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叔湘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語言一面是穩(wěn)定的,另一面又在演變的道理。
2、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區(qū)別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異同點,注意語體風格,糾正書面用語中“半文不白”的現(xiàn)象。
3、學習本文在說明中運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簡練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舉例說明的方法和綜合運用各種說明方法的寫法。
2、難點: 古今語言的差別和漢語的演變。
三、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文與作者簡介:
本文為《語文常談》一書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關于語言文字的普及性讀物,共收文章八篇,課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為四個部分,四個部分的小標題為“語言也在變”,“語匯的變化”,“語法、語音的變化”,“從文言到白話”。選入課本時,作者刪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標題換成了序數(shù)詞一、二、三。
呂叔湘,江蘇省丹陽縣人,我國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數(shù)十年來一直從事語文研究和語文教學工作。寫了不少專著,代表作是《中國文法要略》、《漢語語法論文集》、《語法修辭講話》(與朱德熙合著)
課文分析:
第一部分: 語言也在變。
寫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個字表達?
“書”例: 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寧信度,無自信也。”《鄭人買履》
(2)使者“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薄犊兹笘|南飛》
(3)確實“?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薄秹粲翁炖岩髁魟e》
第一節(jié)告訴我們: 語言具有穩(wěn)定性,它的變化短時期不能察覺。但是語言同世界上萬事萬物一樣,是不斷地運動和變化著的。
語言又具有繼承性,現(xiàn)代漢語就是繼承了古代漢語并加以發(fā)展而成的。它們之間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筆”、“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長”、“短”、“弱”等的詞義,古今大體是一致的。但就語言文字的整體來說,由于時代相隔久遠,舊事物、舊概念不斷地衰亡或改變,新事物、新概念不斷地產(chǎn)生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之間便出現(xiàn)了很多差異。
閱讀2--7節(jié),劃出《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段文言里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有所不同”,“用法有些兩樣”的字。如: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吾孰與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據(jù)劃出的詞看,哪些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但不能單用?
意義相同,不能單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鏡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體形 容貌 衣服 鏡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
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古代漢語中許多單音節(jié)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成了復音詞里的一個詞素,有的只是成語的一個成分。如“形影不離”、“糖衣炮彈”、“破鏡重圓”、“自以為是”、“信以為真”等,這是古今漢語的一大差別。
2、以“之”字為例子,結合課文說明“意義沒有改變,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漢語里使用極其頻繁,其它用法暫且不說,單就表示從屬關系(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詞后邊的。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庇袝r附在形容詞后邊的,如“高爽之地”?墒恰爸北硎緩膶訇P系時,今天就不能說“李明之學問很好”,“美麗之校園,令人陶醉”等,因為這種說法半文半白,不規(guī)范,要把這兩句話中的“之”改為“的”,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語里,“之”仍舊保留著。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內(nèi)、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條件之一、一技之長、光榮之家、少年之家”)
3、所用的意義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用,盡管別的意義還在使用。
如“修”: 古時可作“修建”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
“學習”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薄对瓪А
“修訂” “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庭!薄洞鹚抉R諫議書》
上述“修”的三種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里,而且使用廣泛。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現(xiàn)代漢語表示“長”卻不能單用“修 ”。
以上說的是字義的變化,其實有些是詞義的變化,有些是復合詞里詞素的變化。
請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劃出來,并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原句: 譯文: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個漂亮?
(2)、我與徐公孰美? (2)、我跟徐公比哪個漂亮?
(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從外來。 (5)、客人從外邊來。
(6)、與坐談。 (6)、(鄒忌)跟(他)一起坐下來交談。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漢語語法比較大致也有三種情況:
(1)、文言句式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經(jīng)消失的。
如: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現(xiàn)代漢語句式大體相似,但現(xiàn)代漢語句式有了改進的。
如: “賢者使(之)使賢王。”(《晏子使楚》)
兼語“之”文言可省去,現(xiàn)代漢語除了“他請吃飯”之外,一般不省兼語,這是現(xiàn)代漢語比文言明確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舊保留著,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給……”、“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為固定短語形式沿用在書面語言里。
第 二 課 時
第二部分: 語匯變化的幾個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為什么古時一些常用的字,現(xiàn)在不用了?
