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一、基本情況分析:
經(jīng)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tài)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弱。本學期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總課時28課時。本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關于“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構”的內(nèi)容,重點體現(xiàn)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jù)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zhì)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在孩子們生活的周圍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的相互組合形成的神奇機器,無時無刻不在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就是要引導、鼓勵孩子們對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簡單機械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索簡單機械的秘密,發(fā)現(xiàn)應用它們的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常見材料、常見力的基礎上,通過“別有洞天”的探究活動,形成形狀與結構的初步認識,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興趣、創(chuàng)新膽量。同時通過學生尋找“形狀與結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覺科學技術在人類發(fā)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的》圍繞“怎樣延續(xù)后代的”這個話題,比較全面地討論了植物、動物、人的繁殖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體會到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產(chǎn)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
第四單元《巖石與礦物》(原安排在四年級下冊,《晝夜與四季》在小學不再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征,通過看圖討論、閱讀資料,初步了解巖石是怎樣形成的;還要讓學生了解礦物的特征,知道它們的性質(zhì)和用途;另外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巖石與礦物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在破壞著環(huán)境;巖石與礦物資源在日益枯竭,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
第五單元《交流與質(zhì)疑》,屬于新編教材的科學探究過程技能學習與訓練的內(nèi)容,本單元教學首先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與質(zhì)疑,接著讓學生通過圖片閱讀、范例示范以及討論交流明白如何與同伴去交流,怎樣去質(zhì)疑。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制作的初步技能。
3、認識動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和人類進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4、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利用多種方法探究巖石的特征和礦物的性質(zhì),初步了解巖石的形成和礦物的用途。
5、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腦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6、讓學生學會交流和質(zhì)疑,使學生在交流與協(xié)作中進步,在質(zhì)疑與批判中成長。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神奇的機械、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人體的司令部 難點:形狀與結構、巖石與礦物 五、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每一節(jié)課,使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2、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讓探究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3、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機械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建構的。它指導學生探究力在傳遞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認識簡單機械,了解機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復雜機械的構造原理,將學生的探究和認識引向機械裝置以及較為復雜的機器構造原理,是學生了解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勞動工具歷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nèi)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jù)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zhì)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二、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桿、齒輪、滑輪。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證據(jù)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本單元選取工具中涉及力變化的部分,介紹一些我們生活和勞動工具的原理。機械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的`總稱,我們生活中所見的刀子、斧子、鉗子、剪子、扳子、滑輪、螺絲釘、自行車、縫紉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起重機??小到一根縫衣針,大到像航天飛機那樣的龐然大物,都是機械。無論這些機械的大小與復雜程度如何,它們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機械,也就是簡單機械構成的,這就是本單元從最基本的簡單機械引導學生探究的出發(fā)點。在本單元列舉的簡單機械中,杠桿是學生在無意識間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簡單機械之一,滑輪和輪軸可以被看做杠桿的變體,斜面則屬于與杠桿不相同的一類學生常見的簡單機械;轉動裝置則將較復雜機械的工作部分相連,發(fā)揮力的傳導作用,使得必要的簡單機械能夠完成力的銜接,形成機器,從而發(fā)揮更大的 作用。
機械是一種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裝置,學生對它們并不陌生,有時會在諸多場合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加以運用,然而,學生卻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單元從學生身邊常見的簡單機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啟發(fā)式的問題為課題名稱,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認識的興趣,引領學生在諸多研究活動中認識機械、了解簡單機械。 本單元是采用總一分一合的思路來進行內(nèi)容建構的。 “總”,就是指導學生從總體上認識機械。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1課“什么叫機械”。
