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構(gòu)思篇
第一講 審題
寫作者是對命題人給就的題目或者材料進行審閱和分析,以求領會題意,掌握寫作要求,這就講做審題。寫作構(gòu)思的第一步便是審題。要求仔細的推敲題目中的每一個字,了解題目的寫作要求,明確題目的重要含義,然后選取符合題意的新鮮材料,最后確定寫作的最佳思路。這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考場命題的幾種形式:命題、半命題、命意(供材料作文)。其中命題有以下幾種題型:題眼型、直陳型、時空型、無主型、比喻型、難辨型、填空型
審題步驟:
一、 審文體形式:命題、半命題、供材料(命意)
二、 審寫作內(nèi)容:審寫作內(nèi)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么。就記敘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記人,還是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
如;我最喜歡
要求;1在題目的空白處,填上你最喜愛的一項活動。
2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屬什么命題。
三、 審寫作重點 找準了文題所要求寫的重點,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選材也就有了范圍,選材也就有了目標。常見于題眼型命題。
一般說文題的重點是指文題當中揭示意義,體現(xiàn)中心,點明重點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詞語。這個關鍵詞也叫“題眼”。抓住了題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
例 《一件有意義的事》《一件難忘的趣事》《童年憶趣》《記一件撥動我心弦的往事》它們的題眼分別是
四、 審文題限制 弄清文題對行文的限制。文題對時間、空間、數(shù)量、人稱、內(nèi)容等提出限制,規(guī)定范圍,作者必須嚴格的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作文,只有這樣才能不離題,不偏題。
1. 弄清時間限制 以《童年趣事》這道題選材時間限定為童年,所寫的事要發(fā)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這一特定的背景。
例 那段是《早讀》一文的開頭一段?
(甲)“一摸陽光從窗外射進來,照在我的臉上。我伸了伸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看表,六點了。想起昨天和妹妹訂的外語學習計劃,就一骨碌翻身起了床!
(乙)“天色晚了,太陽就要落到山的那一邊,直留下半邊羞紅的笑臉,映紅了西天上的晚霞。晚霞的紅光慢慢的沿著樹干移動,越移越高,從樹干移到樹梢。”
甲段扣住題目的限制選擇材料,把所寫的事件放在題目要求特定的時間中“一抹陽光從窗外射進來”,點明了題目中的“早”的意義。而乙文則是寫了太陽落山,晚霞還沒逝去的黃昏的景色。
2. 弄清處所限制 《街上見聞》《放學路上》與《課余生活》前兩者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在街上或放學路上所見所聞,而后者發(fā)生在校園。
例文 課余生活小記
“咔嚓”,我迅速的按動著快門,拍下了一張張快樂的笑臉。咦,朋友,你怎么老盯著我?哦,你不明白我在干什么,告訴你吧,我正在拍攝90年代學生生活景集,我要把寶貴的課間十分鐘里發(fā)生的一切都拍下來,儼然,我像是個記者對吧?走,隨我走走。保你大開眼界。
(一) 操場上
快,瞧,那個穿紅毛衣的女同學是全校鼎鼎有名的踢毽子“冠軍”。動作多么優(yōu)美,她的手腳一前一后搭配多么自如,毽子在空中玩雜技,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他都毫不客氣的“回敬“毽子一下,一會兒一個“海底撈月“,一會兒又是一個”跨步觸電“》滿臉通紅,臉上還漾著汗珠,他全然不顧,他的優(yōu)美姿態(tài)吸引了很多同學,圍著的一群同學在為她數(shù)數(shù)、喝彩。她投來一個微笑,快,流下這個瞬間動作。
(二) 教室里
“小紅,這道題也可這么理解。”哦,是小紅和李林正在研究一道化學題,他們每次總是這樣,對每一道題總是那么精益求精,解出一道題,她們還會思考是否有比這更簡單的方法,然后互相琢磨。有時會有一場舌戰(zhàn),有時是一陣沉默。別打攪她們了,留下他們并肩的背影吧!
(三) 校園大樹下
“老師,我錯了。”“好了,有錯就改還是好孩子。不過以后好不要太莽撞,以免舊病常犯羅。”“恩,老師我知道了。這肯定是我們李老師,我敢保證。走,看看去。我沒說錯吧,李老師正在與王東同學談心,王東同學粗魯行事,把教室玻璃打破了。我們的老師總是這樣循循善誘的教導我們。老師兩鬢已出現(xiàn)幾縷白發(fā),那是日夜操勞導致的。不,老師應永葆青春,讓我拍下她那和善的笑臉。
朋友,還想和我轉(zhuǎn)嗎?不啦,已了解了?哦,那再見了,我還是繼續(xù)進行我的工作,我要把發(fā)生的一點一滴拍攝下來,構(gòu)成我的“校園生活“影集,”拜拜“,瞧,又一個好鏡頭,我趕緊按動快門,流下了珍貴的一頁……
這種方式符合時空型命題。I還如《雨中》《教室中的笑聲》《窗口》
3. 弄清數(shù)量限制 《我最尊敬的一個人》《記一件銘刻心間的事》
《記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記我學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過記敘一件完整的事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后者則是記敘二三事或二三片段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
4. 弄清人稱限制 例如 《老師,我要告訴你》這個題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稱,從“我”的角度寫自己要向老師講述內(nèi)容。
例如《我的故事》《發(fā)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如何區(qū)別?
