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 奴 大 入 上 郡 , 天 子 使 中 貴 人 從 (吳)廣勒 習 兵 擊 匈 奴 . 中 貴 人 將 騎 數(shù) 十 縱 ,見 匈 奴 三 人 , 與 戰(zhàn) . 三 人 還 射 ,傷 中 貴 人 , 殺 其 騎 且 盡 . 中 貴 人 走 廣 . 廣 曰 : 「 是 必 射 雕 者 也 . 」廣 乃 遂 從 百 騎 往 馳 三 人 . 三 人 亡 馬 步 行 , 行 數(shù) 十 里 . 廣 令 其 騎 張 左 右 翼 , 而 廣 身 自 射 彼 三 人 者 , 殺 其 二 人 , 生 得 一 人 , 果 匈 奴 射 雕 者 也 . 已 縛 之 上 馬 , 望 匈 奴 有 數(shù) 千 騎 , 見 廣 , 以 為 誘 騎 , 皆 驚 , 上 山 陳 . 廣 之 百 騎 皆 大 恐 , 欲 馳 還 走 . 廣 曰 : 「 吾 去 大 軍 數(shù) 十 里 , 今 如 此 以 百 騎 走 , 匈 奴 追 射 我 立 盡 . 今 我 留 , 匈 奴 必 以 我 為 大 軍 之 誘 , 必 不 敢 擊 我 . 」 廣 令 諸 騎 曰 : 「 前 ! 」 前 未 到 匈 奴 陳 二 里 所 , 止 , 令 曰 : 「 皆 下 馬 解 鞍 ! 」 其 騎 曰 : 「 虜 多 且 近 , 即 有 急 , 柰 何 」 廣 曰 : 「 彼 虜 以 我 為 走 , 今 皆 解 鞍 以 示 不 走 , 用 堅 其 意 . 」 於 是 胡 騎 遂 不 敢 擊 . 有 白 馬 將出 護 其 兵 , 李 廣 上 馬 與 十 余 騎 射 殺 胡 白 馬 將 , 而 復 還 至 其 騎 中 , 解 鞍 , 令 士 皆 縱 馬 臥 . 是 時 會 暮 , 胡 兵 終 怪 之 , 不 敢 擊 . 夜 半 時 , 胡 兵 亦 以 為 漢 有 伏 軍 於 旁 欲 夜 取 之 , 胡 皆 引 兵 而 去 .(《史記李將軍列傳》)
【譯文】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跟隨李廣學習軍事,抗擊匈奴.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zhàn),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宦官逃回到李廣那里,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廣于是就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前行.走了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他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綁上馬之后,遠遠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他們看到李廣,以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照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我們這一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現(xiàn)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fā),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并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么辦 "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于是匈奴騎兵終于不敢來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jiān)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值日幕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
淮 南 王 安 為 人 好 讀 書 鼓 琴 , 不 喜 弋 獵 狗 馬 馳 騁 , 亦 欲 以 行 陰 德 拊 循 百 姓 , 流 譽 天 下 . 時 時 怨 望 厲 王 死 , 時 欲 畔 逆 , 未 有 因 也 . 及 建 元 二 年 , 淮 南 王 入 朝 . 素 善 武 安 侯 , 武 安 侯 時 為 太 尉 , 乃 逆 王 霸 上 , 與 王 語 曰 : 「 方 今 上 無 太 子 , 大 王 親 高 皇 帝 孫 ,行 仁 義 , 天 下 莫 不 聞 . 即 宮 車 一 日 晏 駕 , 非 大 王 當 誰 立 者 ! 」 淮 南 王 大 喜 , 厚 遺 武 安 侯 金 財 物 . 陰 結 賓 客 ,拊 循 百 姓 , 為 畔 逆 事 . 建 元 六 年 , 彗 星 見 , 淮 南 王 心 怪 之 . 或 說 王 曰 : 「 先 吳 軍 起 時 , 彗 星 出 長 數(shù) 尺 , 然 尚 流 血 千 里 . 今 彗 星 長 竟 天 , 天 下 兵 當 大 起 . 」 王 心 以 為 上 無 太 子 , 天 下 有 變 , 諸 侯 并 爭 , 愈 益 治 器 械 攻 戰(zhàn) 具 , 積 金 錢 賂 遺 郡 國 諸 侯 游 士 奇 材 . 諸 辨 士 為 方 略 者 , 妄 作 妖 言 , 諂 諛 王 , 王 喜 , 多 賜 金 錢 , 而 謀 反 滋 甚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譯文】