“有些字眼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馬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馬在人們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馬的名稱便特別繁多。今天在人們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沒有過去那么重要,除了養(yǎng)馬主人對他的馬起的特殊名稱外,一般只照毛色區(qū)別。所以原來稱謂馬的一些字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了。我們學過的《勸學》(節(jié)選)里有“輿”、“蛟”、“跬”、“騏”、“驥”等詞,這些詞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現(xiàn)”。
“有些字眼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
如: 屬于“金”部首新出現(xiàn)的字: 釷、釩、鈣、鈦、鋇、銥、鐳……
屬于“氣”部首新出現(xiàn)的字: 氘、氚、氖、氫、氧、氬、氮……
屬于“石”部首新出現(xiàn)的字: 碼、泵、硅、砝碼……
又如: “四化”、“語言美”等,也是新出現(xiàn)的,但這些字不是單字,而是詞組。
這些字都是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梢钥隙ǎ瑢磉會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實到現(xiàn)代漢語詞匯里來。自然,出現(xiàn)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過其它形式造出新詞來表達新的概念。
3、外來事物帶來了外來語。
漢語中的外來詞有意譯、音譯、部分音譯法三種。
意譯: 民主、科學、專政。
音譯: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檸檬、雪茄、巧克力、白蘭地、沙發(fā)、撲克、嗶嘰、尼龍、馬達、引擎、雷達、休克、奎寧、嗎啡、尼古丁、凡士林、邏輯、米、克、噸。
部分音譯: 啤酒、卡片、法蘭絨、道林紙、芭雷舞、摩托車、水泵。
4、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的改變,許多字眼的意義也起了變化。
比較下面句子里加點的字的古今意義的不同:
(1)、可燒而走也 《赤壁之戰(zhàn)》 古: 逃跑 今: 步行
(2)、以頭搶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 撞 今: 非法奪取
(3)、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赤壁之戰(zhàn)》 古: 不敬之詞 今: 偷東西的人
(4)、欲亡趙而走燕 《廉藺列傳》 古: 逃 今: 滅亡、死亡
(5)、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 勸告 今: 諷刺
(6)、勸學 《勸學》 古: 勉勵 今: 說服
(7)、使人給其食用 《馮諼客孟嘗君》 古: 供應 今: 給予
學習文言文或現(xiàn)代書面語某些復合詞和成語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演變。
(1)、詞義變化的一種形式是詞義擴大或者縮小。
例: 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赤壁之戰(zhàn)》
“中國”在這里指“中原”一帶,即黃河流域,不包括長江以南,現(xiàn)包括臺灣省在內(nèi)的三十個省市自治區(qū),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疆域。
從這一例可以看出,雖然字眼不變,但意義擴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國”,現(xiàn)卻指“世界”。
詞義除了擴大外,還有縮小的。
如: “臭”古時指一切氣味,現(xiàn)指跟“香氣”相對的一種難聞的氣味。這是詞義縮小的緣故。
又如: “金”古時指金、銀、銅、鐵。今天成了黃金的專用詞,不包括銀、銅、鐵,只有在少數(shù)情況下,還保留著古義,如“五金公司”。
(2)、詞義的轉(zhuǎn)移也是一種變化形式。
如: ①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 《馮婉貞》 古: 整裝 今: 完畢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zhàn)》 古: 供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今: 為國為民獻身
許多詞盡管字形一樣,古今的意義卻完全不同。它們之間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義代替了舊的意義。
(3)、詞義變化的又一種形式是詞義的弱化與強化。
如: ①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藺列傳》古: 獲得罪過 今: “得罪你了”“得罪”約相當于“抱歉”,意思輕。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藺列傳》 古: 對立今: 極深的怨恨。(重)
(4)、從變換形式上看,古代的單音詞很多成了復音詞或多音詞。(略,見前)
(5)、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同一概念時,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對》 古: 看重,看得起 今: 器皿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古: 廣泛 今: 淵博。
這些都是語言演變的明顯標志。
總之,語言的變化涉及語音、語法、語匯三個方面。由于語匯聯(lián)系人們的生活最為緊密,因而變化也最快、最顯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復雜。但是不管變化的形式怎么復雜,卻總是沿著語言的“簡”和“明”兩方面發(fā)展的。如:
過去講“病愈”用“瘳”chōu ( 病數(shù)月乃愈《獄中雜記》) ;講“兒童”用“垂髫”tiáo (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這些字既難讀又難寫,現(xiàn)在分別被“病愈”、“小孩”等詞代替了。
補充作業(yè)
1、寫出與下列文言詞相當?shù)默F(xiàn)代漢語單音詞。
走( ) 行( ) 往( ) 去( ) 返( ) 食( ) 履( ) 飲( )
2、解釋下面句子里加點的字,并說明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 三 課 時
第三部分: 語法和語音的變化。
1、語法的變化。
原句 譯文
(1)、吾誰欺? 我欺騙了誰?
