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杜牧詩三首》 教案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二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6-1-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中唐社會現(xiàn)實在詩歌中的大致反映。了解杜牧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諷刺,對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懷

2、了解杜牧的著名詩篇。背誦《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題烏江亭》 

3、誦讀詩歌名句,能品味詩歌的藝術效果。理解古詩中的“虛實”,象征與比喻的異同;了解詠古詩的一般特點,學習多角度解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杜牧在獻計獻策傾注的情感。 2、品味詩歌象征、借古諷今的藝術手法。3、背誦詩歌名句,品味其中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人生階段中,人最喜歡回憶的過去是晚年。因為走到風燭殘年時,人們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 而一個朝代呢? 一個王朝的 興、盛、衰、亡正與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對于晚唐詩人而言,唐王朝已經(jīng)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社會危機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這時期的詩人,對社會和歷史的思考出現(xiàn)了新的特色,反映在當時流行的詠史懷古題材中,懷古詠史詩的數(shù)量大增,普遍表現(xiàn)出傷時悼亂的情調(diào)。 

杜牧便是眾多晚唐詩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們已經(jīng)在《阿房宮賦》中領略了杜牧在文賦上的成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在詩歌方面的風流。 

二、推進新課:

1、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fán)鄉(xiāng),因稱“杜樊川”。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后,曾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杜牧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并能寓諷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古不今,處于中間”。 (《獻詩啟》),詠史詩成就頗高,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鶯鳴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詠史詩鑒賞步驟:1)寫了什么史實?--人?地?事?2)、詩人的觀點?從哪些詞句表現(xiàn)出來?  

3)、詩人寫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憂天下--明世)4)、寫作技巧? 

三.課文學習

(一)學習《早雁》

1.寫作背景簡介: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紇部族大舉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擄掠,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詩人當時在黃州刺史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命運充滿關切。農(nóng)歷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故稱此時南飛的大雁為“早雁”,此處用為象征手法。 

2.基本解讀:這首詩借寫早雁,表達自己對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的關切,暗含了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主旨)   

1)首聯(lián)“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想象雁遭射擊四散哀鳴的情景。金河,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南,這里泛指北方邊地。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常借秋天狩獵之機,乘中原地區(qū)軍民并無防范情況時突然襲擊,其罪魁禍首當然是其貴族統(tǒng)治者!霸仆怏@飛”,點明秋高氣爽時節(jié),本是大雁翱翔長空、無拘無束之時,卻因戰(zhàn)亂不得不極力高飛以避禍,一“哀”字,寫出了大雁群飛無序之狀和叫聲凄慘。 

2)頷聯(lián)“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想象雁失群后南飛途中情形。當大雁飛過長安上空時,景象凄涼,令人心碎:在清涼的月色下,漢宮中當年漢武帝所建承露盤上的仙掌孤單地高高聳立,形單影只;當年陳皇后幽居的長門冷宮里,燈光黯淡,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陸續(xù)傳來。 

3)頸聯(lián)“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是說必須要知道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明春雁兒們又怎能隨著春風一一重返故鄉(xiāng)呢?這是勸早雁既已到了南方,即使到了春天也不要忙于回去。據(jù)《資治通鑒》載,回鶻南侵時,唐朝廷“詔發(fā)陳、徐、汝、襄陽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來春驅(qū)逐回鶻”。這里的“春風”含有對朝廷的軍事努力效果的懷疑和微諷。 

4)尾聯(lián)“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告知雁兒們,不要厭惡南方人跡稀少的地方,因為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處處都有。瀟湘,瀟水,湘水,均在湖南。相傳深秋北雁南飛到衡山回雁峰就不再南飛,瀟湘一帶是大雁過冬的地方。 

3、小結: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前面兩聯(lián)寫實,后面兩聯(lián)寫虛;因為前面兩聯(lián)有記敘描寫的具體畫面,而后面兩聯(lián)只是詩人的議論要求,分別從用“須知”“莫厭”正反兩面對大雁提出正告和建議。注意,詩作全部的詩句都有具體畫面時,才從“是聯(lián)想想象的還是耳聞目睹的”的角度界定其“虛”“實”。

4.藝術特色:

1)象征手法的運用:通過學習這一首詩,我們可以知道,杜牧筆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表面寫雁,實為寫人,即把逃避回鶻南侵的邊民寫作四散的早雁。

①所謂象征手法,就是以具體事物去表現(xiàn)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義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換言之,象征就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② 象征(托物言志):

虛 聯(lián)想想象的 / 議論抒情的道理感情(要求) 實 耳聞目睹的 / 記敘描寫的具體畫面(情境) 

