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4-2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欣賞作者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shù)技巧。 

2. 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 

3. 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通過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技巧手法。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教師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陡呱搅魉罚捍呵飼r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并贊嘆不絕。伯牙十分驚嘆,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并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xiàn)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nèi)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后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嘆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chǎn)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作家作品介紹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詩壇代表人物。與詩人元稹合稱“元白”,與詩人劉禹錫合稱“劉白”。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政治諷喻詩;二是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前者把當時社會病態(tài)的癥結(jié)所在,幾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筆底。后者則有著曲折離奇、自具首尾的細致的情節(jié)描寫,和完整而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當時號稱“千字律詩”。 

創(chuàng)作歷程: 

(1) 前期(從入仕到被貶江州司馬) 

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遺。寫下了大量政治諷喻詩,針砭時弊。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顿u炭翁》《觀刈麥》等 

(2) 后期(從被貶到死) 

獨善其身的時期,揉儒家的“樂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來作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寶,悔恨自己“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力求做到“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以閑適感傷為主。有《長恨歌》、《琵琶行》。 

關(guān)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如曹操的《短歌行》。 

背景介紹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擁兵割據(jù)的藩鎮(zhèn)吳元濟有勾結(jié)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不能過問朝政,但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書請求緝捕兇手。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杜眯小肪褪瞧浔毁H期間創(chuàng)作的千古名篇。 

三、自讀詩前小序,疏通文意。 

元和十年,予左遷(降職為)九江郡司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鏗鏘悅耳地)有京都聲(京城樂曲的聲調(diào))。問其人,本長安 倡女(歌女),嘗學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樂師) ,年長(年齡增長)色衰(容顏衰老),委身(嫁給 )為賈人 (商人)婦。  遂(就 )命酒(叫手下人擺酒),使快(暢快)彈數(shù)曲。曲罷(彈完)憫然(憂郁的樣子), 自敘少小(年輕)時歡樂事,今漂淪( 漂泊淪落)憔悴,轉(zhuǎn)徙(輾轉(zhuǎn)遷徙 )于江湖間(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調(diào))二年,恬然(淡泊寧靜)自安,感斯人言(被這人的話感動了 ),是夕始(才)覺有遷謫意(被貶謫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為(寫)長句(七言詩),歌(作歌)以贈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 )《琵琶行》。   

鑒賞小序,思考: 

詩前小序?qū)懥诵┦裁磧?nèi)容?對全詩有何作用? 

明確: 

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梗概,概括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diào)。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四、整體感知 (聽朗讀帶) 

    

誦讀感悟  

  1.文言知識歸納  

言:感斯人言               話,名詞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         說,動詞  

數(shù):使快彈數(shù)曲   幾,表不確定的數(shù)目,數(shù)詞  

  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數(shù)量,名詞  

  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    說話,回答,動詞  

  今夜聞君琵琶語    曲,名詞  

為:因為長句         寫,創(chuàng)作,動詞wéi  

  初為《霓裳》后《六幺》  彈奏,動詞wéi  

  為君翻作《琵琶行》   替、給,介詞wèi  

輕:輕攏慢捻        輕輕,形容詞  

商人重利輕別離     輕視,動詞  

泣:滿座重聞皆掩泣    哭泣,動詞  

座中泣下誰最多     眼淚,名詞  

古今異義詞  

因為:古:兩個詞,于是創(chuàng)作。    今:表原因的連詞。  

闌干:古:參差錯雜,縱橫散亂。    今:用木、石、鋼材制成的攔擋物。  

向前:古:從前、剛才。      今:介詞和方位名詞構(gòu)成的兩個詞。  

老大:古:年齡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顏色:古:神態(tài)、臉色。 今:色彩  

文言句式  

歌以贈之         賓語前置  

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賓短語后置;于,向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介賓短語后置;于,在  

  本(是)長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謂語  

  使(之)快彈數(shù)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2、文章結(jié)構(gòu) 

