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景眼中之景心中之景
水魚
《阿里山紀行》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閱讀這篇文章,可以考慮用層次閱讀法來講行。
在一般意義上,景物描寫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自然之景,二是眼中之景,三是心中之景。所謂自然之景,即獨立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的純客觀的景物。它在文章中體現(xiàn)為作者要進行記述的景物。作者要記述些什么,這種被記述的景物必然是客觀的。所謂眼中之景,即文章中那些打上了觀察者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景物。因為是作者而不是其他人在記述,那么這種記述必然打上了作者主觀的體驗和感受。這里的景物,是建立在作者個人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的認知,故稱為眼中之景。所謂心中之景,即飽含著作者個人濃烈情感的景物。此種情況往往是情在前,景在后,景物作為作者抒情的物象而存在。明白了景物描寫的層理關(guān)系,我們的閱讀可循此特點進行。
第一個閱讀層次,試試讀出文中的自然之景。
在這個層次的閱讀里,我們的提問是:作者寫了什么?循著這個疑問,我們可以在文中依次看到那開往阿里山的旅游性小火車,看到穿過林區(qū)后出現(xiàn)的那一泓水潭,那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那山間的曲徑幽路,然后是臺灣著名的紅檜--神木。在此閱讀之下,我們基本上可以理出文章的記敘對象和線索。
第二個閱讀層次,試試讀出文中的眼中之景。
眼中之景,即作者眼中之景。請看這樣一個句子“峰回路轉(zhuǎn),迂曲穿過一片林區(qū),眼前驟然一亮,出現(xiàn)一泓水潭”!胺寤芈忿D(zhuǎn)。迂回穿過”體現(xiàn)是作者的行蹤,“出現(xiàn)一泓水潭”乃是作者眼中所見。接下來,作者就開始刻畫他眼中的水潭了:
這潭猶如山間一面明鏡,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
在這里,作者寫潭清澈透亮如明鏡,用了一個動人的比喻句,“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與水潭鑲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畫!边@里表現(xiàn)的即是作者眼中之景。
當(dāng)我們順著作者的眼光看過去,將剛才看到的景物回味一下,我們會忽然發(fā)現(xiàn)剛才看到的景物全都活起來了。這是因為在作者眼中,這些景物本是活的,這里的景物描寫不僅體現(xiàn)景物本身的存在,還有作者活脫脫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在里面。明白了這一點,閱讀文章時你就不要再騎馬觀花,而是一邊讀一邊感受作者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傳遞給你的知識,請你試著讀讀以下的文句,進一步體會一下作者的眼中之景:
山間的曲徑曲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它真像一條條綠地毯,緊緊地貼在地表上、臺階上,甚或依附在樹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樹木姿態(tài)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它們排列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
第三個閱讀層次,試試讀出文中的心中之景。
說到心中之景,我們不得不提及文章壓軸的那一句話:“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fēng)光美如畫!闭且驗橛袑Π⒗锷斤L(fēng)光的如此濃郁之愛,文章的景色平添了許多非人為莫能及的魅力色彩。如:
偶一人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仿佛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又仿佛吸進去以后凝化在體內(nèi)而不要吐出來。
“偶一人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贝嗽挳(dāng)真么?“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請注意這個“都”字,再讀后面的兩個“仿佛”,就著我的疑問來讀這句話時,你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有毛病的,再回過頭來你又會發(fā)現(xiàn)我這種較真是極沒趣的。作者此處的寫景,是飽含著濃濃的情感在里面的,與其說是“偶一人也是悄悄的”,不如說這么美的景“我希望”每個人說話都悄悄的,不要打破它的寧靜與和諧。與其說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不如說這里的空氣值得同行的每一個人深深地吸氣,是那種值得吸進去而不要吐出來的美好的空氣。虛的寫法表現(xiàn)的是極實在的內(nèi)容,讀來仍給人以真實的感受。這是情感枝頭結(jié)出豐美的寫景之果。
施萬明
[自然之景眼中之景心中之景水魚(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師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高中寫景隨筆
2.寫景的隨筆
3.初中寫景隨筆
7.高中語文寫景隨筆
8.寫景隨筆300字
9.寫景抒情隨筆
10.捕捉空中之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