種植番茄、棉花:要適時摘除頂芽。
。2)種植用材林:要去掉側枝。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觀察并認識葉芽的結構和發(fā)育過程
材料用品:
著生葉芽的白楊枝條、放大鏡、刀片、鑷子、盛水的小瓶、30℃~40℃的溫水。
方法步驟:
1、冬天觀察白楊枝條,就能看到枝條上明顯地分出節(jié)和節(jié)間,每個節(jié)上有葉痕。請注意側芽著生在什么部位?側芽排列的順序怎樣?頂芽又著生在什么部位?芽的外面被覆蓋著什么?
2、用刀片把側芽縱剖開,再用放大鏡觀察芽軸、幼葉、葉原基的結構是怎樣的?各著生在什么部位?
3、用鑷子仔細去掉幼葉,在每個幼葉的葉腋都生有什么結構?
4、去盡所有的幼葉,在芽軸的頂端露出什么結構?
5、切去一段枝條,浸入30℃~40℃溫水中,8~10小時后插入盛水的瓶里,移到15℃~18℃溫暖的地方,葉芽就慢慢地發(fā)育成枝條。注意觀察芽軸、幼葉、葉原基的變化情況。
實驗結果:
白楊枝條的每個節(jié)上有葉痕,在葉痕上方的葉腋中生出側芽。白楊的側芽是互生的。頂芽著生的頂端。芽的外面被覆蓋著兩片鱗片,鱗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喪失和嚴寒的侵襲。
側芽的鱗片內有中軸,這是芽軸。芽軸的周圍生有幼葉,帶黃色,彼此擠緊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葉越小,最小的只是一個個突起,叫做葉原基。每個幼葉的葉腋都生有一個突起,這是芽原基。芽軸的頂端有白色肉質的小丘,這是生長點。
葉芽發(fā)育成枝條時,芽軸漸漸伸長,節(jié)間距離加大,葉原基和幼葉形成葉,芽原基發(fā)育成側芽。
七年級生物教案7
本節(jié)是對各類生物特征的復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jié)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學情分析
各類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嘗試根據(jù)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說出生物分類的方法分類的依據(jù)
技能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實踐調查、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拓展創(chuàng)新和歸納總結,體驗科學分類的基本方法,做一個小小的分類學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鼓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的認真態(tài)度、配合協(xié)作、善于質疑、勇于實踐和大膽創(chuàng)新等精神品質,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嘗試根據(jù)植物和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學生在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活動過程中,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素質和科學品質,做一個小小的分類學家。
教學重點
通過分類活動來學習生物的分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學生欣賞動植物圖片。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對它們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我們是怎么把它們分類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一、嘗試對生物分類
觀察思考--比較它們的主要特征
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呢?分類的.依據(jù)是什么呢?讓學生帶著疑問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按照自己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對圖中的生物進行分類,如生物體能否運動,生物的營養(yǎng)方式,生物體的大小,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等幾個角度。學生分類的依據(jù)各不相同,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根據(jù)營養(yǎng)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植物和動物。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觀察思考,最后歸納總結:分類時,仔細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等,找出不同生物的差異程度。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試著回答。
(1)你將圖中的生物分成了幾類?主要依據(jù)是什么?
