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與故鄉(xiāng)
陳諾 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高一(11)班
小時候,聽到家里的CD機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我十分好奇,就問我爸那是什么。我爸告訴我,那是潮劇《新韓信》。那時的我大概還會聽汕頭話,但對于這部劇,是完全不懂的。我只覺得藍貓比什么韓信有趣多了。
那時每年我都會回老家過春節(jié),自然免不了又聽“咿咿呀呀”的潮劇。不過對于我來說,最有趣的還是那棵老榕樹。老樹很大,不僅是年齡,體積也是。我爸說這樹的歷史很久了,久到他也說不清。老樹的樹干大概有半個課室粗,兩個枝干向外生長,遠遠看過去就是個“丫”字形。
那時的我喜歡在樹下玩,因為我感覺它就像一位慈祥、平靜的老人注視著我。我也想過把樹枝插進土里,不過爸爸說,這樣是長不出樹的,枝離開根,就會死。他還補了句我聽不懂的話:“人沒了根,精神就沒了歸宿。”
后來,我大了。初中時,我在讀《古拉格群島》,作者索爾仁尼琴記述了這么幾種人:一群逃脫德國的戰(zhàn)俘營,冒著死亡的危險逃回蘇聯(lián)的戰(zhàn)俘;一個不顧老丈人勸阻,明知會被蘇聯(lián)送進勞改營,還是要回去的俄僑;與蘇聯(lián)戰(zhàn)斗了一輩子卻在納粹入侵時請求回去對抗德國人的老將鄧尼金。第一次讀到他們的故事時,我笑他們傻。
后來的后來,也就是現(xiàn)在,F(xiàn)在我仍像以前那樣,每年都回老家?晌野l(fā)現(xiàn),我在變,家鄉(xiāng)也在變。那些畫著傳統(tǒng)故事,有著悠久歷史的老房子,他們的主人搬去了更新更漂亮的房子;“咿咿呀呀”的潮劇蹤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喧鬧的流行歌;河水也不再是原來的樣子,它越來越黑,散發(fā)著腐爛的臭味。只有老樹沒有變,它仍然像以前那樣,靜靜地站在那,它下面多了根水泥柱支持,就像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靜靜地看著這些變化。這時的我,早已明白我爸那句“人沒根”的意思。樹根仍在,那人的根呢?對于我們來說,根不就是故鄉(xiāng)嗎?可是故鄉(xiāng)變了,傳統(tǒng)文化仿佛變成了不值錢的垃圾遭人唾棄。那些老房子,都是典型的潮汕民居啊,可是他們就這樣被人遺棄了,像暴尸荒野的死者,等待著歲月的風干和侵蝕;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不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嗎?而故鄉(xiāng),之所以為精神的依托,不正是因為文化嗎?
我們的根正在腐爛,正在遭到侵蝕。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傳統(tǒng)也會失傳?它會不會也會因為無人繼承,被人遺忘?故鄉(xiāng)早已面目全非,如果文化也沒了,那些在外的游子,又去哪里尋找“根”呢?人沒了根,又能將精神依托到哪呢?我們會不會變成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
我明白了《古拉格群島》中的戰(zhàn)俘,俄僑和老將;他們之所以千方百計想要回去,是因為俄羅斯有他們的語言、文化,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精神唯一的支柱,依托!他們傻嗎?不!因為他們明白“根”在哪兒。
那我呢?我的“根”,我的故鄉(xiāng),還是原來的面貌嗎?那是故鄉(xiāng)嗎?不知道。只有老樹,靜靜地站在那里。我也只有靜靜地站在他下面,才會回想起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印象中的人和事。
【教師點評】
《老樹與故鄉(xiāng)》這篇文章巧妙地以家鄉(xiāng)的潮劇與老榕樹開頭,潮劇代表文化的根,深層次的;老樹代表自然的根,是表層的。但小時候“我”不理解父親“老樹沒有根會死;人沒有根,精神沒有歸宿”這句話,所以我嘲笑《古拉格群島》的戰(zhàn)俘俄僑老將拼死回蘇聯(lián)的行為真傻。但隨著年歲推移,故鄉(xiāng)在改變,老樹還在,潮劇民居消失不見了。作者才尋思出,如果文化沒了,根沒了,人的精神又何處依托?“我”明白了父親的話,也明白了《古拉格群島》中的人們回去是因為俄羅斯有他們的語言、文化,是他們的故鄉(xiāng)、精神的支柱與歸宿。
全文由我尋思故鄉(xiāng)文化之根與《古拉格群島》尋根故事雙線結合,構思巧妙。文章點題到位,主題升華水到渠成。◤V州市執(zhí)信中學語文教師 何淑琴)
【非師點評】
作者只是一個高中學生,對故鄉(xiāng)文化和情感的歸屬有很深的思考,對鄉(xiāng)邦文化的消逝倍加痛心,值得許多成年人感到羞愧。除了細節(jié)的描述有些稚嫩,例如“我也想把樹枝插到土里,爸爸說這樣是長不出樹的”,有過種植經驗的人都知道只要方向沒搞錯,插枝應該可以把大部分樹種活。另外雖然《古拉格群島》是很少中學生能讀的書,但是此書的價值,與其之所以獲獎,似乎并不在于歌頌俄國人對故鄉(xiāng)的強烈熱愛,不如舉其他書作為例證似乎靠譜一些。(中山大學文學博士 梁基永)
[老樹與故鄉(xiāng)(羊城晚報校園達人堂作文范文)]相關文章:
1.魯迅故鄉(xiāng)教案課堂實錄
2.老樹閱讀答案
7.撩妹達人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