在學生調(diào)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多個機械物品,闡述什么是機械,說明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機械的作用和機械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由來已久。 “分”,就是選取四種簡單機械逐一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單元的第2—5課,即“怎樣移動重物”、“斜坡的啟示”、“擰螺絲釘?shù)膶W問”、“國旗。怎樣升上去”。用四課的篇幅分別引導學生研究杠桿、斜面、輪軸和滑輪,既鞏固對機械的的總體認識,也為接下來認識機械中力的傳遞打下基礎。在這四課中.各課主要研究一種簡單機械,皆從啟發(fā)解決現(xiàn)實問題人手,指導學生探究該種機械的作用,了解它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怎樣移動重物。引導學生認識杠桿的結構、作用以及用途。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杠桿的價值;在了解杠桿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實驗研究杠桿的作用;在研討杠桿的用途中,認識杠桿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第3課:斜坡的啟示。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形態(tài)、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的影響。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斜面是一種省力的機械,在控制坡度這個變量的實驗中,研究坡度大小對所需施力大小的影響;在制作變形斜面和討論中,發(fā)現(xiàn)斜面的變化和用途。
第4課:擰螺絲釘?shù)膶W問。引導學生認識輪軸的結構、作用和運用。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體會輪軸的作用;在觀察中了解輪軸的結構;在實驗中較全面地認識輪軸,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討論與交流中,發(fā)現(xiàn)輪軸的廣泛運用。
第5課:國旗怎樣升上去。引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及其各自的作用。學生將在觀察中認識滑輪的構造,區(qū)分動滑輪和定滑輪;在組裝并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中,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功效。 “合”,引導學生從力傳遞的角度理解簡單機械的組合。它主要是本單元的第6課,即“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從自行車的鏈條傳動人手,引人機械傳動,指導學生認識傳動裝置的種類及其功能,明白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從力的傳遞角度,闡述機器是簡單機械的組合,使學生獲得對機械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細胞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會查閱有關細胞的書刊及其他資料獲取信息。
2.知道科學探究是永無止境的,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志趣。
3.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并用它觀察細胞;知道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二.重點:在觀察細胞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三.難點:會查閱有關細胞的書刊及其他資料獲取信息。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并用它觀察細胞;知道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四.教具:多媒體及自制課件
五.課型:講授
六.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課件) 板書:細胞
活動一:我們來觀察研究不同生物體的細胞。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利用顯微鏡觀察一些實物來研究認識不同生物體的細胞。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學生觀察研究活動。教科書展示了兩幅學生觀察研究情景圖。在左邊圖中,一生正在用顯微鏡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旁邊展現(xiàn)了洋蔥表皮細胞放大圖,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對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體應當借助一定的儀器(如顯微鏡)來進行觀察。在右邊圖中,一 生邊觀察邊說:“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的小格子組成的”,還展示了一生觀察后用筆畫圖的情景,他邊畫圖邊說:“我把細胞的樣子畫下來”,目的是啟 發(fā)學生用語言和圖畫將所觀察到的細胞的樣子描述出來。兩幅圖僅是學生研究細胞的活動指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進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結論: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對于本結論,應在學生觀察研究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個資料卡。教科書出示了一幅顯微鏡結構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顯微鏡各主要部分名稱,具體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學生掌握。
活動二:把我們搜集的資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教科書提供了一幅學生交流情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搜集的材料有細胞的發(fā)現(xiàn)——我知 道細胞是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發(fā)現(xiàn)的;有細胞的種類——我知道草履蟲是由單細胞構成的;也有關于生物體生長發(fā)育過程與細胞的'關系的資料——我知道生物體 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就是細胞不斷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一名學生在打手勢但沒有出示提示語,是指學生搜集到的資料還有很多。通過交流可以擴大學生認識 的范圍,激發(fā)學生研究細胞的興趣,為學生的后續(xù)研究埋下伏筆。
二是展示了幾組細胞圖譜。展示的有動物細胞:肌肉細胞、血細胞和口腔細胞;有植物細胞:葉子的薄壁細胞、鴨跖草的下表皮細胞和水藻草細胞。目的是通過展示這些圖譜,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細胞是不同的,以擴大學生對細胞的認識范圍。
自由活動:
教科書的自由活動指向是讓學生制作細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學生制作場景圖。圖中一生說:“ 把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用顯微鏡所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的樣子來制作模型。另一個學生說:“我來制作一個……”意在 是提示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實際和興趣,自主選擇制作對象。教科書沒有展示某種成型的細胞模型,意圖是給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體的,可以制作某種動物器官的細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細胞模型等。
拓展活動:
本活動設計了一項內(nèi)容,即查閱資料研究細胞是怎樣生長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查閱資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對細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知道“地心說”和“日心說”的觀點及其內(nèi)容。
2、認識到對同一種現(xiàn)象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茖W的觀點是建立在證據(jù)的基礎上。
3、對收集到的資料能進行批判和借鑒。
4、通過認識科學家對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修正自己對晝夜現(xiàn)象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教學難點】認識科學觀點和證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有關“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圖片、課件及文本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通過實驗已經(jīng)知道,教科書上提出的四種假設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現(xiàn)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對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人類經(jīng)歷了怎樣的認識過程呢?
