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詩歌教學的階段特點
柳小榮
摘 要:本文提出了詩歌教學的五階段觀點,針對各個階段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上求新求變,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詩歌教學 階段特點 求新求變 課堂效率 趣味
詩歌屬于一種最精致、純粹、優(yōu)美的文體,代表著高品味的文學趣味。優(yōu)秀的詩篇能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潤養(yǎng)人們的心智,增加人們的智慧,提高人們的思想修養(yǎng),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F在高一新版教材選入了大量的現代詩歌,讓高一的學生接觸詩歌,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初期,這一教改思路有重大的意義。針對高一新生的特點,筆者把這個時期的教學分為五個階段。
一、 折服期:以古通今,鑒賞詩歌
了解意象和意境,出現在作品中的帶有主觀感情的物象叫意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意象構成意境。具體意象的含義,如,月(明月、殘月、新月、孤月)多表達離愁別恨、寂寞凄涼。杜甫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庇秩,(吹)笛、簫、笙,多暗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意境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例,帶學生搜索物象、分析特征、物象連接,把握意境。得出衰敗、凄涼的特征,表達了落魄天涯,羈旅異鄉(xiāng),仕途失意,甚至是生意盡虧,學業(yè)無成者,前途茫茫,歸宿不定的凄苦心情。
意境的表達方式,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此外,詩歌的表現手法還有渲染烘托、對比烘托、鋪墊設伏以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了解詩歌的風格,據童慶炳的劃分有四種:簡約與繁豐,剛健與柔婉,平實與絢爛,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每一種概念每一種理論都舉出各種生動形象的例子,帶學生走進詩的繽紛世界。
有了關于古代詩歌欣賞的方法作指引,進入現代詩歌的教學就容易些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對比鮮明,表現了橘子洲頭自然界萬物在秋天的勃勃生機。情景交融,選用了幾種典型的景物,渲染了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為下片表現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做鋪墊。學生開始的這兩節(jié)課,收效很大。從此,上語文課成了一種期待。
二、 活躍期:引導學生,表現自己
高一學生新來乍到,互不相識,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師生場,他們自身有表現自己的強烈欲望和被認可的強烈渴望。加上長期以來對高中的向往,初三刻苦攻讀,就是為了進重點,上高中,甚至還沒進高中大門時,就對父母對自己立下多少雄心壯志;還有對高中老師多了些神秘,更愿意配合老師,如果第一次見面印象不錯,或者第一節(jié)課就征服了學生的話,學生更愿意跟著老師轉。教師可以趁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課堂內容,多舉手或直接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也滿心歡喜,高中語文學習有趣!有時甚至出現搶答的熱鬧場面。這時期的教學,非常輕松與愉悅,學生學得快樂有動力,教師教得輕松有干勁。
三、 興奮期:從興趣入手,增強情感投入
新詩在語言上沒有多大的文字障礙,容易拉近學生的距離。新詩有相當多的抒情成分,也樂于為學生所接受。如果老師適時點撥,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講授《再別康橋》中有: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開學已有幾個星期了,離開母校也有兩三個月了。不論當時懷有多么復雜的情感,但現在心中的情緒只有一個:留戀!當你回到母校轉一轉,你是否也有同感:不忍驚動母校一草一木,也不愿意就此離開?學生欣然,產生共鳴。這時要求他們朗誦,融入情感。經典的徐志摩詩篇當堂記誦下來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列寧說過:“缺失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庇阡衾蠋熖貏e重視帶情感的朗讀,特級鐘桂華老師將課堂融入特色朗讀,這些都給筆者很大的啟發(fā)。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朗讀讀出豪氣與激情,鄭愁予的《錯誤》朗讀讀出哀傷與幽怨。以讀帶動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人們只注意作品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將學生放在被動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學生是否在情感上接受作品或在什么程度上接受和理解作品。接受美學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伊瑟爾指出:“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學愈來愈突出讀者在審美過程中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作用!蔽覀円寣W生從興趣入手,增強情感投入,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去理解體會詩歌。
