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小說 。經(jīng)過認真?zhèn)湔n,我按著小說的三要素精心設計了學案。在(3)班進行課文學習時,首先,讓學生理清故事情節(jié),接著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學習文章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課堂似乎進行的有條不紊,但我總覺得有些不盡人意。學生情緒不高,課堂沉悶,缺少往日的勃勃生機。下課后,我重新整理思路。應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才行。我靈機一動:淡化文體,調(diào)動思維。對!就這樣,我?guī)е孕抛哌M(4)班的教室。為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我選擇文章的結(jié)尾做切入點,我說,“老師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從文中知道那夜的戲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也并不好吃,可結(jié)尾為什么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再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不矛盾嗎?”問題一提出,學生特感興趣,帶著問題,回到課文進行學習?梢钥吹贸鰧W生想馬上找到答案的表情,他們一會圈圈畫畫,一會低頭沉思;一會緊皺眉頭,一會又露出若有所思的微笑。經(jīng)過自主學習后,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大家都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爭論還很激烈。進行全班交流展示時,孩子的精彩發(fā)言讓我震驚。
生1:我認為不矛盾。從11、12、13段的描寫中,可看出,那里的景色是那樣的美,即景美。有碧綠的豆麥,水草以及它們所散發(fā)出的清香,有朦朧的月色,有淡黑的起伏的連山等。景物如此之美,我一又能看到社戲了。心情自然高興。盡管豆并不好吃,戲也并不好看。但“我”也認為好吃,戲好看。
生2:不矛盾!拔摇睘椴荒芸吹缴鐟蚨鄲馈kp喜等小朋友是那么的聰明可愛,竟能弄到大船,讓“我”看到戲。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在以雙喜為首的小朋友的保護下,又能平安返航。雙喜等小朋友的熱情友愛讓’我”難忘。所以,覺得那夜的戲好看,豆也好吃。即那里的人美。
生3、我也認為不矛盾.看戲歸來的途中,桂生竟想出煮羅漢豆吃這么有趣的事兒。阿發(fā)還說他家的豆大,讓偷他家的,還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豆。而且六一公公不但不生氣,還送都給“我”吃,直夸“我”有出息。他是那樣的淳樸、老實厚道,從這些小事中可看出,平橋村的人美,人情也美。
生4: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這個結(jié)尾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的有趣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拔摇痹谀抢锟商幪幨艿絻(yōu)待,還能親近大自然。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讓“我”終生難忘。所以,結(jié)尾才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再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聽了孩子們說的頭頭是道,有條有理,我知道,他們已讀懂了文本,已走進文本,接下來的學習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可以說達到了預期效果。我想,到底如何進行小說的閱讀,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根據(jù)具體的文本而定。適合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解讀,就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學習,而不一定非按照小說的三要素去閱讀。 由此也印證了”教無定法“的真理。我覺得: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關鍵是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選好切入點,把學生帶進文本,自主感知體驗文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這不正是我們的閱讀教學所苦苦追求的嗎?
谷穗
[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選好切入點《 社戲》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社戲》課件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6.魯迅《社戲》教案
7.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