2、、閱讀教科書,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
二、認識“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及其證據(jù):
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xiàn)象的`成因嗎?
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他怎樣解釋他的觀點?你怎樣看待他的觀點及其解釋?他的觀點能解釋晝夜現(xiàn)象的成因嗎?
3、討論交流:“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觀點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日心說”是怎樣反駁“地心說”的?“日心說”的證據(jù)充分嗎?
4、思考:如果按照這兩種觀點來做模擬實驗,都能發(fā)生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嗎?
三、修正自己的觀點:
1、小組交流:根據(jù)以上的資料,我們對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有什么變化?
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種解釋?保留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板書設計:
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地心說日心說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梁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ㄒ唬┙虒W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ǘ⿲W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學生自學課本)
。1)講解: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3)學生辨別課本P99頁,哪一幅圖是動滑輪,哪一幅圖是定滑輪?
。4)學生動手組裝定滑輪、動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傺菔窘榻B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趯W生演示實驗。
、蹖W生匯報實驗結果。
、苡懻摚赫f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討論)(游戲:竹竿游戲)。課本P100小游戲
游戲后教師質(zhì)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俜纸M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诜纸M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蹍R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
、苡懻摚和ㄟ^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教師強調(diào):彈簧稱的示數(shù)應該等于鉤碼與滑輪重量的一半。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98結論)。
。2)探究題:小明是二年級的學生,家(二樓)里裝修時,叔叔們從樓上、樓下不停的運料,非常的麻煩,而且還影響樓上鄰居們。小明突發(fā)奇想,能不能設計一個裝置,使叔叔們直接在樓下向上把料運進屋里。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成功了,他設計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裝置。
同學們,你知道小明設計了一個什么裝置呢?開啟你的智慧之門,你也來設計一下吧!
。3)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喗M就可以發(fā)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yōu)點。
。ㄈ╈柟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ㄋ模┎贾米鳂I(yè)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通過研究晝夜的變化,認識晝夜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晝夜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日出或日落的掛圖。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轉軌道和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的掛圖或反映地球、月球圍繞太陽旋轉的錄像帶。
3、三球儀。
4、轉椅一把。
四、教學過程:
1、談話: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白天就到來了,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學習;太陽從西方落下,黑夜就降臨大地。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日出、日落圖,結合平時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2、提問:
。1)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現(xiàn)象?
。2)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有什么規(guī)律?
3、談話: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的晝夜就交替著循環(huán)出現(xiàn),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導了地球晝夜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1)談話:科學家們很早以前便對晝夜變化這一自然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31頁。
。2)提問:
、佟疤栔行恼f”是誰提出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②地球是怎樣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的?
。3)談話: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月球繞著地球旋轉,它們在宇宙中的相對應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轉情況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圍繞著太陽旋轉的有關錄像)閉著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的情形。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球繞著太陽運動,月球繞著地球運動。那么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由什么運動造成的呢?
教師演示三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月球的運動情況。
。2)提問:從三球儀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繞太陽轉動的同時還進行著什么樣的運動?
。3)討論:你認為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由于什么運動造成的?
。4)談話:我們每天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說是地球在運動?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活動弄清這個問題。
(5)分組活動,一個同學坐在轉椅上,另一個同學使轉椅轉動。
思考:
、僮谵D椅子不動時,看到周圍的物體怎樣?
、谵D動轉椅,你看到周圍的物體是怎樣的?
、圩谵D動的轉椅里,你看到的物體的運動方向和轉椅的轉動方向有什么關系?