淮南王劉安的性情喜好讀書彈琴,不愛射獵放狗跑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來安撫百姓,流播美譽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厲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沒有機會.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見皇上.與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én,墳),當時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訴他說:"現(xiàn)今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贈武安侯金銀錢財物品.淮南王暗中結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現(xiàn),淮南王心生怪異.有人勸說淮南王道:"先前吳軍起兵時,慧星出現(xiàn)僅長數(shù)尺,而兵戰(zhàn)仍然血流千里.現(xiàn)在慧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zhàn)應當大興."淮南王心想皇上沒有太子,若天下發(fā)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zhàn)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淮南王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歡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至 老 , (東方)朔 且 死 時 , 諫 曰 : 「 詩 云 『 營 營 青 蠅 , 止 于 蕃 . 愷 悌 君 子 , 無 信 讒 言 . 讒 言 罔 極 , 交 亂 四 國 』 . 愿 陛 下 遠 巧 佞 , 退 讒 言 . 」 帝 曰 : 「 今 顧 東 方 朔 多 善 言 」 怪 之 . 居 無 幾 何 , 朔 果 病 死 . 傳 曰 : 「 鳥 之 將 死 , 其 鳴 也 哀 ; 人 之 將 死 , 其 言 也 善 . 」 此 之 謂 也 .(《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
到了晚年,東方朔臨終時,規(guī)勸武帝說:"《詩經(jīng)》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于言談嗎 "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使 者 載 行 , 出 於 泉 陽 之 門 . 正 晝 無 見 , 風 雨 晦 冥 . 云 蓋 其 上 , 五 采 青 黃 ; 雷 雨 并 起 , 風 將 而 行 . 入 於 端 門 , 見 於 東 箱 . 身 如 流 水 , 潤 澤 有 光 . 望 見 元 王 , 延 頸 而 前 , 三 步 而 止 , 縮 頸 而 卻 , 復 其 故 處 . 元 王 見 而 怪 之 ,問 衛(wèi) 平 曰 : 「龜 見 寡 人 , 延 頸 而 前 , 以 何 望 也 縮 頸 而 復 , 是 何 當 也 」 衛(wèi) 平 對 曰 :「龜 在 患 中 , 而 終 昔囚 , 王 有 德 義 , 使 人 活 之 . 今 延 頸 而 前 , 以 當 謝 也 , 縮 頸 而 卻 , 欲 亟 去 也 . 」 元 王 曰 : 「 善 哉 ! 神 至 如 此 乎 , 不 可 久 留 ; 趣 駕 送 龜 , 勿 令 失 期 . 」(《史記龜策列傳》)
【譯文】
使者帶龜上車駛出泉陽城門.這是白天,但又是風又是雨,一片昏暗.青黃五彩云罩在上空,接著雷電大作,風吹送車子前行.進了國都端門,在車廂房前取出龜.那龜身如流水,潤澤有光.望見元王,伸開脖子往前爬,爬三步停住,又縮回脖子后退到原處.元王見了奇怪,問衛(wèi)平說:"龜見了我,伸開脖子往前爬,有什么目的呢 縮回脖子退到原處,又表示什么意思 "衛(wèi)平回答:"龜在患難中,整夜被囚禁,王有德義,派人解救它出來.現(xiàn)在伸脖子向前爬,是表示感謝,縮脖子后退,是希望盡快離開."元王說:"好啊!這龜神靈到這種地步,不可長期扣留它,立即派人駕車送龜,別讓它耽誤了出使期限."
上 曰 : 「 法 者 , 治 之 正 也 , 所 以 禁 暴 而 率 善 人 也 . 今 犯 法 已 論 , 而 使 毋 罪 之 父 母 妻 子 同 產(chǎn) 坐 之 , 及 為 收 帑 , 朕 甚 不 取 . 其 議 之 . 」 有 司 皆 曰 : 「 民 不 能 自 治 , 故 為 法 以 禁 之 . 相 坐 坐 收 , 所 以 累 其 心 , 使 重 犯 法 , 所 從 來 遠 矣 . 如 故 便 . 」 上 曰 : 「 朕 聞 法 正 則 民愨, 罪 當 則 民 從 . 且 夫 牧 民 而 導 之 善 者 , 吏 也 . 其 既 不 能 導 , 又 以 不 正 之 法 罪 之 , 是 反 害 於 民 為 暴 者 也 . 何 以 禁 之 朕 未 見 其 便 , 其 孰 計 之 . 」 有 司 皆 曰 : 「 陛 下 加 大 惠 , 德 甚 盛 , 非 臣 等 所 及 也 . 請 奉 詔 書 , 除 收 帑 諸 相 坐 律 令 . 」(《史記/孝文本紀》)
【譯文】
文帝說:"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jīng)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被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們再議論議論吧."主管官員都說:"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來禁止他們做壞事.無罪的親屬連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們心有牽掛,感到犯法干系重大.這種做法由來已久,還是依原來的做法不加改變?yōu)橐?"文帝說:"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當百姓就心服.再說治理百姓引導他們向善,要靠官吏.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處罰他們,這樣反倒是加害于民而使他們?nèi)ジ蓛幢┑氖?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 這樣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適宜之處,請你們再仔細考慮考慮."官員們都說:"陛下給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無量,這不是我們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們遵從詔書,廢除拘執(zhí)罪犯家屬,收為奴婢等各種連坐的法令."
