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中學文言實詞大全3(網(wǎng)友來稿)

發(fā)布時間:2016-1-26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過秦論

廉頗藺相如列傳

《孟子》二章

練習:

(1)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3)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5)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6)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訓儉示康》)

答案:134.徒(1)徒然、白白地(2)只、僅僅(3)只、僅僅(4)只、僅僅(5)同伙、一類人(6)只、僅僅

135.王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57

wáng

wàng 名

動 ①一國的君主

②首領(lǐng)、同類中的杰出者

③最高的封爵

④成就王業(yè),統(tǒng)治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阿房宮賦

諸子喻山水

鴻門宴

鴻門宴

練習: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

(2)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黃州快哉亭記》)

(3)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黃州快哉亭記》)

(4)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黃州快哉亭記》)

(5)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莊子秋水》)

(6)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廉頗藺相如列傳》)(本文共出現(xiàn)“王”、“大王”“趙王”、“秦王”等104處,含義相同,一并略去)

(7)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

(8)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9)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過秦論》)

(10)秦王既沒,余威震于殊俗。(《過秦論》)

(11)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石鐘山記》)

(12)王事靡盬,不遑啟處。(《采薇》)

(1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秦晉崤之戰(zhàn)》)

(14)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晉崤之戰(zhàn)》)

(15)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16)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

(17)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18)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鴻門宴》)

(19)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20)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21)項王許諾。(《鴻門宴》)

(2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鴻門宴》)

(23)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24)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25)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鴻門宴》)

(26)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鴻門宴》)

(27)君王為人不忍。(《鴻門宴》)

(28)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29)項王曰:“諾!保ā而欓T宴》)

(30)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鴻門宴》)

(31)項王按劍而跽曰。(《鴻門宴》)

(32)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保ā而欓T宴》)

(33)項王曰:“賜之彘肩!保ā而欓T宴》)

(34)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

(3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36)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保ā而欓T宴》)

(37)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

(38)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39)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鴻門宴》)

(40)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鴻門宴》)

(4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42)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

(43)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鴻門宴》)

(44)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

(45)項王曰:“沛公安在?”(《鴻門宴》)

(4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鴻門宴》)

(47)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鴻門宴》)

(48)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49)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50)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蘇武傳》)

(51)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蘇武傳》)

(52)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蘇武傳》)

(53)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蘇武傳》)

(54)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伶官傳序》)

(55)燕王,吾所立。(《伶官傳序》)

(56)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

答案:135.王(1)一國的君主(2)一國的君主(3)一國的君主(4)一國的君主(5)一國的君主(6)一國的君主(7)一國的君主(8)一國的君主(9)一國的君主(10)一國的君主(11)一國的君主(12)一國的君主(13)一國的君主(14)一國的君主(15)一國的君主(16)稱王、成就王業(yè)(17)一國的君主(18)一國的君主(19)一國的君主(20)一國的君主(21)一國的君主(22)一國的君主(23)一國的君主(24)一國的君主(25)一國的君主(26)一國的君主(27)一國的君主(28)一國的君主(29)一國的君主(30)一國的君主(31)一國的君主(32)一國的君主(33)一國的君主(34)一國的君主(35)一國的君主(36)最高的封爵,稱王(37)一國的君主(38)一國的君主(39)一國的君主(40)一國的君主(41)一國的君主(42)一國的君主(43)一國的君主(44)一國的君主(45)一國的君主(46)一國的君主(47)一國的君主(48)一國的君主(49)最高的封爵(50)最高的封爵(51)最高的封爵(52)最高的封爵(53)一國的君主(54)一國的君主(55)最高的封爵(56)一國的君主

136.望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wàng 動

名 ①遠看

②盼望、希望

③望洋:抬頭仰視

④農(nóng)歷每月十五

⑤清望官:官名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 阿房宮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莊子秋水

前赤壁賦

訓儉示康

練習:

(1)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促織》)

(2)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黃州快哉亭記》)

(3)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4)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

(5)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

(8)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9)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前赤壁賦》)

(10)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前赤壁賦》)

(11)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踏莎行》)

(12)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13)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

(14)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諫太宗十思疏》)

(15)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鴻門宴》)

(16)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ā而欓T宴》)

(17)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從軍行》)

(18)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過華清宮絕句》)

(19)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20)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蘇武傳》)