5. 弄清蘊涵的意義《落葉》《路》《泥土贊》……這類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題目,我們就不能就題論題,要透過字面上的具體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去揭示題目包含的象征意義,文章主題才深刻。如課文《炊煙》《小桔燈》
6. 弄清難辨型命題 之中的關系如〈我逐漸了解他〉容易寫成〈我了解他〉這就需要我們注意“逐漸”二字!锤嬖V你一件新鮮事〉告訴指出過程,你是告訴的對象。
7. 弄清線索型命題的線索 這種題型的題目往往告訴你寫作的線索,它限制了取材的范圍和揭示內(nèi)容的重點。《當我唱起_____的時候》《我的第一次》《童年拾趣》第一個題目中“歌”就是貫穿本文的線索。而第二、三個題目線索是什么?
五.審題的方法
1.剝筍式審題法 也就是將題目一層層分解開。如以一句話作為題目,運用剝筍式審題,就要尋找題目中的主干的詞語。如〈我為此而自豪〉〈我忘不了他〉〈我經(jīng)歷的一次小波折〉等題目,分別抓住“自豪”“忘不了”“經(jīng)歷”,再選用充分的材料,用合適的角度去表現(xiàn)這個詞語,這樣作文的主題才會鮮明。
2.探索式審題法 以詞作為作文題目,常見于比喻型的命題。以詞作為題目,有兩種情況:(一)一眼即可看出文題要敘寫的內(nèi)容,是文章內(nèi)容概括。如:《同桌》。(二)有比喻義或引申義。第一種把題目具體敘說就可以,而第二種就要采用探索式審題。所謂探索,就是要在弄清問題本義的基礎上,分析和研究文題的引申義或比喻義。
具體方法:1找準比喻點 2善于聯(lián)想,利用相似點 如紅燭 從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的可聯(lián)想到人們的奉獻精神。春蠶吐絲想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路〉先弄清它的本義:往來通行的地方。再探究它的延伸義:思想或行動的方向或途徑。從引申義出發(fā)展開思路:(1)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別,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應該擇路而行。(2)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努力、只要奮斗,就一定走出適合于自己發(fā)展的路。(3)要準備走曲折之路。因為人生的路不會是筆直的,定會有曲折,要有思想準備克服困難。從本義到引申義再到比喻義。題意才會一清二楚。
訓練題目:就〈綠葉〉和〈落葉〉分別展開想象
3.附加式審題法
附加式審題法常見于無主型命題。如《微笑》《生日》《啟迪》等題目,它沒有人物也沒有地點。但我們可以為這些題目貼加人物對象使之成為有主命題。--《奶奶的微笑》《生日的那一天》《老師對我的啟迪》《媽媽在深夜的燈光下備課》。這種方式可將大題目化為小題目,使我們下筆更容易。
4.補題式審題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半命題作文,就是所命的題只給定一部分,其余的部分由同學自己去補足,補足的部分有時就是我們的寫作重點。審題時首先要明晰“已知條件”(既命題所命題的半部題是什么),然后再通過“已知”推斷“未知”(補充題目所要求的另一半內(nèi)容。)
具體方法:
(1)推敲“已知條件” 補足的內(nèi)容要與半命題相銜接,成為一個整體,同時補足內(nèi)容要與符合命題者提供的詞語。這就需要仔細推敲半命題部分的詞語,然后準確把握命題者的命題要求。如〈記 趣聞〉,首先從“記”字上理解本文該寫成記敘文,從聞字上知道所寫的是耳聞所得,從趣上明白寫的事應是“活潑有趣”。弄清楚這些,再填上恰當?shù)脑~語。如“校園”“街頭”“家庭”等。
(2)按“已知”條件進行聯(lián)想
對于半命題作文,審清了題目中所給的詞語的意義及相互關系后,然后就要根據(jù)“已知”條件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根據(jù)“已知“條件聯(lián)想與之相關、相承或相反的事物。如《我的第一次 》,要圍繞”第一次“展開聯(lián)想,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敗,第一次受表揚……選擇其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來寫。
訓練題目:1《 變了》〈 見聞〉〈 激勵著我〉
2〈我有這樣一個好 〉〈我終于 〉
3〈讓我 的一件事〉〈記一堂 課〉
[記敘文寫作的審題和構(gòu)思]相關文章:
5.民法學試題和答案
7.應用寫作試題和答案
8.廣告法試題和答案
9.語文閱讀題和答案
10.怎么寫審車委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