2)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全詩通過寫雁來寫邊地人民的苦況,既有對人民的同情,亦隱含著對朝廷未能抵抗強敵、安撫百姓的不滿。 

(二)學習《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1、寫作背景簡介: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治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官,長生殿就在此宮內(nèi),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 

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jīng)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這三首七絕。 

2.基本解讀:這首詩借吟詠楊貴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對歷史興亡的感慨,語含諷刺。(主旨) 

1)起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寫華清官所處的驪山秀麗景色!袄C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又暗含贊美驪山景色美不勝收之意,有雙關意味!队捍笥洝吩疲骸皷|繡嶺在驪山右,西繡嶺在驪山左。唐玄宗時植林木花卉如錦繡,故名。”長安離臨潼已遠,事實上是看不到此二嶺的,所以此句應為想象之詞。 

2)次句“山頂千門次第開”寫華清宮的景象。用特寫鏡頭:平時緊閉的宮門一道道開啟,給人感覺似有軍國要事發(fā)生了。“山頂千門”用張衡《西京賦》“門千戶萬,重閨幽闥,轉相逾延”句意。“次第開”,可見使者被重視,也說明唐玄宗與楊貴妃對私人享受生活的重視。 

3)最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氣呵成,答案出來,原來只是楊貴妃要吃的荔枝緊急送到了。帝王貴妃們的驕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會知道啊!詩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諷。   

3.藝術特點:

1)此詩以小見大,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2)此詩表達含蓄,用語精警,諷刺之意見于其中!霸娰F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吳喬《圍爐詩話》)。這首詩含蓄而精深,詩人不說玄宗荒淫好色,楊貴妃恃寵而驕,而是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作對比,含意深遠!耙或T紅塵”隱含的是無數(shù)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shù)匹戰(zhàn)馬的死亡;“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統(tǒng)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寫照,而這不由人不聯(lián)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教訓!盁o人知”發(fā)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一騎”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這更點出了皇帝為討妃子歡心而做出的極為荒唐之舉。 

(三)《題烏江亭》 

1.寫作背景簡介: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杜牧結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時渡江經(jīng)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詩。烏江亭,文稱項亭,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東南的鳳凰山上。和縣一帶杜牧多次經(jīng)過,“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邊六問津”。楚漢相爭時,項羽敗退烏江邊時,烏江亭長泊舟于江岸,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遂自刎(wěn)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項羽衣冠亭,并塑像紀念。唐書法家李陽冰在亭上題有“西楚霸王靈祠”。 

 2、基本解讀: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忍辱負重和總結失敗的教訓而重新奮發(fā)圖強,暗寓諷刺。(主旨) 

1)首句“勝敗兵家事不期”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笆虏黄凇,難以預料。 

2)次句“包羞忍恥是男兒”批評一旦失敗便自刎身亡的項羽難當“男兒”二字。因為只有能“包羞忍恥”以圖東山再起才是英雄所為?上У氖琼椨鹨恢钡剿酪膊恢偨Y教訓,只是歸于“時不利”,確實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之語“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亦足王……”的概括。這里表達了詩人對項羽剛愎(bì)自用的批評。 

4)第四句“卷土重來未可知”呼應第一、二句,意謂假如能“包羞忍恥”的話,勝負還是難料的。此句氣勢如虹,令人想象“江東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來”的情形。 

3.鑒賞要點: 

1)借古抒懷,詩人重評歷史,暗含詩人以英雄自許的氣質(zhì)風范。詩人對歷史事實作出了假設,表達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與項羽惺惺相惜之情。 

2)通過議論表達了一個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氣用事,應能忍辱負重,不為一時失敗所挫,其中說明了“敗不餒”的道理,具有相當積極意義。 

四、詠史詩的鑒賞

1、弄清史實: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2、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洲,到過當?shù)匾惶幗谐啾谴壍牡胤?-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zhàn)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fā)詩情的現(xiàn)實原因。

3、領悟感情: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2)、把史實和現(xiàn)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xiàn)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借古諷今和杰作。

4、分析寫法: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fā)的,如清人劉獻庭的“六奇已出陳平計,王餌曾聞賈誼言。敢借妄自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tǒng)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五、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

9.李商隱詩三首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李商隱的生平,詩歌感嘆身世憂時憫亂,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氣氛。 

2、體味李商隱無題詩、政治詩的藝術特點。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關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體味李商隱無題詩、政治詩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名句,情境導入。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二首》其一)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其一)3、何當共剪兩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柳》)5、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圖》)

二、李商隱簡介: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泌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終身。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其駢文屬對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間,氣韻自然。他的無題詩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行次西郊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侯》等較突出。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軼,后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無題二首》(其一)