樂 者 為 同 , 禮 者 為 異 .同 則 相 親 , 異 則 相 敬 . 樂 勝 則 流 ,禮 勝 則 離 .合 情 飾 貌 者 , 禮 樂 之 事 也 .禮 義 立 , 則 貴 賤 等 矣 ;樂 文 同 , 則 上 下 和 矣 ;好 惡 著 , 則 賢 不 肖 別 矣 ;刑 禁 暴 , 爵 舉 賢 , 則 政 均 矣 .仁 以 愛 之 , 義 以 正 之 , 如 此 則 民 治 行 矣 .(《史記樂書》)
【譯文】
樂的特性是求同,禮的特征是求異.同使人們互相親愛,異則使人互相尊敬.樂事太過不加節(jié)制,會使人之間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禮事太過不加節(jié)制,則使人們之間離心離德.和合人情,使相親愛,整飭行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禮樂的功用了.禮的精義得以實現(xiàn),就貴賤有等;樂事得以統(tǒng)一,則上下和合,無有爭斗;人們好惡分明,賢與不賢自然區(qū)分開來;用刑罰禁止強暴,以爵賞推舉賢能,就會政事均平.以仁心愛人,以義心糾正他們的過失,這樣就會天下大治了.
屈 平 疾 王 聽 之 不 聰 也 , 讒 諂 之 蔽 明 也 , 邪 曲 之 害 公 也 , 方 正 之 不 容 也 , 故 憂 愁 幽 思 而 作 離 騷 .離 騷 者 , 猶 離 憂 也 . 夫 天 者 , 人 之 始 也 ; 父 母 者 , 人 之 本 也 . 人 窮 則 反 本 , 故 勞 苦 倦 極 , 未 嘗 不 呼 天 也 ; 疾 痛 慘 怛 ,未 嘗 不 呼 父 母 也 . 屈 平 正 道 直 行 ,竭 忠 盡 智 以 事 其 君 , 讒 人 閑 之 , 可 謂 窮 矣 . 信 而 見 疑 , 忠 而 被 謗 , 能 無 怨 乎 屈 平 之 作 離 騷 , 蓋 自 怨 生 也 . 國 風 好 色 而 不 淫 , 小 雅 怨 誹 而 不 亂 .若 離 騷 者 , 可 謂 兼 之 矣 . 上 稱 帝 嚳 , 下 道 齊 桓 , 中 述 湯 武 , 以 刺 世 事 . 明 道 德 之 廣 崇 , 治 亂 之 條 貫 , 靡 不 畢 見 . 其 文 約 , 其 辭 微 , 其 志 絜 , 其 行 廉 , 其 稱 文 小 而 其 指 極 大 , 舉 類 邇 而 見 義 遠 . 其 志 絜 , 故 其 稱 物 芳 . 其 行 廉 , 故 死 而 不 容 自 疏 . 濯 淖 污 泥 之 中 , 蟬 蛻 於 濁 穢 ,以 浮 游 塵 埃 之 外 , 不 獲 世 之 滋 垢 , 皭 然泥 而 不 滓 者 也 .推 此 志 也 , 雖 與 日 月 爭 光 可 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譯文】
屈原對懷王聽聞失靈而不能分辨是非,視線被讒佞諂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zhèn)?致使邪惡傷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萬分痛心,所以才憂愁苦悶,沉郁深思而寫成《離騷》.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處境窘迫的時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勞累困苦到極點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無法忍受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堅持公證,行為耿直,對君王他一片忠心,竭盡才智,但是卻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其處境可以說是極端困窘了.因誠心為國而被君王懷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誹謗,怎能沒有悲憤之情呢 屈原寫作《離騷》,正是為了抒發(fā)這種悲憤之情.《詩經(jīng)國風》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淫亂;《詩經(jīng)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而像屈原的《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以上兩者的優(yōu)點.屈原在《離騷》中,往上追述到帝嚳(kù庫)的事跡,近世贊揚齊桓的偉業(yè),中間敘述商湯,周武的德政,以此來批評時政.闡明道德內(nèi)容的廣博深遠,治亂興衰的因果必然,這些都講得非常詳盡.其語言簡約精煉,其內(nèi)容卻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潔,其品行廉正,其文句雖寫的是細小事物,而其意旨卻極其宏大博深,其所舉的雖然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義卻極其深遠.其情志高潔,所以喜歡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身處污泥濁水之中而能洗滌干凈,就像蟬能從混濁污穢中解脫出來一樣,在塵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濁所玷污,清白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推論其高尚情志,就是說與日月爭輝也是恰宜的.
