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xué)目標:
1、 體會以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真情的表現(xiàn)手法。
2、借、簌、爨、束發(fā)、牖、歸寧、無聊等詞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3、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4、學(xué)習怎樣寫真情文章。
二、教學(xué)重點:以情感人
三、教學(xué)難點: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氣氛。
四、課時設(shè)計:三課時
五、教學(xué)過程
項脊軒志
一、導(dǎo)入新課:
(一)、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我們古時文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歸納的人生的“四喜三悲”大家知道嗎?(四喜: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三悲:幼年喪親,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悲喜之情于我們心中均刻骨銘心,那么,悲喜之情哪一種情留給我們的記憶更深更遠更久長呢?我想應(yīng)該是悲情。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這樣一篇關(guān)于悲喜的文章《項脊軒志》。
(二)、題解式導(dǎo)入:介紹背景:從書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項脊軒”是作者在昆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
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
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
史書記載,作者于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
后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
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說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象征著作者的小有建樹,那么作者在向親人們宣誓,他日他一定會讓他自己的功名事業(yè)根深葉茂,庇蔭子孫。
“志”: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前一單元的《游褒禪山記》《石
鐘山記》屬游記,總的屬這類文體。
在“淮水東邊舊時月”中,“月”見證了“石頭城”的興衰。在 “項脊軒志”中, “項脊軒”就是歷史的見證。
關(guān)于作者及唐宋派文學(xué)常識,請大家看手中的資料。
二、 討論問題,預(yù)計討論結(jié)果
1、閱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句和過渡句編寫提綱
關(guān)鍵句是: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薄
“余既為此志, 后五年” “既”:已經(jīng)。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兩個信息:
一是全文主要是寫作者的“喜”和“悲”。
二是前四段是主體,后兩段是補記,文章由此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提問:了解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重點之后,我們再來看看悲喜之情是怎樣貫穿全文的。
明確:作者用總括句提出來的。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深入:請大家抓住關(guān)鍵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先看老屋:
⑴、文中寫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閣子; ③祖母的關(guān)心與鼓勵;
②母親的慈愛 ④夫妻的相敬如賓
⑵、文中寫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舊; 、谥T父分家;
③母親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不效);
⑤妻子的亡故; ⑥失 火。
以上這些是對文章悲喜之事的概括,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體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
師生共同分析文中關(guān)于喜和悲的細節(jié)描寫:
1、教師示范分析:
在分析細節(jié)描寫時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一個個看似孤立的細節(jié)拼湊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畫。
如:項脊軒圖:設(shè)問--修葺后的南閣子,為何如此深得我心?它的美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之美
植蘭桂竹木于庭--氣節(jié)之美(香飄四溢 高風亮節(jié))
偃仰嘯歌……人至不去--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朦朧美(這是美的極至,是人與景的融合)
還有一個最關(guān)鍵的原因:這個小軒是屬于自己的,環(huán)境是自己的。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優(yōu)美的讀書的小天地,誰不高興呢?
總結(jié):作者寫項脊軒的修葺與軒中的生活,寫自己在這不完美的世界里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其著意處不在于此,寫喜的目的是為了給下文寫悲做鋪墊。
2、四人小組各找出一副優(yōu)美的圖景:
明確:
頹敗凌亂的家道衰落圖:
東犬西吠 ,客逾皰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真摯深沉的至親關(guān)愛圖:
先妣: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大母:以手闔扉、喃喃自語、持象笏至(“吾兒,久不見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勤勉發(fā)奮的書生苦讀圖:
借書滿架,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一往情深的夫妻恩愛圖: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
3、教師陳述:
我們同學(xué)分析了這么多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并把它串聯(lián)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景。那么,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描寫就是作品中對具有典型意義和藝術(shù)魅力的細小情節(jié)(多為人物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藝術(shù)性的重要因素。
教師總結(jié)
作者居于項脊軒,有不少的快樂,但又有太多的悲哀,原文有“然余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提問:文章這么感人,在選擇細節(jié)描寫上有何獨到之處?
歸納:細節(jié)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
細節(jié)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
細節(jié)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
結(jié)論:由此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對祖母、母親、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關(guān)鍵詞句的分析:
1、軒中,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后“迨諸父異爨”面目全非,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慨?
明確:
關(guān)鍵詞語:“一”:一個整體(暗含家庭和睦之意)。
“異爨”:分灶吃飯(引申為分家)。
關(guān)鍵句子:“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門”、“墻”“籬”“墻”這里主要指家人不和,叔伯分家。
2、作者回憶了軒中的幾個人,先寫的是母親,敘了母親的什么事,想一想,這是一個怎樣的畫面?