詩人               琵琶女 

秋江夜送客       寂寞守空船 

月夜聽琵琶       月夜彈琵琶 

聞之長嘆息       凄涼訴身世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感傷話謫居       感懷良久立 

司馬青衫濕       卻坐促弦急 

        琵琶行 

琵琶女身世為明線,作者的感受為暗線 

3.思考、討論、回答文章主要寫了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點撥:文章主要寫了琵琶女的琴聲和詩人的感受兩部分內(nèi)容。文章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Ⅰ、尋找思路  

   我們從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文章。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點撥: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二節(jié)(暗寫),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節(jié)(明寫),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明寫)(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點撥: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讓學生在文中找)。  

Ⅱ、分析“三奏”  

  1.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擬設置如下問題:(投影顯示)  

(1)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 (暗寫、略寫) 

這是種音樂的側(cè)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手法, 

  (2)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點撥: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此二句在寫什么?有何作用? 

概括寫出主客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的神往,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琵琶曲強大的吸引力量。這兩句,從感情上來說,是由抑郁到驚喜的一個轉(zhuǎn)折;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先聞其聲,后見其人。) 

  2.第二次演奏,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擬設置以下幾個問題:(投影顯示)  

(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音樂無形,詩人是借助什么手法表現(xiàn)無無形音樂的? 

1、借助雙音節(jié)詞、象聲詞、疊詞,如弦弦、聲聲、續(xù)續(xù)、嘈嘈、切切、間關(guān)、幽咽等。  

2、雙聲、疊韻詞的使用。間關(guān)、幽咽、嘔啞、嘲哳(效果:直接模擬聲音,或者使詩句增加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加強了音樂悅耳動聽和韻律節(jié)奏感) 

3、直接議論,為樂曲作解說;直接妙語點睛,通過對樂聲的描寫評價來揭示樂曲的無窮含蘊。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4、側(cè)面烘托,寫藝術(shù)效果。通過聽者的反應間接表現(xiàn)樂聲的美妙,用景物烘托樂聲的感染力。 

5、比喻。 

清人劉熙載《藝概》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  

比喻有何效果? 

以聲喻聲,聲中有情,聲中有形。訴諸讀者的聽覺和視覺,用一連串比喻(博喻)來描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不僅以讀者熟悉的種種聲音來形容讀者比較生疏的琵琶聲,還使讀者在聞其聲的同時能見其形 ,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這一段根據(jù)演奏的起承轉(zhuǎn)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  

整個曲調(diào)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边@是詩人描寫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fā)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她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悲慘的遭遇和內(nèi)心的哀愁: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高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這兩句寫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寫得特別入神。 

  第二部分是“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風得意的青年時代。那時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成功的榮譽與醉酒的歡歌構(gòu)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zhuǎn)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形象生動!按笾樾≈槁溆癖P”更使人覺得在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語,和歡快時滾燙的淚水,讓人過耳不忘。接著用“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寫弦音像黃鶯(在)花下唱著輕快婉轉(zhuǎn)的歌曲,優(yōu)美動聽。這更進一步寫出了琵琶女內(nèi)心的歡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睗u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著,發(fā)出冷澀的低潤,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壓抑著,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此時此刻真是無聲勝有聲啊。是啊,琵琶女好景不長,“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她“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貞浀竭@兒,怎不肝腸寸斷? 

  第四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這時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為何? 

  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亍_@現(xiàn)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碎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八南乙宦暼缌巡,如裂帛,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被撕裂,是憤激的衰號。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nèi)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diào),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憂怨,一個弦上彈憂怨,他們都有一樣的愁怨,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3)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jié)尾,有何藝術(shù)效果? 

提示:與“喝彩”,“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等比較,哪種效果更好? 

這種間接描寫更能突出音樂聲感人肺腑、引人入勝的魅力。更寫出了詩人的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是又一種的“無聲勝有聲”。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聲聲思(悲),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隨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這幾句有何作用? 