太 史 公 曰 : 夫 上 古 明 王 舉 樂 者 , 非 以 娛 心 自 樂 , 快 意 恣 欲 , 將 欲 為 治 也 . 正 教 者 皆 始 於 音 , 音 正 而 行 正 . 故 音 樂 者 , 所 以 動 蕩 血 脈 , 通 流 精 神 而 和 正 心 也 . 故 宮 動 脾 而 和 正 圣 , 商 動 肺 而 和 正 義 , 角 動 肝 而 和 正 仁 , 徵 動 心 而 和 正 禮 , 羽 動 腎 而 和 正 智 . 故 樂 所 以 內(nèi) 輔 正 心 而 外 異 貴 賤 也 ; 上 以 事 宗 廟 , 下 以 變 化 黎 庶 也 . 琴 長 八 尺 一 寸 , 正 度 也 . 弦 大 者 為 宮 , 而 居 中 央 , 君 也 . 商 張 右 傍 , 其 余 大 小 相 次 , 不 失 其 次 序 , 則 君 臣 之 位 正 矣 . 故 聞 宮 音 , 使 人 溫 舒 而 廣 大 ; 聞 商 音 , 使 人 方 正 而 好 義 ; 聞 角 音 , 使 人 惻 隱 而 愛 人 ; 聞 徵 音 , 使 人 樂 善 而 好 施 ; 聞 羽 音 , 使 人 整 齊 而 好 禮 . 夫 禮 由 外 入 , 樂 自 內(nèi) 出 . 故 君 子 不 可 須 臾 離 禮 , 須 臾 離 禮 則 暴 慢 之 行 窮 外 ; 不 可 須 臾 離 樂 , 須 臾 離 樂 則 奸 邪 之 行 窮 內(nèi) . 故 樂 音 者 , 君 子 之 所 養(yǎng) 義 也 . 夫 古 者 , 天 子 諸 侯 聽 鐘 磬 未 嘗 離 於 庭 , 卿 大 夫 聽 琴 瑟 之 音 未 嘗 離 於 前 , 所 以 養(yǎng) 行 義 而 防 淫 佚 也 . 夫 淫 佚 生 於 無 禮 , 故 圣 王 使 人 耳 聞 雅 頌 之 音 , 目 視 威 儀 之 禮 , 足 行 恭 敬 之 容 , 口 言 仁 義 之 道 . 故 君 子 終 日 言 而 邪 辟 無 由 入 也 .(《史記樂書》)
【譯文】
太史公說:上古時的賢明帝王奏樂,不是為了自己心中快樂歡娛,恣情肆欲,快意于一時.端正教化的人都是從音做起的,音正行為自正.所以音樂,是用來激動血脈,交流精神,調(diào)和,端正人心的.宮聲可以激動脾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圣字,商聲可以激動肺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義字,角聲可以激動肝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仁字,徵聲可以激動心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禮字,羽聲可以激動腎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智字.所以說樂對內(nèi)用來輔助正派的心性,而對外用來區(qū)分貴賤;對上用來奉事宗廟,對下用來改變黎民百姓的品性風貌.琴身長八尺一寸,這個數(shù)字是度數(shù)中的元數(shù).琴弦中最粗大的一根是宮弦,位居所有弦的中央,是弦中的君主.商弦布置在它右側的旁邊,其他各弦也都按粗細長短的次序排列,不相雜亂,這樣君臣的地位也就端正了.所以聽宮聲,使人品性溫和寬舒而且廣大;聽商聲,使人品性端方正直而且好義;聽角聲,使人有惻隱之心并且能夠愛人;聽徵音,使人樂于行善并且愛好施舍;聽羽聲,使人講究整潔規(guī)矩并且愛好禮節(jié).禮是通過一些規(guī)定從外部對人起作用的,樂卻是從人心中產(chǎn)生.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離開禮,片刻離開禮就會有暴橫輕漫的行為充分表現(xiàn)于外;也不可片刻離開樂,片刻離開樂就會有奸邪的行為從心中大量產(chǎn)生出來.所以樂和音,是君子用來修養(yǎng)義心的.古時候,天子諸侯聽鐘磬樂聲而鐘磬從不離開庭院,卿大夫聽琴瑟的樂聲而琴瑟從不離開身邊,這是為了修養(yǎng)行義的品格,防止淫佚的.淫佚的產(chǎn)生是從無禮開始的,所以賢圣的帝王務使人的耳朵只聽雅頌的樂聲,眼睛只看表現(xiàn)威儀的禮節(jié),腳步行止只表現(xiàn)出恭敬的容貌,口中只談仁義的道理.這樣君子終日言談,不正當?shù)臇|西也沒有機會侵入.
