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thread-36029-1-1.html
東方雪
9、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讀罷這首詩,我也想大哭一場,為孟浩然而哭,為自己而哭。
葉嘉瑩先生評說孟浩然的時候?qū)⑺c王維對舉起來,說孟浩然“仕隱兩失”,而王維則“仕隱兩得”。這是一個大致的比較。其實(shí)孟浩然在四十歲求取功名之前,隱得也還是比較自在愜意的,連狂人李白都贊嘆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青年孟浩然對公家的車輛和制服毫無興趣,宛若仙人長臥松畔云端。清高如此,潔凈如此。做官的確要承擔(dān)太多的風(fēng)險,第一是失去自由,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可能會沾染上阿諛奉承的習(xí)氣,由方正變得圓滑,赤子之心便不復(fù)存在。以自由和人格作為成本來交換或是犧牲,代價太過昂貴。因此,自古士人中就有那么一撥,視官如墳,獨(dú)善其身。
但從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我們發(fā)現(xiàn)孟浩然哭了,而且更多的是自傷老大。面對紀(jì)念西晉名將羊祜的碑石,仿佛聽到羊祜當(dāng)年登山時說與眾人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便自然聯(lián)想起自己一生無所作為,自己不幸被羊祜說中,怎能不淚如雨下?
孟浩然一共活了52歲,這是他晚年的作品,滄桑沉厚,已經(jīng)徹底洗去了農(nóng)家生活的閑趣和道家生活的高逸。晚年的孟浩然脊背生瘡,而且久治不愈,睡覺都不得安身。后來我們知道他就因?yàn)楹糜淹醪g來做客大吃了一頓河鮮病發(fā)而死的。我不知道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身體怎么樣,但是根據(jù)他的身世可以判斷他晚景凄涼。三十歲前他衣食無憂,隱得瀟灑,文才風(fēng)流,有很多的知己。大概中年遭遇了什么變故,家境從小康陡然走向糟糠,老母貧弱,讓這個整天追求詩意的文人直接面對生存的危機(jī)。于是他進(jìn)京趕考,盡管詩名遠(yuǎn)播,朝中也有王維、張九齡等欣賞自己才華的朋友,但還是因?yàn)椤安徊琶髦鳁墶钡米锪诵冢瑑纱温浒,被迫返鄉(xiāng)。其間雖偶然被罷了相位的張九齡召為幕僚,但很快張九齡去世,自己的衣食還是沒有著落。話到滄桑語始工,這樣的情勢一定會釀造出偉大的作品。于是才會有這首《與諸子登峴山》,至于所謂的“過故人莊”“宿建德江”“春曉”等,好自然也好,但是談不上如此偉大。
一首詩好就好在整體意思好局部表達(dá)也好兩個方面。這首詩的起句不凡,“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毫無修飾,直接表態(tài),不僅寫出了個體生命的悲哀,而且寫出世道滄桑循環(huán)的哲理。像花兒一樣,一開一謝,像足跡一樣,一來一往,就成了古與今、生與死的界限。第三句“江山留勝跡”承“古”,第四句“我輩復(fù)登臨”承“今”,結(jié)合起來,隱約含有歷史是需要后人不斷見證之意,而詩人自己又能留下什么讓后人見證呢?這也為結(jié)句張本。頸聯(lián)寫景,前實(shí)后虛,秋水蕭條,魚梁洲更見其闊,此印證題目中“登”字,為俯視所見;因?yàn)樘鞖廪D(zhuǎn)冷,遠(yuǎn)方的夢澤一片蒼茫,這是心境的折射,寓年老而功業(yè)未建之慨嘆。因此結(jié)句水到渠成,眼淚也就成了最形象化的悲傷。
四十歲,是人生歷程中了一個重要節(jié)點(diǎn)。孔子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可畏也矣。” 杜甫在四十歲的除夕就寫過“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币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不為世人稱道,也真的就是“草野之無聞?wù)摺绷,這輩子算是白過了。當(dāng)然,儒家倡導(dǎo)的“聞”自然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不是吸引人的眼球。孟浩然是不是因?yàn)轭A(yù)感到自己生命的落空才出來求仕,而求仕未果卻又增加了他的失望和悲傷,甚至連之前閑隱的高潔也打了**。但是正是有了這樣的曲折,孟浩然才成為真正的孟浩然,而不盡是文學(xué)史習(xí)慣稱謂的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
[唐詩漫筆:與諸子登峴山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guān)文章:
4.典范英語1a課件
6.漢語拼音a的教案
8.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