明確:從母親和祖母的動作和話語中可感受到母愛濃濃的愛意,祖母殷切的期望。
3、祖母呢?我的祖母又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她為什么這么做? 說:吾兒,久不見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做:以手闔門;持一象笏至 表達了祖母對我的關(guān)懷和期望。
4、怎樣理解“語未畢, 余泣,嫗也泣”、 “長號不自禁”這兩句話?
⑴、姊在老姬懷中呱呱啼哭,母親聞聲趕來問饑問寒的情景。這兩件往事是通過老姬的回憶串連起來的。作者八歲喪母,很早就失去了母親的愛撫和關(guān)懷,但正因為如此,作者對于母親也懷有更深的眷戀之情,F(xiàn)在,曾侍候過母親的老嫗來到軒中,常常指指點點,“某所,而母立于茲”;有時,還繪形繪聲地描寫母親當年對兒女如何關(guān)懷。母親早已逝去,然而母親的遺蹤如今仍處處可見,母親親切的話語還響在耳邊,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呢?因此,話語未畢,作者不禁潸然淚下。
至于老姬,一則因為“先姬撫之甚厚”,二則也有感于母親一片慈愛之心,所以也隨之哭泣。這一筆明寫老嫗,實際上進一步贊美了母親的品德。
這是由作者的身事和遭遇造成的。
歸有光自幼苦讀,9歲能文,但仕途不利,35歲才中舉人,后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于是遷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講學(xué)二十余年。他的學(xué)生很多,稱他為“震川先生”。到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一生郁郁不得志。這樣的遭遇,必然使作者時時感到“悲”,寫“先大母”,重在說明對遺教的不忘,把祖母的期望同今天自己對前途命運的憂慮交織起來,以至“長號不自禁”。
如果換作在座的諸位,你們也會潸然淚下嗎?泣什么?長號什么?
明確:母親去世,祖母歸西--人亡物在之痛
5、“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我和妻子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我的感情怎么樣?
明確:親密無間,恩愛無比(具體內(nèi)容見上)
6、文章中“不常居”就以交代完后事,按理可以結(jié)束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尾加上一棵琵琶樹,一棵亭亭如蓋的琵琶樹,是畫蛇添足還是神來之筆?試作賞析。
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lián)系起來,移情于物。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悲”,作者的“悲”因何而發(fā),他懷念的是什么?
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懷念的是人,尤其是他所摯愛和懷念的先大母、先母和亡妻。但是作者的構(gòu)思非常巧妙,寫人卻不從人落筆,而是借軒寫人,借軒抒情。項脊軒是作者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的一個觸發(fā)點,是全文構(gòu)思的一個線索。
重點詞語解釋
借:“借”古籍排為“藉”,課本排印為“借”,是推行簡化字后相應(yīng)改動的。
“藉”,《辭!贰吨腥A大字典》均釋為“薦”!八]”就是“陳列”,照此解釋,全句可理解為“陳列的書堆滿了書架”。
另外,中華書局出版的《震川先生文集》和朱東潤主編的《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都作“積書滿架”講,積者,存也,室內(nèi)存書擺滿書架。
向:何九盈、蔣紹愚所著《古漢語詞匯講話》一書云:“在上古漢語中,表示窗戶的詞有三個:向,牖,窗!墩f文》:‘在墻曰牖,在屋曰窗!郑骸,北出牖也。’意思是在墻上開的窗戶叫做牖(古代的房子室戶偏東,戶西相應(yīng)的位置有一窗就是牖),在北墻(開)的窗戶叫做向!啊,原來是在屋頂開天窗的意思,遠古時候的建筑往往從屋頂開一洞口取明。后來發(fā)展為所有的窗戶都叫做‘窗’,‘向’、‘牖’兩個詞就消失了!边@個論斷是正確的。
廳:在古代園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質(zhì),用以會客、宴請、觀賞花木。因此,室內(nèi)空間較大,門窗裝飾考究,造型典雅、端莊,前后多置花木、疊石,使人置身廳內(nèi)就能欣賞園林景色。文中“廳”指一般說的客廳。
稱謂方面:
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大父(父親的父親)、大母(母親的母親,即祖母)。在稱謂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或年長者!跋儒,已去世的母親!抖Y記》:“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惫嗜ナ赖母赣H稱“先考”,去世的母親稱“先妣”。
束 發(fā):“束發(fā)”,指男孩15歲。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稱謂。兒童時期,頭發(fā)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稱謂“總角”,于是稱童年時期為“總角”。男孩成童束發(fā)為髻稱“束發(fā)”,而“成童”即長到一定年齡的兒童,一般認為是15歲,故男孩15稱“束發(fā)”。
孩提是幼兒之稱,豆蔻乃處子之方。須眉系指男身,巾幗即是女郎。男子二十稱弱冠,女子十五稱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稱半百,稱知命,六十稱花甲,稱耳順,七十稱古稀,八十、九十稱耄耋,百歲老人稱期頤。,
