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細讀朱永新先生的著作--《至教師》,深感自己是井底之蛙,只窺見巴掌大的一片教育的天空。新教育是現行教育的改良和彌補,可行性非常強。
新教育明確提出自己的追求: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要讓這種理念扎根在學生教師心田,努力讓師生的生命開出一朵生命的花朵。
考試無罪,但唯應試有錯。應試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大多是高分低能、或者智商高情商低的人。社會學研究發(fā)現,一個人的成就大小,百分之八十靠情商,智商僅僅只占到百分之二十。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都是聽話的小綿羊,溫室里面的花朵,走出社會面對激烈的競爭,難免折戟而歸。很多在學校的“好孩子”走出社會大都如泥沙沉海、默默無聞,反倒是在學校標新立異或不被老師重視的刺頭、丑小鴨走出社會后拼反倒打出了一片天地、闖出了一番事業(yè),蛻變成了雄鷹、天鵝。目前的教育,學生在學?鞓穯?不快樂
在這樣的狀況下,新教育提出了“幸!倍。這是對目前教育的不滿和擔憂,現在的很多孩子被學習壓得不堪重負,失去了明澈的雙眸,追求理想的激情和沖動,更失去了對父母、老師感恩的情懷。
學生要幸福,首先教師要幸福。老師不幸福。一個老師,如果不能體驗職業(yè)的尊嚴的幸福,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整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他就絕對不會熱愛教育。同理,一個學生童年沒有快樂、幸福和快樂的體驗,他一生就會籠罩在痛苦壓抑的陰霾中不能自拔。
社會崇拜錢權,學校崇拜分數,認為金錢權利分數就等于幸福。無知的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拮據,但他們淳樸的笑容是那么燦爛。我們的孩子?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呢?卻難以看到發(fā)自肺腑的笑容。我們的孩子因為分數讓讓他們過早的失去了快樂。如果孩子們沒有快樂,老師沒有快樂,學校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這樣的教育,我們不知道要來干嘛?
自殺的人群中很少有乞丐,大多數是社會的精英。如果以金錢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比爾、蓋茨不知道比曬太陽的農民快樂多少倍?如果以權利的大小丈量幸福的長度,那些官員就不會自殺。如果以名氣試探幸福的深度,天皇巨星張國榮就不會自殺。
世界上最殘酷的地方有兩個,一是戰(zhàn)場,二是官場、商場。世界上最能塑造人的地方也有兩個:一是學校,二是監(jiān)獄。后者讓人悔過自新,脫胎換骨,重新做人。而前者,讓人發(fā)揮潛能,體驗幸福,長大后為社會、為他人謀福。幸福,是教育的靈魂,失去它,教育就變成了行尸走肉。
孫義坤
[讓幸福走進走進我們的生活--學習《至教師》心得體會(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3. 論文:走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讓每位教師充滿行動力
4.美術教師隨筆
5.教師工作隨筆
6.歷史教師隨筆
7.教師數學隨筆
8.音樂教師隨筆
9.走進麗江課件
10.教師研修隨筆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