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躍
讀你的這首小詩,起先總以為那詩里僅僅是跳躍著一顆單純的童稚的心,那心跳躍著對“籬笆那邊”鮮紅欲滴的“草莓”的渴望。于是,世界也就在一瞬間濃縮成小小的“草莓”了。爬過那“籬笆”,那“草莓”真甜,它會甜透所有的日子。
然而,接下來我讀到的是這樣的文字:“如果我愿/我可以爬過”,細細地咀嚼,卻品到別一樣的味道,體味出在你的渴望中,還有一種叫著“怕”的東西,意外地阻止了你“爬過”那“籬笆”。怕“臟了圍裙”?怕“上帝”的辱罵?“怕”的東西多了,那矮矮的“籬笆”也似乎突然間成了一堵難以逾越的墻,它規(guī)范著你的行為,它將你囿于了一個所謂的“合理”的時空,它抑制住你那緣于心靈深處的甜蜜的沖動。
于是,你就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要是“上帝”也是一個“孩子”,要是他也想著那可人的“草莓”,他的心也一定是與你相通的,也會想著爬過那“籬笆”,讓“草莓”甜潤他的日子。
可惜“上帝”不是孩子,他即使有能力“爬過”那“籬笆”,(或許那“籬笆”還是他自扎的呢)他也早沒有了那只屬于孩子的單純的沖動。
“上帝”就這樣輕易地放棄了誘惑,因為他是“上帝”;而你呢?也會因為“籬笆”的阻隔,輕易地放棄“草莓”的甜美嗎?你留給了自己一個思考,也留給了世人一個不大不小的問號。
那“草莓”該扎根于你生活的土壤吧,那“草莓”該是你親手栽種的吧,怎么在一瞬間站在了“籬笆那邊”,就有了一種猶豫不決?我知道,你的一生很少走出那片土壤的,你的心,和著那“草莓”的艷麗而跳動,在這樣的跳動下,你看著月落日起,聞著花香,聽著蟲鳴。于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就融入了一種思辨,你把你的思辨棲居于你的文字中的意象,讓后人想著、猜著。
“昨天已經(jīng)古老”,你對上帝說;可時間還小,你對自己說。于是,那“草莓”便艷艷地懸在了空中,它那艷麗的色彩,它那圓潤玲瓏的美好,便成為一個永遠斑斕的夢。
隔著這夢的,也許還是那諸多有形的和無形的“籬笆”,可“草莓”的誘惑是永遠的,因為那是出自于心靈的呼喚。無論是于稚嫩的幼童,還是于“垂老”的上帝,只要他的胸腔有著“心”的跳動,都無法抗拒。
這該是人世中的“大理”了,這樣的“大理”,讓你在生活的不經(jīng)意中道出,實在是是你的大幸了。
作者郵箱: geshifeng@vip.sina.com
[狄金森:籬笆那邊的渴望(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2.在籬笆下讀書的牛頓
5.在山的那邊課件
6.在山的那邊教案
10.《在山的那邊》的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