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發(fā)言稿3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fā)言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發(fā)言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fā)言稿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個人發(fā)言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1
尊敬的各位前輩:
各位老大哥,老大姐,大家下午好!
首先請接受學校對你們遲到的敬意!說實話,我們的活動組織的晚了,所以也請大家接受我深深的歉意!
當年,你們嘔心瀝血,在x初校園里激揚你們的青春;你們也曾風華正茂,是三尺講臺熬白了你們的青絲。教學樓上,留下了你們對學生的叮嚀;辦公樓上,留下了你們忙碌的身影。如今你們退休了,離開了曾經奉獻的學校,離開了你們深愛著的講臺。但是無論是學校的同事,還是你們滿天下的桃李,誰又能忘記你們的付出?誰又能忘記你們的汗水?你們永遠是我們敬佩的師長!
你們?yōu)閤初奉獻了青春,x初永遠是你們的家!即使退休,我們也不是孤單的前行,我們有我們的組織,學校永遠是我們背后的那棵樹,可以隨時為我們遮風擋雨。我不想做空洞的承諾,我只想說:大哥大姐,只要力所能及,學校義不容辭!
我還想談談自己的希望。我們都是教育人,我知道你們雖然離開了講臺,但一定心系教育。所以我希望大家成為學校關工委的一員,;貋砜纯,關心二初的發(fā)展,做好傳幫帶,為二初發(fā)展獻計獻策。我在這里深表謝意!
最后,祝各位前輩,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萬事如意!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個秋高氣爽,桃李芬芳的九月,我們全校師生歡聚一堂,隆重舉行新學期開學典禮。在此我們特別要向新加入我們某某中的全體高一新生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祝福!說真的,我們雖然剛剛相識,但我們間卻有一種老朋友相聚的親切和溫馨,這也許就是緣吧。
我們的學校不大,但這里的愛溢滿校園,不信你就用心去體味;我們的學生數量不多,個個卻都將成為社會的精英,讓我們拭目以待!我們的歷史不夠久遠,可我們的未來無法限量,時間會說明一切……
高一新生們,你們的加入為校園注入了新鮮血液,希望你們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為我們的校園增添更多的精彩,讓自己的才華在這里淋漓盡致的展現!
回首過去,收獲的喜悅和奮斗的艱辛交織;展望未來,責任的重大與追求的高遠同在。過去的成功是我們今天奮斗的起點,未來的輝煌將是我們每個人不變的追求!
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全體教師對同學們提出幾點要求。同學們你們充滿朝氣、富有理想,是我們高中的希望,社會、學校、家長都對你們寄予了厚望,步入高中希望你們能夠繼續(xù)學做人、學知識,把信心留給自己,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奉獻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物要珍惜,對事要盡力,對己要克制,對人要感恩。我相信,只要你們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你們一定會有一段精彩而有意義的高中生活。
同學們,為了你們的明天,我們愿意奉獻今天。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愿意竭盡所能,為你們架一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橋。當然,你們自己更要披荊斬棘,勇敢奮進!
高中的學習生活已經開始了,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攤開了一張嶄新的白紙,那么我們將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畫卷呢?同學們,選擇了勤勉和奮斗,也就選擇了希望與收獲;選擇了紀律與約束,也就選擇了理智與自由;選擇了痛苦與艱難,也就選擇了練達與成熟;選擇了拼搏與超越,也就選擇了成功與輝煌!那么就請用我們的勤奮和汗水,用我們的智慧和熱情,抓住這寶貴的今天。俗語說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崩蠋焸儯瑢W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拼搏,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共創(chuàng)某某中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3
我被安排在這次會上代表教師作一個發(fā)言。我可能無法代表別人說話,我說的只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不過,教師之為教師,有他的共性,所以我的話可能會引發(fā)其他老師的共鳴,因此也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想談一個話題,叫做“守住教師的本分”。我自己不見得能做得好,但想通過這個話題的討論,與各位共勉。
我個人自1973年從教以來,算起來差不多40年,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教過了,只差幼兒園還沒教過,我考慮能否在退休以后再來過把癮。
孟子講,“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边@三樂,是人生最高的樂或幸福,甚至“王天下”都不在其中。用今天的話說,給我當總統(tǒng)都不換。第一樂講家庭生活,第二樂講做人的原則,第三樂講人生的事業(yè)。這三樂,第一條是“命”,不能選擇;第二條是做人的本分,用康德的話講,可以說它是一個絕對的命令,做任何事都須以它作根據,是人之作為人的一種必然選擇;第三條作為人生的一項事業(yè),是一個可能的選擇。對這第三條,我與孟夫子心有戚戚焉,也在其中感到了極大的快樂和幸福。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選擇,我還會選擇做教師。
就自己這幾十年做教師的體會來講,我覺得孟子講的這“三樂”中第二條最重要,它是我們做人的本分,有它作為根據,人生才能真正具有內在的“樂”或真正的幸福。包括做教師在內的人的所有事業(yè)成就,均須以第二條作為根本。
先儒講“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重正名,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學》講人要有所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等,都是說人在社會生活中,各有分位,應守住自己的本分。君要做得像君的樣子,臣要做得像臣的樣子,為父、為子、為國民、為老師、為學生,都應如此,借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事物要符合自身的概念,才是好、是善。
