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jié)。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飽含深情地語言 ,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以具體事物為線索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中華民族是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也時時刻刻惦記著祖國,想念著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游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xiāng)的。
二、 初讀棗核
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余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友人托我?guī)最w生棗核,用以在花園里試種一下的事。)
3、請找出文中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三、讀懂棗核,理清思路
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
1、(學法指導)如在第一自然段中“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去幾顆生棗核”下劃線,將此情節(jié)概括為“索棗核”
2、請生圍繞“棗核”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索 )棗核-( 見 )棗核-( 話)棗核-( 議)棗核。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四、品味棗核,體悟情感
1、 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么呢?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xiāng)。) (2)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xiāng)呢?齊讀第七段后找關鍵句。(出示幻燈片)
“年紀越大、思鄉(xiāng)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yǎng)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2、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中心呢?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
(學生勾畫、批注)“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五、小議棗核,揭示題意:1、有人說:“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復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你對這樣的說法是怎樣看的?
有必要,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她種棗核并不是為了等棗樹長大后吃棗,而是為了寄托自己的思想愛國之情。這樣,見到棗樹,就如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以慰思鄉(xiāng)之苦。
2、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為什么以“棗核”命題?
(1)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xiāng)之情。
(2) 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 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fā)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
六、學習寫法
1、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2、結構精巧。以具體事物為線索,設置懸念。
七、拓展延伸
積累抒寫游子思鄉(xiāng)情懷的古詩句,吟哦諷誦,感悟民族情感。
八、作業(yè):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里,以解思鄉(xiāng)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fā)生怎樣的故事?請發(fā)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
【板書設計】 棗 核
蕭 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 (設置懸念)
棗 核 見棗核--如獲至寶 (加深懸念)
(線索) 話棗核--為解鄉(xiāng)愁 (解開懸念)
議棗核--民族之情 (點明主題)
皇亞莉
[棗核 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關于棗核教案
2.棗核閱讀理解答案
3.蘇教版祁黃羊課件
6.蘇教版掌聲課件
7.蘇教版變色龍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