(2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136.望(1)遠看(2)遠看(3)遠看(4)遠看(5)遠看(6)希望(7)遠看(8)遠看(9)遠看(10)遠看(11)盼望、希望(12)希望(13)遠看(14)盼望、希望(15)遠看(16)盼望、希望(17)遠看(18)遠看(19)遠看(20)盼望、希望(21)遠看

137.微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wēi 形

動 ①小、微小

②景象模糊不清

③地位地下、卑賤

④暗中、秘密

⑤長度單位,指細小的

⑥微行:隱藏身份易服出行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一日,風雪嚴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石鐘山記

夢游天姥吟留別

陳情表

左忠毅公逸事

伶官傳序

左忠毅公逸事

練習:

(1)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2)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陳情表》)

(4)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陳情表》)

(5)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137.微(1)小、微小(2)小、微。3)地位地下、卑賤(4)小、微。5)小、微小

138.聞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8

wén

wèn 動

名 ①聽說、聽見

②使……聽到

③懂得

④聞名

⑤見識、見聞

⑥名聲、名譽 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撫臣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種樹郭橐駝傳

陳情表

師說

促織

石鐘山記

諸子喻山水

練習:

(1)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促織》)

(2)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3)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促織》)

(4)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促織》)

(5)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促織》)

(6)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項脊軒志》)

(7)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阿母得聞之,零淚應(yīng)聲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游天姥吟留別》)

(16)“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17)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秋水》)

(18)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19)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0)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21)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廉頗藺相如列傳》)

(22)相如聞,不肯與會。(《廉頗藺相如列傳》)

(23)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4)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2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26)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27)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石鐘山記》)

(28)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記》)

(29)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ā蛾惽楸怼罚

(30)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秦晉崤之戰(zhàn)》)

(31)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秦晉崤之戰(zhàn)》)

(32)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秦晉崤之戰(zhàn)》)

(33)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鴻門宴》)

(34)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訓儉示康》)

(35)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訓儉示康》)

(36)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ā秳駥W》)

(37)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蘇武傳》)

(38)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蘇武傳》)

(39)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

(40)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琵琶行》)

(4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

(4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喞喞。(《琵琶行》)

(43)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琵琶行》)

(44)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45)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

(46)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琵琶行》)

(47)歐陽子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秋聲賦》)

(48)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秋聲賦》)

(49)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秋聲賦》)

(50)(51)(52)(53)

答案:138.(1)聽說、聽見(2)聽說、聽見(3)聽說、聽見(4)聽說、聽見(5)聽說、聽見(6)聽說、聽見(7)聽說、聽見(8)聽說、聽見(9)聽說、聽見(10)聽說、聽見(11)聽說、聽見(12)聽說、聽見(13)聽說、聽見(14)聽說、聽見(15)聽說、聽見(16)聽說、聽見(17)聽說、聽見,見識、見聞(18)聞名(19)聽說、聽見(20)聽說、聽見(21)聽說、聽見(22)聽說、聽見(23)聽說、聽見(24)聽說、聽見(25)懂得(26)懂得(27)聽說、聽見(28)聽說、聽見(29)使……聽到(30)聽說、聽見

(31)聽說、聽見(32)聽說、聽見(33)聽說、聽見(34)聽說、聽見(35)聽說、聽見(36)聽說、聽見(37)聽說、聽見(38)聽說、聽見(39)聽說、聽見(40)聽說、聽見(41)聽說、聽見(42)聽說、聽見(43)聽說、聽見(44)聽說、聽見(45)聽說、聽見(46)聽說、聽見(47)聽說、聽見(48)聽說、聽見(49)聽說、聽見(50)(51)(52)(53)

139.惡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7

è

wù 形

代 ①壞、不好

②罪惡、邪惡

③粗陋

④險惡、兇險

⑤罪過

⑥討厭、憎恨

⑦哪里、怎么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諫太宗十思疏

訓儉示康

《指南錄》后序

訓儉示康

《論語》七則

《論語》七則

練習:

(1)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諸子喻山水》)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諸子喻山水》)

(3)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二章》)

(4)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孟子〉二章》)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孟子〉二章》)

(6)敢問夫子惡乎長?(《〈孟子〉二章》)

(7)故曰:“侈,惡之大也!保ā队杻示康》)

(8)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指南錄〉后序》)

練習:答案:139.(1)討厭、不喜歡(2)討厭、不喜歡(3)討厭、不喜歡(4)討厭、不喜歡(5)討厭、不喜歡(6)哪里、怎么(7)罪過(8)壞、不好

140.悉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

xī 副 ①都、全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答案:140.(1)都、全

141.系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xì 動

①拴、綁

②拘囚 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過秦論

蘇武傳

練習: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蘭亭集序》)