1、齊讀,整體感知--寫對昨夜相知相會而今日很快分離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2、簡介寫作背景:詩當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詩人時在京城任秘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方階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詩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淪下僚。原題共兩首,另一首是七絕,其中有“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之句,可知詩人懷想的當是席間的一位貴家女子。  ◎ 畫樓、桂堂,指貴家華麗的樓宇居室。

3、基本解讀: 

1)首聯(lián)“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對昨夜相會的追憶。星光閃爍,陣陣輕風,詩人與意中人在畫樓之西、桂堂之東相會。畫樓,雕飾華美的樓。桂堂,用桂花香熏過的廳堂。詩人沒有具體寫昨夜情事,

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風、畫樓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襯,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環(huán)境氣氛,語句華美流轉,富于唱嘆的情致,將讀者帶入溫馨浪漫的回憶中。

2)頷聯(lián)“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通過比喻,寫今宵詩人心中引發(fā)的復雜而微妙的感情。盡管自己身上無彩鳳那樣的雙翼(飛去與對方相會),但彼此的心卻能像犀牛的角一樣靈異,得以互相感知。彩鳳,彩色的鳳凰。《山海經(jīng)》:“丹穴山,鳥狀如鶴,五彩而文,名日鳳。”靈犀,犀牛在古代被視為靈物,特別是它的角的頂端和底部之間有白色的線(角質(zhì)層)相通。 

3)頸聯(lián)“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寫宴會之熱鬧。這里的宴會既可理解為昨夜的宴會情景,也可理解為今宵詩人對意中人的想象之語,寫出了詩人此刻凄清寂寞。送鉤,古代人們在宴會上玩甲一種游戲。把鉤依次在人們手中傳送,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罰酒。分曹,分組。射覆,古代的一種游戲,用器皿覆蓋著東西讓人猜。 

4)尾聯(lián)“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通過比喻抒發(fā)詩人無限惆悵之情。自己正如飄轉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報到。愛情的間隔的惆悵與詩人身世飄蓬的慨嘆融為一體。聽鼓應官,聽到報曉的鼓聲后到衙門報到。蘭臺,唐朝對秘書省的稱呼。轉蓬,被風吹得不斷在空中飛轉的蓬草。 

4.小結:這首詩寫出詩人多情而又無奈的相思。詩人與情人心心相印,可歡會的時光是那么短暫!這是多么令人痛苦而又無奈的現(xiàn)實!吧頍o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為千載名句,寫情人間雖難隨時相會,日日廝守,但心心相印,寫出了甜蜜與痛苦相交織的愛情。 

5、藝術手法:此詩構思巧妙,事件與場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時空次序,昨夜--現(xiàn)在--最初相識--此時;虛實結合,回憶昨夜(虛)--現(xiàn)在(實)--回憶最初相識(虛)--此時(實)。并隨著心理活動的變化來展現(xiàn)。全詩看起來以賦體寫詩,但斷續(xù)無端,變幻迷離,富有浪漫氣息。詩中時空的轉換當中,有虛有實,富有想象張力,只要解釋得合乎情理,對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可作多樣闡釋。 

(二)、學習《賈生》

1、齊讀,整體感知--寫賈誼與漢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實,托古諷今,抒發(fā)自己的感慨

2、背景簡介:賈誼貶長沙,成了歷代文人抒寫懷才不遇時常用的題材。作者獨辟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jié)作為詩材,別有新意!妒酚浨Z列傳》載: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詩人卻獨具只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發(fā)人深省的詩的議論。

3.基本解讀: 

1)首句“宣室求賢訪逐臣”正面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一“求”一“訪”,把文帝求賢意愿之殷切和誠懇表現(xiàn)出來,特別還是對一位被貶的臣子,真可謂賢明的君主了。這是詩人欲抑先揚之處。 

2)次句“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是對賈誼的贊揚,著眼于其才華高超、議論風發(fā)和神采照人,無與倫比。 

3)第三句“可憐夜半虛前席”是全詩承、轉的關鍵。“可憐”,可嘆,詩人筆觸一轉,文帝虛心傾聽的細節(jié)成了詩人嘆息和微諷的對象。著一“虛”字,舉重若輕,把文帝前面求賢的舉動從根本上讓人產(chǎn)生疑問,留下懸念,詩情就顯得跌宕起伏。 

4)末句“不問蒼生問鬼神”是全詩警策之句,是直接對“可憐”一詞的回應。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樣的求賢對天下蒼生有什么意義呢?這樣的君臣遇合對臣子來說是幸還是不幸呢?詞鋒犀利,諷刺辛辣,感慨深沉,卻又抑揚頓挫。 

