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志
2009---2010年高三作文訓練材料(四)
五、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幾位淘氣的學生為了看一看動物的內(nèi)臟,把校長的寵物狗給殺了。校長非常氣憤,處理方式卻讓人意想不到:罰學生畫一副狗的骨骼圖和一副血液循環(huán)圖。闖了大禍的學生只得認真地畫好了兩張圖交給校長。校長見學生認錯態(tài)度較好,圖形畫得仔細,便免去了對他們的處分。沒有料到的是,校長的懲罰竟然激發(fā)了學生對解剖學的極大興趣。那位帶頭殺狗的“壞學生”就是后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解剖學家麥克勞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立意:1、恰當?shù)膽土P能讓你化蛹為蝶。(從懲罰者的角度)2、把懲罰當獎賞你的人生會別樣的美麗。3、興趣是成就最好的老師。4、最精彩的批評煉成就了最出色的孩子。
參考標題:1、人生需要懲罰;2、罰出的獲獎者;3、“懲罰”的魅力;4、給懲罰插上翅膀;5、懲罰是一種養(yǎng)分;6、懲罰是金;7、有一種美叫懲罰;8、不割怎會長;9、懲罰,成功的催化劑;10、懲罰也能締造珍珠;11、享受懲罰;12、罰亦有道;13、有一種教育叫懲罰;14、學會適當?shù)膽土P;15、懲罰亦有方;16、與懲罰同行;17、懲罰,千年的美麗;18、懲罰讓我們?nèi)绱嗣利悾?9、正視懲罰;20、揭開懲罰的面紗;21、原來,懲罰可以如此美麗。
1、興趣之花;2、點燃興趣之燈;3、以興趣為師;4、興趣,成功的雙翼;5、興趣,你是我的最愛;6、興趣是夢想的翅膀。
六、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南通市高三一模作文
那些有渡河經(jīng)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隨手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測量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水聲越是響亮,河水也就越淺。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測的。
黃河并不是奔騰咆哮的。黃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滯不動的混濁的泥漿,然而,連搏擊過激流的黃河船夫也不敢在這里放船,因為河心是流動的,沒有誰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
靜,是外觀姿態(tài);流,顯示了內(nèi)在的力量;深,則意味著蘊藉和深重。靜水流深,不顯不露,昭示著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聯(lián)翩……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2)不少于800字。
作文標題選:
靜穆中爆發(fā)出力量/智者無言/靜水流深/靜中求動/生命的深度/心如深山/平靜成就不平凡/學會不顯不露/人不可貌相/深出生命的精彩/人心難測/隱藏的愛/靜/沉默是金/靜之力/深沉/靜中求動/靜?流?深/人生需要流動的靜水/內(nèi)斂/靜如止水/亦動亦靜/謙虛,進步之道/表與里/靜中有動/靜中風云/守住靜穆/多一點低調(diào),少一點張揚/靜也是力量/讓生命博大精深/低調(diào)/寧靜致遠/內(nèi)在的力量/含而不露/一只不叫的狗/詩歌的靜美/深沉,是一種美/靜靜生命,滔滔歷史/穩(wěn)重人生/韜光養(yǎng)晦/靜中的爆發(fā)/靜,方顯英雄本色/增加生命的深度/流動的人生/美來自內(nèi)心/靜,精深/讓生命充實深厚/輕狂與內(nèi)斂/博大的人生/止水/學會隱藏/在內(nèi)斂中詮釋力量/流動的生命/潛力/寧靜致遠/韜光養(yǎng)晦,一鳴驚人/靜,動之源/深沉是一種美/鳴與不鳴/靜的偉大/臥虎藏龍/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挖掘靜中深厚的力量/讀懂我的父親/外表并不真實/做個有內(nèi)涵的人/靜的哲學/釋放自己的潛能/靜以修身/平淡也是一種深度
注意論據(jù)使用的“方向性”
議論文是高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種文體,為寫好議論文,很多同學積累了大量的論據(jù),然而,有些同學在使用中忽略了論據(jù)的“方向性”,即論據(jù)所要證明的觀點與論據(jù)的同向發(fā)展,無法消除一個論據(jù)證明多個觀點的負面效應,造成論證邏輯的不嚴密。在實際運用中,由于論據(jù)的多角度性,往往出現(xiàn)“一論多證”的情形,許多考生往往不管話題如何變化,始終是講實例敘述以后就點題、總結。其實這種做法非常草率,這則材料可以抽取多個觀點,同時意味著可以證明多個觀點。這樣,使得論據(jù)在證明材料顯性觀點時聯(lián)系比較緊密,而在證明隱性觀點時較為牽強。
試以“勾踐滅吳”這則材料為例: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就確立了興越滅吳的奮斗目標,并堅信這個目標可以實現(xiàn),于是,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堅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富國強兵,苦心人,天不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材料學生都耳熟能詳,依據(jù)這一材料,可以抽取以下觀點:
1. 只有樹立明確的目標,才能走向成功,創(chuàng)造輝煌;
2. 只有充滿必勝的信念,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3. 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就事業(yè)‘
4. 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實際的行動,二者結合,才能到達事業(yè)的巔峰;
5. 自古雄才多磨難;
6. 憂勞可以興國;
7. 苦難常常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如果運用上述材料分別證明以上七個觀點,那么,作為論據(jù)使用時必須適當?shù)卣{(diào)整重心,主要體現(xiàn)在描寫的側重點上,描寫既可以通過細節(jié)體現(xiàn)表達中心,豐富文章內(nèi)容,又可以彰顯文采。一一對應示例如下:
1.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暗暗立下志向--興越滅吳,目標廓清了他心頭的迷霧,點燃了他心中的明燈,照亮了他前進的航線,臥薪嘗膽,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困乏其身,但他始終不懈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成為長江流域的霸主。
2.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僅剩3000士兵,就確立了興越滅吳的奮斗目標,并堅信這個目標可以實現(xiàn)。信念是火,點燃奮斗之燈;信念是燈,照亮奮斗之路;信念是路,引他走向輝煌?恐磺亩分,堅強的自信,他義無反顧地投身越國的恢復生產(chǎn)建設,富國強兵,終于滅掉吳國。
3.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就確立了興越滅吳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勾踐親自耕作,夫人親自織布,鼓勵生產(chǎn),勤訓甲兵,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苦心人,天不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
4.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就確立了興越滅吳的奮斗目標,目標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艱辛的,他賑濟貧窮的人,慰問死者的家屬;屈尊下顧,親自耕作,與百姓同甘共苦,一步一步地踏實走著,奮力向目標邁進,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正可謂目標與行動齊有,霸業(yè)和威名共傳。
5.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困在會稽山上,靠著大夫文種的游說,得以保全性命,但不得不放下君王的架子,給吳王稱臣,喪權辱國,丟盡尊嚴。但勾踐不愧一世雄才,始終不忘雪恥,為了記住這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他置苦膽與座位之上,每天舐嘗,歷經(jīng)磨難,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歷經(jīng)一番寒徹骨,終地美名天下?lián)P”,可見磨難對弱者是萬丈深淵,對強者卻是成功階梯。
6.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之后,激發(fā)了不可遏止的斗志,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憂心如焚,發(fā)展生產(chǎn),修造兵器,招募兵士,親近百姓;勞作不休,耕作田地,體察民情,賑濟災民,教化子民!笆晟,十年教訓”,長期地為國為民憂勞,終于換來百姓的富足,民心的擁護,武備的強大,國力的興盛。成就了霸業(yè),可見,憂勞可以興國。
7.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困在會稽山上,靠著大夫文種的游說,得以保全性命,但不得不放下君王的架子,給吳王稱臣,喪權辱國,丟盡尊嚴。這件事使構建的尊嚴受到莫大的污辱,同時也激起了他強烈的斗志,正是這一搶斗志,使得勾踐臥薪嘗膽,親自耕作田地,夫人親自織布,“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用十年的時間富國強兵,苦心人,天不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如果沒有當初會稽山的羞辱,那就一定沒有勾踐后來的斗志,那就一定不會有勾踐后來的霸業(yè)!可見,苦難,對于人生未必是一件壞事,它可以成為人生發(fā)展的動力,人生進步不竭的財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同一則材料在證明不同觀點時,必須在敘述角度方面作出適當?shù)恼{(diào)整,否則就會出現(xiàn)扣題不緊,說服力欠佳的后果。那么,如何來使同一則材料在證明不同的觀點具有說服力呢?