、茏谵D椅上,從左向右轉動,你周圍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6)分組討論:
、傥覀冎,地球以外的月球、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這說明什么?(地球自西向東運動)
、谟纱丝梢酝茰y,我們在地球上的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樣的轉動而形成的?
。7)小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F(xiàn)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動。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南極和北極,穿過地球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地軸。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轉動著。
。8)談話: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引起的,那么晝夜現(xiàn)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們用下面的模擬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
。9)分組實驗并思考:
、佟暗厍蛏稀钡哪膫部分被“太陽”照亮?哪個部分未被“太陽光”照亮?
、谶@兩個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圩晕飨驏|轉動地球儀,觀察插小紅旗的地方什么時候是白天?什么時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現(xiàn)?
、芤陨蠈嶒炚f明什么?
、菽阏J為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10)小結:我們每天看到太陽自東向西運動,實際上是地球自西向東對著太陽自轉。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對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xiàn)象就會交替出現(xiàn)。一次晝夜變化的時間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傳動裝置的結構和作用;
●會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齒輪傳動裝置和鏈條傳動裝置。
知識與技能
●知道幾種傳動裝置的結構與功能;
●知道怎樣來傳遞運動和能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有關傳動的研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其樂趣;
●留心觀察所見到的機械中的傳動裝置。
學生準備:帶一些會運動的玩具如玩具賽車、跳蛙、回力汽車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1、談話:我知道同學們都愛看動畫片,下面就播放動畫片《木偶奇遇記》的片斷。
2、提問:第一個運動的物體和最后一個物體之間隔得很遠,而且根本沒有任何接觸,可為什么仍然能夠引起最后一個物體的運動呢?討論交流。
3、再次觀看錄像,欣賞動力傳遞的過程。
4、結合錄像解釋:這些可以把動力傳到另一個地方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5、提問:你還在哪些物體上見到過傳動裝置?你能描述一下這種裝置的結構嗎?(教師適時出示并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體,展示物體的傳動裝置和傳動方式。)
6、談話:這些傳動裝置是怎么樣傳遞動力的?常見的動力傳遞方式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動力的傳遞》。(板書課題)
二、探究幾種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ㄒ唬、探究皮帶傳動的特點。
1、教師出示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操作演示。學生觀察:這個傳動裝置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
2、認識皮帶傳動裝置的結構:一根皮帶、兩個大小不同的輪子。
3、教師操作皮帶傳動裝置,學生觀察輪子的運動狀態(tài)。
4、交流討論:當大輪運動時,小輪是何種狀態(tài)?大輪和小輪的運動方向是怎么樣的?大輪和小輪轉動的快慢一樣嗎?動力是依靠什么傳遞到小輪上的?
5、講解:我們把這種傳動方式叫做“皮帶傳動”。皮帶將運動和能量從一個輪子傳到另一個輪子上,帶動了輪子的轉動,也決定著輪子運動的方向。
6、分組操作實踐。
、鸥鹘M學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模型;
、圃O法將大輪和小輪按照相反的方向同時轉動,畫下皮帶傳動的示意圖;
、怯涗浵麓筝喓托≥喌霓D動方向和快慢。
7、交流匯報,操作演示。
8、討論:皮帶傳動有什么特點?
9、小結:皮帶傳動裝置一般是由一根皮帶和它所連接的兩個輪子或滑輪組成的。通過皮帶,一個輪子的轉動被傳到另一個輪子上。皮帶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輪子轉動的快慢,能改變輪子轉動的方向。
10、欣賞:利用課件展示皮帶傳動裝置運動的畫面,了解皮帶傳動裝置在機器運動中的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洗衣機、電梯、縫紉機、游樂場里的旋轉玩具、工廠里的機器、農(nóng)村的脫粒機、拖拉機等)
。ǘ、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
1、電腦演示、放大座鐘內(nèi)部的傳動裝置,觀察:傳動裝置的結構跟皮帶傳動裝置有什么不同?
