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申勇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尚市鎮(zhèn)二中 凌云
提起自薦,人們很自然地就想到毛遂。毛遂是戰(zhàn)國時代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的千名食客之一,三年中從未顯山露水。秦兵進攻趙國,平原君要到楚國去求援,在門客中挑選20名文武具備的人跟隨,已挑定19個,還差一個,毛遂于是自我推薦跟隨他去。平原君和楚王談了半天沒有結(jié)果,虧得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兵去救趙國。他憑著自己出色的才智和過人的勇氣幫助平原君贏得了趙國外交史上的一次重要勝利。
毛遂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激勵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他們躊躇滿志,胸懷一身本事,想為國為民請命。真是國家有幸,人民有幸,志士有幸!
然而,縱觀歷史,自薦者多矣,而成功者寥寥也。就拿毛遂來說,當初平原君選人,人數(shù)不夠,毛遂自薦了。有一段對話: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下毛遂,問道:“先生到我這里幾年了?” 毛遂答:“三年!逼皆龓еS刺的口吻說:“大凡有才能的人,就象錐子裝在布袋里一樣,那鋒利的錐尖立刻就會露出來,你在這里已經(jīng)三年了,我怎么沒有聽到你有何本領(lǐng)?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來好了! 可見毛遂自薦之初,平原君對他的才能是懷疑的。
好在毛遂就是毛遂,只聽他對平原君說:“今天你就把我裝進布袋吧!要是早把我裝進布袋,連整個錐子都已鉆出來了,哪會只露一點尖呢?”于是平原君帶著毛遂等二十人出使楚國。毛遂果然不負所望,脫穎而出,成就大事。平原君回到邯鄲,見了趙孝成王,說:“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先生。他那三寸長的舌頭,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啊”!
當今社會,從人才市場到企業(yè),人人都必須是毛遂,人人都必須會自薦,過去那種大學畢業(yè)后坐等分配,拿了分配單到單位報到,然后向領(lǐng)導表態(tài)“組織的需要就是我的自愿”等等,早已一去不復返。今天的大學畢業(yè)生們,從大二大三就四處打探,尋門路,托關(guān)系,再精心制作求職材料,這些基礎(chǔ)工程,早已令當年毛遂自愧不如。但從人流如潮的人才市場冷眼看去,知己不知彼,知彼不知己,甚或兩不知者為數(shù)還不少。推銷自己,卻不一定受到重用。往往是用人單位對你初入崗位不熟悉,或雖熟悉但由于短期利益使然,不相信或不敢啟用你,將你閑置一旁,美其名曰:考察鍛煉。一旦長久不用,再來安慰道:是英雄總有用武之地。嗚呼!英雄遲暮,廉頗老矣,倘若不轉(zhuǎn)崗他去,那就只有等來世再用吧。
筆者想,毛遂是幸運的。假定當年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呆下去而沒有碰上那個代表團缺人的機會,他能拔尖而出嗎?假如毛遂自薦而平原君堅決不許他隨行,他能拔尖而出嗎?假如二十人的代表團到楚國后談判一帆風順,用不著毛遂的"三寸之舌",沒有一個關(guān)鍵時刻好讓他顯現(xiàn)他的勇敢和機智,他能拔尖而出嗎?
由此可以推想,發(fā)現(xiàn)人才是不容易的,重用人才就更難。如果一個人雖然敢于自薦,但苦于沒有鍛煉的機會,加上領(lǐng)導顧慮重重,不敢試用他,始終把他像錐子那樣放在布袋中,他就根本不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脫穎而出"!
據(jù)說毛遂花了3年時間觀察平原君,深知其禮賢下士,所以才下決心屈居門客,等著出人頭地,避免明珠暗投;他又深知,動蕩時期必有英雄用武之地,跟著干大事業(yè)的平原君,定能施展聰明才智,但要腳踏實地,耐住寂寞;毛遂還懂得,審時度勢,量力而行,該出手時就出手,毅然脫穎而出,勇挑重擔。終于,毛遂懷揣“錐子”于胸,有朝一日露出“鋒芒”,贏得君王大贊:“你小子強于百萬之師!”
如果我擁有一身本事,我情愿錐藏布袋,待人發(fā)現(xiàn),哪怕錐銹袋穿,也不想自薦。
作者郵箱: 383430482@163.com
[不想自薦(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不想起床的說說
3.不想說晚安的說說
6.高中自薦自我介紹
9.簡歷自薦書怎么寫
10.簡歷中的自薦書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