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的隱逸風格
今天我們分享這樣一個題目:中國古典詩詞的隱逸風格,可以先從中國談起。所謂中國可以是一個地理概念或是政治概念,但同時更應是一個文化概念。在古代,我們說東夷、西戎、北狄、南蠻,而中是什么呢,是中華,華其實就是有文化的意思,中國古人所居之處不但在地理位置上居中,更在文化上居中。中國人有文化一定程度體現(xiàn)在詩詞上。
大家知道中國是個詩的國度,我們詩歌的歷史幾乎和我們的文明史是同步的。為什么說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可以從一下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說我們的祖先為后人創(chuàng)作了浩如煙海的詩詞作品。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作品,這和我們的語言文字是息息相關(guān)的。大家知道詩歌是一種美文,它必須具有音律美,同時要高度精煉。我們漢語最大的特點是獨體單音,這樣可以很容易形成不同節(jié)奏的語句,同時又能很容易形成對仗,而且我們的文字又是表意文字,同音可以不同意,這樣就非常有利于押韻,我們語言文字的這些特點都是利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從前秦開始尤其到唐朝,中國各個階層的人都會寫詩,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詩作傳世,像《詩經(jīng)》四分風、雅、頌,其中十五國風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的作品。而《全唐詩》共近五萬首,李世民、李隆基、武則天都有不錯的詩作,同時也有許多無名氏的作品,像一首《雪》:“天地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泵黠@出自百姓之口,但是生動有趣,活潑自然,又渾然天成。歷史上傳世作品最多的詩人是宋代的陸游,有九千首詩作傳世, 但也有人說作品最多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傳說他一生寫了近四萬首詩,不過人們對他的詩作實在不感冒,根本記不住幾首,最有名的就是《落花》: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下面數(shù)不下去了,傳說當時紀曉嵐在場,給皇帝打圓場接了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另外傳說乾隆皇帝還有兩句詩很有名:“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是他晚年到天津盤山后的感慨。足見創(chuàng)作詩歌是中國人情有獨鐘的事情。這便使得我們的詩詞作品浩如煙海。
其次我們自古以來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非常重視詩詞的教育。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能背上幾首古詩,這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guān)。中國的媽媽們從孩子咿呀學語開始就會教孩子背誦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從孔子時代甚至更早,人們就開始用詩教育子弟,孔門六藝中詩教是第一位的,著名的儒家典故“過庭之訓”,孔子曾這樣對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中國古代科舉許多朝代都要考詩歌,因為有科舉考試這個指揮棒,詩詞教育變得非常重要,國家的一些學校要專門教,學子們要專門學,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關(guān)于詩詞寫作的書籍乃至專門的教材?梢哉f中國最多的書就是各類與詩相關(guān)的書了。這都與我們重視詩詞教育有關(guān)。
其三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詩詞被廣泛地引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若干次詩詞盛行的時候,如漢、南北朝、唐、宋、元、明末、清初等,中國一直都有崇尚詩詞的風氣,中國人以能賦詩填詞為雅事。中國有句俗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這句話不單說明人們學習詩詞的一個途徑,更說明人們背詩背的多了,在很多場合會脫口而出一些詩句。詩詞在很多時候最能表達人們的心情。比如遇到高興的事會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困難,并且預感形勢不妙會說:山雨欲來風滿樓。諷刺一個人利用自身條件謀利會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傳說當年大學士紀曉嵐給一個學生批改文章,用了兩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學生看了老師的批語搞不清怎么回事,不知自己到底寫的怎么樣,干脆去問紀曉嵐,紀大學士告訴他:兩個黃鸝鳴翠柳是說他的文章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是說他的文章離題萬里。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對古典詩詞的體悟是多方面的。
我們再看古典兩個字,所謂古典詩詞是和現(xiàn)代詩相對的。那么古代中國詩詞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從詩經(jīng)的四言詩開始,到楚辭體、再到樂府古詩,直至新體詩的形成,以至又出現(xiàn)了詞,再形式是一個逐漸趨于完美的過程。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國語言發(fā)展的過程。這里需要澄清的是古詩和古典詩的概念。所謂古詩是和近體詩相對的,而近體詩是從唐朝開始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包括律詩、絕句、排律等形式的詩體。是要講究平仄、押韻、對仗等諸多的技巧和規(guī)律的。而古典詩的范疇就寬泛的多了,起碼要包括古詩和近體詩其中絕句又稱截句,也就是從四聯(lián)的律詩中截取四句的意思。
杜洪連
[中國古典詩詞的隱逸風格 (作品賞析)]相關(guān)文章:
1.美文加作品賞析
3.風格簡歷模板
4.李白詩歌的風格
5.白居易詩歌的風格
6.朱自清散文的風格
8.李白的詩歌風格
10.《柳毅傳》原文翻譯及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