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地方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把握寫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運用,動詞、疊詞的精心選用。
二、能力訓練目標
1.訓練整體感知、揣摩語言的能力。
2.提高對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悟能力。
3.提高對情景交融意境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追求理想。
教學建議
一、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結構安排、寫景的層次和運用語言的技巧上。
二、本文語言精美,寫景狀物傳神,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自然地受到感染,體會文章的韻味。
本文語言樸素、典型,充滿詩意,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巧妙運用比喻、通感,精心選用動詞、疊詞的表達技巧。
解決辦法
1.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2.引導學生品味表達作者感情基調與感情發(fā)展變化的關鍵語句。
3.引導學生體味本文描寫景物的特點,從中領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4.通感的修辭方法學生第一次接觸,可以結合練習題講一點知識,必要時可擴展一些練習。
教學要點
講解《荷塘月色》,弄清作者寫作的緣起及描繪月色下的荷塘的特點,環(huán)境描寫與抒發(fā)感情的關系。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巧妙運用比喻、通感,精心選用動詞、疊詞的表達技巧。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解題:荷塘月色(加點部分板書,下同)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
朱自清在青年時代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向往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來也投身過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27 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悶之中。他既對現實不滿,又不敢投入火熱的革命斗爭中去,因而借賞景來排遣苦悶。本文中所反映出來的憎惡現實,想找一個安寧的所在而不得的苦悶心情,在當時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二、學生默讀課文,參照“練習”一,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教師先讀課文、正音并解釋詞語。
四、理清全文的段落。教師歸納:全文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即第 1 自然段),寫作者夜深人靜時去荷塘觀賞月色的緣由。第二大段,(2-6 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體,細致地描繪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靜,抒發(fā)作者淡淡的喜悅和哀愁。第三大段(末兩個自然段),寫江南采蓮習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結構完整,銜接自然緊密,寫景與抒情有機地揉合在一起。
五、講讀第一段。
(一)指名朗讀。
(二)提問:作者為什么惦念起荷塘來了?作者寫自己離開沉浸在寂靜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師生共同談話,注意“忽然”兩字。
月亮升高了,馬路上孩子們的嬉笑聲聽不見了,妻子拍著閏兒也漸入睡。周圍已經沉靜下來了,本來可以好好想一些問題,但是,許多的事縈繞在自己頭腦中,無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找尋片刻的心靈的寧靜而去荷塘邊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蕩。
六、講讀第二段:
(一)提問,這一段是按照什么線索來寫的?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這一段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過程來寫的。按照作者的活動、視線的轉移,有層次地展現荷塘月夜的美麗景色,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小路(第 2 節(jié))--荷塘(第 4 節(jié))--月色(第 5 節(jié))--荷塘周圍的樹(第 6 節(jié))
漫步--思索(線索)(板書)
(二)講讀第 2 節(jié):
文章先寫去荷塘必經的小路。提問:這條小路有些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僻,多樹的特點(板書),這三者中,幽僻是主要的特點。曲折與多樹是構成幽僻的重要條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隨荷池彎曲,呈曲折之態(tài)。多樹則蓊蓊郁郁,更顯幽深僻靜。
文章用了對比的方式,襯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對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沒有月光的晚上(陰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寫出景色朦朧,富有詩意,第一次把“月色”點了出來。
(三)講讀第 3 節(jié):
提問:這一節(jié)寫作者去荷塘時的感受,請你說說這種感受的具體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請學生把“象今晚上,……現在都可不理”這段話劃出來。這是作者感受的具體內容。作者感到在這種幽僻的壞境之中,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在這種環(huán)境里,可以不做違心的事,不說違心的話,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拋棄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理解這種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進一步點明了夜游的原因。
(四)講讀第 4 節(jié):
背誦課文第四段,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寫月下的荷塘景物順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點?
先總寫荷塘,再寫葉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點觀察,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
(2)鑒賞景物特色及語言技巧
荷塘 曲曲折折 用疊詞,突出廣度
荷葉 田田 用疊詞,突出密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動寫靜,寫出了高而圓的風姿
荷花 裊娜,擬人,飽滿的花朵姿態(tài)柔美
羞澀,擬人,含苞欲放的嬌美情態(tài)
明珠,比喻,晶瑩剔透地閃光,暗寫月光柔和
星星,比喻,忽明忽暗地閃光,暗寫月光柔和
美人,比喻,纖塵不染的美質
荷香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通感,將嗅覺形象訴諸聽覺形象,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擴大意境,烘托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這是月夜獨處的獨特感受
荷波 閃電,比喻,突出快速
凝碧,以靜寫動
流水 脈脈,擬人,默而有深情
(3)歸納月下荷塘的總體特點,寄寓的感情素淡,寧靜,寄寓了淡淡的喜悅之情。
(五)講讀第 5 節(jié):
背誦課文第五段,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先寫月光,再寫月影,最后寫光與影。
(2)作者選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月光,有什么好處?