在我們現在所處身的這個高度物化的社會環(huán)境里,人要想守住本分,合乎自身的概念,很不容易。(發(fā)言稿 )為官,經商,都面臨這樣的問題。當教師的處境要好一點,但外面也有誘惑,怎樣守住自己的本分,對得起“師”這個名,就很重要。
“師”的本分是什么?韓愈《師說》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三者不是并列的關系,其中“傳道”一條最重要。韓愈解釋說,我們尊之為“師”的,不論少長,能“聞道”即可為吾“師”。所以說“吾師,道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不是說我有了一個教師的職位,就可以是“師”。聞道、得道,是“師”之所以為師的標準,它也規(guī)定了教師的本分之所在。
首先,這個師“道”,是一種人格的要求。
今天的教師,是一種負責傳授知識的職業(yè)化的工作,與古時的“師”有所區(qū)別。按錢穆先生的說法,中國古學是一種通人通儒之學。金岳霖先生也說,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學問就是他的傳記。梁漱溟先生亦因終生篤守其信念而行,而被稱作“最后的儒家”。故古來言師道,為人與為學是一體的。我覺得,現代學校教師雖然已成職業(yè),但先儒有關師“道”的教訓,仍然有效,它的精神還應該繼承。職業(yè)雖然分途,但在教師個體身上,做個好人與好的專家、學者應該是一體的。
其次,這個師“道”,對學問也有一種要求,這就是學問要有內在的一貫性和真實性。
《禮記·學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孔子的'特點是博學多聞,孔子說,“非也,予一以貫之”。又說,“吾道一以貫之”?鬃訉W無常師,他的學問雖博卻不駁雜,就是因為有一貫之道貫通其中。今天知識爆炸,學生了解的東西我們教師可能都跟不上。在學問上有一貫之道,面對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才能應對裕如,具有一種轉世而不為世轉的能力。
我們教師現在壓力很大,有很多任務,發(fā)表論文有數量、級別要求。這促使很多人為發(fā)表文章而發(fā)表文章,今天的文字與昨天的文字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這就不行。我們呼吁官方學術評價的體系要逐漸改變,提供一個使學者真正可以做到真積力久,厚積薄發(fā)的學術環(huán)境,這樣我們的學術才能是真實的,才能有扎扎實實的進步。但我們自己亦應首先對自己有這個要求。
我自己是一個笨人,寫東西慢而且少。有兩個字,叫做“不敢”。不考慮成熟的話不敢說,不敢發(fā)表。不過,這里面也有愛惜自己羽毛的意思。從效果來考慮,應景的文字發(fā)出來,對自己不是加分,而是減分;從長遠看,做這樣的事其實很傻的。我自己平時看書,注意積累一些問題。對有些問題,從有想法到能夠貫通,再把它寫成文字發(fā)表,有的要間隔二三年,甚至十年。這當然是因為自己資質愚鈍,只能做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事。我不否認人的資質差異,有人就是又好又快,那是天才。一般人還是需要下點“慢”的功夫,才能做成像點樣的東西。我對自己的學生也提到這樣的要求。我講《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第一講緒論,就題為“形成屬于你自己的方法”。
其三,從這個師“道”對人格的要求延伸到教學或韓愈所說“授業(yè)、解惑”,傳統(tǒng)的教育所倡“成德之教”,在今天仍有意義。
古代教育以成德為本,“行有余力,則以學文”,F代教育則不同,F代大學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識、技能的場所,而缺乏教化的職能。我研究儒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近代以來政教分途,西方在學校知識技能性的教育之外,還有宗教等作為人的精神人格教養(yǎng)的體制保障。當代中國學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導致了整個社會德性人格教化體系的缺失。我們的人文學科是否可以承擔這樣一種責任?
近年,民間自由講學的傳統(tǒng)在慢慢恢復,很多書院、學堂、讀書會逐漸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向傳統(tǒng)的民間學術回歸。校園人文學術環(huán)境對此也有相應的反映。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科研團隊,都較注重這個方面。我們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上加大這方面的分量,引導學生誦讀經典,以直觀的方式使之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參與經典誦讀一類的社會活動。20xx年底,我們組織成立了“輔仁國學講壇”,每年邀請一些國內外著名專家蒞臨演講,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與專家進行交流。20xx年9月,中國哲學和倫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組織發(fā)起以研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為主要活動內容的“輔仁讀書會”,本學科老師輪流作指導老師。輔仁讀書會遵循“傳習經典,修養(yǎng)身心;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宗旨,組織讀書會,并開拓《木鐸新聲》會刊、讀書博客等多個學術平臺。讀書會依托他們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了研讀經典的文化平臺,提供了師生交流的機會,凸顯出校園文化自身超越專業(yè)閾限的人文教養(yǎng)、德行教化這一方面的作用,對彌補大學偏于知識技能化的缺失,是有很有意義的。它反過來也促進了同學們對專業(yè)的興趣,二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這當然只是一種探索。但我們需要有這樣一種意識:中國社會要逐漸形成自身體制化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機制,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的人文學科對此似應有一份責任。
以上是自己有關教師職責、本分的一點體會,講得不對的地方,敬請批評。謝謝!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相關文章: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07-27
教師獲獎的個人發(fā)言稿03-28
退休教師個人發(fā)言稿07-16
教師培訓個人發(fā)言稿02-22
教師節(jié)教師個人發(fā)言稿05-21
師德師風教師個人的發(fā)言稿05-15
先進教師代表個人發(fā)言稿03-19
教師先進個人發(fā)言稿04-25
教師個人發(fā)言稿15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