一、邊敘邊描,手法結合
材料的多角度性主要體現(xiàn)在細節(jié)方面,從不同的細節(jié)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觀感,“橫看成嶺側成峰”。以2006年全國2卷的作文材料為例:
微觀上去看:
從烏鴉的動作、孩子的語言看:烏鴉敢于模仿雄鷹、挑戰(zhàn)自我極限是成就輝煌的開端;
從父親的語言看:烏鴉機械模仿雄鷹、挑戰(zhàn)自我極限是釀造苦酒的根源;
宏觀上去看:
烏鴉模仿雄鷹、挑戰(zhàn)自我極限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可能是創(chuàng)造成功的開端(因人制宜),另一方面又可能是釀造苦酒的根源(好高騖遠或亦步亦趨)。
選取的角度不同,引出的觀點不同,論據(jù)的使用必須也有差異,從哪一個細…節(jié)抽取觀點,就從這個細節(jié)上大做文章,極力渲染,以強化讀者的印象。
二、用中心詞,適機點睛
在敘述的過程中,適時擇取觀點中心詞作為重要表達對象,用排比句表述,凸現(xiàn)主旨。在使用排比句時,可以使用多種模式。
1. 比喻式整句。就是運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體、感性的事物,來表達抽象的深邃的內(nèi)蘊的語段。例如:
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動,如熏人欲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純凈而又寬廣。
感動,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2.假設式整句。就是利用假設的句式來組織語段,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構成的相對整齊的句子。例如:
有所拒絕,才能有所追求。拒絕時髦,是為了追求個性的張揚;拒絕熱鬧,是為了追求寧靜的生活;拒絕誘惑,是為了追求道德的完善;拒絕隨波逐流,是為了追求獨立的人格個性;拒絕同流合污,是為了追求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我們拒絕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奴性,拒絕臣服邪惡、明哲保身的怯懦,拒絕巧取豪奪、唯利是圖的貪婪……拒絕假、丑、惡,追求真、善、美。拒絕的過程,實在放棄、抵制、批判一些東西的同時,選擇、堅持、張揚了另一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更多自由的空間,擺脫了身上的許多束縛,從而能夠清醒地關照自身,參與社會。應該說,拒絕是生活的一項本領。
3.轉折式整句。例如:
徒有萬般“羨魚”心,而無一絲“結網(wǎng)”意,結果定會一事無成。這道理雖然淺顯,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清醒認識到的。有的人希望成為愛迪生式的“發(fā)明大王”,卻畏于鉆研科學知識之艱難;有的人想繼莫泊桑之后,再奪“短篇小說之王”的桂冠,但懾于常年練筆之艱辛;有的人想一鳴驚人成為“音樂巨匠”,卻惰于在五線譜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鐵榔頭”,但怠于無數(shù)次的扣殺訓練。如此心懷鴻鵠之志,而身屬燕雀之行,連一條小小的魚都會捉不到,更何況要實現(xiàn)那恢弘的大志呢!
