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英德市英德鐵路中學 李日金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同時也是各科教學要解決的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你的教學工作、你的上課效率就會事半功倍,反之亦然。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課后很少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語文,因此在上課時能夠認真聽課、認真思考問題的已屬鳳毛麟角。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是學生覺得上不上語文課都差不多,考試照考不誤。事實上也是如此。這就給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盡可能地利用課堂這塊陣地,調(diào)動起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誘導他們在課后也自覺地去學習語文。新課標提倡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其實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種反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著眼點是“教”,眼中很少有學生的影子甚至于沒有。新課標則著重教與學的緊密結合,特別是引導學生如何自主地去獲取知識,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在接受新課標的培訓以來,我在教學中對于如何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讓同學們?nèi)ァ罢f”。說什么呢,當然不是漫漫而談,不著邊際,游離于課本之外和遠離于他們的實際生活去談。而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找準切入點。有人說,語文和生活的內(nèi)涵和外延相等。這話有一定道理。任何形式的文章內(nèi)容均來源于生活(當然有的高于生活,比如文學作品)。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選用均采用新課標,文章選材大都和初中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這樣一來,如果找準了課文的切入點,學生就不會沒話可說了。如上《風箏》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我對小兄弟喜愛風箏的行為進行了精神虐殺,我們也許在閱讀中予以極大的同情,你在童年時(或者現(xiàn)在)或許也喜愛某樣游戲,你有過小兄弟這樣的經(jīng)歷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鳖D時,課堂上像炸開的油鍋,沸騰了。同學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悲慘”遭遇,說到動情處,有的無可奈何,有的氣憤填胸,有的一臉悲傷,表情不一而足。通過這一問,同學們既道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以前要靠老師不斷重復解釋同學們才懂的問題,現(xiàn)在通過同學們的設身處置去感悟就可以體會到。經(jīng)過“課文--學生--課文”的循環(huán),加深了同學們的情感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并且讓同學們體會到語文并非遠離我們,也并不是那么難學。在自信、盡情的表達中,同學們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親近感,興趣也就會隨之而來。
二、讓他們?nèi)ァ把荨。教材上不乏情?jié)生動、形象鮮明的段落句子(物別是記敘文)。以前上課對于這些段落句子總是一讀了事,然后再引導同學們運用“想象”去體會一下課文語言的精彩。美其名曰“想象”,其實,僅靠想象是難于體會其妙處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隔靴抓癢,并且這樣也給一些思想懶漢以可乘之機,長此以往就會使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消失殆盡,F(xiàn)在對于這些段落、句子的處理方式是采用“演”的方式,讓同學們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情節(jié)扮演其中的角色,再現(xiàn)課文的情境。例如我在上《第一次的文學嘗試》的時候,對于文中講到的希金斯自殺的幽默畫圖,我叫同學們?nèi)ケ硌菀幌逻@幅畫的內(nèi)容。同學們在臺下即刻行動起來。大部分同學能夠很好地再現(xiàn)畫面的內(nèi)容,并且有些同學還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加進希金斯的表情,不時地引發(fā)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同學們的表演非常幽默,不用教師多講,同學們表演過程中就充分體會到了作者的語言風格。再比如《風箏》這一課。課后練習題三,以前我的講解方式可能是叫同學們?nèi)ニ伎、討論,然后叫一、兩個同學來回答就了事了。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能夠認真去完成的只有極個別“聽話”的同學,大部分同學只能是做局外人。如今我則叫全部同學動起來,試演一下小兄弟的這種表情和這幾個動作。一聲令下,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有的同學在認真表演,有的同學則在一旁予以指正:“眼睛不能動,才是呆看”,“嘴巴沒有張開”,“你不是驚呼,而是在歡呼”,“你是在跳躍,但不是高興的跳躍”……這樣的聲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不用老師分析與講解,同學們在表演中就體會到了這些用詞之妙,體味到小兄弟對風箏的喜愛以及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的殘酷。更主要的是,同學們再現(xiàn)了課文的情境,成為文中的角色,實現(xiàn)了人本對話,大大增強了語感能力。同時通過表演,滿足了同學們的成就動機,使他們覺得語文知識可以在表演中去體會,去感悟。
三、讓他們?nèi)ァ盃帯。這里的“爭”是爭論的意思。蘇東坡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俗語有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欣賞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大多如此,你站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當然也就大相徑庭。過去的語文教學,往往強調(diào)所謂的標準答案。這其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切語文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主要看是什么問題,比如記敘文中的六要素、議論文中的三要素等都有相對固定的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像文章中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在特定場合的心理狀態(tài)、聯(lián)系讀者的實際談體會等等這些問題就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如果非得學生要怎樣回答,那只能是使我們的學生思維變得僵化、不懂變通。正是各人的生活閱歷、人生體悟、看問題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并且鼓勵他們盡量表達出來。在上《山中避雨》這一課的時候,我先叫同學們針對課文的這一題目想象一下,假如是你來寫,你們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內(nèi)容各異,就是沒有一種和作者想的是一樣的。然后,開始學習課文。學完課文后,我再問學生:“課前你們所說的內(nèi)容和課文內(nèi)容完全不一樣,是不是作者跑題了?你有沒有更好的題目?”同學們一下子來了興趣,有的同學說作者并沒有跑題,題目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起因。有的同學說作者跑題了,因為本文的中心意思是“樂以教和”,跟中心沒有多大關系,干脆就用“樂以教和”為題更為恰當。我沒有支持他們的任何一方,繼續(xù)讓他們討論,最后在同學們熱烈的爭論聲中結束了本課的學習。再比如我在上完《風箏》一文的時候,問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有一個同學問到:“‘我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兒童玩的游戲’,那么我認為什么行為才是有出息的行為呢?”我充分肯定了這位學生的積極思考。同時叫其他同學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同學們很快地得出這個結論:只有認真讀書才是有出息的行為。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認真讀書才是有出息的行為,那么我不給小兄弟放風箏,應該是為小兄弟好呀,為什么又說這是對小兄弟的一種精神虐殺呢?這一問正如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引起同學們的激烈爭論,爭論的結果依然是見仁見智。課堂上的爭論,有利于同學們厘清各自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各自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爭論,同學們間的思想得到碰撞,生發(fā)許多連老師也想不到的火花。這些都是同學們積極思考的思想結晶,對于他們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行為,如果又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肯定,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生長出來。
作者郵箱: lirijin030@sina.com
[新課標下激發(fā)學習語文興趣的幾點嘗試(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5.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