4、小結: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對”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詩人卻獨具慧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這件事,借題發(fā)揮,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發(fā)人深省的議論。 漢文帝史稱明君,賈宜更是一代賢才。文帝把謫居長沙的賈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見他,君臣晤談,直至夜半。盡管文帝求賢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詢的不是安民之策,虛心聽取的只是鬼神之事,雖然聽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這是首詠嘆賈生故事的短詩,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fā)揮作用。 諷文帝實刺唐帝,憐賈生實亦自憐。詩人夙懷“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黨爭,沉淪下僚,詩中常有“賈生年少虛垂涕”之類的感慨。 

5、寫作特點:欲抑先揚(先揚后抑)。詩人先贊揚,實際上是為了后面的諷刺。

6、藝術手法:此詩托古諷今,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豐富。詩中有諷刺,有感慨。從表面看,詩人是諷漢文帝,實際上是托古諷今,晚唐許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藥求仙,以求長生,而不問民生疾苦,更難禮賢下士。 

 (三)、學習《柳》

1、齊讀,整體感知--這是詠柳寄慨之作,其中隱含詩人身世之感。(主旨) 

2.基本解讀: 

1)首二句“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寫 (柳枝)曾在繁花似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樣,在樂游苑的宴會上隨風起舞!拔琛,生動地寫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寫出了柳枝的歡樂。樂游春苑,即樂游原,長安東南名勝,地勢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人們節(jié)日游樂場所。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2)后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以春日之柳的繁華得意對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寫秋柳的凄涼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樣地風光無比,受人矚目,而眼下時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對夕陽西下、寒蟬凄切的凄涼處境呢!“清秋”,秋色已深!翱稀,豈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詰,又是感嘆。 

3.寫作手法:

1)這首詠物詩用暗示手法融會了詩人深沉的感慨。此詩全篇無一“柳”字,卻又是句句寫柳;句句寫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詠物,可又是句句寫人,其中隱含詩人身世之感。也有人認為詩中表達的是對先榮后悴人事的感喟,或?qū)賵錾现恢线M而不知后退者的譏刺。 

2)詩中虛詞運用精妙。“如何”、“肯”連用,加強了反詰語氣,使詩人的感嘆更為悲愴而深沉!耙选、“又”,層層推進,正是“數(shù)虛字轉折唱嘆,弦外有音”。(紀昀《李義山詩集輯評》)

四、小結李商隱詩的特點:往往在言情寫物的小小題旨中滲入家國身世的感傷 ,形成興寄遙深、意旨朦朧、體式華美的風格。詠史--借古諷今,寄寓懷才不遇的身世感傷;詠物--托物傳達身世感傷;無題-意旨隱秘,呈現(xiàn)委婉深曲的朦朧美。

第 10課 酬贈詩四首

學習目標:

1、能夠簡要地說出張籍、元稹、朱慶馀、柳宗元的基本情況。

2、能夠正確讀寫并解釋詩中的詞語;了解酬贈詩的基本特點。 

3、通過《節(jié)婦吟》《近試上張水部》進一步學習比興手法;

4、理解比喻創(chuàng)新是詩意創(chuàng)造的主要路徑,而新奇的比喻產(chǎn)生于獨特的生活體驗和激情。

教學重點:學習詩中的比興寄托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在唐代,詩歌更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任何一個領域。比如,要感謝一個人,要拒絕一個人,要請求一個人給自己幫忙,人們往往都愿意拿起筆來,信手寫就一首詩,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來,交與對方。而這一類詩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一首“酬贈詩”。 

說起酬贈詩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李白的《贈汪倫》、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等就屬此類。酬贈詩是古代文人用來交往應酬的詩歌或者贈給親友同人的作品。與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詩交友,以詩言志,因此常常把詩歌作為結識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間常;ハ喑,此謂“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達,有所思念時,也常常贈詩給親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謂贈詩,二者并稱“酬贈詩”。

二、推進新課:

1、酬贈詩:詩人贈送酬答之作 2、特點:表達委婉曲折,常用比興手法

3、酬贈詩是從詩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園詩、邊塞戰(zhàn)爭詩是從詩的題材角度命名的,讀時請加以注意。