“瀉”,照應“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這個喻體,增強動感,表現了月輝照耀、一覽無余的情景。
“浮”,水氣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以“青霧”襯“月光”,表現了月光的朦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瀉”字而來,一個“洗”字表現了月光潔白柔和而又鮮艷欲滴。
“籠”,“夢”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來,一個“籠”字表現了月光下葉子與花的輕飄柔美的姿容,襯托了月光的朦朧、柔和。
(3)月光朦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為什么說“恰是到了好處”?
原因是天上有一層淡淡的云!昂摺北扔骼收眨靶∷北扔鞯脑普谧×藵M月的意境。這種朦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
(4)作者為什么又要寫月影?哪個動詞用得精妙?
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樹。月影當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輝映,能使月色表現得更為精妙。
一個“畫”字用得精妙,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5)寫光與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運用了比喻與通感的手法。將視覺形象化為聽覺形象,光與影的黑白塊兒仿佛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寫活了。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yōu)美、悠揚、和諧動聽,兩相烘托,擴大了意境。
(6)這段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總體特點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朦朧,和諧,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
七、講讀末兩節(jié)。寫夜游荷塘引起的聯想,想到古代詩詞中對采蓮的描繪從而引起牧想,想到古代詩詞中對采蓮的描繪從而引起對江南美好生活的懷念,表現了作者對眼前的寂寞、毫無生氣的環(huán)境的不滿之情,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鄉(xiāng)的哀愁中結束全文?br>
八、寫作特點: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富有韻味。作者是如何使語言表達得如此美的?
(1)作者精心選用恰當的動詞,使語言準確、貼切,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意境。
(2)作者善于運用疊詞,傳神地描寫事物特征,加強語氣,舒展文氣,增加音韻美,深化物態(tài)情貌。
(3)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形象生動,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神的意境。
九、歸納中心思想。讓學生歸納,教師總結。從荷塘月色美麗景色的描繪中,表露了作者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結、擴展
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于通過鑒賞作者的景物描寫去把握其中寄寓的情感。而鑒賞作者的景物描寫,要善于分析景物描寫的層次、景物描寫的技巧造成的效果,要品味景物的特點,最后歸結到美感特征。
課外閱讀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綠》,領悟寄寓在梅雨潭的綠中的思想感情,并與《荷塘月色》表現的思想感情進行比較。
布置作業(yè)
自由命題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方法,在選用動詞與疊詞上下點功夫。
附:板書設計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荷葉像裙 形態(tài)美
荷花似星
月下荷塘 荷香比歌 動態(tài)美
葉顫如電
“波浪”凝碧 靜態(tài)美
流水含情
月光如水
荷 薄霧似紗 正面為主
塘 荷塘月色 花葉若夢 素
月 灌木黑陰斑駁 淡
色 楊柳倩影如畫 側面為主 朦
光影和諧似曲朧 朧
樹色如煙似霧
楊柳風姿綽約 靜
荷塘四面 遠山隱隱約約 ↑
燈光沒精打采 ↑ 襯
蟬蛙靜中顯鬧 動
【有關材料】
一、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省紹興市,1898 年生于江蘇省東?h。1903 年隨家定居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 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為“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教書。
在大學時代,朱自清就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3 年發(fā)表的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9 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 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chuàng)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詩文選集》。
二、月夜有無蟬聲?
