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了解古代詩歌常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觀滄!贰6烟瞥鲁霈F(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本課的《錢塘湖春行》和《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詩。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guī)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押韻,每聯(lián)的尾字押韻。押韻的字叫韻腳。頷聯(lián)、頸聯(lián)一定是對偶句。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xiàn)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于口語,用于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天凈沙秋思》。
《觀滄!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和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龜雖壽》《觀滄!贰抖谈栊小。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朗讀指導與訓練;解決生字詞。
(1)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明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cāng)滄海 (jié)碣石 sǒngzhì)聳峙(cháo)潮平 歸(yàn)雁
水何(dàn)澹 (xiāo)(sè)蕭瑟
四、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xiàn)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xiàn)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五、概括主旨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次北固山下》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及解題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三、感知內容 朗讀并思考下列問題:
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明確: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以來,少有人能作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四、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xiāng)。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皯摇笔嵌酥备邟斓臉幼樱L“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明確:a、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五、概括主旨
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致的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旅途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從詩的體裁看,《錢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三、感知內容 ,回答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明確: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明確:“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
湖光山色中了。
四、研讀與賞析
(1)“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五、概括主旨
這首七言律詩通過對湖水、云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楊陰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景色明麗、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畫,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和對湖光山色的無比熱按之情。
《天凈沙秋思》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及解題
馬致遠:元代著名戲曲作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代四大戲曲作家!短靸羯城锼肌纷u之為“秋思之祖”。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相當于可以填詞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三、整體感知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jié)奏。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天凈沙 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點撥:“小橋流水人家”是以樂景反襯哀景,“小橋流水人家”雖好卻不是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家歸不得,更加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哪句可以作為點睛之筆,道出了游子的情懷?
明確:斷腸人在天涯。(提示: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4)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研讀與賞析
(1)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明確: 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2)說這首小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五、概括主旨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蒼茫蕭瑟的夕照秋景圖,表達了游子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凄苦、惆悵之情。
教學反思
王梓旭
[《古代詩歌四首》《錢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觀滄海》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的教案
2.古代詩歌四首七年級上冊教案
3.邊塞詩歌四首教案
5.次北固山下教案
8.《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10.次北固山下教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