四、 高潮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鑒于是剛剛從初中上來的學生,教師大可不必擺出一副深不可測的“學者”姿態(tài),那樣只會將學生推得更遠。在學生心中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他(她)是老師,我是學生;老師就是老師,學生終究是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探究的主動性,進而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興致。上課被動地跟著老師轉,繼而又使老師陷入被動地位,最后只能被迫上演“獨角戲”,師生互動就難以形成了。
再說,三年時間很長,有的是展露才華的機會。如果一開始就大張旗鼓,聲勢嚇人,學生倒是折服,時間一長就會失去新鮮感,失去效力。在教師這方面,就使本來就不輕松的教學壓力更是倍增。
筆者認為,高一伊始,讓學生讀詩,談感想,說理解,教師適當點撥,深而不奧,又有個人見地。贊許學生敢于在陌生環(huán)境亮出自己,鼓勵學生在文本理解上創(chuàng)新。學生方面覺得既有挑戰(zhàn)又有動力,還有再度投入的成就感,都十分喜歡學語文。如,筆者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先沒有大談特談海子生平,而是讓學生先將課文讀幾遍,之后再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余蕾老師說:“語文老師不應在作品與讀者之間做說破道盡的媒人,而應與學生一道,去品味作品的韻,作品的神,去探尋作品的美!钡谝粋學生說:“好像是臨終遺言,他把美好的祝福都送給別人,自己呢?誰不希望幸福呢?他卻說,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同學也陸續(xù)站起來說自己的理解!懊篮玫淖8K徒o了別人,自己實際上什么也沒得到,‘只愿’最終把自己隔離在塵世生活之外!薄碍h(huán)境不變,個性不變,明天依然不會幸福!薄捌鋵嵨覀儾粌H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一個精神世界里。精神大于物質,一個人自立自強的關鍵在于心靈的自立自強,僅有物質的富足是不夠的!薄八,不為外物所拘束,心靈自由,對自己所擁有的懷有滿足的心理,他就是快樂的。”“我在課外書上見過海子的資料,對于他的早逝,眾說紛紜,也許是由于精神極度空虛思想極度迷惘,但也有人認為更多的是由于他對詩歌藝術的一種生命的投入和精神深度的常人不可理解的回歸,我想到了屈原、老舍、三毛、海明威,他們以同樣的生命方式給人同樣的生命思考!睂W生討論的范圍不斷擴大,交流的內容越來越多,引出了深度。發(fā)言精彩,令人振奮,同學們自覺不自覺地報以熱烈的掌聲。
可見出,幾乎是學生說,老師呢?這種方法用一段時間之后,教學要求新求變。因為我們不能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知識及適當的社會知識、人生哲理、語言表達習慣等方面處于同一水平。況且,實際情況是,數理化的任務加重,難度越來越大,每周一測對學生有很大的打擊,學生自制力有限,容易將那些失落的情緒帶進語文課堂,于是,課堂悄悄沉默。這時,老師就要拿出先前暫時保留的本事來,推動學生學習,影響他們的習慣表達,幫助他們走出失敗的陰影,找回語文學習的生趣。讓學生在驚嘆折服之余,自然又成了“俘虜”,再度投入語文學習,發(fā)現新的樂趣所在與心靈的蘊藉所在。
五、 平臺期:用音樂營造氛圍,媒體感受詩意
經歷了高峰期,也有過回落,再轉回。學生對高一生活漸漸適應,原來的新鮮感現在變?yōu)槊咳盏膶嶋H生活,這時的教學進入了一個平臺期。好像沒有先前的熱鬧的氣氛,激烈的碰撞,及大的震動,但每日的學習還是無形中在悄悄地提高,因為教師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媒體現代教學設備提供了方便。教師做主導,學生為主體,課前問題設計,課堂操作及問答之間,課后的反思,教與學也都能有所得。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每節(jié)課除了保質保量的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的應該以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儒雅文明的舉止風度來吸引學生、征服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獲。(李研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從播放略帶傷感的“思鄉(xiāng)曲”啟發(fā),讓柔美而略帶憂傷的音樂沁入學生心脾,讓他們從躁動不安的情緒中稍稍平靜下來,體會詩文的韻律。普希金的《致大海》,播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體會自由奔放的大海之美,及憂郁悲哀地呼喚臨別的朋友,和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感傷,對人生命運的深沉感嘆和對自由的熱情禮贊等等復雜的情感。上戴望舒的《雨巷》,選用課件,在舒緩的背景音樂中,感受詩人那種纏綿、低徊、無奈的情緒,領悟詩中音樂美的特征,領略印象派“雨巷詩人”的意象美。講何其芳的《預言》,就配上那種歡快的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到那顆富于幻想的年輕的心,急切的期待,歡悅的心情,即使幻想覆滅,也不一味沉溺惆悵。
王小波說過,人不應該只有現實的生活,還應該有詩意的生活。筆者的詩歌教學五個階段既體現詩歌的文體特色,又切合了高一年級學生認知特點,讓學生在新詩里做了一次詩意的浪漫之旅。詩歌教學的五個階段大體上是這樣的,它們之間的界線并非涇渭分明,在教學過程中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自由發(fā)揮。
以上是筆者教高一的心得體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還請多多指教。
柳如煙
[高一詩歌教學的階段特點]相關文章:
1.秦觀詩歌特點
2.白居易的詩歌特點
4.
6.詩歌的語言特點
7.簡述李商隱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