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杰
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關注,處處可以體現(xiàn)。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shù)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xiàn)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zhì)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zhì)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表現(xiàn)為頂撞老師家長的逆反心理、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慮、早戀、癡迷網(wǎng)絡、精神衰弱、社交困難、不學習、搞惡作劇、吸煙、飲酒、自殺,乃至犯罪等,嚴重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為此,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為重要。如何利用教材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zhì)教育,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不健康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1、 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影響:逆反心理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萌發(fā)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感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自尊感明顯增強,做事喜歡自作主張,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獨立,他們對父母和老師之言不再“唯命是從”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羅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 家庭的因素:
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大于其他人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特殊意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很長,約占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對孩子給予的心理和物質(zhì)的照顧過多,尤其是對孩子教育上的要求過多,教育方式過于粗暴,父母長期的分歧、敵對、爭吵不休、緊張沖突、離異等都會導致子女產(chǎn)生不健康心理。
3、學校教育的因素:首先,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也會導致不健康心理的產(chǎn)生。其次,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共贏效應。
盡管造成中小學生不健康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對其健康成長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但如果在科學合理的教育下,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就會逐漸消除,同時也會對各學科的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形成共贏效應。這種效應體現(xiàn)在語文學科中尤為突出。
共贏效應之一: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
語文教材中的群體人物畫廊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驗情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也為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優(yōu)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鮮明、生動、準確、有力的語言和它們承載的內(nèi)容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廣闊而深邃的人類精神世界,讓學生有機會去認識善良、勇敢,熱愛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認識到生命的神圣、個體的尊嚴、自由的無價,為個性發(fā)展儲備下必要的精神資源。在課外閱讀中,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又讓學生更廣泛地從文學作品中領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堅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莊嚴的生命美,從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純潔、內(nèi)心充實、精神豐富的人,形成了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
共贏效應之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這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氛圍。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都要建立一種和諧合作的關系。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慈愛”,學生對教師的“敬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愛”,交織成一幅情感交融、和諧合作的人類認知活動美景,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成長的學生必將逐步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彼此關心、信任,團結(jié)合作,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上進心態(tài)。
共贏效應之三: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活動。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師生關系、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課堂心理氛圍、課堂管理模式、課堂秩序、課堂上教師的表揚與批評、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處理、教師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反饋與評價方式等,都將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人是有感情的,如果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方法得當,勢必在學生心理產(chǎn)生積極影響,長此下去,就會使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用健康的心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三、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共贏效應的有效途徑。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chuàng)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
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①鼓勵、贊許學生或支持學生;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③了解學生的疑問。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這種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建立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也是奠定學生心理安全基礎的過程。