婚姻及其他方面:
“閣子”即子,子即小室
“歸”,舊時指女子出嫁。孔穎達疏:“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 此外,女子出嫁亦稱“適”!犊兹笘|南飛》:“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苯窳x:回來。
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另外,古時諸侯朝覲畢,天子問其民安否,也叫“歸寧”!皻w寧”又不同于“歸省”,“歸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
象笏: 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畫或記事。據(jù)《明史輿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員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爨:燒火做飯。這是一個會意字,下“火”中間是“鍋”上面是“甄子”加兩個把手。
簌:原是一種多孔樂器,與現(xiàn)在是蘆笙差不多,發(fā)出和諧音,現(xiàn)已失傳。現(xiàn)在指自然界發(fā)出的各種美妙的聲音。
過:古義:訪問,看望。今義:經(jīng)過。
名詞作狀語:
雨澤【下】注(向下) 【前】辟四窗(在前面) 東犬【西】吠(朝西)
【內(nèi)外】多置小門(在內(nèi)外) 室【西】連于中閨(往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用手,親手)
名詞作動詞:
垣墻周庭(筑墻) 客逾庖而宴(吃飯)
介詞短語后置句、省略句(見資料)
寫作特色:
1、于選取生活中的瑣事,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細節(jié)描寫。
3、語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濃郁真摯。
作業(yè):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以“感悟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不低與800字的文章。
板書設(shè)計:
變化之可喜(煥然一新)
軒之喜 〈 獨處之可喜(悠然寂靜)
景色之可喜(姍姍可愛)
狹小 明亮
破舊←-前―修葺-后-→幽雅
陰暗 安靜
人物 細節(jié)描寫 人物特點 作者感情
諸父 東犬西吠…
雞棲與庭 兄弟隔膜
天倫不再 家道敗落
無限感慨
母親 叩門扉曰 關(guān)懷愛撫 母愛難忘
【“余泣”】
祖母 闔門持笏 關(guān)懷憐
愛期待 遺教難忘
【“長號不自禁”】
妻子 問古事、學(xué)書 快樂真摯 恩愛難忘
【“室壞不修”“亭亭如蓋”】
補充資料;
作者的經(jīng)歷時間表: 8歲喪母,15歲讀書,18歲寫作此文, 23歲結(jié)婚,35歲才中舉人,后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到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一生郁郁不得志。
以小組形式對課文進行賞析,根據(jù)相應(yīng)內(nèi)容擬題,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1、《恰似無意卻有意》
2、《大母持笏望子成龍》
3、《喃喃自語,殷殷期望》
4、《睹“樹”思人》 (教師提示:“吾妻所手植也”,“手植”與“今已亭亭如蓋矣”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意蘊無窮,無處話凄涼》 (教師引導(dǎo)分析:大家庭的客廳成為雞棲息之地,表明了家道的衰落。)
6、《殷殷關(guān)切情》 (學(xué)生分析了“闔門”與“關(guān)門”的區(qū)別。)
7、《項脊軒,百年滄桑》 (寫出破敗之景象,無奈之悲傷。)
8、《偃仰嘯歌》 (側(cè)重分析環(huán)境的幽靜舒適,心情是喜愛愉悅的,性格是安貧樂道的。)
9、《扃牖而居,閉門苦讀》 (層層分析:扃牖-苦讀-改變家境-實現(xiàn)大母期待-改變家族命運-自我勉勵。)
四、疊字“助”情。
和一般疊詞一樣,本文的疊詞也是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樂美。如用“寂寂”來烘托環(huán)境之清靜,用“往往”來渲染門墻之雜亂,用“呱呱”來描摹小兒的哭聲,用“默默”來狀寫作者攻讀之刻苦。又如寫月下之樹隨風搖曳,用“姍姍”;寫枇杷樹高高聳立,用“亭亭”。用疊詞,摹聲更為真切,狀物更為細致,寫景更為生動。而且讀起來,音節(jié)和諧,更富美感。
但短短一篇散文(全文不到800字),作者為何六用疊詞,單純是為了狀物、寫景、繪情?顯然難于令人信服!半S物以宛轉(zhuǎn)”,“與心而徘徊”,劉勰老先生可謂一語中的。寫物關(guān)情,情景交融,這才是本文多處用疊詞的真實用意。如“寂寂”一詞,既強調(diào)環(huán)境的清幽、靜謐,又充滿了對“項脊軒”的生活的懷念;“往往”一詞既強調(diào)門墻到處都是,語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對分家后出現(xiàn)的雜亂現(xiàn)象的不滿和對家族衰敗的哀痛。再如“亭亭”一詞,既使人想到樹木高高聳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這一筆中間,寄寓了作者對亡人的感慨和惆悵,讀來富有余味。
[項脊軒志教案設(shè)計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