晉 公 子 重 耳 過(鄭) , 文 公 弗 禮 . 文 公 弟 叔 詹 曰 : 「 重 耳 賢 , 且 又 同 姓 , 窮 而 過 君 , 不 可 無 禮 . 」 文 公 曰 : 「 諸 侯 亡 公 子 過 者 多 矣 , 安 能 盡 禮 之 ! 」 詹 曰 : 「 君 如 弗 禮 , 遂 殺 之 ; 弗 殺 , 使 即 反 國 , 為 鄭 憂 矣 . 」 文 公 弗 聽 .(《史記鄭世家》)
【譯文】
晉公子重耳路過鄭國,鄭文公沒有禮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說:"重耳是賢人,又與咱們同姓,受窮困經(jīng)過您處,您不能對他無禮."文公說:"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過此處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禮招待他們呢!"叔詹說:"您如果不禮待他,就殺死他,不殺,他假使返回國內(nèi),就是鄭國的憂患了."文公不聽從叔詹的意見.
(重 耳)至 齊 , 齊 桓 公 厚 禮 , 而 以 宗 女 妻 之 , 有 馬 二 十 乘 , 重 耳 安 之 . 重 耳 至 齊 二 歲 而 桓 公 卒 , 會 豎 刀 等 為 內(nèi) 亂 , 齊 孝 公 之 立 , 諸 侯 兵 數(shù) 至 . 留 齊 凡 五 歲 . 重 耳 愛 齊 女 , 毋 去 心 . 趙 衰 , 咎 犯 乃 於 桑 下 謀 行 . 齊 女 侍 者 在 桑 上 聞 之 , 以 告 其 主 . 其 主 乃 殺 侍 者 ,勸 重 耳 趣 行 . 重 耳 曰 : 「 人 生 安 樂 , 孰 知 其 他 ! 必 死 於 此 ,不 能 去 . 」 齊 女 曰 : 「 子 一 國 公 子 , 窮 而 來 此 , 數(shù) 士 者 以 子 為 命 . 子 不 疾 反 國 , 報 勞 臣 , 而 懷 女 德 , 竊 為 子 羞 之 . 且 不 求 , 何 時 得 功 」 乃 與 趙 衰 等 謀 , 醉 重 耳 , 載 以 行 . 行 遠 而 覺 , 重 耳 大 怒 , 引 戈 欲 殺 咎 犯 . 咎 犯 曰 : 「 殺 臣 成 子 , 偃 之 愿 也 . 」 重 耳 曰 : 「 事 不 成 , 我 食 舅 氏 之 肉 . 」 咎 犯 曰 : 「 事 不 成 , 犯 肉 腥 臊 , 何 足 食 ! 」 乃 止 , 遂 行 .(《史記晉世家》)
【譯文】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厚禮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個少女嫁給重耳,陪送二十輛駟馬車,重耳在此感到很滿足.重耳在齊住了兩年,桓公去世,正趕上豎刀(diāo,刁)等人發(fā)起內(nèi)亂,齊孝公即位,諸侯的軍隊多次來侵犯.重耳在齊總共住了五年.重耳愛戀在齊國娶的妻子,沒有離開齊國的意思.趙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樹下商量離齊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密談,回屋后偷偷告訴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殺死,勸告重耳趕快走.重耳說:"人生來就是尋求安逸享樂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齊,不能走."妻子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里,您的這些隨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況且,現(xiàn)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時候才能成功呢 "她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著他離開了齊國.走了一段很長的路,重耳才醒來,一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就大怒,拿起戈來要殺咎犯.咎犯說:"殺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愿."重耳說:"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咎犯說:"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氣,繼續(xù)前行.
郭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