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 了解詞的一般常識;
2、 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 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樹立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領會詩歌宏闊的意境,感受毛澤東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理解詞人雖寫的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通過多媒體播放朗讀磁帶或學生朗讀、品讀,體悟并把握詞作情感;
2、 點撥法。引導學生抓關鍵詞,理解詞作脈絡;
3、 比較法。與《沁園春雪》作比。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 導入
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是中外詩歌。
大家知道,讀完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個劇本后,你可以把其中的內容復述得頭頭是道,但如果要你復述一首詩寫了什么內容,那就很困難了,你只能說它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你從中又悟出了什么道理。這是因為,詩只是一種載體,它的內容在于感情,我們可以說,詩歌的思想感情就相當于小說散文劇本所寫的內容。所以,要讀懂一首詩,你首先要讀出詩人在詩歌當中寄托的情感。
如何體會詩中的情感呢?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思想生平以及詩中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三個方面入手!段男牡颀垺返淖髡邉③脑浾f過:“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要深刻地理解一首詩,這就要求大家廣泛地閱讀中外名詩,培養(yǎng)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力。
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方面,在鑒賞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抓住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因為,詩是詩人情感及思想的濃縮,要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現(xiàn)出無限的意味,詩人就要借助他所看到的--象。所謂的“象”,指的是形象、物象,也就是指客觀世界的萬事萬物。而“意”,指的就是欣賞者的心意、情志,是他在這些客觀物象上傾注的個人情感。這樣說來,“意象”就是融入了觀賞者情感的物體,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體。舉個例子,柳枝發(fā)青,它是春天到來的標志。李白有一首詩叫《勞勞亭》,其中有一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它知道人間離別的痛苦,所以故意不吹到柳條上,故意不讓它發(fā)青。為什么這樣說呢?有誰知道其中的原因嗎?對了,“柳”跟“留”諧音,古人在離別時常折柳相送,表達的是一種依依惜別之情,所以,在這里,柳樹跟離別就被聯(lián)系到了一起,而“柳”,也成為文學上的一個典型意象。
明白了“意象”這個概念后,我們進入《沁園春長沙》的學習。
二、 文體知識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詞。
詞,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它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原本是配合燕樂(興起于隋唐,由漢族音樂、少數(shù)民族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而成,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宴會,故得名)曲調的歌辭,在發(fā)展過程中漸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
按形式體制來分,詞可分為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依字數(shù)的多少,詞又可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
課文中的“沁園春”是詞牌名。詞牌的主要作用在于限制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詞牌的命名,一開始是與創(chuàng)作內容相關的。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后人依聲或依譜作詞的時候,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fā)揮,但為了說明詞作的主題或內容,有時作者會在詞牌下自擬標題,如本詩中的“長沙”,這叫做詞題。
三、 檢查預習
1、 正字音
沁(qìn)園春 湘(xiāng)江 橘子洲(zhōu) 漫(màn)江碧透 舸(gě)
悵(chàng) 寥廓(liáokuò) 蒼茫(máng) 崢嶸(zhēngróng) 遒(qiú)
2、 背景介紹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經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四、 指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 學生復習初中所學《沁園春雪》(多媒體放映《沁園春雪》內容)
指導:“望”“惜”都是領字,讀這兩字后要稍作停頓,以突出它們的統(tǒng)領作用。同樣地,在《沁園春長沙》中,我們可以找出,“看”和“憶”也都是領字,“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憶”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接下來我們聽一下朗誦磁帶。
2、 多媒體放映《沁園春長沙》朗誦磁帶
3、 學生齊讀課文
五、 賞析探究
(一) 整體感知后,請學生概括一下全詩內容
明確:上闕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zhàn)士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 具體分析全詩
結合詩歌內容,請學生充分調動想象,看詩歌給我們描繪出了哪幾幅圖景(討論后提問)
明確:
1、 獨立寒秋圖(1-3句)
要求:請學生將此三句正常語序調好,并簡述大意。
明確:前三句的詞序同一般詞序不一樣,這是為了適應詩詞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順序應為: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其大意為:在深秋時節(jié),年輕革命家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深情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此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特定的環(huán)境。
“獨立”與柳宗元《獨釣寒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比:《獨釣寒江》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所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不妥協(xié)的心志。這與毛澤東的“獨立”有相似的意境,它不僅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而且讓讀者想象詞人面對湘江滾滾北去時表現(xiàn)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
自古以來,文人于登高時必生感慨:曹操高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而杜甫則低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么,站在橘子洲頭,毛澤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們接著往下看這一幅--
2、絢麗壯觀的湘江秋景圖(4-10句)
(1)“看”字統(tǒng)領到哪一句?
(2)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物,由點到面
(3)詩人用了哪些詞來形容這些景物?這些詞有什么作用?
明確:萬→山之多;層→染之透;漫→水之盛;百→船之多;擊→矯健有力;翔→本指鳥盤旋的神態(tài),此處用于形容魚游動之輕快。
(4)詩中還有哪些詞特別富于表現(xiàn)力?
遍→紅之廣;盡→染之透;透→水之清;爭→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遠眺:群山→山紅林染如畫;近觀:江中→水碧船舸爭駛;
仰視:長空→雄鷹展翅高飛;俯視:水底→魚兒輕快暢游。
(6)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配合多媒體展示板書講解)
明確:詩人通過遠眺、近觀、仰望、俯視所見的景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壯美的秋景圖,體現(xiàn)了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表現(xiàn)出了詩人寬廣的胸襟。
(7)古人逢秋,多唱悲歌。我們學過的有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天長共一色”,秋天讓人想到蕭瑟,讓人感到肅殺,那么,在毛澤東的這首詞里,有沒有“悲秋”的情調呢?為什么?(多媒體放映詩句,學生討論后提問)
[沁園春長沙 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