2、創(chuàng)建豐富的情感教學,凈化學生心理健康的陰影。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tài)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應做到:
⑴醞釀感染性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富于啟發(fā)性、藝術性和感染性,則能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中。教師的語言要以聲傳情、以聲動心,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要發(fā)揮語文的語言優(yōu)勢,多用一些感染性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⑵創(chuàng)設陶冶學生性情的情境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情境,以情染情、以境動情。
教師可利用觀察、聯(lián)想、想像、比較等方法克服學生消極的心理定勢,提高學生對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情感遷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相宜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
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利于師生雙邊活動。教師以真情感染學生,以真知熏陶學生,為學生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創(chuàng)造機會。學生則在教師的影響下,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情境既可形成師生間信任、和諧的關系,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又能發(fā)揮師生雙邊的聰明才智,達到教與學的較高境界,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探求真理的欲望,利于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⑶運用恰當?shù)恼n堂評價
只有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做出恰當?shù)脑u價。評價要堅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要選擇適宜的時機,以達到教育目的。進行精神鼓勵要及時,在鼓勵學生時要照顧個性差異,要公正而符合實際。
課堂評價的方式很多,可用簡練、得當?shù)目陬^語言,也可用生動豐富的體態(tài)語言。前者較為常用,在實際操作中,二者往往結(jié)合使用。例如在口頭評價時常伴隨著點頭、搖頭、微笑、目視等,以更好地表情達意,達到恰當評價的目的。
3、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發(fā)展。
一個人是否幸福,有時并不取決于他是否聰明,但可能取決于他是否快樂。制造快樂、享受快樂的能力就是一種非智力因素。而語文學習就是能通過挖掘教材的內(nèi)容。促進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通過課文中典型人物的分析、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意志、個性品質(zhì)。
現(xiàn)在的學生成長過程一帆風順,吃苦少,所以多表現(xiàn)為意志不夠堅強,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心胸不夠?qū)拸V,易為小事耿耿于懷。語文教學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真善美的因素,引導學生有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在教《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時,我告訴學生:“只有經(jīng)歷痛苦,人才能變得深刻;只有經(jīng)歷痛苦,人生才變得輝煌;只有經(jīng)歷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碑斂嚯y來臨時,要學會勇敢面對,不要屈服。有幾個學生在那段時間的學習中感覺特疲憊,特困難,正不知如何面對,學過此課后,他們來找我談心說,他們有了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他們相信只要笑對苦難,拼搏進取,就一定會成功!而在教完《生命,生命》后,我對學生作了這樣的一番深情演講:“當一個事物到達它生命之美的極至時,也就會預示著死亡的將至。面對死亡,它默默地以自己的靜美來裝點這無邊黑夜,讓人深刻體會到生命中的悲壯之美。親愛的同學們,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當你在人生之途中遭遇挫折與苦難時,請你珍愛生命,請你善待生命!請你相信:總有一天,你的生命之光會變得璀燦、耀眼!”這一周的日記學生們的感慨特別深刻,其中一位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人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如果你堅信希望在明天,用小草的精神給自己灌注新的力量,那么成功一定會在前方迎接你的!”
此外,古今大量詩詞可以幫助學生擺脫狹隘,寬闊胸懷?纯础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钡,是不是會頓生一股豪情。而毛澤東的詩詞的則更加可以把人帶到一種高遠的境界,讓人領略豪邁的激情。
4、發(fā)揮寫作的優(yōu)勢地位,疏導學生積郁的情感。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為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為學生思想品德內(nèi)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為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作文命題要符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
以前我們總是我出什么題,你給我寫什么。換個角度,學生想寫什么,有什么話可寫,我便出什么題,這樣情況便好了很多。抓住學生與父母、老師之間的代溝問題,擬題《XX,我想對你說》,可以大量了解學生對父母、對老師的意見、看法以及抒發(fā)他們積郁心中已久的對某人想說的話。抓住學生平時關注的一些熱門話題可以擬題作文。如前幾年熱播的《還珠格格》,他們每天津津樂道小燕子,就讓他們寫寫對小燕子的看法;現(xiàn)在流行“韓流”,當然他們又自有說法。在學校抓校容校紀時,對于男生頭發(fā)的問題,學生們頗有微詞,我擬題《我看中學生留長發(fā)》,認為留長發(fā)有理的同學竟能列出十條好處:夏天擋太陽、冬天保暖、有型有款、很帥、能省錢……學生都能有話可說。
(二)評改及講評作文時應扣緊學生文中的情感脈絡。
學生在作文中傾訴了他的喜悅、煩惱、體驗、感受,教師應真誠地理解,針對性地引導。根據(jù)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原理,人在滿足了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之后,還有成就感的需要,那么在講評時朗讀佳作是一種很好的滿足這種心理需要的做法。所以,對于一般中學生,不僅是佳作,甚至是佳句,甚至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順,但在某一處寫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應大事表揚。這樣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成就感,這種感受非常符合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心理需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心理教育與學科教學的共贏效應,既促進了學生心理教育健康發(fā)展,又豐富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果,為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淺議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共贏效應(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職中語文教學論文
2.研究語文教學論文
3.語文教學論文
4.中專語文教學論文
5.中職語文教學論文
8.高一語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