。2)你認為對生物進行分類應考慮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3)請你把圖中的動物或植物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起來。
師生總結: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主要是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生物的分類實際上就是將生物物種歸類。分類時,首先要根據(jù)某一特征,把它們分為幾大類;然后將其中一類根據(jù)某一特征分為若干類……以此類推,直到將所有生物全部分開。
觀察與分析,結合動植物的分類依據(jù)--多媒體展示植物圖片、動物圖片。
學生自主探究、相互討論,各自發(fā)表分類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對生物進行分類應考慮的特征包括那些?具體說,植物和動物分別從哪些角度考慮。
學生試著歸納:植物根據(jù)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有無和結構特點分類,分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動物根據(jù)體內脊柱的有無,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再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生理功能等對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分別分類。
二、生物分類的依據(jù)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對生物進行了一些大概的分類,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共同總結生物的分類依據(jù)吧。
結合課本和課件,師生總結生物分類的方法:根據(jù)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理特性,找出不同生物的相同和差異程度,逐級分類。細菌、真菌等其它生物的分類,也需要根據(jù)它們的特征來進行。如根據(jù)不同真菌形態(tài)結構的特征,可以將真菌分為酵母菌和霉菌等類群。
教學反思
通過對教材不斷探索,以及對學生知識銜接與能力的考慮,我大膽地將教材的設計打亂
部署并添加了一些動植物的分類,讓學生將本課的分類與分類的依據(jù)融合穿插,做到了逐步歸納,層層推進的效果,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案8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壅J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設計
、僮x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
3.顯微鏡的構造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4.顯微鏡的使用對光:(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肚闆r可能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物像的》。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介紹四種觀察標本:①寫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③動植物玻片標本;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強調: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學生明確: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思考,回答。看書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f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
七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關注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3、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ǘ┠芰δ繕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科學探究能力。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2、通過了解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關注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教學難點
繪制人口增長的曲線,預測人口的數(shù)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如:工業(yè)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讓學生分析造成環(huán)境破壞的原因。
水污染、樹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進行簡要點評。
教師:環(huán)境的惡化,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類的.衣食住行都來源于自然界,動物、植物、水等自然資源都是人類索取的對象,但是這些資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現(xiàn)在地球上的人口發(fā)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新課教學:
一、人口增長過快
活動一:學生討論分析“世界人口增長趨勢”
學生認真觀察教科書圖13—1,并結合教師提示分組討論。
思考題:
。1)從這幅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發(fā)展趨勢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3)人口增長過快,會給地球帶來什么樣的危機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小結:現(xiàn)在地球人口已經超過67億,有專家預測到20xx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到20xx年時,世界人口將達到92億。照這樣發(fā)展下去,地球總有一天會支撐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長已經過快,那么中國人口的增長趨勢又是如何呢
活動二:學生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
學生根據(jù)教科書表13—1“中國人口數(shù)量變化表”給出的數(shù)據(jù),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討論。
思考題:
a、從繪制的曲線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人口增長趨勢如何
b、根據(jù)曲線圖,推測中國在21世紀中葉的人口數(shù)量。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由部分小組代表出示自己繪制的曲線圖,并解釋曲線圖所含的意義。學生推測出我國人口在21世紀中葉即20xx年人口數(shù)量將達到224863萬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中國人口已經超過13億了,并且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幾十年來人口增長過快。我國人口眾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又怎樣呢
教師: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可是供給13億人口來用,就顯得貧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貧乏,而且其他資源也是如此。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這些數(shù)據(jù)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豐富的資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貧乏的。
教師:不管是中國,還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繼續(xù)膨脹,過多的人口對自然資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壓力,以致于不堪重負。
教師出示漫畫“苦難的母親”,學生動腦思考。
思考題:
。1)這幅漫畫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長
師生活動: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小結:漫畫把地球比作人類的母親,人類要從母親(地球)那里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如果人口過多而且超過“母親”的供應能力,不僅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還會帶來教育、就業(yè)、住房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地球環(huán)境,才可實現(xiàn)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計劃生育”!坝媱澤笔俏覈囊豁椈緡,它對我國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總結:人口增長過快,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人口過多,給地球母親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這種壓力對她來說,已經支撐不住了。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我們要控制人口,保護環(huán)境,伸出我們友愛的雙手,熱愛它,擁抱它,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麗和諧的家園!