2、觀察傳動裝置的運動狀況,了解此種傳動方式叫“齒輪傳動”。
3、分組操作實踐:
各組學生利用工具箱內(nèi)提供的材料做一個齒輪傳動裝置,研究它的傳動特點并填寫實驗記錄:
、虐错槙r針和逆時針的方向轉動齒輪A,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圃黾右粋齒輪,依次轉動每一個齒輪,觀察另外兩個齒輪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依次轉動每一個齒輪,記下另外兩個齒輪的方向和快慢。
A B C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轉動 A * * B * * C * *
4、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5、討論:
、旁邶X輪傳動裝置中,相鄰的`兩個齒輪轉動方向有什么特點?
、讫X輪傳動中,齒輪轉動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6、小結: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齒輪轉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速度取決于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shù)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齒輪的轉速增加一倍。
7、擴展閱讀:幾種齒輪傳動的裝置(教材15頁)。
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nèi)齒輪傳動
8、比較:皮帶傳動和齒輪傳動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
。ㄆ鲃涌梢赃h距離傳動,但容易損失動力;齒輪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但必須近距離。)
9、設疑:你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既可以遠距離傳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的傳動方式呢?
。ㄈ、探究鏈傳動的特點。
1、依靠一根結實的鏈條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操作演示鏈傳傳動裝置,學生觀察兩個輪子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
2、交流發(fā)現(xiàn)。
3、操作實驗器材,體驗鏈傳動的特點。
4、比較:鏈傳動與皮帶傳動、齒輪傳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ㄦ渹鲃涌梢宰畲笙薅葌鬟f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三、鞏固應用,遷移拓展。
1、談話:各組學生分別觀察自己小組帶來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個部分是起傳動作用的,說一說它們分別屬于哪一種傳動方式。
。妱淤愜嚴飸玫氖驱X輪傳動、音樂盒里應用的是齒輪傳動、自行車應用的是鏈條傳動……)
2、提問: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機器分別運用了什么傳動方式呢?
3、拓展遷移:
、磐嬉煌妫
將兩只注射器裝滿水,用膠管連通,推動或者拉動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觀察另一只活塞的運動,說一說其中的道理。
、屏私馕覀冎車有哪些類型的傳動裝置。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7
植物的分身術注意要讓學生理解植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這就是無性繁殖,就是用其他的方式進行繁殖。這是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首先學生進行匯報有關植物繁殖方式的資料。這個部分是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qū)χ参锏姆敝撤绞接幸粋了解。學生在匯報完相關的資料后,總結植物除了用種子進行繁殖之外,其他的繁殖方式。然后出示以下植物,學生猜測這些植物(秋海棠、土豆、草莓等)使什么進行繁殖的?學生根據(jù)猜測,然后設計相應的驗證試驗。在學生設計實驗的之前,介紹相應的無性繁殖方式——扦插,壓條,嫁接,然后進行設計方案。最后學生用準備的材料進行操作。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有以下的問題需要注意。
1.學生搜集資料的準備。在課上,學生資料準備不足。老師需要積極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去積極的搜集的學習資料。
2.有些問題老師不應講的太多。在介紹用莖繁殖方式的時候,老師講解的有太多。這個部分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進行學習。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8
一 、交通問題
1.乘坐起來還不夠舒適、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陸地上行駛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車它就沒辦法
4.在空中行駛的還不夠安全 5.不夠環(huán)保和節(jié)能。
二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畢竟在不斷地發(fā)展,這些缺陷也將會逐漸得到改善。今天,老師收到一封未來科技城的信。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
我是未來科技城的眼鏡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項任務,研究開發(fā)新型的未來交通工具?晌椰F(xiàn)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時間。聽說小朋友特別聰明,很有創(chuàng)意。所以我想請小朋友幫我一下,你們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創(chuàng)意,請畫張設計圖,并在圖下用幾句話介紹一下它的名字、樣子、優(yōu)點等等。我在未來科技城等你們的好消息。再見!