(2)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蘇武傳》)

(3)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傳序》)

(4)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指南錄〉后序》)

答案:140.系(1)拴、綁(2)拴、綁(3)拘囚(4)拘囚

142.相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28

xiàng

xiāng 名

副 ①容貌、相貌

②丞相、宰相

③主持禮節(jié)儀式者

④幫助、輔助

⑤互相

⑥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游褒禪山記

陳情表

鴻門宴

練習:

(1)夫妻向隅,茅舍無姻,相對默然,不復(fù)聊賴。(《促織》)

(2)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促織》)

(3)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黃州快哉亭記》)

(4)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項脊軒志》)

(5)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0)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記。(《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4)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yīng)。(《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8)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9)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20)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1)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2)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登樓》)

(2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前赤壁賦》)

(24)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前赤壁賦》)

(25)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前赤壁賦》)

(26)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

(27)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蘇幕遮》)

(28)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

(29)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30)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廉頗藺相如列傳》)

(31)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廉頗藺相如列傳》)

(32)于是舍人相與諫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33)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34)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35)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過秦論》)

(36)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

(37)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38)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39)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石鐘山記》)

(40)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

(4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42)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43)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鴻門宴》)

(44)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蘭亭集序》)

(4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

(46)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訓儉示康》)

(47)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訓儉示康》)

(48)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訓儉示康》)

(49)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訓儉示康》)

(50)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訓儉示康》)

(51)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訓儉示康》)

(52)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訓儉示康》)

(53)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蘇武傳》)

(54)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蘇武傳》)

(55)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56)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蘇武傳》)

(57)副有罪,當相坐。(《蘇武傳》)

(58)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

(59)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蘇武傳》)

(60)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61)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指南錄〉后序》)

(62)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63)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64)于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指南錄〉后序》)

(65)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

(66)出入亂尸中,舟與哨相后先,幾邂逅死。(《〈指南錄〉后序》)

(67)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琵琶行》)

(6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69)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42.相(1)互相(2)互相(3)表示動作偏指一方(4)表示動作偏指一方(5)互相(6)表示動作偏指一方(7)表示動作偏指一方(8)表示動作偏指一方(9)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0)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1)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2)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3)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4)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5)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6)互相(17)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8)表示動作偏指一方(19)互相(20)互相(21)互相(22)表示動作偏指一方(23)互相(24)互相(25)互相(26)互相(27)表示動作偏指一方(28)互相(29)互相(30)互相(31)互相(32)表示動作偏指一方(33)互相(34)互相(35)互相(36)互相(37)互相(38)互相(39)互相(40)表示動作偏指一方(41)互相(42)丞相、宰相(43)互相(44)互相(45)互相(46)表示動作偏指一方(47)互相(48)互相(49)丞相、宰相(50)丞相、宰相(51)丞相、宰相(52)動詞,做丞相、宰相(53)互相(54)表示動作偏指一方(55)互相(56)互相(57)表示動作偏指一方(58)表示動作偏指一方(59)互相(60)互相(61)丞相、宰相(62)丞相、宰相(63)互相(64)丞相、宰相(65)互相(66)互相(67)互相(68)互相(69)相貌,指樣子

143.謝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4

xiè 動 ①辭別、辭謝

②道歉、認錯

③推辭、謝絕

④告訴

⑤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鴻門宴

鴻門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

(1)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4)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5)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鴻門宴》)

(6)張良入謝,曰。(《鴻門宴》)

(7)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保ā短K武傳》)

答案:143.(1)辭別(2)辭別(3)道歉(4)道歉(5)謝罪(6)謝罪(7)道歉、認錯

144.幸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4

xìng 動

副 ①皇帝到某處、寵幸

②寵愛、寵幸

③希望

④僥幸、幸而

⑤幸運

⑥幸虧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阿房宮賦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踏莎行

鴻門宴

練習:

(1)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促織》)

(2)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4)庶劉僥幸,卒保余年。(《陳情表》)

(5)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6)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蘇武傳》)

(7)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蘇武傳》)

(8)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指南錄〉后序》)

答案:144.幸(1)僥幸、幸而(2)僥幸、幸而(3)僥幸、幸而(4)僥幸、幸而(5)君主對妻妾的寵愛(6)幸運(7)幸運(8)幸運

145.延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7

yán 動 ①迎接

②蔓延、擴展 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過秦論

過秦論

146.陽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4

yáng 名 ①與“陰”相對,山南、水北

②太陽、陽光

③農(nóng)歷十月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莊子秋水

踏莎行

采薇

練習:

(1)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3)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4)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人間詞話〉七則》)

(5)夏日新篁初放,綠陽照人。(《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46.陽(1)農(nóng)歷十月(2)陽光(3)山南(4)太陽(5)太陽

147.要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yāo

yào 動

形 ①約定

②同“邀”,邀請

③險要、重要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張良出,要項伯。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過秦論

練習:

(1)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答案:147.要(1)險要、重要

148.宜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7

yí 動

副 ①應(yīng)當、應(yīng)該

②當然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秋聲賦

練習:

(1)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黃州快哉亭記》)

(2)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諫太宗十思疏》)

(4)公宜少從眾。(《訓儉示康》)

(5)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蘇武傳》)

答案:148.宜(1)應(yīng)當、應(yīng)該(2)應(yīng)當、應(yīng)該(3)應(yīng)當、應(yīng)該(4)應(yīng)當、應(yīng)該(5)應(yīng)當、應(yīng)該

149.獄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

yù 名 ①監(jiān)牢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 左忠毅公逸事

練習:

(1)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149.獄(1)監(jiān)牢

150.再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zài 數(shù) ①兩次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項脊軒志

練習:

(1)問者爇香于鼎,再拜。(《促織》)

(2)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鴻門宴》)

答案:141.(1)兩次(2)兩次(3)兩次(4)兩次

151.造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zào 動

形 ①到……去、拜訪

②制作、建造

③造物:自然界

④造次:倉促、匆忙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促織

左忠毅公逸事

前赤壁賦

《論語》七則

練習:

(1)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151.造(1)到……去、拜訪

152.賊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zéi 名

動 ①對敵人的篾稱

②害、傷害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伶官傳序

秋聲賦

練習:

(1)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指南錄〉后序》)

(2)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shù)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指南錄〉后序》)

(3)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152.賊(1)對敵人的篾稱(2)對敵人的篾稱(3)對敵人的篾稱

153.振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zhèn 動 ①揮動、抖動

②奮起、振作

③通“震”,震動

④通“震”,威嚇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 過秦論

促織

過秦論

黃州快哉亭記

練習:

(1)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

(2)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153.振(1)通“震”,威嚇(2)抖動

154.直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7

zhí 形

副 ①成直線的

②正確的道理

③同“值”,價值

④伸直,引申為硬朗

⑤徑直、一直

⑥直接 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lǐng)。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jié)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房宮賦

《孟子》二章

促織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促織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病梅館記》)

(2)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3)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病梅館記》)

(4)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

(5)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促織》)

(6)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促織》)

(7)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訓儉示康》)

(8)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勸學》)

(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10)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

(11)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指南錄〉后序》)

答案:154.直(1)成直線的(2)成直線的(3)成直線的(4)價值(5)徑直、一直(6)徑直、一直(7)成直線的(8)成直線的(9)成直線的(10)徑直(11)正確的道理

155.志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0

zhì 名

動 ①心意、意志

②志向

③記事的書或文章

④立志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陳情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項脊軒志

諸子喻山水

練習:

(1)《項脊軒志》。(《項脊軒志》)

(2)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

(3)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陳情表》)

(4)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晉崤之戰(zhàn)》)

(5)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七則》)

(7)亦各言其志也已矣。ā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8)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9)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10)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游褒禪山記》)

(11)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

(12)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

(13)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4)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指南錄〉后序》)

(15)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唯此生耳。(《左忠毅公逸事》)

(16)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琵琶行》)

答案:155.志(1)記事的書或文章(2)志向(3)心意、意志(4)心意、意志(5)志向(6)志向(7)志向(8)志向(9)志向(10)志向(11)志向(12)立志(13)志向(14)志向(15)志向(16)志向

156.治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7

zhì 動

形 ①治理、管理

②營造、修建

③安定、太平、有秩序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nèi)。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陳情表

訓儉示康

諸子喻山水

練習:

(1)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諸子喻山水》)

(2)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3)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蘇武傳》)

(4)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156.治(1)治理、管理(2)安定、有秩序(3)治理、管理(4)治理、管理

157.置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7

zhì 動 ①放棄、丟下

②安放、放置

③設(shè)置、建立

④擺、設(shè)

⑤購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鴻門宴

促織

項脊軒志

訓儉示康

蘇武傳

練習:

(1)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種樹郭橐駝傳》)