七年級生物教案10
一、指導思想:
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人類的生命活動對生物圈有重要影響。人從生物圈中攝取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以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從人與生物圈關系的高度,引導學生開展多種探究活動,認識人類依賴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都是生物圈的組成部分,意識到生物圈中的人對生物圈應盡的責任。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學習態(tài)度也很好,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學生在個人展示階段需要加強管理指導,需要在新的學期加強管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要做到嚴管理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習成績。
三、教學目標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xù)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2、使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圖表、實驗工具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通過測量獲取數(shù)據(jù),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能力。是半學期工作重點。
四、具體措施:
1、強化管理,針對個別學生要真正了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tài)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及時鼓勵,多和班主任溝通,培養(yǎng)他們集體榮譽感,提高他們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
2、組織好學生的閱讀、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要強化小組長的管理,提高組內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精心備課設計好學案、導案、寫好教學反思。不斷反思教學中得與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4、為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shù)據(jù);或呈現(xiàn)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huán)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七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關生物學的科學成就。
2.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學的內容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3.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或實物,對比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
判斷、歸納的思維能力。
2.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向全班同學介紹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及巨大成就,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介紹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成就,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并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動力。
2.通過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質。
3.通過學生活動,促進新同學相識,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教材分析
這一節(jié)是全冊教材的緒論課,分別講述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初中生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兩部分內容,使學生對生物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生物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基礎科學,也是初一學生進入中學階段接觸的第一門實驗科學。這一節(jié)課也是整個中學階段學習生物知識的緒論課,將直接影響學生在今后對生物科學知識的學習。
教法建議
通過生物教學,除了要使學生了解并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發(fā)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生物學技能,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務,必須通過認真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去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科學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要極為重視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精心準備、組織安排好,這將對激發(fā)學習興趣起著決定性作用,也為學生今后積極主動地以科學的方法去學好生物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作如下建議:
1.結合生物學教學特點,從學生升入中學開始,就激發(fā)他們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生物的照片、圖片,課前進行展示,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課上,讓學生介紹他們身邊生物的趣聞。
2.對于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和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或小組意見的基礎上用學生的話加以歸納。教師在討論中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周圍的生物現(xiàn)象入手,從生活實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課密切聯(lián)系實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興趣向探究規(guī)律及原理方面發(fā)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從報刊、雜志、廣播等各種傳媒中獲得的信息,特別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事例,加以說明。以感受生物學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內容在一個課時內完不成,有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有的可以貫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探索生物的奧秘
重點: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實驗法的基本步驟。
教育過程:
引言:(從學生展示的生物圖片作為切入點)大家展示了這么豐富多彩的的生物圖片,可見,生物是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同時,生物科學的知識也是日新月異,趣味無窮。
。ǹ刹扇W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并明確各組討論的主題)
(一)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過討論方式,師生一起總結出科學的結論)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叫生物。
同學們列舉身邊的生物,并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2.生物學的發(fā)展史。
補充資料:
近代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幾件大事:
、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英國醫(yī)生哈維開創(chuàng)了近代實驗生物學,建立了血液循環(huán)學說。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統(tǒng)》一書,建立了新的動物、植物的分類系統(tǒng),創(chuàng)立了生物命名法——雙名法。
③1665年美國物理學家虎克用其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軟木薄片的細胞壁,從而發(fā)現(xiàn)了細胞,將人們對生物的認識引入到細胞這個微觀領域中。
、1683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顯微鏡觀察污水、牙垢等,發(fā)現(xiàn)了細菌和原生動物,成為微生物學的創(chuàng)始人。
、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
、 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進化理論。
、 1865年奧地利人孟德爾經過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發(fā)表了題為《植物雜交實驗》的論文,提出了兩個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當代生物學的重大成果和發(fā)展趨勢:
、貲NA的雙螺旋結構。
1953年4月,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公布了他們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的研究結果,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谌祟惢蚪M的研究。
科學家估計,人類約有10萬個基因,編碼序列約為1億個堿基對。人體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組研究。研究內容是:分析測定30億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破譯每個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遺傳信息,搞清每個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國家先后立項對此進行研究,我國也將人體基因組的研究列入國家研究項目。科學家預測,人類基因組研究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將是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凵鷳B(tài)學的研究。
生態(tài)學是生物學中古老的分支學科。生態(tài)學創(chuàng)立于1869年,是德國進化論者?藸杽(chuàng)立的。本世紀30年代,生態(tài)學初具規(guī)模。50年代以后,數(shù)學被引入生態(tài)學的研究,生態(tài)學發(fā)展為定量的科學,近幾十年來,人口劇增、糧食短缺、環(huán)境惡化、資源危機,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都離不開生態(tài)學的研究,生態(tài)學則顯得越來越重要了。1998年我國長江發(fā)生特大水災,損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國對生態(tài)學研究的重視。
3.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需要生物學知識。(討論)
4.我國在生物研究科學中取得的成就。(參考課本)
5.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與生物科學的密切關系。(糧食、人口、污染、資源)
。ǘ┏踔猩镎n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1.生物課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可由學生通過圖片、影像資料介紹)
2.什么是觀察法?