未來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xx年6月1日
2、小朋友,請細細讀讀這封信。
。1)、說說眼鏡博士請我們幫什么忙?(板書:未來的交通工具)
。2)、還有其他要求嗎?(板書:畫、話)
3、大家有信心完成嗎?好,先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簡單的談談自己的設想。 生匯報。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設想變?yōu)閳D畫和文字嗎?那就快快動筆吧!生畫圖、寫話。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師評講。
三、小結
這節(jié)課,各位小朋友開動了腦筋,設計出了許多未來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來的發(fā)明家。
其實呀,我們世界上的.很多設計家也和大家一樣,收到了未來科技城眼鏡博士的來信了,他們也設計了一些未來的交通工具,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是(幻燈片出示)無人駕駛車、代人蹬車的機器人、帶“鱗片”的電動太陽能豪車、 堆疊式電動汽車、飛翔列車 、太陽能風能列車 、磁懸浮車等等。
老師相信,不管你們的小發(fā)明能不能推向市場,能不能成為現(xiàn)實,今天,你們都是勝利者。只要你們敢想、敢做,終有一天,你們的夢想會成真的!你們會成為真正的設計師的。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為我們的夢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業(yè)
1、把自己的圖畫得更具體,更美觀。
2、把圖旁的話寫得更清楚,更明白。
3、動動手,為自己的設計做個模型。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tài),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借助學生的經(jīng)驗,以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杠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里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么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zhì)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shù)量記量。按表中規(guī)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數(shù)據(jù),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組實驗的結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鄹鶕(jù)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
拓展延伸應用創(chuàng)新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計:
杠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
認識礦物的性質(zhì)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礦物的一些性質(zhì)。
2.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礦物分類。
3.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zhì)。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 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欣賞自然界各種礦物。
2.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重點難點 1.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礦物標本、放大鏡。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分發(fā)幾個礦物給學生,讓他們觀察,這幾個石頭跟前面所研究的巖石有什么不一樣的?
2、教師講解礦物的定義。
探索和調(diào)查
1、用放大鏡觀察礦物,然后在記錄本上畫下所觀察到的礦物。
2、要想對礦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認識他們的特征。
3、請同學分小組閱讀課文,將從課文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寫在記錄本上。
4、交流信息,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獲得了哪些信息?
5、分發(fā)礦物標本,讓學生參照通過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再觀察這些礦物標本。
1、 畫下來,可以促使學生非常仔細的觀察物體。
2、也是驗證。
回顧和解釋
1、關于礦物,你還有哪些疑問?還想進行哪些后續(xù)研究?
當堂檢測
課題
第四單元、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參與討論小學生能為保護礦產(chǎn)資源做些什么。
2. 能夠調(diào)查家庭、學校、班級消耗資源的情況。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2.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意識到人類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huán)境,消耗了資源。
2. 愿意為減少資源浪費做出貢獻。
重點難點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回憶前面幾課中接觸過哪些礦物。
2、這些礦物有什么用?
從生活入手、復習。
探索和調(diào)查
1、然而人們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利用礦物資源,而經(jīng)歷了這么長時間之后,礦物資源逐漸減少。
2、出示中國現(xiàn)在礦物資源的情況。
3、當這些礦物資源被開采完之后,人們的生活、工作將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4、講解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5、為了保護資源,我們作為小學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討論、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8、討論、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0、討論、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國的中央領導人,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2、討論、交流。
1、讓學生感到危機。
2、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是問今后他們的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奠定這方面的基礎。
回顧和解釋
1、調(diào)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鋁箔、奶瓶蓋等,估算一下你家、你們班級、你們學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約需要用掉多少這些資源。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chǎn)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A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jù)看到的現(xiàn)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A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l(fā)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fā)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圖釘 磁鐵 小鐵片 繩子 木板 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游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為什么能贏?
。ㄍ瑢W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借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杠桿原理。杠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盡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 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qū)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松,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谷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 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匯報交流
3、 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杠杠、斜面
蜘蛛、螞蟻:杠桿
虎:斜面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
1、掰手腕活動讓同桌為一組進行比賽,全員參與,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用力的不同。比賽分兩次,一次是懸腕,一次是支撐桌面,強調(diào)用腕力而不用臂力,體會兩次不同比賽腕力的不同感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有支點,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認識簡單機械的概念、認識杠桿。
2、活動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圖下面寫出簡單機械的名稱,再小組討論匯報。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學會小組合作交流。
3、吊車一圖可參考課本第11頁分解圖認識,只要簡單講講就行了,具體的到講第三課的時候再詳講。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杠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 通過實驗,找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3、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 鉤碼 各種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xiàn)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jù)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制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并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并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fā)現(xiàn)杠桿尺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嗎?