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音調(diào)、感受、神態(tài),包含豐富的切身生活體驗,為下文彈奏有情作鋪墊,是情的根源。這里略寫,預示以后琵琶女自敘身世的一段敘述。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么》。(寫指法,即演奏者對各種技法綜合的、熟練地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接著寫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對音樂展開大段描寫。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總寫音色音質(zhì)以及在不同彈法下產(chǎn)生的截然相反的音樂效果。概括音樂的美。  ) 

注意下文音樂旋律的變化!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滑”和“難”寫聲音的特色!盎敝噶骼麜惩,像善于歌唱的黃鶯在花間鳴叫一樣流暢、悅耳;“難”指滯澀阻塞,就像人低聲哭泣,氣咽聲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難通。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頂真。形容聲音越來越低沉,以至停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何效果? 

停止后,讓聽眾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暫時的寂靜無聲,比連續(xù)不斷的鏗鏘之聲更能撩撥人們的心弦,增加一層對比: 有聲無聲。  

銀瓶乍(突然)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奔突而出)刀槍鳴。 

琴聲在沉咽、暫停后忽然又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音,是全曲的最強音。     

曲終收撥當心(對著琵琶中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寫樂曲收束時的動作和聲音。  

音樂的旋律是如何變化的? 

樂曲旋律的變化:舒緩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戛然而止。(全詩描寫重點,最精彩的地方) 

  3.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反復誦讀,自己品味。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寫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應,包含了非常復雜的感情,有對詩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詩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滿腔激情通過琵琶聲自然流露。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皆掩泣”比前“悄無言”程度更深,表現(xiàn)大家對兩個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用設問句表現(xiàn)自己傷感程度之深,全詩在哀怨之情達到頂峰時突然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 

誰解琵琶語--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司馬青衫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你能明白詩人淚灑青衫的原因嗎?  

Ⅲ、分析“三感”  

  1.在第一次感悟中擬設置以下問題:(投影顯示)  

  (1)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  

  (2)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3)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ㄟ@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2.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題,聯(lián)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文章)。擬設置以下的問題:(投影顯示)  

(1)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  

明確:第四節(jié) 

(2)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一部分闡明了文章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 

(3)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3.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回答:  

  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詩人淚灑青衫,源于感傷: 

①分別的感傷,送別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傷;  

②風物的感傷,湓浦江口,風清月寒,楓葉飄零,荻花飄飛,睹物傷懷;  

③賞曲的感傷,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diào)引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共鳴;  

④聽訴的感傷,琵琶女悲劇命運激起了詩人深深的憐憫;  

⑤自我的感傷,詩人早年,才華橫溢,譽滿天下,今朝淪落,孤獨幽怨。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jié),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nèi)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二、整合評價  

  總結(jié)課文  

  △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jīng)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  

  點撥:白居易是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再加時值秋天,且“醉不成歡慘將別”,以致心情落寞。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呼應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的問題,在課堂結(jié)構(gòu)上首尾呼應。)  

  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  

  毛澤東《讀注釋唐詩三百首》批語:“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  

    

  第三課時: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明湖居聽書》片斷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zhuǎn)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腥缬砂羴矸逦髅媾实翘┥降木跋螅撼蹩窗羴矸逑鞅诟韶穑詾樯吓c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琵琶行》與《明湖居聽書》的繪聲藝術(shù)  

  聲音沒有實體形象,又一發(fā)即逝,難以捕捉,怎樣描繪才能使之形象、可感呢?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與清代劉鶚的《老 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 雖前者是詩歌,后者是小說,前者描繪的是琵琶聲,后者描繪的 是說書聲,但兩者在對聲音的描寫上卻有相通相似之處、異曲同工之妙。試比較分析如下:  

  二者對聲音的描寫都可分為正面描繪與側(cè)面烘托兩部分,從兩方面寫出了琵琶女及王小玉說書技藝的高超、絕倫。先來看正面描繪:  

