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久長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作文時,,想描寫某一具體事物, 費了很大力氣,寫來寫去,總也寫不像,胸中翻騰著某種感情,可是怎么也表達不出來;遇到抽象的事物,更是解釋不清;想講明白一個較為復雜的道理.講來講去,別人還是摸不清頭腦。
怎么辦?
我告訴你一個竅門,那就是:用“比喻”。
先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個巧用比喻的例子吧。
例1.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
例2.
雨是最尋常的……可別惱?矗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朱自清《春》)
例3.
想起它(紡車),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戰(zhàn)友,心里充滿著深切的懷念。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
例4.
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這就是卷積云。
(朱泳鐵《看云識天氣》)
例5.
奮斗,是改變現(xiàn)實的杠桿,是億萬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堅實階梯。
(陳群《理想的階梯)))
常言道:“無比不成文!薄氨取本褪恰氨扔鳌,在修辭中它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格;在寫作中它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早在《詩經(jīng)》的時代,“比”已經(jīng)和“賦”、“興”一起被廣泛地運用。
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法,比喻可以用于描寫,比如例1、例2;可以用于抒情,如例3;可以用于說明,如例4;也可以用于議論,如例5。
比喻用于描寫可使主體形象鮮明,如魯迅先生將楊二嫂比做一只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既對上文諸多描寫做了收束,又給人以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用比喻來描繪春雨,于是春雨的特點(細密晶亮)就格外地突出。
比喻用于抒情可喚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吳伯簫對延安的紡車有多深的感情,只要想想“旅伴”、“戰(zhàn)友”這兩個詞,讀者胸中就會涌起一種暖烘烘、熱辣辣的感覺。
比喻用于說明,說明對象會更清楚、更形象、更真切地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犊丛谱R天氣》中用比喻來介紹卷云和卷積云,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的就不單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而是富有動感的影視片。
比喻用于說理,即使是比較深奧的道理也會變得通俗易懂,讓人樂于接受。例5借“杠桿”和“階梯”作比,闡釋了作者對“奮斗”的看法,抽象的概念和道理變得具體形象了。
有的議論文全篇用比,例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講的是如何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大道理,他用一個青年接收一所大宅子進行比喻論證,道理深入而淺出,讓人一聽就懂,一聽就服
綜上所述,比喻是一種非常有用、非常有效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有必要學會它。
那么,怎樣才能學會運用比喻呢?我認為應該養(yǎng)成三個習慣:
(一)處處留心的習慣。只有處處留心,才能了解周圍的事物,熟悉周圍的事物,這是運用比喻的基礎。
(二)常常思考的習慣。世界上萬事萬物間都有聯(lián)系。比喻的構成要靠比喻的雙方(“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來聯(lián)系。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在運用比喻時就能由本體通過相似點迅速尋找到相當?shù)挠黧w。
(三)時時觀摩的習慣。巧妙的比喻得來并不容易,想使自己的比喻巧妙,要時時觀摩他人的妙喻,琢磨其中的妙處。比如我們讀詩人石祥的詩《我愛戰(zhàn)馬》:“多壯麗的戰(zhàn)馬喲。S的.像一叢迎春;/紅的,像一簇山茶;/紫的,像一枝丁香;/白的,像一樹梨花。//多英俊的戰(zhàn)馬喲!/皮毛锃亮,像一幅錦緞;/銀鬃垂地,似一束輕紗;/一身剛勁,賽弓弦繃緊;/一聲嘶鳴,如洪水出閘!本涂梢苑磸鸵髟、反復揣摩:作者表現(xiàn)馬的壯麗與英俊都用了哪些比喻,為什么這樣比喻,在比喻中寄托了作者對戰(zhàn)馬的什么情懷等等。
除此之外,運用比喻還有三點應注意:
(一)要新鮮、貼切、不落俗套。常言說:“第一個把女人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做花的是蠢才。”就是這個道理。
(二)要注意色彩。這里主要指感情色彩。比如朱自清《春》中對春的比喻.‘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就充滿了欣喜、熱愛之情。
(三)要學會運用各種形式的比喻。比喻作為一種語言形式有多種多樣,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等。使用時當根據(jù)需要,不可拘泥于一種。
全國閱讀研究中心1997年3期《中學生閱讀》(初中版)
湯久長
[玩轉作文之十七--巧用比喻 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2.作文課指導教案
3.看圖作文指導課件
7.玩轉電磁鐵課件
10.小學作文寫事指導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