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中學 戚增寒 215300
步入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笆澜缫呀洶l(fā)展了一種驚人的能力,它能儲存信息并能馬上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把它展現(xiàn)給幾乎是每一個人。這種功能會給商業(yè)、教育、家庭生活、就業(yè)、管理以及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一切帶來革命!保ā秾W習的革命》)這種驚人的能力就是由于信息與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而形成。對于教育來說,信息與網絡技術已經由過去所說的“輔助”教學工具走向教育前臺,成為教育教學必備的手段,它正給我們的學科教學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性質的重新界定,標示了語文不僅具有頻率最高的運用功能,而且具有滋潤人的靈魂、提高人生質量的陶冶和發(fā)展功能。而信息與網絡技術已成為信息社會人們交際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其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必將給語文教學帶來多方面的挑戰(zhàn)。
一、 信息與網絡技術對語文教材的挑戰(zhàn)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廣泛運用,使教師和學生獲得課程和學習資源的途徑大大增多,學習的便利空間增大,他們通過信息與網絡技術學習的內容與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內容間往往出現(xiàn)交叉。同時,與基于信息和網絡技術下的信息傳遞量和信息的更新速度相比,語文教材的容量相對縮小,其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距離也相對拉大。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對信息的獲取多通過對古今經典的誦讀學習,而學習的對象--教材是相對穩(wěn)定的。盡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材中增加了體現(xiàn)當代社會生活的時文,使教材具有較為濃郁的時代氣息。但面對信息和網絡技術下的更新迅捷而又廣闊的信息空間,語文教材就像跟在信息社會這匹奔馳的駿馬后面爬行的蝸牛,“望洋興嘆”。因為在這個空間中,有繼承,有摒棄,更有發(fā)展,觀點日新月異,信息如潮似涌。反映對文學、藝術、社會、人生最新觀點的帖子滿天飛,沖擊著語法和語言習慣的新詞新概念應接不暇。盡管新教材既有新修訂的課本,又增加了容量大、內容新的并定為必修的“語文讀本”,而且課本中大多課文后面附有查閱與課文有關信息的網址,增加了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含量,與信息網絡有了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要真正適應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仍需進一步努力。
面對這一挑戰(zhàn),我們必須進一步大膽地改革教材。
首先可以改變教材的構成。現(xiàn)行教材靜止性特征不可避免地存在容量小、更新慢、與網絡信息聯(lián)系不緊的缺陷。要彌補這一缺陷,必須嘗試編輯電子課本。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腦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大力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今天,出版發(fā)行電子課本已經成為可能。電子課本不僅容量大,而且是流動的,可以連接在網絡上,不斷更新和補充信息。許多發(fā)達國家學生用筆記本電腦聽課學習,在網上完成作業(yè),教材已經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了。
其次,可以改變教材的內容。傳統(tǒng)語文教材內容主要是一些可以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或含有語文知識的文字材料,主要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和能力訓練的例子,這種靜止形式的教材很容易給老師和學生帶來思想上的約束甚至禁錮,與信息與網絡技術下的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相距甚遠。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必須編著出有鮮明的問題化特征的教材。所謂問題化特征的教材是指在教材中不僅包含語文知識和進行語文訓練的例子,更重要的是要在教材中設計能夠開發(fā)學生智力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問題,甚至可以以這些問題為主,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去主動地去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和網絡素養(yǎng)以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網絡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挑戰(zhàn)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其語文素質,提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等。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能力成了人們生存的一個重要能力,也是進行自我更新、自我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的基本保證。作為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文化素養(yǎng)是一項嶄新的任務,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搜索、加工、處理、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才有助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新型人才。2001年6月7日,教育部印發(fā)了經國務院同意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其中針對信息網絡技術對學科教學的挑戰(zhàn)提出了新的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基礎教育最重要學科的語文教學,當然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任了。
面對這一挑戰(zhàn),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確立新的主體性特征為主的教學理念。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須在人們積極參與和主動運用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必須把自己作為能動的角色和要素參與其中,才能適應信息和網絡技術下的語文教學。教師應成為教學過程的認識者、組織者,把教學過程由傳授知識改變?yōu)榭茖W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之成為一個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獲得自我發(fā)展和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過程。學生也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才能正確地掌握和運用語文這一工具,提高自身素質。而要做到這一點,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如果誰忽視了信息和網絡技術,就必將被語文學習所拋棄,也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三、信息網絡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挑戰(zhàn)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打破了現(xiàn)行課堂教學目標的單一化和模式的簡單化。
現(xiàn)行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主要因素是教師、教材、學生等,在語文學習注重結果的功利性特征影響下,教師和學生把目標直指教材這一中心要素,教學活動主要體現(xiàn)為師傳生受、師講生練的特征,目標單一,模式簡單。在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中,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材往往處于一種近似對立的關系中,教師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身份居高臨下地想把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被動的痛苦地接受。盡管人們常常倡導教學中“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提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求“把課文作為例子”,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但實際上,語文教學仍然戴著沉重的教學理念的鐐銬跳舞,教師苦苦堅守其中心位置,講解傳授,學生消極地站在一邊如隔岸觀火。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語文學習的目標由單一轉變?yōu)槎鄻,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尤其是信息和網絡技術改變了教材和學習的特征,教學模式也因課堂與信息和網絡的密切聯(lián)系而變得復雜多樣,可閱讀、可搜索、可編輯、可探究,可遠近距離的交流,課堂教學的時節(jié)空可以極大的延伸。因此,每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具備適應新的教學目標和復雜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意識和能力。
四、 信息和網絡技術對語文教師心理和能力的挑戰(zhàn)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擴大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途徑,因而學習的個別化和遠程化變得更加現(xiàn)實,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教師傳授之間出現(xiàn)異步現(xiàn)象。再加上信息量的急劇增加,知識更新的急劇加快,教師對知識的壟斷格局被徹底打破,學生從“教師中心”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通過網絡等多種信息渠道把自己變成學習的主人。遠程教育中,名師指導,精彩紛呈;各種資源網中,課文講解、資料匯編、觀點薈萃,五花八門。教師過去那種以一本參考書來維護教師“權威”、把持課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僅皆為主體,而且要互為主導。教師只有利用其學習語文的經驗和人生感悟引導學生,并時時把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為主導,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作為語文教師,要正視現(xiàn)實,擺正位置,擺正心態(tài),主動地學習掌握信息網絡技術,提高自己的信息網絡技術的運用能力。并主動打破師生間隔閡,營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和語文學習氛圍,把自己從知識的傳遞者盡快變?yōu)榫哂幸欢ǖ男畔⑺仞B(yǎng)的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
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給語文教學提出了諸多方面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加快課程改革的力度,盡快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盡快適應基于信息與網絡技術下的語文教學。
[信息與網絡技術對語文教學的挑戰(zhàn)(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3.語文教學的論文
10.信息中心年終總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