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學科 語文 授課年級 初一 授課時間
授課教師 王超 授課對象 課型 專項訓練
授課題目 文言文
知識與技能與難點
1、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2.課外文言文閱讀
教學重點
1. 學過的虛詞的用法:之 其 而
實詞:故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guān)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
沒有完整的詞匯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漢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
2.課內(nèi)文言文詳練
3.課外文言文拓展
參考資料 《中學語文教材全解》
教學方法 一、導人新課,激發(fā)興趣
教研組長(簽字) 校長(簽字)
文言文
一:常見虛詞的運用
(一)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 用作助詞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 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 指示代詞,相當于“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三)而
1. 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 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于“并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4.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拔山倒樹而來(《幼時記趣》)
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四)故
1. 舊的,原來的。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 原因,緣故。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課內(nèi)文言文 <<幼時記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明察秋毫( ) (2)必細察其紋理( )
(3)故時有物外之趣( ) (4)私你作群鶴舞空( )
(5)項為之強( ) (6)又留蚊于素帳中( )
(7)作青云白鶴觀( ) (8)果如鶴唳云端( )
(9)凹者為壑( ) (10)蓋一癩蛤蟆也( )
2. 、一詞多義。
(1)之:物外之趣( )(2)其:必細察其紋理( )
心之所向( ) 使其沖煙飛鳴( )
昂首觀之( ) 常蹲其身 ( )
項為之強( ) 神游其中 ( )
觀之正濃( )
驅(qū)之別院( )
(3)為:項為之強( )(4)以:徐噴以煙 (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以蟲草為林( )
以蟲蟻為獸( )
(5)而:拔山倒樹而來( )(6)時:余憶童稚時(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時常有物外之趣( )
(7)察:明察秋毫( ) (8)神:神游其中( )
必細察其紋理( ) 神定( )
3、句子翻譯。
(1)故時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4)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5)以蟲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8)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三:課外文言文拓展訓練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
③臣聞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驅(qū)之別院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課后反思
本次課后作業(yè) 背誦所學知識 《幼時記趣》虛詞
學生對本次課評價:
A+(105):老師備課特別充分,講課特別生動,上課特別有效。
A(99):老師備課很充分,講課很生動,上課很有效。
B(80):老師備課比較充分,講課比較生動,上課比較有效。
C(50):老師備課一般,講課一般,上課一般。
D(0):老師備課混亂,講課水平低,上課沒有效。
學生簽字:
教師評定:
1. 學生上次作業(yè)評價:
2. 學生本次上課情況評價:
教師簽字:
★翻譯:
我回憶童年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吹郊毿〉臇|西,一定細心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做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景觀(鶴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仰起頭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飛叫,當做青云白鶴看,果真像鶴在云頭上高亢地鳴叫,高興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墻邊,雜草叢生的花臺邊,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體和花臺一樣高,凝神細看。
把繁茂的雜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凸出的地方當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當做山溝,想像在里面游歷的情景,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以……為……:把……當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溝。神:想象。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一天,我看見兩只蟲子在草叢間打斗,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的時候,忽然有一個龐然大湊庖磺榫靶巳ふ濃的時候,忽然有一個龐然大物,像搬開大山撞倒大樹一樣闖過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br>
斗草間:即斗于草間,介詞“于”省略。之,指“二蟲斗”。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拔:移,搬開。而:表修飾,翻譯為“著”。蓋:這里是“原來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蛤蟆舌頭一伸然后兩只蟲就全被癩蛤蟆吞進肚里。
而:表承接,然后。盡:全。為:被。為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我當時年齡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幾十下,把它驅(qū)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出神: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fā)呆。呀然;哎呀地(驚叫一聲)。鞭,名詞活用作動詞,鞭打。
師曠論學: 1、①晚 ②怎么 ③ 聽說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學,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壯年好學,好像中午太陽的光輝;老年好學,仿佛點燃的蠟燭的光亮。
4、學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
王超
[《幼時記趣》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
9.童趣沈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