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宗林
V 《核舟記》的作者魏學伸雖不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大名人,但《核舟記》卻是作者的大名作。因為,《核舟記》不但以僅僅400的字數(shù)囊括了那精巧玲瓏的小小工藝品--核舟上的所有內(nèi)容,而且,《核舟記》的語言還像它自身的工藝技巧一樣精美,它400多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它以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價值入選傳統(tǒng)的中學課文。
單單《核舟記》的語言就獨到難得。筆者根據(jù)古詩文教改體驗,認為導學本課時,可在學習字詞后,從本文語言描寫入手,以逐步地使學生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體感。但是,要啟發(fā)和指導好學生對本文語言的掌握,教者首先必須從如下兩方面去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
一、課文體現(xiàn)了核舟這一事物與語言的精確美。核舟作為古代雕刻的藝術(shù)精品,它離不開雕刻家的精雕細琢,《核舟記》語言的精確說明離不開作家的細微觀察和妙手偶得,才使本文達到雕刻的精確與語言精確的完美統(tǒng)一。如果沒有極佳的核舟素材,再高妙的作家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本文第二段只用80來字就清楚而準確地交待了核舟的形體大小、艙、窗、雕欄、刻字等五項內(nèi)容。作者的文字稍不簡潔,就不是80字能說清的,又因核舟的工藝是微型的,所以用詞稍一馬虎就可能欠準確,如二段中的“約”“有奇”“許”“旁開”“右刻”“左刻”和三段中的“卷端”“卷末”“微側(cè)”等語詞都準得恰好其分,卻又十分精練,使讀者一看就清晰明白。
二、形象鮮明美。核舟這一“奇巧”的工藝品所塑造的每個形象之所以能鮮明而突出地表現(xiàn)在讀者面前,那就是作者能依托核舟這一事物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再結(jié)合合于情理的邏輯思維,使核舟上的事理邏輯與作者的語言邏輯完美統(tǒng)一,才如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蘇、黃、佛印及舟子共五人各不相同的身分、志趣愛好、各為所事及細微動作,使他們各自的形象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寫魯直“若有所語”,佛印的神情“與蘇黃不屬”,舟子中的“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所刻之字“細若文足,色畫了了”。這些語句不僅使核舟上的人物在讀者面前形象鮮明,而且使核舟上的事物在讀者面前具體生動。與其說是對核舟人事的說明,不如說是描寫!逗酥塾洝返恼Z言看似古樸、實則精彩,特別是“珠可歷歷數(shù)也”一句使人感到那顆顆念珠歷歷在目,讓人叫絕。核舟上,蘇東坡《赤壁賦》的主題和意境也自然領(lǐng)會在讀者心中。
上述所道之美就是通過富有特色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它既表現(xiàn)出一個時代民間雕刻藝術(shù)的精妙絕倫和核舟上一代文豪的閑情逸趣,又表現(xiàn)出古代船工的生活習性和純樸的熱情,同時表現(xiàn)出作者的詩情畫意。這不但使核舟成為一道樸素而精巧的人文景觀,更使《核舟記》將這一人文景觀創(chuàng)造性地給予豐富和發(fā)展,成為古代人文的佳作!逗酥塾洝窂膶酥圻@一“奇巧”雕刻的事物解說上說是一篇小品說明文;從對生動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來說,它因極強的文學性又不失為一篇精美的歷史散文。
[淺析《核舟記》獨到的語言特色 --中學語文教改感想一得]相關(guān)文章:
1.《核舟記》教案
4.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6.核舟記原文及譯文
7.核舟記教學課件
10.白居易詩歌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