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琵琶行》教案2(粵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3-23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琵琶行》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反復誦讀,體會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詩人情懷。

2、  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來源:學.科.網]

品味音樂描寫之妙,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來源:Z#xx#k.Com]

教學過程:[來源:Zxxk.Com]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示背景

1、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 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位詩人是誰?

2、知人論世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后,國內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跋扈,藩鎮(zhèn)割據作亂,統(tǒng)治階級內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示威,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于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于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的針砭時弊的諷喻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

   這次遭貶,他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tài)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他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他45歲。

二、誦讀與品味

(一)、學生朗讀

1、誦讀正音: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 ”在內的六段文字。請其它同學指出朗讀中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學生歸納適當板書。

2、明確內容: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在敘事中充滿著豐富的感情(教師明確)。請學生根據 敘事文章的特點概括每段內容(學生歸納,教師口頭總結)。

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詩人為什么流淚最多?(學生自由回答)

朗讀指導: 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后 ,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耙拼本渲痢拔闯汕{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伴g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荩÷曌x!般y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來源:學科網]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 下句。

 (二)、錄音示范

播放錄音,學生感受情境、體會人物感情

(三)、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 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來源:Zxxk.Com]

②、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

3、學生自由朗讀

三、探究與對話[來源:學科網ZXXK]

主問題:1、誰解琵琶聲;2、誰解青衫淚;3、誰解風物意。

1、 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睗£柦,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 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 ”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暗茏邚能姲⒁趟溃喝コ瘉眍伾省,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毙勺兊谩袄錆薄澳^”,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边@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jié)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 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沾毷。這現(xiàn)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xiàn)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北瘧嵉那{,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2、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痹娙税拙右诪楹卧谝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來源:學.科.網Z.X.X.K]

[明確]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迸门畱嵓び脑沟那{本引發(fā)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板書]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3、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 秋夜寂寥,江畔送別。微風吹動楓葉和荻花,令人備感凄涼。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將浸月”,敘述別時景象,當此時,送客的主人與相別的客人,于船中執(zhí)手無言,遙望江面,唯有茫茫的萬頃碧波之上灑下皎潔的月光。這處有關月的描寫,在情境渲染已臻極致之際,將別離人的幽思與愁緒點染得無比酣暢。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景中含情。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琵琶女用琵琶演奏來“訴平生不得志”,所以,那婉轉悠揚 ,音調時高時低的琵琶聲傾注了琵琶女畢生的情感。聽聽琵琶那繁復的琴音,“弦弦掩抑”是低泣,而“急雨”“私語”交錯,爆發(fā)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粗重急促的音節(jié),又何嘗不是琵琶女痛苦的呼喚?而當“泉流冰下”“冷澀”“凝絕”的時候,琵琶聲便是那幽咽哽塞的琵琶女難言的心曲。“銀瓶乍破”“鐵騎突出”,這高亢激昂的旋律又把琵琶女的心音傳達得回腸蕩氣、動魄驚心。此情至此,已無言可以相續(xù),唯有以視覺代聽覺,唯有江心映出的那輪秋月的白光,才能讓人體味那音韻的美感,體味那神秘而又充滿不如意的琵琶女的凄慘身世。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 曾經“妝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歡笑連年,等閑度過了青春年少;溆袝r,人之老邁也無法回避。年老色衰的她只能委身于商人,在“利”與“別離”之間,商人與琵琶女的價值取向發(fā)生了嚴重的偏差!扒霸赂×嘿I茶去”,這對于過慣了情感生活的琵琶女是多么沉重的打擊,又讓她何等失落啊?沾毷,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繞船的寒江水,只有那無言而又冰冷的月光。此處月光描寫,頓增琵琶女的孤苦之情,讀來讓人肝腸寸斷,低回不已。

   “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附板書設計: [來源:學&科&網Z&X&X&K]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四、拓展與練習

夜  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一萬重。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

“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以“紫袖”代彈者,與以“皓齒”代歌者、“細腰”代舞者(李賀《將進酒》:“皓齒歌、細腰舞”)一樣,選詞造語甚工!白闲浼t弦”不但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分,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懊髟隆秉c“夜”!霸掳罪L清,如此良夜何?”倘如“舉酒欲飲無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飲”的。讀者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潯陽江頭那個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儼然就有聽者在),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tài)!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得心應手;“自感”,則見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彈自感”把演奏者靈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寫得維妙維肖。舊時樂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象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無窮。

  音樂之美本在于聲,可詩中對箏樂除一個籠統(tǒng)的“彈”字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接下去卻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這無聲是“弦凝”,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無聲是“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這無聲是“聲!,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為與聲情攸關,它才不同于真的無聲,因而聽者從這里獲得的感受是“別有深情一萬重”。

  詩人就是這樣,不僅引導讀者發(fā)現(xiàn)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去領悟想象那箏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箏》全力貫注的這一筆,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節(jié)詩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筆墨,是對琶樂本身繪聲繪色的鋪陳描寫,而《夜箏》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襯的描寫。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劉熙載說:“絕句取徑深曲”,“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背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保ā端嚫拧罚 尤其涉及敘事時,絕句不可能象敘事詩那樣把一個事件展開,來一個鋪陳始末。因此對素材的剪裁提煉特別重要。詩人在這里對音樂的描寫只能取一頃刻,使人從一斑見全豹。而“弦凝指咽聲停處”的頃刻,就有豐富的暗示性,它類乎樂譜中一個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讀者對“自彈自感”內容的豐富聯(lián)想。詩從側面落筆,的確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憑的音樂把地上和天上的一切都感動了,「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直至于「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出現(xiàn)了圓美流動、光怪陸離的感人場景,而這就是李憑的一曲箜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樂聲高亢激越,有驚天動地之勢。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注釋】: 

[1]絲桐:即指箜篌!笍垺,弦樂器緊起弦子來準備彈奏叫「張」。「高秋」,就是暮秋,指陰歷九月。 

[2]江娥:一作湘娥!钢袊梗瑖闹醒。和下文的「十二門」、「動紫皇」等語相貫。 

[3]「逗」:引。 

    此詩大約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柑熳右蝗找换匾,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父咔铩挂徽Z,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優(yōu)美 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缚丈健咕湟魄橛谖,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咐ド接袼轼P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睢?nbsp;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夸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缸匣省故请p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第五聯(lián),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xiàn)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lián)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yōu)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于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fā)人聯(lián)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于把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lián)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琵琶行》教案2(粵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7.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8.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