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中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文成績的好壞往往決定著一個考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一般都由教師命題,框死文體,規(guī)定寫法,限定字數等,這樣糾纏于-“體”-“套”的“過關”“入格”,讓學生寫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心離題,擔心字數太少或太多,擔心文體錯亂……這無疑是對學生寫作的束縛,從根本上背離了寫作內在的“自由創(chuàng)造”規(guī)律,造成許多學生怕上寫作課,怕寫作文,因而感到寫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新課程對寫作教學要求: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寫作教學也是如此。為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或雜記評議,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自然為文,在滲透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把學生置于主動者的位置,提倡學生寫個性化的作文。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從宏觀上看,寫作是思維的完善與能力的提高,是個性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從微觀上看,寫作是用自己的語言表情達意,寫作過程中的選材、謀篇、布局、立意、修改無一不是個體的主觀行為,呈現出個體的差異與色彩。因此,寫作是作者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是個性化的精神勞動。好的文章往往是因為涂抹了個性化的色彩,才有了與眾不同與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個性是文章的真正價值之所在。有了個性,文章便會閃耀出創(chuàng)新的光輝。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個性呢?
一、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生活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處處是可寫的景、可敘的事、可抒的情。平時學生寫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兩語,無話可說,歸根到底是因為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缺乏觀察,對人更缺少觀察,甚至對家人、老師和同學都缺乏觀察。有一回布置學生寫《我的老師》,在學生筆下的教師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都是滿面笑容、和藹可親。針對這個問題,評講作文時,我先把外貌描寫幾乎相同的作文讀一讀,然后說,這里有的是寫語文老師,有的是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最后問學生三位科任老師(形態(tài)各異)是否是三胞胎?全班學生哄堂大笑。此時,學生才意識到,因缺少認真的觀察,連老師的外貌也不大清楚。
為此,我啟發(fā)學生寫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這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例如,三位教師平時的穿著打扮是否相同?她們三人外貌上有沒有獨特之處?他們在年齡、性格上是否存在差異?同時我要求學生先用一周的時間觀察語、數、英三位科任老師,看看她們上課時的姿態(tài)動作是否一樣,她們對不做作業(yè)或作業(yè)馬虎的學生、對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的處理是否一樣,還可觀察她們在課余做些什么,……這樣有了范圍,既引起了學生觀察的興趣,又使學生觀察起來具體容易得多。一周后,再寫同題作文,學生覺得這次的作文好寫了,有東西寫了,寫出的人物不再是三胞胎,或多或少都能抓住每位老師的特點,寫出的老師都有了個性,再讀學生作業(yè)時,同學們都能異口同聲地準確說出文中寫的是哪位老師。
受這次作文的啟發(fā),我再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景物,一天四趟觀察家庭──學校沿途的環(huán)境、景物有什么不同之處,每天有什么特殊的事情發(fā)生?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再讓學生寫“上學路上”這一話題作文時,“千地一景”的情況消失了,所敘的事也具體、詳盡多了。許多學生還通過上學途中見到的小事,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與見解。后來,我還要求學生在耳聞目睹時只要有所感,有所思,都可以寫成一篇作文。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議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寫起來、議起來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凹沂、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有意識地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學會用理性藝術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尋覓偉大,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體生動的材料,如汩汩清泉從心中流出,任自己汲取。這時再寫作文,大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個個躍躍欲試,一吐為快,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刺激,趣味給學生帶來了“樂寫”,這樣寫作文你還會覺得枯燥嗎?寫出的作文能沒有個性嗎?
總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細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發(fā)現自己的身邊還是有許多可寫之事,發(fā)現身邊美景處處。就能很好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樣學生才真正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作文品位才得以提升,寫出的作文才有獨到的見解,這樣的作文才會呈現出個性化的色彩。
二、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應試作文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在立意上,只有將筆鋒觸及別人尚未寫到的新人新事新問題,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觀察發(fā)現和認識感受,寫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勝的效果。但大多數人在考場上因情緒緊張,一時想不出新的素材,這就要求能夠巧于構思,讓舊素材表達出別人未能表達的新意來,這存在一個選擇角度問題。比如拿到一個蘋果,別人都習慣于豎著切分,你若能獨出心裁橫著切,結果切分出來的橫斷面就與別人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從中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東西。作文也當如此,“橫看成嶺側成峰”,變換一個角度,或許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再如“東施效顰”這個成語,多少年來人們習慣于解釋為“只知胡亂模仿結果適得其反”。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認識,如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角度切入,或許就會有新的發(fā)現;(1)人人都有愛美的愿望,無論長相美丑,都有追求美的權力,東施效顰無可非議。(2)東施效顰的丑是先天不足,其追求美的后天努力精神可嘉,盡管她的“效顰”是不成功的,但誰又是天生的成功者呢?這樣,文章的新意不就出來了嗎?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贊可夫認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觀意識的培養(yǎng)。作文既培養(yǎng)個性,又負載個性。反過來,人的個性又制約著作文的個性。有的學生自卑感很強,怕寫作文,在指導寫作過程中,就要降低難度,從小文章小事情練起──寫一個事例、一個場景、一個片斷、不求面面俱到,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主,激勵學生克服寫作中的困難,消除畏難情緒,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有了良好的個性,學生的內心就會像大自然一樣有無窮無盡的變化,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與個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了個性。
四、讓學生參與作文講評,嘗試“發(fā)表式”作文講評
作文寫完后還要有一個更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評講。評講不得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寫作的動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要讓學生從講評課上的“局外人”角色,轉變?yōu)樽屗袑W生參與作文講評的全過程。要盡可能讓所有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都有亮相的機會,還要讓所有學生都有發(fā)表對別人作文獨到見解的機會。由此除了讓學生自評作文外,還要求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作文具有如下的優(yōu)勢:(1)評改及時,學生興趣濃厚;(2)擴大學生的閱讀面;(3)起到互相借鑒、互相啟發(fā)的作用;(4)解放教師,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指導寫作。
互評作文前,教師應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人為宜),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改,修改錯別字,修改運用不準確的詞語,修改病句;(2)畫,用波浪線畫出美詞佳句;(3)評,寫評語,談自己閱讀此文后的感受;(4)傳,個人批改完成后,作文本在小組內交換傳閱;(5)薦,推薦佳作。
在互評中把握一點,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最后,再根據本次作文情況,在原作文基礎上再寫一篇或一個片斷。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濃厚興趣。
在教師講評時,一般我只講評有個性之處,并嘗試進行“發(fā)表式”作文講評。
一級發(fā)表:在班級中口頭朗讀學生互評時推薦的習作。
二級發(fā)表:把一級發(fā)表中的佳作,張貼在班級并投到校廣播站。
三級發(fā)表:精選優(yōu)秀的習作參加征文比賽或向各級報刊投稿。
要迅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平時教學的點滴入手,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每次作文,既要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又要維持學生持久的寫作熱情,使他們并不感到“學海無涯”之苦,而是時刻體味著“書山有路”之樂,更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寫出大量有個性有品位的文章。
[淺談學生作文個性的培養(yǎng)]相關文章:
2.青春任性的說說
3.青春個性的說說
4.有狼性的團隊口號
7.寫月光個性的簽名
8.歌頌女性的散文
9.勵志女性的故事
10.任性的反義詞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