3.什么是調查法?(直接調查和間接調查)
4.什么是實驗法?它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òl(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ㄈ┙處熆偨Y
手段:以學生討論為主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是緒論課,是學生共同學習的開始,所以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一課是以課小學生收集資料,課上學生討論為主線,再加以老師畫龍點睛的總結,采用設題――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的模式。
板書設計:
探索生物的奧秘
一、 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學的發(fā)展史。
3.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需要生物學知識。
4.我國在生物研究科學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與生物科學的密切關系。
二、初中生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1.生物課的內容
2.什么是觀察法?
3.什么是調查法?
什么是實驗法?它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七年級生物教案12
內容摘要
本文提出了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能力: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
活動與探究
關鍵詞
黑暗處理(因為光合作用需要光,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黑暗處理消耗掉葉片中原來的淀粉;黑暗處理是實驗中非常關鍵的步驟。) 酒精脫色(色素能溶于酒精,排除色素顏色對實驗結果的干擾;酒精脫色是實驗中關鍵步驟。) 自主與合作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 探究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
一、學情分析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查閱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歷史,明確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水分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但都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環(huán)境因素如陽光、空氣對植物生活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史的資料,組織學生討論: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綠色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是從何而來的?陽光、空氣等環(huán)境因素是否與柳樹重量的增加有關?
實驗材料最好是天竺葵,植物,教師可在實驗前1~2天組織學生分組選擇不同的材料,對植物進行暗處理1晝夜,并啟發(fā)學生對這一步驟的目的進行思考。注意實驗材料的處理一定要在正常生長的狀態(tài)下,否則實驗效果不理想。
“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步驟可分為5步:①暗處理;②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③酒精脫色;④清水沖洗、滴加碘液;⑤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
當進行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對一片完整的葉部分遮光?讓學生明白,遮光與不遮光是這個實驗中惟一的變量,是導致不同的實驗結果的原因,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酒精脫色時,教師要告訴學生,用酒精脫色是因為葉綠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揮發(fā)的物質,所以不能直接加熱而選擇隔水加熱。實驗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加熱時不能直視燒杯口。當綠葉在酒精中脫至黃白色時,停止加熱,用鑷子將葉片輕輕夾出,用清水沖洗,動作要輕柔,因為酒精脫色后的葉片比較脆,要防止葉片破碎。
在學生進行觀察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里。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得出結論。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回憶第3章“鑒定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的實驗,根據(jù)淀粉遇碘液變藍的特性,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葉片的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說明這里產生了淀粉,葉片的遮蓋部分遇碘沒有變藍,說明這部分沒有淀粉產生,所以,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產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根據(jù)上述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難點:
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教具及實驗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實驗器材,學生實驗設計報告和相關圖片等,教學掛圖。盆栽銀邊天竺葵,黑暗處理后,放置于光下3~4h;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自主與合作學習:利用各種媒體調查和收集資料,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
分享;
(2)訓練表達能力:嘗試將你獲得的信息表達出來;
(3)活動與探究:通過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陽光)、產物(淀粉),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明確生物圈中的人和動物與綠色植物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保護植物、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1. 提出問題
教師: 展示多媒體課件(課本P88海爾蒙特的實驗)
教師: 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水分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師: 海爾蒙特忽略了什么問題?
學生:陽光。
教師:還忽略了什么問題?
學生:空氣。
教師:根據(jù)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呢?
學生:柳樹生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究竟是從哪里來的?陽光、空氣等環(huán)境因素是否與柳樹重量的增加有關?今天開始學習的新內容:光合作用
(顯示板書:第1節(jié)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解決問題
【師生互動】
教師: (板書:1.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學生:每組同學按照實驗提供的材料完成實驗。
教師:哪位同學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實驗過程嗎?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①暗處理;② 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 ;③酒精脫色 ;④清水沖洗、滴加碘液; ⑤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
教師:為什么要對一片完整的葉片部分遮光?
學生:不知道。
教師:遮光和不遮光是這個實驗的唯一變量。
教師:為什么用酒精脫色?(葉綠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教師: 淀粉遇碘呈什么顏色?
學生: 藍色
教師:葉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學生:不變藍色。
教師:為什么不變藍色?
學生:沒有產生淀粉。
教師: 未遮光部分呢?
學生: 藍色
教師: 通過實驗你看到藍色了嗎?