(2)喜置榻上,半夜復(fù)蘇。(《促織》)

(3)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

(4)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ā妒娚接洝罚

(6)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7)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蘇武傳》)

(8)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蘇武傳》)

(9)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蘇武傳》)

(10)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人間詞話〉七則》)

(11)夏日新篁初放,綠陽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57.(1)放棄、丟下(2)安放、放置(3)安放、放置(4)安放、放置(5)安放、放置(6)安放、放置(7)設(shè)置(8)安放、放置(9)安放、放置(10)安放、放置(11)安放、放置

158.諸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zhū 名

代介 ①諸侯:諸侯

②眾多、各個

③之于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廉頗藺相如列傳

項脊軒志

秦晉崤之戰(zhàn)

練習:

(1)乃賞成,獻諸撫軍。(《促織》)

(2)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黃州快哉亭記》)

(3)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項脊軒志》)

(4)《諸子喻山水》(《諸子喻山水》)

(5)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廉頗藺相如列傳》)

(6)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7)外連衡而斗諸侯。(《過秦論》)

(8)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9)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

(10)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

(11)穆公訪諸蹇叔。(《秦晉崤之戰(zhàn)》)

(12)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秦晉崤之戰(zhàn)》

(13)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

(14)懷王與諸將約曰。(《鴻門宴》)

(15)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6)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蘭亭集序》)

(17)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新序〉二則》)

(18)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蘇武傳》)

(19)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指南錄〉后序》)

(20)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唯此生耳。(《左忠毅公逸事》)

(21)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人間詞話〉七則》)

(22)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158.諸(1)之于(2)眾多、各個(3)眾多、每一個(4)眾多、每一個(5)眾多、每一個(6)諸侯國(7)諸侯國(8)諸侯國(9)諸侯國(10)諸侯國(11)之于(12)之于(13)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14)眾多、每一個(15)諸侯國君(16)之于(17)之于(18)眾多、各個(19)眾多、各個(20)眾多、各個(21)之于(22)眾多、各個

159.族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zú 動

名 ①滅族

②家族、同姓親屬

③類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士大夫之族。 阿房宮賦

過秦論

師說

練習:

(1)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答案:159.(1)滅族

160.左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8

zuǒ 名

動 ①左邊、與“右”相對

②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或隨從

③降職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琵琶行

練習:

(1)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晉崤之戰(zhàn)》)

(5)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秦晉崤之戰(zhàn)》)

(6)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蘭亭集序》)

(7)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

(8)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蘇武傳》)

(9)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國殤》)

答案:160.(1)左邊、與“右”相對(2)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或隨從(3)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或隨從(4)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或隨從(5)左邊、與“右”相對(6)左邊、與“右”相對(7)左邊、與“右”相對(8)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或隨從(9)左邊、與“右”相對

初中140

1.昂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

áng 動 ①高、抬高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促織

2.傲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

ào 動

形 ①輕視、蔑視

②傲然自得

③驕傲、傲慢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諫太宗十思疏

歸去來兮辭

諫太宗十思疏

3.包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

bāo 名 ①像布包一樣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過秦論

4.比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9

bǐ 動 ①并列

②比較、相比

③等到

④生成、具有

⑤追比:打板子追逼 因出己蟲,納比籠中。

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宰嚴限追比。 促織

莊子秋水

項脊軒志

莊子秋水

促織

練習:

(1)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過秦論》)

(3)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5)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答案:4.比(1)比擬、比較(2)比較(3)等到(4)等到(5)比較、相比

5.鄙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bǐ 形

動 ①淺陋、無知

②鄙賤

③輕視、看不起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

管仲鏤簋朱纮、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訓儉示康》)

練習:

(1)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新序〉二則》)

(2)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訓儉示康》)

(3)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5)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答案:5.鄙(1)淺陋、無知,鄙人為自謙之詞(2)淺陋、無知(3)等到(4)等到(5)比較、相比

6.兵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4

bīng 名 ①兵器

②軍事、戰(zhàn)爭

③軍隊

④士兵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過秦論

諸子喻山水

過秦論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諸子喻山水》)

(2)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諸子喻山水》)

(3)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廉頗藺相如列傳》)

(4)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5)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6)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7)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8)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秦晉崤之戰(zhàn)》)

(9)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鴻門宴》)

(10)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蘇武傳》)

(11)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伶官傳序》)

(12)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國殤》)

(13)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后序》)

(14)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15)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指南錄〉后序》)

(16)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17)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秋聲賦》)

