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我思故我在 - maoweidong
2002年全國統(tǒng)考作文題如同一個不受歡迎的政客,一露面就被扔了一身的臭雞蛋爛西紅柿。有人說材料中所說的施救方法不科學(xué),且有誤導(dǎo)的危險;有人批評說所謂的“觸動心靈”純粹是作秀而已。
這些批評無疑都是合理的,不過作文題所提供的材料本身蘊含著的一個道德觀念好象沒被注意!敖(jīng)過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動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困境”,這段文字其實包含著“助人即自助”、“助人-雙贏”這樣的暗示。這不禁讓人想起一段時間以來頻頻出現(xiàn)在媒體的新聞報道:某人看到流氓作案悄悄溜走,不久女兒披頭散發(fā)哭哭啼啼回了家;被撞者向一路人求救,此人怕惹事,急忙走開,后來才知道那個血肉模糊者是自己的父親……。還有那些真假難辯的溫情故事,不久前剛看到一個:列車上一個小偷被警察逼到了餐車,餐車里有一個撿酒瓶子的流浪兒。列車由于某種原因突然緊急停車,走投無路的小偷打開車窗準備往外跳,突然他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臉被玻璃劃破了,鮮血直流,小偷猶豫了一下,跳回了車廂抱起孩子向警察走去。事后,警察問小偷為什么救這個小孩,小偷說:“我曾經(jīng)就是這樣一個流浪兒!本煺f:“幸虧你沒跳,你知道嗎,列車停下的地方是一坐鐵路橋,下面是萬丈深淵!
這些報道和故事,都是在運用現(xiàn)代話語和場景講述一個古老的理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與以往很長一段時間 “只講奉獻,不問索取” 的宣揚相比,肯定道德行為是需要回報的,肯定道德行為是利人的也應(yīng)該是利己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的。因為道德是人對自身欲望的一種克制,所以“道德總是以個人或多或少的犧牲為前提的”(普列漢諾夫語)。但這種犧牲并非是無償?shù)模羌兇馊诵愿呱械谋憩F(xiàn),從個人和社會集體關(guān)系的角度,我們可以把道德的社會功能作如下概述:個人通過對自身欲望的必要克制,以維護現(xiàn)實的社會利益關(guān)系的穩(wěn)定,從而在此基礎(chǔ)上實現(xiàn)社會整體進步。與此同時,個體也得以發(fā)展和完善(最高層次上的回報)。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敢正視道德行為的回報問題決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道德行為如果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那么,道德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及動力,取而代之的將是自私自利,將是“各人自掃門前雪”。
強調(diào)道德行為的回報也不會抹殺道德的高尚性。事實上,回報本身就已經(jīng)是道德規(guī)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從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許多道德教誨,諸如“禮尚往來”、“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等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但是,這種回報不是經(jīng)濟活動中的等價交換行為。首先,它并不追求付出與所得在量上的絕對相等,回報,有時可能遠大于付出,但有時也可能只是一種象征;其次,這種回報在形式上不強調(diào)主體的一致性。比如說,甲幫助了乙,甲需要的回報并非一定是由乙來實施,在甲需要幫助時,丙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么,就可以認為,甲對乙的道德行為得到了回報。也正是在這個意義,筆者以為這些報道和故事包括今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未免把道德這樣一個龐大艱深的話題解釋得太膚淺了太功利化了一些,因為它們明顯地表達了這樣一個思想:幫助別人吧,因為這會給你帶來(直接的)利益。
而現(xiàn)實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以下事實這幾年已是屢見不鮮了:有人將被撞傷的老人送進醫(yī)院,卻被要求賠償,理由竟是“不是你撞的你會這樣好心”;有人抓往了小偷,失主卻不肯站出來作證,于是小偷反咬一口,大打出手;有人勇斗歹徒負傷致殘,卻因此而失去工作,連醫(yī)藥費也無處報銷,生活陷入了困境……這些遭遇足以使社會中的絕大多數(shù)普通老百姓在面臨類似情況時三思而不行。與道德行為付出的代價太大正好相反,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不道德的行為選擇卻是風(fēng)險小,利益大。制假販黃,賺了幾十萬,得到的懲處可能只是罰款數(shù)千;企業(yè)主管中飽私囊,企業(yè)無力維持之際,卻是他易地升遷之時……當(dāng)這種“惡無惡報”的情形并非罕見的時候,道德教育除了給自己招來嘲諷之外,唯一的效果便可能成為某些家長教育子女的一個素材:記住,千萬不要相信這種東西。
遺憾的是,不知是近于某種壓力還是理性的喪失,這種溫情脈脈的小故事,這種多少帶有點傳奇色彩的新聞報道在媒體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喜歡聽這樣的小故事,看這樣的新聞報道。幾年前,學(xué)者周國平就在《南方周末》撰文,把這種“小故事+小情調(diào)+小哲理”的寫作套路稱為小散文模式!霸谥毓p人情的現(xiàn)代生活中,這類小散文謳歌并且證明著古老的溫情,給人以一種廉價的安慰”,但是,生活中既有溫馨美好的小遭遇小場景,也有其更深刻也更嚴峻的一面,“這類小散文的泛濫則明白無誤地昭示了一種逃避……它們會使讀者的感覺和理解力趨于膚淺,喪失了領(lǐng)悟生活實質(zhì)和社會真相的能力!
今天,這種小散文模式已經(jīng)進入了課堂,出現(xiàn)在了高考試卷中,難道我們的道德教育就離不開這些善意的謊言,就必須片面地看待生活,在掩飾生活的冷酷嚴峻的同時大力張揚溫情美好的一面
[雙贏是必然的嗎--我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相關(guān)文章:
1.我看創(chuàng)業(yè)我看中國夢議論文
4.我看運動會手抄報
10.高考口號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