學生: 看到了。
教師: 根據(jù)你的實驗現(xiàn)象,能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綠葉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教師: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請第一組同學說出你們的結論。
學生: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與光有關。
教師: 總結給出結論: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分別是光和淀粉。
【討論、交流】
(1)實驗前,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移到陽光下照射3~4h,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讓學生說出本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對實驗植物暗處理,葉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在葉片自身的生命活動中被消耗掉,另一部分運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儲存或利用,實驗時測到的淀粉是葉片細胞新制造出來的,這樣使實驗結果更科學。
七年級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家里種植的花草如果長時間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侯遇到陰雨天
天氣,就會造成減產。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讓學生說出本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實驗中葉片被遮光的地方不能制造淀粉,說明光照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如果植物長時間得不到光照,就不合成自身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所以家養(yǎng)花草長期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灌漿時遇到陰雨天會減產。
教師:請同學閱讀(課本P90的一段文字)
教師:什么叫光合作用?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同時釋放出氧氣。
四、板書設計:
第1節(jié) 植物的光合作用
1.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討論: (1) 略
(2) 略
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同時釋放出氧氣。
五、目標檢測
將綠色植物葉片放在暗處一晝夜,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1、在此實驗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 ( )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 D、葉片全不變藍
2、在此實驗中,將綠色植物葉片先放在暗處處理的'目的是 ( )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 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3、此實驗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邏輯上的嚴密性,具體體現(xiàn)在 ( )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設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六、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從海爾蒙特的實驗入手,引導同學們對光照與植物生長的關注,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本節(jié)課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知識,了解實驗的有關內容,自己動手實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學素養(yǎng)。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是微觀生命活動,內容抽象,只有通過外在實驗現(xiàn)象來推理內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能把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究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很廣,設計方案很多,看得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這樣的教學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并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本節(jié)課能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教師客觀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本節(jié)課增加了亮點。
七年級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了解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xiàn)象。
重點和難點
1.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xiàn)象。
2.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歸納,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整體感知本節(jié)內容。
方案二:學生觀看水分進入植物體的CAI課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大體途徑,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方案三:學生迅速瀏覽課本,概括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一: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講述參與老師培養(yǎng)長出根毛的幼苗的過程,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學生閱讀課本P111《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二: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指導,結合平日的觀察,大膽猜想根適于吸水的特點,然后通過觀察老師發(fā)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組討論歸納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方案三:學生直接觀察老師發(fā)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結合已有的知識,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四:學生直接閱讀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四人一組討論思考題,通過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教師指導課外小組的學生發(fā)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2.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角度來理解根適于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后,暫不下結論,讓問題留在頭腦中隨知識擴展不斷完善。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后,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實際上等于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教師引導學生隨著知識增多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角度來理解根吸水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水分運輸?shù)耐緩?/strong>
1.莖的結構
方案一: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首先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猜想莖的結構,再通過觀察莖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了解莖的結構,確認猜想的正確性,最后了解莖的結構。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以及本節(jié)課最后一個自然段,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后,歸納出莖的結構。
方案三:學生觀察教師制作的莖的結構CAI課件或投影片,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后,歸納出莖的結構。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俗語、日常生活經驗,并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讓學生初步了解莖的結構。
2.莖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學生通過看本節(jié)課的后三個自然段,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小組間合作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
方案二:對學生水平較高的班級,學生可個人看書自學,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經同學間的表達和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看書,參與小組間合作學習。
3.探究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的實驗,經同學間表達和交流,確認最佳方案。通過看課本上的P111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二:先讓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講述自己參與教師制作木質部已變紅的植物莖的過程以及對所觀察現(xiàn)象的思考和分析。學生閱讀課本Plll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個人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說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收獲。最后師生共同小結。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師生共同小結(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