(18)又兵象也,于行為金。(《秋聲賦》)

答案:6.兵(1)軍事、戰(zhàn)爭(2)軍事、戰(zhàn)爭(3)士兵(4)軍事、戰(zhàn)爭(5)兵器(6)兵器(7)軍事、戰(zhàn)爭(8)兵器(9)軍隊(10)軍隊(11)軍事、戰(zhàn)爭(12)兵器(13)士兵(14)軍隊(15)軍隊(16)士兵(17)軍事、戰(zhàn)爭

7.病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9

bìng 形

名 ①精疲力竭、困苦不堪

②困苦、困乏

③病態(tài)的

④生病

⑤患了……病

⑥弄成病態(tài)

⑦怨恨、憂愁

⑧弊病>

故病且怠。

《病梅館記》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

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wù)撸枢l(xiāng)人號之“駝”。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孟子》二章

種樹郭橐駝傳

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

種樹郭橐駝傳

病梅館記

黃州快哉亭記

訓儉示康

練習:

(1)而江浙之梅皆。ā恫∶佛^記》)

(2)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病梅館記》)

(3)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ā恫∶佛^記》)

(4)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項脊軒志》)

(5)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廉頗藺相如列傳》)

(6)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陳情表》)

(7)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陳情表》)

(8)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陳情表》)

(9)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論語〉七則》)

(10)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ā队杻示康》)

(11)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

答案:7.。1)生。2)病態(tài)的(3)病態(tài)的(4)生病(5)生。6)生。7)生。8)生。9)生。10)動詞,指責為弊。11)生病

8.察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

chá 動 ①仔細看、觀察

②考察后推舉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石鐘山記

陳情表

練習:

(1)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答案:8.察(1)仔細看、觀察

9.徹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0

chè

10.乘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9

shèng

chéng 名

數(shù)

介 ①古時一車四馬

②參乘:衛(wèi)士

③四

④登、坐

⑤趁著、憑借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前一)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

鴻門宴

秦晉崤之戰(zhàn)

秦晉崤之戰(zhàn)

過秦論

練習:

(1)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2)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fù)奚疑。ā稓w去來兮辭》)

(3)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

答案:10.乘(1)坐(2)趁著、隨著(3)古時一車四馬(4)登、坐

11.從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7

cóng

zòng

cóng 動

介 ①跟隨、跟從

②使……跟隨

③追尋

④順從、聽從

⑤參與

⑥依傍

⑦同“縱”

⑧隨從、部下

⑨由、自、在

⑩向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樊噲從良坐。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

黃州快哉亭記

蒹葭

廉頗藺相如列傳

琵琶行

鴻門宴

過秦論

秦晉崤之戰(zhàn)

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

練習:

(1)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

(3)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促織》)

(4)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項脊軒志》)

(5)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6)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8)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9)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10)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1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過秦論》)

(12)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13)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14)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1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6)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18)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秦晉崤之戰(zhàn)》)

(19)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晉崤之戰(zhàn)》)

(20)張良是時從沛公。(《鴻門宴》)

(21)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2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23)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24)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

(25)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論語〉七則》)

(26)從軍行(《從軍行》)

(27)從者止之曰。(《〈新序〉二則》)

(28)公宜少從眾。(《訓儉示康》)

(29)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蘇武傳》)

(30)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伶官傳序》)

(31)經(jīng)北艦十余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指南錄〉后序》)

(32)一日,風雪嚴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33)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

答案:11.從(1)追尋(2)追尋(3)在(4)由、自、在(5)聽從、順從(6)跟隨、跟從(7)由、自(8)跟從、隨從(9)跟從、隨從(10)順從、聽從(11)同“縱”(12)同“縱”(13)跟從、跟隨(14)跟從、跟隨(15)跟從、跟隨(16)跟從、跟隨(17)跟從、跟隨(18)隨從、部下(19)聽從、順從(20)跟從、跟隨(21)跟從、跟隨(22)使……跟從,帶領(lǐng)(23)由、自(24)由、自(25)隨從、部下(26)參與(27)隨從、部下(28)順從、聽從(29)由、自、在(30)從事:官職名(31)由、自、在(32)使……跟隨(33)由、自、在

12.當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9

dāng

dàng 動

形 對著、面對

處在某地或某時

阻擋、抵擋

判罪

執(zhí)掌、主持

任、充當

對等,比得上,抵擋

應(yīng)當

一定

適合、合意

恰當、適合

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斗以覘之。

甚善,名我固當。 黃州快哉亭記

過秦論

項脊軒志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諫太宗十思疏

陳情表

鴻門宴

陳情表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促織

種樹郭橐駝傳

練習:

(1)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ā洞倏棥罚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脊軒志》)

(3)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八聲甘州》)

(4)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5)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7)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過秦論》)

(8)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石鐘山記》)

(9)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鴻門宴》)

(10)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鴻門宴》)

(11)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12)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訓儉示康》)

(13)居第當傳子孫。(《訓儉示康》)

(14)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訓儉示康》)

(15)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訓儉示康》)

(16)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蘇武傳》)

(17)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蘇武傳》)

(18)副有罪,當相坐。(《蘇武傳》)

(19)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20)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指南錄〉后序》)

(21)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指南錄〉后序》)

(22)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指南錄〉后序》)

(23)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琵琶行》)

(24)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秋聲賦》)

答案:12.當(1)處在某地或某時(2)應(yīng)當(3)處在某地或某時(4)一定(5)一定(6)一定(7)處在某地或某時(8)擋(9)處在某地或某時(10)處在某地或某時(11)處在某地或某時(12)處在某地或某時(13)應(yīng)當(14)應(yīng)當;應(yīng)當(15)處在某時(16)對等、抵擋(17)判罪(18)判罪(19)執(zhí)掌、主持(20)應(yīng)當(21)對著、面對;對著、面對(22)對著、面對(23)對著、面對(24)對著、面對

13.道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3

dào 名

量 ①道路

②通道

③道理、道義

④方法、規(guī)律

⑤風尚、風氣

⑥學問

⑦官職名

⑧取道

⑨說、講

⑩條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蒹葭

阿房宮賦

諸子喻山水

種樹郭橐駝傳

師說

師說

左忠毅公逸事

鴻門宴

促織

登快閣

練習:

(1)溯洄從之,道阻且躋。(《蒹葭》)

(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蒹葭》)

(3)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上下交樸,以道為舍。(《諸子喻山水》)

(7)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諸子喻山水》)

(8)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莊子秋水》)

(9)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莊子秋水》)

(10)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1)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12)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13)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1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1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6)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7)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18)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19)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20)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ā稁熣f》)

(21)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2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23)行道遲遲,載渴載饑。(《采薇》)

(24)郡縣逼迫,催臣上道。(《陳情表》)

(25)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

(26)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七則》)

(2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七則》)

(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七則》)

(29)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二章》)

(30)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孟子〉二章》)

(3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3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ā队伟U山記》)

(33)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新序〉二則》)

(3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

(35)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訓儉示康》)

(36)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訓儉示康》)

(37);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蘇武傳》)

(38)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指南錄〉后序》)

(39)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指南錄〉后序》)

(40)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抄錄。(《〈指南錄〉后序》)

(41)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42)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人間詞話〉七則》)

(43)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3.道(1)道路(2)道路(3)道路(4)途(5)道路(6)道理、道義(7)道理、道義(8)道理、道義(9)道理、道義(10)道路、路途(11)道路、路途(12)主張、思想(13)方法、規(guī)律(14)道理、道義(15)道理、道義(16)道理、道義(17)道理、道義(18)道理、道義(19)道理、道義(20)風尚、風氣(21)道理、道義(22)風尚、風氣(23)道路(24)路(25)路(26)方法、規(guī)律(27)方法、規(guī)律(28)道路(29)道路(30)道理、規(guī)律(31)道路(32)說、講(33)道理、道義(34)道理、道義(35)道理、道義(36)道理、道義(37)說講(38)道路(39)取道(40)在路上(41)路(42)說、講(43)道理、道義

14.得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00

děi

dé 動

助 ①得到、獲得

②找到、發(fā)現(xiàn)

③得意、滿足

④必須、應(yīng)該

⑤得以、能夠

⑥同“德”、感恩

⑦了得:了卻

⑧得無:莫非、豈不是

⑨表示完成

⑩語助詞,表示效果或結(jié)果 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

既而得其尸于井。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種樹郭橐駝傳

促織

黃州快哉亭記

鴻門宴

項脊軒志

《孟子》二章

聲聲慢

促織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聲聲慢

練習:

(1)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種樹郭橐駝傳》)

(2)吾小人綴饔飧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種樹郭橐駝傳》)

(3)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病梅館記》)

(4)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促織》)

(5)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6)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織》)

(7)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頂金翅。(《促織》)

(8)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阿房宮賦》)

(9)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10)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黃州快哉亭記》)