小結:規(guī)律 阻力X 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抬高?
實驗中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實驗并用圖畫記錄實驗結果。
4、 尋找生活中的杠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的杠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 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桿用到了那種杠桿?
5、拓展:
(1) 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劃出簡圖。
。2) 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設計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 = 動力X 動力臂
教學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杠桿的三要素讓學生從實現(xiàn)阿基米德的設想中去探究發(fā)現(xiàn);杠桿怎樣保持平衡也要讓學生先思考,作出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后再實施實驗。使探究的整個過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桿放在探究保持杠桿平衡后面,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又可以省時。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
這里主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向大家展示一下記錄自己成長過程的物品,和他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快樂和驕傲。
教學目標:
1、從人的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靈活處理教材
嘗試讓學生根據(jù)一些現(xiàn)象,對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進行假設,并在人體輪廓圖上畫出參與活動的神經(jīng)。再通過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驗證、修正自己的假設,通過探究,弄清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和神經(jīng)分布情況。
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也體現(xiàn)了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而不是像教材那樣直接陳述結論。
從一些現(xiàn)象,推測物體的內(nèi)部構造和工作原理,并且進一步驗證,也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方法--"解暗箱"。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神經(jīng)系統(tǒng)
在學生探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時,引導學生分析:我們有時得到了一個指令后,并不去執(zhí)行這一指令,這是為什么?
學生經(jīng)過討論,認識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作要經(jīng)過大腦的判斷和指揮。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該改變過去那種拋開整體,片面地研究一部分的做法。這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課程編排以及科學教育理念層面上的問題。
3、樹立大的科學觀,不能局限于課本上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
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往往會出乎教師的意料,有些學生的思維會很有建設性,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指揮前臂舉起的神經(jīng)作用于前臂,在測試人接住下落物體時神經(jīng)反應的速度時固定手的位置防止作弊,這些都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這些都是最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是最可寶貴的。
教師的教學要從科學教育的整體要求出發(f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與全班學生共享。
4、通過活動建立動態(tài)的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nèi)容
我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設計了一個活動,讓一隊隊學生模仿神經(jīng),傳遞信息、做出反應,效果很好,比簡單的畫圖、多媒體更生動,更能加深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
第六單元 交流與質(zhì)疑
1. 交流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參與辯論活動,能寫出一篇辯論稿。 能夠正確理解統(tǒng)計圖表。
知識與技能: 了解科學家采用的多種交流活動,理解交流的含義。 知道選擇交流方式的標準是符合科學事實、方便別人理解。 知道用文字、圖表、模型和進行辯論是常見的科學辯論方法。 知道怎樣辯論和寫辯論稿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向科學家學習。愿意就科學問題展開辯論。 以中立的客觀立場傾聽和記錄正反兩方的意見。
教學過程
1、將學生分為兩個組,課前布置學生準備辯論的資料,辯論的題目是:對于已經(jīng)確診的“植物人”,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放棄救治。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1.對于“對于已經(jīng)確診的‘植物人’,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放棄救治!边@個題 目進行辯論。 2.讓每組都選擇學生做記錄。
3.結束辯論,雙方各自整理辯論的資料。 4.教師講怎樣寫辯論稿。 5.小組完成辯論稿。
6.科學家也經(jīng)常為了一些話題進行辯論。這是他們交流自己想法的一個重要途徑。
7.科學家為了進行想法的交流,還有其他的交流方法。還有哪些呢? 8.閱讀P66。 9.匯報。 1
0.講解幾種圖表的注意事項。
三、回顧和解釋 課后嘗試再利用其他的方式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質(zhì)疑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 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 知道質(zhì)疑的內(nèi)容有哪些。 知道科學不能弄虛作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敢于質(zhì)疑別人,勇于接受別人的質(zhì)疑。 形成注重真實的科學品質(zhì)。 樂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質(zhì)疑。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 知道質(zhì)疑的內(nèi)容有哪些。 知道科學不能弄虛作假。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不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也不知道哪些內(nèi)容值得質(zhì)疑。 層次2: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不知道哪些內(nèi)容值得質(zhì)疑。 層次3:知道什么是質(zhì)疑,也知道哪些內(nèi)容值得質(zhì)疑。 探究能力:
層次1:不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不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層次2: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不能夠嘗試設計
合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層次3:能夠?qū)Σ缓侠淼膯栴}、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能夠嘗試設計合
乎探究規(guī)則的取證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收集調(diào)查各種有關橋的資料,了解橋的歷史、種類、功能、造型、結構等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參與橋的文化的傳承。
。2)通過觀察、回憶橋的特征,收集各種廢舊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種方法,運用對稱、節(jié)奏等組合原理創(chuàng)作一座造型美觀獨特、功能強而適用的橋。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知道不同的橋在工農(nóng)業(yè)和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橋承受力最大,是最結實的一種橋。
2、情感目標:
欣賞講述收集來的橋的資料與圖片,并能對自己對他人設計的橋進行合理性的評述,并且課后寫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標:
。1)通過欣賞中外名橋,體會橋的造型美,并感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偉大;通過課前的調(diào)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各種類型的橋梁圖片課件、拱形瓜皮、鉤碼。
學生準備:方便筷子、膠帶、厚書、搜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國橋梁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為了戰(zhàn)勝大自然設置的交通障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的勞動,在江河上架設了無數(shù)座千姿百態(tài)的橋,給人們的出行、交通帶來了便利。你看,我國人民在橋梁建筑方面的貢獻多大啊。ㄕn件出示我國古代橋梁的圖片)
2、橋梁分類
。1)課件介紹趙州橋、錢塘江大橋、金門橋、立交橋、鐵索橋、木橋等國內(nèi)外著名大橋。
。2)讓學生說出把橋進行分類,可以有哪些標準。(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
。3)你能說出橋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作
3、比較它們的堅固程度。
。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建橋?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么?怎樣比較三座橋的堅固程度?
。2)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3)學生制作.
。4)學生展示橋梁并測試承重。
。5)組織學生研討:為什么三座橋的承受力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前兩課所學的知識解答。
。6)學生匯報,課件出示實驗結論
4、總結
。1)教師出示瓜皮拱,向?qū)W生介紹下節(jié)課任務。
。2)你認識哪幾座具有代表性的橋梁,記下它們的名字,了解這些橋梁的類型、建造歷史、所在位置和橋梁特征。
板書:
梁橋
建橋梁 : 拱橋
吊橋
反思:
本節(jié)課自我感覺不太成功,缺點很多。第一、緊張。本來在橋梁類型介紹后應該是橋梁的分類,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被忘掉。第二、課件出示的不夠及時,橋梁分類的總結課件和后來的橋梁實驗結論的課件出示的都不及時。第三、實驗指導不夠到位。在這之前,用一節(jié)課來指導學生先做橋梁了,但是真的聽課時,效果沒有預期的好?傊,還是自己準備不充分。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運行模式。
2、過程與方法:
(1)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
(2)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
(3)觀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動,并且給月亮的移動作記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做長期觀察。
(2)能夠克服恐懼感。
(3)能夠?qū)嵤虑笫堑赜^察。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總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連續(xù)觀察1月以上的月相變化。
教學準備 :
學生準備:月相觀察記錄本,月相觀察紙若干張。
時間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一猜,導入新課
1、猜謎語:“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打一天體)
2、學生思考后匯報:月亮。
3、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月亮。(板書)
二、學習新課
1、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1) 你看過月亮嗎?你還記得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2)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1) 裝實驗裝置,分小組實驗。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3) 小組交流、描述實驗現(xiàn)象。
三、布置作業(yè)
觀察月亮,并畫下月相。
第二課時
一、 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 把我們的觀察記錄資料整理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們的記錄,比一比誰記的最好、最準確。
(3) 小結:月相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發(fā)生變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個月中月球的位置變化兩種情況。
4、 閱讀:月球相對于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總結應用
(1)小結課文。
(2)課后繼續(xù)觀察月球的運動,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板書設計:
看月亮
月亮是平躺著落下的
月亮落下的速度很快
月亮在一天天變寬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3-08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6-0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必備]01-23
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滑輪》教案05-22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03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3-22
【通用】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篇06-02
關于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