七年級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理解種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學會測定種子成分的實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了解鑒定種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親自動手操作完成鑒定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理解種子的成分,初步樹立生命是物質的基本觀點。
2、通過實驗,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知識體系圖解
二、教材分析
1、本節(jié)的重點是要通過種子成分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種子內貯存著大量的有機物,它們是胚進行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做好有機物成分的鑒定實驗,使學生看到明顯的實驗結果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雖然這些鑒定實驗都比較簡單,但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經驗的分析,做出假設,并設計實驗。
2、本節(jié)中出現(xiàn)了"無機物"和"有機物"這兩個概念。但由于初一學生對化學知識知道甚少,所以在講解時只能做淺顯的解釋,但又不能違背科學性原則,所以這是一個難處理的問題?梢岳靡恍⿲嵨镒寣W生直觀的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最本質的特點和區(qū)別,以便讓學生在后面的實驗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3、由于實驗內容較多,所以必須安排好學生的分組實驗,盡量不要只做演示實驗,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參與的機會,實驗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議
1、通過"實驗八"探究種子的成分,認識有機物和無機物各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教師應采用歸納法總結出兩類物質:無機物和有機物,并講清概念。教師還可舉出幾種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質,來區(qū)別無機物和有機物。
讓學生明確認識某種物質是否是有機物,必須有兩個條件:主要的是加熱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燒。因為有的物質(如鎂),雖然能燃燒,但加熱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屬于有機物。
2、在"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中,檢驗小麥種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試管夾要夾在試管口近端,這樣才不影響觀察;
。2)試管要干燥,這樣才有說服力;
。3)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麥的區(qū)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4)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xiàn)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5)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fā)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中,檢驗小麥種子是否含有無機鹽的操作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將小麥事先泡軟,便于鐵絲穿扎。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防止扎手;
。2)燃燒后,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應及時放一解剖盤中,或晾涼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麥種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4、聯(lián)系實際,利用課本上提供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探究當?shù)爻R娭参锓N子的成分的比例特點。認識常見的農作物種子中各以哪種成分為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
難點:
1、明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概念。
2、通過對種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種子內貯存著大量有機物,是胚進行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
手段:以學生探究實驗并分析結果的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從生活實際入手,對種子所含的成分進行分析,制定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及結果分析。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裝袋,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展示其有關成分的說明。介紹在我們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許多成分,引導學生思考在植物的種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樣的成分。
二、講授新課:
。ㄒ唬⿲嶒灒禾骄糠N子的成分
1、組織學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鑒定出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鑒定種子中含有水分的實驗中:
。1)試管夾要夾在試管口近端,這樣才不影響觀察;
。2)試管要干燥,這樣才有說服力;
。3)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麥的區(qū)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4)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xiàn)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5)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fā)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鑒定種子中含有無機鹽的實驗中:
。1)要將小麥事先泡軟,便于鐵絲穿扎。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防止扎手;
。2)燃燒后,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應及時放一解剖盤中或晾涼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麥種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鑒定淀粉和蛋白質的實驗中:
(1)面團不要過大。
。2)一直要到紗布中沒有乳白色物質滲出,才可停止。
4、指導學生按要求完成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ǘ┛偨Y種子的成分:
1、講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據(jù)實驗的結果,總結:
3、提出問題:
。1)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都含有脂肪,為什么用芝麻種子做為實驗對象,而沒有用小麥種子呢?"
組織學生發(fā)言
總結:(出示不同種子成分的結構圖或表格)
植物的種類不同,所以各種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種子里,有機物總是比無機物多。
板書設計:
七年級生物教案15
七年級生物上冊重點知識總結
臨沂劉店子中學史艷華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復習要點:
一、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
植物營養(yǎng):絕大多數(shù)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動物營養(yǎng):從外界獲取現(xiàn)成的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如:斑馬發(fā)現(xiàn)敵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ㄗⅲ撼Uf的生物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等)
二、調查
1、調查的一般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2、嘗試根據(jù)生物的某些特征對它們進行歸類。
按照形態(tài)結構分: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huán)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復習要點:
一、生物圈
大氣圈的底部
1、生物圈的范圍水圈的大部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ㄗⅲ荷锶χ傅厍蛏系纳锖退鼈兩钏枰.環(huán)境。人類的活動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細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二、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光、溫度、水、空氣、等是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間的三種關系
捕食(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競爭(如稻田里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
合作(如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實驗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方案要求:設計對照實驗,
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量,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三、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舉例:蚯蚓疏松土壤;沙地植物防風固沙。
四、生態(tài)系統(tǒng)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者──植物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生物部分消費者──動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細菌
3、描述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很多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wǎng)。
書寫食物鏈時注意: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其中的“→”表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
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流動。所以有害物質也會沿食物鏈和食物....