4.條件式整句。例如:
只有我們愿意打開心內(nèi)的窗,才會看見心靈的寶藏;只有我們愿意打開心內(nèi)的窗,才會看見門外清明的風景;只有我們愿意打開心內(nèi)的窗,人間的繁花滿樹與燈火輝煌才會一片一片飄進窗來;只有我們愿意打開心內(nèi)的窗,我們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門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5.因果式整句。例如:
因為愛心,流浪的人們才能重返家園;因為愛心,疲憊的靈魂才能活力如初?释麗坌模缤枪饪释舜溯x映;渴望愛心,如同世紀之歌渴望永遠被唱下去。
以上是筆者在長期的備考中面對學生習作不如人意的現(xiàn)狀所作的思考,希望廣大同學在備考中積極借鑒,寫出高質(zhì)量的習作來。
議論文怎樣實現(xiàn)材料的有機轉化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是,寫文章不能缺少材料。然而,僅僅有了材料仍遠遠不夠,還必須將這些零碎粗糙的材料轉化、加工成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如細碎零散的“生米”還要想方設法將其做成芬芳可口的“熟飯”。那么,在寫作議論文時,怎樣才能實現(xiàn)材料的有機轉化呢?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要求,認清區(qū)別
寫作議論文,一般都會運用事實材料作為論據(jù),因而需要必要的敘述交代。但必須明確的是,議論文應以議論為主,文中的敘述是用來闡明道理的一種手段。因此,與記敘文相比,議論文中的敘述必然是高度概括,簡明扼要,點到為止;不像記敘文里的敘述講究完整具體、生動形象,甚至可用細描手法。如著名的歷史故事“勾踐滅吳”,在課文《勾踐滅吳》中,作者花了數(shù)千字的篇幅具體敘述吳、越交戰(zhàn)的形勢和越國君臣執(zhí)手相謀的情景,文種出使吳國,伍子胥進諫而吳王不聽,越國賄賂太宰嚭,勾踐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最終越國君民上下一心誓雪國恥:整個過程可謂曲折委婉、跌宕起伏。而同是這則材料,在高考優(yōu)秀議論文《忍+退≠懦弱》中卻是這樣敘述的:
春秋時期,吳越交戰(zhàn),越王勾踐被俘。如果按照常人所想,必定會用一死來免受恥辱?墒,對于勾踐這樣一個有雄心大略的人物,首先想到的不是死,而是怎樣忍,怎樣蓄積力量,東山再起。于是他打算用幾年的“低三下四”來換取光復國家的大業(yè),那么自己的這一點屈辱又算什么呢?于是,他臥薪嘗膽,終究“三千越甲可吞吳”,成為一代霸主。
與課文《勾踐滅吳》具體詳盡的敘述相比,這篇議論文僅僅用了百十字,便將勾踐滅吳的故事敘述清晰而簡潔。由此可見,在材料的敘述上,記敘文可以調(diào)動一切描述手段,繪聲繪色,具體細膩地展現(xiàn)人物活動或事件發(fā)展的過程;而議論文則盡量以簡潔明了的語言來概括地敘述人物活動或事件發(fā)展過程。在轉化材料時,我們一定要對這兩種文體予以區(qū)別對待。
二、因“文”制宜,詳略得當
在寫作議論文時,為了把道理闡述得更加深入透辟,一篇之中往往要用到多則事實材料。在敘述這些材料時,不能一概而論,搞平均主義,而要因“文”制宜,根據(jù)表達論點的需要,在堅持準確嚴密、簡潔明快的原則基礎上,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疏密相間。一般說來,主要的材料要詳敘,次要的材料可略敘;讀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從略,而讀者感到生疏或難于把握的材料則須從詳。如廣東省優(yōu)秀高考作文《不要輕易說“不”》:
不輕易說“不”,是對自我的肯定,是對理想的堅守,是自信的表現(xiàn)。周星馳從小懷有電影夢,卻遭到家人友人的不解與反對;輾轉來到電臺,卻飽經(jīng)同事的白眼與嘲諷;在無數(shù)影片中跑過龍?zhí)祝瑓s始終沒有得到導演的賞識。成名前的七年是漫長的黑暗,吞噬消磨著他的夢想。但他從來沒有對自己說“不”,他自信地看著自己接近理想的足跡,堅守一份希望。不輕易說“不”,讓周星馳熬過漫長的等待,終于成為一代喜劇之王。