《荷塘月色》中有一處寫到作者在月下漫步荷塘時聽到了蟬聲。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
后來有一位叫陳少白的寫信給朱自清,說蟬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為此問了好幾個人,他們也都認為陳的話不錯。朱自清為了進一步弄清問題,又去請教他在清華大學的同事昆蟲學家劉崇樂教授。劉崇樂則從別一個人的著作里摘抄了一段文字寄給朱自清,這一段文字說月夜確有蟬聲,不過那位著者又說,平常夜晚蟬子是不叫的,那一個月夜,卻聽到它們在叫。這么一來,朱自清反復考慮,就把“好幾個人”的話當作“客觀實際”,而把那個著者的親耳所聞當作“是個例外”,至于自己文中那一段描寫,則自認是“記憶錯誤”。于是朱自清給陳少白復信,表示了感謝,并且慎重表示:散文集《背影》(里面收有《荷塘月色》一文)以后再版要刪掉月夜蟬鳴的句子。
過了些時候,陳少白又在《新學生》月刊上發(fā)表文章,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并且涉及到宋代王安石的《葛溪驛》一詩,因為這首詩里也有月夜蟬鳴的描寫。也就在這個討論之后,朱自清自己又有兩次親耳聽到了月夜蟬聲,“跟《荷塘月色》中所敘的有相同的地方”,朱自清因為“有切己的問題在心里’,所以對此印象格外深刻。這才寫了《關于“月夜蟬聲’》一文,公開作答。從這番周折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對寫文章是極其認真負責,絕不含糊的。
朱自清還從這件事中引出一個更深的教訓,他在作答的文章中深有感慨地說:“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概括的推論。例如由有些夜晚蟬子不叫,推論到所有夜晚蟬子不叫。于是相信這種推論便是真理。其實只是成見。這種成見,足以使我們無視新的不同的經驗,或加以歪曲的解釋。我自己在這兒是個有趣的例子!敝熳郧暹@一段話意味深長,它告訴我們輕率的推論會使人們誤把成見認作真理,妨礙我們獲得新的經驗,接受新的知識,這個體會和認識已經遠遠超出“月夜”有無“蟬聲”的討論本身了。
三、荷塘夕照明--懷念朱自清先生
今年(1978)八月十二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清華大學為了紀念他,把座落在“水木清華”池邊的古老方亭命名為“自清亭”。它和附近小山坡上紀念聞一多先生的“聞亭”比鄰而立。朱、聞兩位老教授,都是毛澤東同志稱頌過的“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自清亭”的命名,使我想起解放初清華園的荷花池畔,也曾為紀念他而建過一個草亭,名“荷塘月色’。那草亭早因破舊而拆除了,可是,那荷塘呢?
夏日的黃昏,剛下過一回陣雨。雨過天晴,我信步來到荷花池畔。荷塘一片碧綠,間雜著朵朵蓮花,微風中送來陣陣清香。
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這是我在中學里讀過的。在解放前,到清華念書的時候,我打聽到朱先生筆下的荷塘,就是這個荷花池,走去一看,原來不過是一灣死水,幾樹垂楊,敗葉殘花,潦倒其間。塘中央還有座小島,島上雜樹叢生,荊棘遍地,偶爾還從斜刺里跑出一兩只野兔來,人稱荒島。
朱自清寫《荷塘月色》的時候,這里是“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篇文章的頭一句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冷僻而又有幾分清幽的荷塘月色,就正好成了他“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暫時“自由”“獨處”的地方了。
我那時雖是工學院的學生,由于愛好文藝和對朱先生的傾慕,對清華園里的進步文藝活動,總是要擠進去聽聽的。朱自清經常出席文藝晚會,發(fā)表演講。他這時已不是我想象中風度瀟灑的詩人,而是一個扶著手杖,身材瘦小的老人了。但看去精神卻很好。他認定了前進的方向,提出要做“向下的”知識分子,即接近工農大眾的知識分子。他領頭發(fā)表反對國民黨打內戰(zhàn)的和平宣言,在抗議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學生的爭人權宣言上簽名,起草教授罷教宣言,還常扶著手杖去征集簽名!暗孟﹃枱o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他這用以自況的詩句,表明晚年的朱自清的確不再是寫《荷塘月色》時感傷獨處的朱自清了。
朱自清寫過一首《挽一多先生》的詩,稱聞一多是“一團火”,那么,自清先生又該比作什么呢? 他同聞一多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也許是一池清水吧。雖是清水,也會時起波瀾,甚至卷起千堆雪。不是嗎? 你看他在 “一二九”運動中,跟隨清華學生游行隊伍進城,“一二一”運動中,他到靈堂向四烈士致敬。聞一多被害時,他冒著危險,在成都各界人士追悼會上發(fā)表演說。他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在日記中寫道:“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余仍決心簽名……此雖只為精神之抗議,但決不應逃避個人責任!痹趶浟糁H, 他還一再囑咐家人不去買那出賣中國人靈魂的“救濟面粉”……
在池塘邊漫想,清華園這些年的風風雨雨,更教人心潮難平。從朱自清的詩句,想到葉帥的“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兩句詩反映了我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壯志豪情;我想,也反映出今天老知識分子們的心境吧。而《荷塘月色》呢,該另有新篇了。
(摘自《光明日報》)
四、《采蓮賦》參考譯文(羅定五)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蓮去。鹢首船頭來回轉,交杯頻遞笑把愛情傳。槳板輕搖水草緊絆,船頭微動浮萍才分開。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綢衫兒束細腰。情意綿綿難分割,戀戀不舍把頭回。春末夏初好季節(jié)啊,葉兒正嫩花兒才開。撩水逗樂笑微微,怕水珠濺身弄濕衣。忽然又覺船兒斜,急忙收起綾羅裙。
作者郵箱: fjsiv-yu@163.com
[荷塘月色(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荷塘月色課件
2.《荷塘月色》課件
3.《荷塘月色》教案
5.荷塘月色講課課件
7.荷塘月色教案課件
10.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