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1、聽寫:
江渚 潦倒 露從今夜白,------------------- -----------------,不盡長江滾滾來。 ---------------,百年多病獨登臺。
2、請同學口答“基礎早早練”3-5題。
(二)展示目標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誦讀
教師范讀詩歌,學生誦讀。
指導誦讀方法:
(三)討論
1、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請同學展示。
2、小組分領任務,討論下面3個問題。
(1)思考文中寫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點?
(2)討論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3)詩人在詩歌中表達了什么情感?請分條列出!
3、展示目標,各小組推舉人選展示。
4、教師點撥:
參考材料:開首兩句用工筆從細處著筆,寫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飛鳥。每一種景物都雜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富有特別的意義。既有耳聞又有有目見,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從大處著眼。落木紛紛,可知是深秋,葉本無聲,而‘蕭蕭’有聲,其境界闊大可知了。“無邊”,寫出景象的壯闊,又可見秋意正深,其肅殺之氣已經(jīng)遍臨天下了。其‘滾滾’而來的江水,是多么地一瀉千里而不可阻擋。∵@兩句寫得境界闊大而意境深遠,而氣象寥廓肅殺,于蒼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壯。
對于頸聯(lián),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nèi)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鄉(xiāng)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鄉(xiāng)作客尤可悲;四重經(jīng)常作客更可悲;五重離家萬里,又添悲一層;六重無親無友,獨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陽佳節(jié),不能飲酒,實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過半百,一事無事無成,悲不勝悲。》泊朔N種,把“登高”之悲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杜詩的“深沉蘊藉”。
結尾二聯(lián)中的“艱難苦恨”,包含了多少時代與人生的悲辛的內(nèi)容,被認為是詩歌有意露出的“馬腳”,也就是所謂的“眼”。
5、討論:杜甫的沉郁頓挫風格。
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diào)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nèi)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6、小結
請學生總結對“情景交融”的理解。
教師點撥:情景交融,是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當中,讓景物具有鮮明的情感特征,情感和景物融為一體,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格式:本詩描寫了……的景物,塑造了……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三、隨堂訓練
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完成“素質日日升”,找同學回答問題。
四、作業(yè)
1、完成《雨霖鈴》學案。
2、《導學練》49頁1-6題。
[《登高》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登高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