 。1)、開場不凡  

  試音定調(diào)時,琵琶女“低眉 信手”似漫不經(jīng)心地“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便“未成曲調(diào)先有 情”;王小玉“把兩塊頑鐵丁當了兩下,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兩人技藝絕妙,都似隨手拈來,輕輕兩下,便吸引了聽 眾。  

 。2)、兩者都描寫了一個完整的演奏(說唱)過程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彈奏從“轉(zhuǎn)軸撥弦”開始,而后“嘈嘈切切錯雜彈”,繼而“間關(guān)鶯語” “幽咽泉流”之后,便“聲 漸歇”,于無聲處凝絕后是“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 鳴”般的聲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結(jié)束。  

  《明湖居聽書》中說唱過程 則是:聲音不甚大。越唱越高, 拔個尖兒、回環(huán)轉(zhuǎn)折,節(jié)節(jié)高起 →于極高處陡然一落→漸低漸細 →無聲→忽又揚起→霍然收音。  

  二者描繪的聲音都是從一般 音階開始,而后漸低,后至于無聲,再又突然進發(fā),在激烈高昂處 結(jié)束,聲音也由簡而繁,抑揚結(jié)合,決慢相間,高低交錯,剛?cè)岵,跌宕起伏。既顯示了演奏說唱 者的高超技藝,又表明吸引入之處 即在聲音的迂回曲折,千變?nèi)f化。 不同的是《明湖居聽書》描繪的過 程更具體,更復雜。  

 。3)、兩者都采用以形喻聲的方法,化無形的聲音為有形的形象,化不可捉摸的聽覺為可見可感的事物  

  《琵琶行》在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加強其 形象性,如“大弦嘈嘈如急 雨”,既用“嘈嘈”這個疊音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其形象 化,既有聽覺,又有視覺形象。 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就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在顯示音樂旋律中的“滑” “澀” 時,作者又用兩個比喻“間關(guān)鶯 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間關(guān)”之聲,輕快流利, “幽 咽”之聲,悲抑哽塞。在短暫的停歇后,聲音忽又揚起, “銀瓶 乍破” “鐵騎突出”,形象地寫 出聲音的高亢、清脆。  

  《明湖居聽書》中不僅用看得見的景象、想像出的形象來比喻,還用經(jīng)歷過的事情、體驗過的感覺來喻聲音。  

  如“唱幾句書,聲音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慰斗貿(mào)過, 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的是感覺,重在強調(diào) 聽覺上的舒適;言其聲音到高處時,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這里又用想像出的形象來比喻, 突出了聲音的清脆、韌性、高亢;寫聲音的回環(huán)轉(zhuǎn)折,而又節(jié)節(jié)高起,作者又用看得見的景 象、經(jīng)歷過的事情作喻: “恍如 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來峰絕壁干仍,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蓖怀隽寺曇粲撸中蹨喐呖、婉轉(zhuǎn)悠揚的特色, 使聲音的變幻、回環(huán)似有形的 景致一般展現(xiàn)于眼前。再如聲暫歇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同 時顯現(xiàn),使人們通過聯(lián)想,可 以想像出聲音如“花鳴春曉” “百鳥亂鳴”,也讓人感到眼 花繚亂,耳不暇接。  

  如此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干變?nèi)f 化的音樂形象,已使我們不能不 驚佩作者的藝術(shù)才華,而作者在 正面繪聲之余,還用了側(cè)面烘托 的手法。  

  首先,兩個主人公都是技藝 高超之人,因此在寫聲音前,作者首先要寫入(當然是略寫)。兩人的出場都是千呼萬喚才出現(xiàn)的,而亮相亦有相似之處:“琵 琶女”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王小玉是“半低著頭”,兩人欲露還藏的姿態(tài)更引人注目,讓人更急于知道其技藝如何。  

八、布置作業(yè)(略)

附:板書設計 

             琵 琶 行 

                 白居易 

               

             三 奏  

              ↓ 

             三 感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題)

 

[<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shù)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shù)學教案

7.高一數(shù)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shù)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琵琶行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