(11)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黃州快哉亭記》)

(12)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黃州快哉亭記》)

(13)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項脊軒志》)

(14)雞雞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7)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8)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9)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0)先嫁得府史,后嫁得郎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1)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22)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3)適得府郡書,明日來迎汝。(《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4)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5)阿母得聞之,零淚應(yīng)聲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6)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ā秹粲翁炖岩髁魟e》)

(27)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前赤壁賦》)

(28)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賦》)

(29)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0)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1)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32)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33)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34)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35)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36)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37)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38)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

(39)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ā读H藺相如列傳》)

(40)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諫太宗十思疏》)

(41)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石鐘山記》)

(42)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

(43)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

(44)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45)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46)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晉崤之戰(zhàn)》)

(47)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秦晉崤之戰(zhàn)》)

(48)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49)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50)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鴻門宴》)

(51)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七則》)

(5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七則》)

(53)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二章》)

(5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二章》)

(5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二章》)

(5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

(57)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二章》)

(58)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二章》)

(59)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60)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6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62)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禪山記》)

(63)宋人有得玉者。(《〈新序〉二則》)

(64)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訓儉示康》)

(65)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訓儉示康》)

(6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67)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蘇武傳》)

(68)今不聽吾計,后雖復(fù)欲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傳》)

(69)羝乳乃得歸。(《蘇武傳》)

(70)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蘇武傳》)

(7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伶官傳序》)

(7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73)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指南錄〉后序》)

(74)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指南錄〉后序》)

(75)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后序》)

(76)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指南錄〉后序》)

(77)而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78)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指南錄〉后序》)

(79)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指南錄〉后序》)

(80)逆閹防伺甚嚴,雖家仆不得近。(《左忠毅公逸事》)

(81)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

(8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琵琶行》)

(83)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8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ā丁慈碎g詞話〉七則》)

(85)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4.得(1)得到、獲得(2)得到、獲得(3)得以、能夠(4)獲得、得到(5)獲得、得到(6)獲得、得到(7)獲得、得到(8)得以、能夠(9)得以、能夠(10)獲得,引申為進入(11)得以、能夠(12)得以、能夠(13)得到、獲得(14)得以、能夠(15)得到、獲得(16)得以、能夠(17)表示完成(18)得以、能夠(19)表示完成(20)得到、獲得(21)得以、能夠(22)表示完成(23)得到、獲得(24)得到、獲得(25)表示完成(26)得以、能夠(27)得到,引為實現(xiàn)(28)得到,引為聽到;得到,引為看到(29)得到、獲得(30)得到、獲得(31)找到、發(fā)現(xiàn)(32)能夠、得以(33)得到、獲得(34)得到、獲得(35)得到、獲得(36)得到、獲得(37)獲得、得到(38)獲得、得到(39)能夠、得以(40)獲得、得到(41)找到、發(fā)現(xiàn)(42)找到、發(fā)現(xiàn)(43)能夠、得以(44)找到、發(fā)現(xiàn)(45)得到、獲得(46)得到、獲得(47)得到、獲得(48)能夠、得以(49)能夠、得以(50)得到、獲得機會(51)得到、獲得(52)得到、獲得(53)能夠、得以(54)能夠、得以(55)得到、獲得(56)得到、獲得(57)得到、獲得(58)德、感恩(59)得意、滿足(60)得以、能夠(61)得到、獲得(62)得到、獲得(63)得到、獲得(64)找到(65)得到、獲(66)得到、獲得(67)捉到、獲得(68)得以、能夠(69)得以、能夠(70)得到、獲得(71)得到、獲得(72)得到、獲得(73)得以、能夠(74)得以、能夠(75)得以、能夠(76)得到、獲得(77)得以、能夠(78)得以、能夠(79)得到、獲得(80)得以、能夠(81)得到、獲得(82)得意、滿足(83)表示完成(84)助詞,表示結(jié)果(85)得到、獲得

15.定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0

dìng 形

動 ①安定、穩(wěn)定

②確定、決定

③固定、規(guī)定

④平定

⑤止、停 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促織

過秦論

《指南錄》后序

練習:

(1)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夢游天姥吟留別》)

(2)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

(3)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采薇》)

(4)及仇?

[中學文言實詞大全3(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高中常見文言文實詞

2.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

3.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120個

4.高中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區(qū)別

5.高中文言文虛詞實詞區(qū)別

6.正確使用實詞教案

7.小學文言文大全

8.文言文大全及翻譯初中

9.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譯

10.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