4、酬贈詩通常是有贈就有酬、有來就有往的,而且常常和贈詩的韻,如《酬樂天頻夢微之》。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節(jié)婦吟》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1)張籍(約766-830),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貞元十五年進士,任國子博士,后為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有《張司業(yè)集》。張籍作品多為古風和樂府,與王建齊名。其詩平易流暢,多有口語入詩。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2)節(jié)婦吟,樂府詩題,題下原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崩顜煹溃瑫r任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后,藩鎮(zhèn)日漸坐大,而朝廷積弱日久,已難控制,割據(jù)之勢日成。藩鎮(zhèn)為增加實力,常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朝廷官員和文人。一些不得志的官員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們,韓愈為此寫過《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轉地加以勸阻。張籍在此點上與韓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張統(tǒng)一,反對分裂。此詩便為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作。 

2.基本解讀:這首詩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受人贈珠而又還珠時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顧全名節(jié)、對丈夫忠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達詩人不便明說的婉拒之意。(主旨)全詩分兩個層次。

1)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為第一層次,寫接珠。前二句從對方角度寫授珠,后二句從自己角度寫受珠。漢樂府“何以結相思,雙珠玳瑁簪”,可知贈珠是表示愛情。接珠似為對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細讀下文,方知其中頗具諷意。 

2)后六句“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為第二層次,寫還珠。前四句寫還珠原因,后二句寫還珠情態(tài)!版摇本鋵懫涓挥;“良人”句寫其貴重!妒酚浕搓幒盍袀鳌罚骸肮俨贿^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這里指“良人”供職朝廷,位置顯赫,寵信有加。這里表明自己不會因贈珠者富貴而動心!爸本渖辖印袄p綿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與夫同生共死,從一而終。既然難以兩全,只有還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說法!半p淚垂”寫還珠情態(tài),指對“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時”是對“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絕不可能改弦易轍。

3、小結:這首詩講述張籍的“尷尬”:應運李師道,就不能與中央保持一致,而拒絕,則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此詩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fā)男女情事之詩,骨子里卻是一首政治詩,題為《節(jié)婦吟》,即用以明志。 “你雖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絕!边@就是張籍所要表達的,可是它表達得這樣委婉,李師道讀了,也就無可奈何了。詩中的節(jié)婦和那個“君”分別喻指詩人張籍自己和對方李司空師道!爸椤庇髦咐钏究諏o張籍的招攬。“接珠”表示對李師道好意的領會,“還珠”表明對朝廷的忠心;先“接”后“還”既達到了最后拒絕的目的,又沒有因此而得罪對方。

4、鑒賞要點:

1)此詩以詩代簡,曲折表達詩人不便明說的婉拒之意。 

2)此詩通過一位節(jié)婦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政治態(tài)度,即主張中央集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具有鮮明的時代進步意義。 

3)暗示(或比興)手法的運用。這首詩與漢樂府《陌上!、《羽林郎》有異曲同工之處,但較之漢樂府二詩則更為委婉含蓄。 

(二)學習《酬樂天頻夢微之》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1)元稹 (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十五歲明經(jīng)及第,憲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等職。長慶二年官至宰相,四個月后調(diào)同州刺史,又任浙東觀察使,53歲暴卒于武昌節(jié)度使任上。元稹與自居易友善,同倡新樂府,世稱“元白”。他主張繼承杜甫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有《新題樂府》和《樂府古題》等詩,借以“諷當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但諷刺力度遠不及白居易詩,他說:“詞直氣粗,罪尤是懼,固不敢陳露于人。”有《元氏長慶集》六十卷。 

2)此詩作于憲宗元和十年 (815)。這一年王承宗、李師道等藩鎮(zhèn)派人在京城暗殺了主張平藩的宰相武元衡。當時白居易任太子左贊善大夫,他立即上書要求追查兇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鎮(zhèn)勢力以“越職言事”之罪名,貶為江州司馬。元稹聽說后,寫有《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庇帧兜脴诽鞎罚骸斑h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弊跃右子小秹粑⒅吩娤嗨,“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夢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贝嗽姳闶窃娙耸盏桨自姾蠓浅8袆佣鴮懴碌拇鹪。 

2.基本解讀:這首詩通過寫不同尋常的夢境表達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時寫出了自己的凄苦處境。(主旨) 

1)前二句“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寫兩地迢迢千里,通信相當不易;收到老朋友的詩,詩說夢中見到了自己,心里非常欣慰。 

2)后二句“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寫自己疾病纏身,神情恍惚,雖頗多夢,夢中見到的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想在夢中見到你,卻偏偏就沒有夢見。元稹在通州因患嚴重瘧疾,身體狀況日下,記憶力也大不如前。而

[《杜牧詩三首》 教案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二下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2.人教版高二下冊《短文三篇》教案

3.冰心詩三首的教案

4.杜甫詩三首教案

5.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6.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7.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8.七年級地理下冊《西亞》教案湘教版

9.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