網(wǎng)流動,而且營養(yǎng)級別越高,有害物質積累越多。
5、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綠色水庫”之稱;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復習要點:
一、顯微鏡
1、結構
支持部分: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撐鏡柱以上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分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轉換器──上面安裝物鏡。
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
調節(jié)部分:※遮光器──在載物臺下方,可以調節(jié)進光量。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圓孔稱
光圈。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
※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學部分:※反光鏡──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它有兩個
鏡面,一面是平面,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光線弱時用。
※目鏡──用眼觀察的鏡頭。
※物鏡──接近物體的鏡頭。
注1: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注2: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
注3:帶※的結構應重點掌握。
2、使用步驟
、偃$R:右物握鏡臂,左手托鏡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體左側,便于左眼向目鏡觀察。
、蹖猓合仁褂玫捅段镧R對光,左眼向目鏡內觀察,(右眼睜開)一邊轉動反光鏡,看到白色的圓形視野,表示對光成功。對光時,若光線較強,應該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鏡的平面;若光線太弱,應該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鏡的凹面。
④觀察:a.觀察材料必須薄而透明。
b.左眼觀察物像,右眼看著繪圖。
c.調節(jié)焦距:先下降鏡筒(眼睛在一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載玻片);再
向目鏡內看,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時,改
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使物像更加清晰。
d.關于鏡像:顯微鏡下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實物與鏡像的位置、上下關系
剛好相反。如顯微鏡視野中右上角的一個“d”,那么實物其實是“p”(旋轉
180°得到),位于左下角。
e.移動問題: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的移動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點:在三個部位找,即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轉動目鏡,如果污點
的像也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的像動,說明污點
在玻片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時污點的像都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g.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視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細胞
1、動物、植物的細胞結構與功能
①結構比較
、诩毎鹘Y構的功能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進出,極薄且緊貼細胞壁,很難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質——液態(tài)可流動的物質,各項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遺傳信息庫
葉綠體——使光能變成化學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線粒體——動力車間,把化學能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液泡——內有細胞液,含多種物質
2、觀察細胞實驗
、俪S貌F瑯吮痉N類:切片、涂片、裝片
、谘笫[鱗片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蓋六染七吸
a.一擦,用潔凈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
b.二滴,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c.三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一小塊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d.四展,用鑷子將薄膜展平。
e.五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邊接觸水滴,然后輕輕放下,蓋在材料上,這
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氣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
g.七吸,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讓染液浸潤全部。
③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蓋六染七吸,與前述步驟基本相同
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鹽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三刮:用涼開水潄口,用牙簽從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四涂:把牙簽有碎屑一端在生理鹽水滴中涂幾下
第二章細胞的生活
復習要點:
一、細胞的構成物質
1、無機物(一般不易燃):水、無機鹽、氧,都是小分子物質。
2、有機物(一般可燃):蛋白質、糖類、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質。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葉綠體:葉綠體將光能(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2、線粒體: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兩種能量轉換器(線粒體和葉綠體),植物的非綠色部分的細胞一般不含葉綠體,如根尖細胞
動物一般僅有一種能量轉換器(線粒體)
四、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1、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
2、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3、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五、細胞分裂細胞體積增大←細胞生長
1、細胞數(shù)目增多←細胞分裂
2、細胞分裂的過程
、偌毎艘粋分成兩個
②細胞質分成兩份
、勖糠菁毎|含一個細胞核
④在原來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要形成細胞壁)
3、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的變化
、偌毎朔至褧r,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
、谌旧w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
、坌录毎g,以及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相同,遺傳物質也相同。
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復習要點:
人體和多細胞動物的結構層次
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2、人和動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和功能
、偕掀そM織: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诩∪饨M織: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凵窠浗M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④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yǎng)等功能。(骨組織、血液、脂肪組織)
3、人和動物的五級結構層次
運動系統(tǒng)
消化系統(tǒng)
循環(huán)系統(tǒng)上皮組織呼吸系統(tǒng)肌肉組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泌尿系統(tǒng)神經組織神經系統(tǒng)結締組織內分泌系統(tǒng)
生殖系統(tǒng)
4、植物體的四級結構層次
分生組織根、莖、葉
輸導組織(營養(yǎng)器官)
細胞→組織保護組織→器官→→植物體
營養(yǎng)組織花、果實、種子(生殖器官)
【七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4-08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5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4-02
七年級生物教案:探索生物的奧秘04-08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教案04-08
七年級生物上冊《生物的特征》教案03-30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4
七年級生物教案:探索生物的奧秘08-25
七年級生物教案03-16
七年級生物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