不輕易說“不”,亦是對命運的無懼,是對自我的超越。邰麗華天生聾啞,但不輕易說“不”,于是在舞臺上演繹了千手觀音的傳奇;霍金在洶洶而來的命運打擊前,沒有輕易說“不”,于是與黑洞發(fā)生“交軌”;史鐵生被輪椅束縛了雙腿,但他沒有輕易說“不”,于是用手中的筆闖出一片遼闊的天空……
其中,上段文字著重敘述周星馳鮮為人知的成長經(jīng)歷,屬詳敘;下段文字則運用排比手法,概括列舉了三個眾所周知的人物的事跡,為略敘。詳敘和略敘有機結合,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不要輕易說‘不”,的道理,既有力地論述了中心,又使文章繁簡得當,錯落有致,搖曳生姿。
三、緊扣論點,恰當轉述
議論文中的材料,是為論述中心服務的。中心論點一旦確定,材料就必須服從于中心論點的統(tǒng)帥。因此,在將材料向例證轉化時,要緊扣中心論點,恰當?shù)貙Σ牧线M行剪裁或變通,擷取最能證明論點的敘述角度,強調(diào)、突出和擴展與論點有關的方面,剔除與論點無關的部分,從而收到最佳的論證效果。特別是對于那些內(nèi)涵豐富、意義多元的材料,在轉述時,更要認真辨析、細心斟酌,找準它與論點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側面進行敘述,真正做到例證與論點的高度一致。否則,就會造成論據(jù)與論點相互游離,削弱文章的說服力。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提及的“孫子殯腳”這則材料,就可以根據(jù)不同論證需要,進行不同角度的轉述。
如用它來論證“感情會影響理智”的觀點,可以這樣轉述:
孫臏之所以抱稀世之才而慘遭臏腳之禍,是因為他太相信了奸作的師弟--龐涓。同窗手足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無法理智地看到龐涓陰險的用心。
如要用來闡述“嫉妒使人走向毀滅”的觀點,敘述角度就要相應的變化:
孫殯與龐涓師出同門。當初,兩人同拜一師,同習兵法,情同手足。按照常理,他們都會成為叱咤風云的將帥。但遺憾的是,心胸狹窄的龐涓卻無法容忍師兄比自己聰明。在嫉妒心的作祟下,他把孫臏騙到魏國,殘忍地All掉孫臏的膝蓋骨,而自己最終也難逃兵敗自到的可悲下場。
若要論證“輕信他人容易受害”的觀點,敘述的側重點又應有所不同: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聰明如孫殯者,恰恰卻忘了這句古訓。如果他對龐涓有一點戒備之心,如果他意識到輕信他人會有潛在的危險,那么,他便不會陷入龐涓設計的圈套,以致招來雙腳被臏的大禍。
若用它來證明“忍者無敵”的觀點,則需從以下角度敘述:
面對師弟陷害、雙腳被臏的重大人生打擊,孫臏忍住了--他忍刑罰,容侮辱,裝瘋賣傻,堅持信念,終于尋得機會逃出齊國,而后施展才華,圍魏救趙,誘敵深入,大敗魏軍,殺龐涓,雪前恥,成大業(yè)。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睂O臏的經(jīng)歷充分地證明了這個道理:忍者無敵;善忍,方能取勝。
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同一則材料在證明不同觀點時,必須在敘述角度和重心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真正做到論據(jù)與論點的高度統(tǒng)一。
四、敘議結合,水乳交融
[2009---2010年高三作文訓練材料及審題提示(四)(人教版高三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7.高三的自我鑒定
9.高三英語改錯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