(2)、不我知 不了解我
在古代漢語里,疑問句里的代詞作賓語時,放在動詞前面如例 (1);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也放在動詞前面如例 (2),這兩例都是古代漢語特有的語序。今天如果要表達上述意思,模仿過去的語序,把它分別說成“我誰欺騙了”“不我了解”,就不難了。從這兩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語序的變化。此外,現(xiàn)代漢語常用“把字式”,如:
“把信寫完”,“把收音機打開”“寫完信”,“打開收音機”;“得字式”如:
“打得好”,“寫得快”,這些格式古代漢語是沒有的。語法是語言中最穩(wěn)定的要素,許多語法現(xiàn)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這一節(jié)簡略地談了古今語法的一些不同現(xiàn)象,接著就指出:
“可是總起來看,如果把虛詞除外,古今語法的變化不如語匯的變化那么大!
2、語音的變化。
語音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韻部、聲調(diào)、形聲字三個方面。
(1)、從“第一”到“差別就更大”是寫韻部的變化。
《離離原上草》為什么今天讀起來不順口?
①榮róng②生shēng③城chéng④情qíng,這四個字按現(xiàn)代漢語語法,只有②③兩字韻母相同,①④則分別屬于其它韻部,讀起來就覺得不順口。這是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音讀的,如果用古代漢語語音去讀它,就會押韻。為什么有這種現(xiàn)象呢?
這是由于古人的發(fā)音器官不及今人發(fā)達,除了有些不必要的音以外,總的發(fā)音數(shù)是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這四個字在上古都屬于“耕”部,的確是押韻的。我們今天讀古詩不能誤認為現(xiàn)代不押韻的,古代也一定不押韻。
讀《春望》,標出它的韻腳(押韻的韻母)。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押韻的韻母: 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 ,這四個字的韻母,照今天的讀法,只有金、心同韻,都在侵部。
(2)、從“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寫聲調(diào)的變化。
就詩的平仄來說,陰平、陽平(一、二聲)是平聲,上聲、去聲(三、四聲)還有入聲是仄聲,F(xiàn)在普通話里已經(jīng)沒有入聲字了。入聲的特點是讀的時候短促而不能延長。吳語里還保留著全部的入聲系統(tǒng)!端陀讶恕愤@首詩讀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語音的古今變化。
(3)、從“又其次”,到全文結束,是寫形聲字的變化。
漢字中絕大部分是形聲字,都是由形旁和聲旁兩個部分組成。所以碰到生疏的字,可試著從聲旁來推測它的讀音和從形旁來分辨它的意義。
但是由于漢字使用的年代久遠,古今的讀音變化很大,靠聲旁來推測讀音,往往不準確,甚至推測不出。如: 涼、諒、晾都有聲旁,可是一個也不讀jīng
吮吸的吮不讀yǔn而讀shǔn,槐樹的槐不讀guǐ而讀huái。讀音沒把握時,必須勤查字典,以免誤讀。
小結寫作特點:
一、分塊說明:
第一部分概說語言也在變;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別從語音、語法、語匯三個方面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由于語匯變化最快、最顯著,所以說明最詳盡,其次是語音,再次是語法。盡管文章內(nèi)容較多,涉及面廣,給人的印象都是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二、舉例說明(方法):
不少說明文都是從概念出發(fā),先下個定義,然后再解釋一番。這樣說明事物難免抽象,讀者即使通過解釋把概念弄清楚了,一旦接觸它實際上又似懂非懂。本文十分重視舉例說明。無論是概述,還是詳述,根據(jù)說明內(nèi)容的變化,都逐個舉例,而且有些地方不厭其煩地舉了大量的例子。比如:
為了說明“有些字眼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這一觀點時,就例舉了舊時表示馬的名稱的十六種概念,還加了注釋。說明“外來的事物帶來了外來語”、“很多古代的單音詞現(xiàn)代都多音化了”、形聲字讀音的變化等,都舉了大量的例子,選的例子又比較典型。這樣給人的印象就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所說的道理也容易被人接受。
三、對比說明:
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為了說清楚這一問題,本文處處運用對比顯示它們的差異。如:
講“江、河”的詞義變化時,先指出“江”原來專指長江,“河”原來專指黃河;然后說明它們“后來都由專名變成通名了”。講語法變化時,也是先寫出文言文,然后再寫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課文里這類例子很多。由于運用了對比方法,就更鮮明、更具體地說明了古今漢語的變化。
補充作業(yè):
1、指出下面這些字中的形聲字,并說明它們的造字特點。
休、圍、塵、潘、想、上、聞、下、指、盲、旦、舟、通。
2、讀下面《春日》這首詩,標出它的押韻字的韻母,并說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讀法,為什么覺得不順口?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 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語文組 溫鈞 整理編寫)
[語言的演變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語言活動小班教案
3.語言教案活動
4.語言教案畫畫
5.關于語言的教案
6.
7.
8.語言活動教案
10.語言找朋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