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雜文隨筆
1.走出舒適區(qū)。
如果你不想改變自己,不想遇見幸福的話,你就呆在現在的舒適區(qū)繼續(xù)過下去;但如果你想要遇見幸福的自己,想要有所改變的話,你一定要走出你的舒適區(qū),強迫自己去做一些改變。
舒適區(qū)就是我們習慣保持的狀態(tài)、角色、和人脈以及態(tài)度等,它包括了我們習慣并形成本能的一切事物。
舒適區(qū)呆久了,容易使人滿足現狀,沒有緊迫感,沒有壓力,得過且過。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一個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中,就如很容易被其舒適所迷惑,時間長了,會導致意志上消沉,能力上落后。
但由于這個過程是漸漸式變化的,極不易被自身察覺,當某天,所處的舒適區(qū)域被打破,習慣“被圈養(yǎng)”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人,將會變得無所適從,直至被“扔下地獄。
都說“適者生存”,想要不被社會淘汰,想要遇見幸福的自己,那就必須強迫自己做出改變,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
就如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那樣。
大學畢業(yè)不久的羅子君就結了婚,婚后因為老公的一句“我養(yǎng)你”而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學習,每天盡情的享受著闊太太的生活。
孩子有保姆照顧,家務活有保姆操持,而她自己不是購物就是追劇,不是睡覺就是約朋友喝茶聊天,呆在屬于自己的舒適區(qū)內悠閑自得。
而當有一天,羅子君的老公因為出軌公司的同事主動提向她提出離婚時,她驚慌失措,無所適從。
她放下尊嚴和臉面低聲下氣的哀求自己的老公,在請求無果后,她變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整天一個人呆在家里,不吃飯,也不和別人交談。
直到在離婚官司中,她得知自己有可能將不能擁有兒子的撫養(yǎng)權時,她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賺錢,用心的生活,大家都在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立足于這個社會。只有自己安于現狀得過且過。
這時的羅子君開始覺醒,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為了能爭到兒子的撫養(yǎng)權,她痛定思痛決定改變。
她摒棄了以往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開始找工作、找房子,學習職場法則。在商場賣鞋的時候她屏蔽了同事的質疑聲,朋友的嘲笑聲,努力工作用心服務顧客,最后成為了店里三個月的銷量冠軍。
后來因為個人原因,她辭職去了前夫和情敵的公司,成為了情敵的下屬。
這時的羅子君又拋開了自己與前夫以及情敵的感情恩怨,虛心向情敵請教,用心完成公司的每一項任務,回歸生活、回歸自我,最后成長為一個獨立勇且知性的女人。
努力挑戰(zhàn)自己的舒適區(qū),做你以往不敢做的'事,最終過你想過的生活。
2.持續(xù)成長。
無論你現在生命中的痛苦和煩惱是什么,都是因為你“太在乎”。放松下來,找到自己的中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知識、見解拉高一點,多和有智慧、有人生閱歷的人聊天,帶著一顆敞開的心,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洞見。
雖然我也經常讀書,在書中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我認為,文學也來自于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充滿著大智慧。
即使自己的覺悟已經到了一定的層次,我也會靜下心來找到自己的中心,認識自己重新要學習的是什么?
想要將自己的知識和見解更上一層樓,就需要與比自己更高境界,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更有智慧且閱歷豐富的人聊天。
在生活中,我常常會和比自己年長的長輩們交談,我喜歡聆聽他們的人生經歷,學習他們?yōu)槿颂幨碌膽B(tài)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當與這些長輩深入交談以后,我發(fā)現生活中的很多困擾都會迎刃而解,以往被看得很重的東西突然變了不在乎了。
將他們對于人生的感悟融入自己的想法,將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汲取適合自己的應用到生活中,人生就達到了更高一層境界。
長輩們在歲月中沉淀了內心,在生活中積累了智慧,與他們交流能在其身上吸取很多自己正在慢慢消散的能量。
帶著覺知去學習,在交談中反思,在聆聽中感悟,這是一種持續(xù)成長。
持續(xù)成長的過程中,我收獲了這些。
、 遇到困難,不會急于尋求別人給予方法,而是去發(fā)現問題會帶給自己怎樣的啟示。
、 當自己心里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學會了覺察自己的情緒,通過覺察帶動內在改變,自然的滲透到行為中,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 不再用力抓起外在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需要,學會了從自身尋找力量,通過一個清晰的自我意識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由此帶來更多面對現實的自主感和可控感。
3.每個人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
別人永遠都無法給你公正的評判和對待。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觀點、利益點來看事情或評價人,幾乎沒有例外。
在這個主題中德芬老師提到了一個關于別人對于她婚變的一些看法。
有些人會說:“德芬好勇敢哦,始終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會屈就!
有些人會好奇的打探細節(jié)隱私。
有些人則會批判說:“她寫了那么多書,卻連自己的婚姻都弄不好,哼!”
而這些看法都是從每個人自己想要看的角度來看待,都是從自己的利益點出發(fā)。
這也讓我想起了當初我離婚時聽到的那些不同聲音。
我前夫的朋友們在一起會討論說:“是他媳婦紅杏出墻,所以才會主動提出離婚的!
我的婆婆會跟別人說:“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非要離婚,我們一家人也沒有虧待過她,也沒讓她受啥委屈,而她還不知道感恩非得把這個家鬧得雞飛狗跳。”
而我的朋友和同學們會說:“你做的很好,與其要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我們支持你。你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有魄力的人,真棒!”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他所看到的就會不同,因為每個人的角度觀點都不一樣。
而那時我已筋疲力盡,在面對這些不同的言論時,我已無力去解釋和回應,眾口悠悠,我無法杜絕別人的批評,也不愿去猜測別人是何用意,只是心安理得的做好自己,努力的活在當下。
因為我知道越解釋越狼狽,大多數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即便事實的真相不是如他們心中所認為的那樣,他們也會尋找各種方式自圓其說。
無論別人給予你怎樣的評價,都不要受其影響,做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別奢望別人能給你一個公正的評判。
書中自有顏如玉,以上是我對《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這本書中的一些語錄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