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詞,弄清有關(guān)字詞解釋
2、背誦并翻譯全文
3、體會作者情感
4、認識觀察和想象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背誦默寫并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文學常識:
沈復(fù),生于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著有《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
二.課堂展示:
1.讀準字音:
稚( ) 藐( ) 項為之強( )
怡( )然 唳( ) 凹凸( )
壑( ) 龐( ) 蛤。 )
2.解釋字詞
3.實詞積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
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擬:比 強:僵硬的意思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拔山倒樹:搬開土山,撞到大樹,拔,移,搬開
:
4.虛詞積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因為 以:徐噴以煙,用
或:連詞或者 其:使其沖煙飛鳴:代詞 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自己的 蓋:連詞“原來是”
為:項為之強:因為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3.翻譯句子:
心之所向
項為之強
徐噴以煙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故時有物外之趣
鞭之數(shù)十
以蟲蟻獸
使其沖煙飛鳴
二蟲盡為所吞
昂首觀之
常蹲其身
必細察其紋理
私擬作群鶴舞空
又留蚊于素帳中
4.翻譯全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
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
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
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
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
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
而來,蓋一癩蛤蟆也。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
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第二課時
1.特殊句式:
A.省略句
“群鶴舞(于)空”
“使之(于)臺齊”
“驅(qū)之(于)別院”
2.文中描寫作者充滿童趣的句子有哪些?
(討論回答)
①、私 擬作群鶴舞空…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②、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怡然稱快。
③、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驅(qū)之別院。
3.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理?
(討論明確仔細觀察與想象力的關(guān)系;這些樂趣反映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觀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課堂小結(jié):
一、主要內(nèi)容
這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生動的描述了兒童時代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現(xiàn)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二、思路結(jié)構(gòu)(總分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節(jié)總敘“物外之趣”
這一節(jié)敘述了作者幼時眼力很強,又十分愛好觀察,因而時常獲得與眾不同的樂趣。自然引出下文對“物外之趣”的具體分述。
第二部分、第2-4節(jié),分別寫觀賞白鶴之圖、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板書設(shè)計:
沈復(fù)
一、觀蚊如鶴
總:物外之趣 二、神游山林 分(童真童趣)
三、鞭打蛤蟆
[第七課幼時記趣(蘇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2.《幼時記趣》教案
10.浮生六記·閑情記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