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鋮
一、課文悟讀
夜已深,苦難眠,那連日來的愁苦壓在胸上,那被失意揉搓得羞慚而沮喪的心,在夜幕中,在殘酷的嚙噬中掙扎……那是金榜無緣之痛,那是萬籟俱寂里清醒得“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的比白日更加分明的傷愁。就這樣,一個被愁情所困的失意少年的容顏便出現(xiàn)在面前,足以喚醒你沉睡已久的憂傷,足以讓你放肆的淚水打濕那西斜的月亮。
好了,來吧,一切的羞,一切的愁,一切的傷,一切的涼,一切的不眠都來吧,我可以承受。面對這江楓如火,面對這美麗姑蘇,面對這迎面而來的夜半鐘聲,我要將這愁、這痛看個徹底,看個分明。不能眼睜睜看勁風(fēng)中的微火熄滅,不能真切切聽鐘聲將心擊碎的聲音。于是,張繼便讓自己在無眠中清醒、清醒,清醒地寫下那千古名句--《楓橋夜泊》。一千二百年前的落第者、失意者的一場失眠,卻將榜紙上容不下的“張繼”兩個字寫進(jìn)了后世的每一天……
人生的旅途上,難免會遇到痛苦和挫折,也會品嘗到悲哀和憂傷。但是我們不能懼怕痛苦和挫折,只有這樣才能經(jīng)受得住痛苦與重挫的磨礪,并從痛苦的際遇中覓出生命的亮色,化為人生璀璨的珍珠。因為痛苦的體驗也是一種財富,能使我們感悟得深刻,正如張繼的失眠也會不朽一樣。悲哀與憂傷在人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美的體驗,比起那插花過街的快樂要耐人尋味得多。當(dāng)你用憐憫而傷感的淚眼,去認(rèn)識神圣的所在,比你用浮夸的享樂的欲眼時,要高明得多。憂傷是悲哀的近鄰,憂傷的觸發(fā),往往表現(xiàn)為對真善美追求的艱難的掙扎,是堅韌的一種映射。只要憂傷尚未侵襲人生形象的主體,人生就有希望,一樣美得令人陶醉。不然,那憂傷的“夜半鐘聲”不會余響至今。
二、亮點(diǎn)探究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驗傷”一詞的理解。
探究學(xué)習(xí):
因落榜而帶來的羞慚沮喪迫使張繼只身漂泊他鄉(xiāng)。愁緒郁滿心頭的孤獨(dú)者被殘酷的夜嚙噬得無以成眠,如將盡的油燈,剎那間可能熄滅。放肆的淚水卻怎么也帶不走他極度的憂傷--張繼所驗之傷。也罷,既如此,就來將這“傷”看個分明。用他這顆傷痛的心去體貼他憂傷的靈魂,讓張繼感悟得更深,這傷痛便也成了美麗的體驗。
2.作者寫漁者“也會有撒空網(wǎng)的時候”“也不免投身在風(fēng)波里”的用意是什么?
探究學(xué)習(xí):
作者欲借此來表達(dá)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痛苦與挫折,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然而對于“天不管地不收”的張繼來說,這竟也稱得上是“一項幸!,從而使讀者更加清醒地體驗到張繼極度的憂愁與傷痛。落榜了,那執(zhí)著已久的抱負(fù)與志向?qū)⒒癁闉跤;丟失了仕途追求機(jī)會,也便無權(quán)擁有那仕途的工作。在風(fēng)波里艱苦夜?jié)O的人,在張繼眼中卻成了一個體驗“幸福”的人。更何況這失意的人連睡眠的福氣也沒了,真可謂“凄絕”。
3.文中有“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的句子,“鐘”怎會有“痛還是不痛”之說呢?
探究學(xué)習(xí):
“鐘”本是無生命之物,是不可能“痛”的,這里是人格化的寫法。是因為主人公張繼將“痛”移情于物,才會問鐘痛不痛。這一筆感人心扉,催人淚涌。張繼的無眠之苦已經(jīng)化為無盡的傷痛,那夜夜必來的“夜半鐘聲”,也好像是在有意撞擊他心靈的要害,那痛苦便一聲聲地傳過來,如此清寒,如此真切。
4.文中說:“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蹦敲础澳骋环N心情”指的是什么?
探究學(xué)習(xí):
“某一種心情”是與張繼《楓橋夜泊》的共鳴,是作者的感悟流人讀者心田的一點(diǎn)靈犀。那因失意送至心頭的一種哀怨、一種沮喪、一種孤寂、一種凄涼……或許令人難以表述。這時,一聲“月落烏啼……”便可使抑郁的心情得以釋放。那“某一種心情”就被張繼一語道破。
5.你閱讀《不朽的失眠》的最大感觸是什么?
探究學(xué)習(xí);
閱讀本身并不是一個純接受的過程,而是作者與讀者心靈相撞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那讀來令人心動的字句也便有了生命的靈氣。然而讀者的理解卻是因人而異的,《不朽的失眠》帶給讀者的感觸便不能一語道破;蛟S你感觸于張繼的懷才不遇,失意沮喪,苦愁難眠;或許你感觸于人類情感的痛苦體驗;或許你感觸于插花游街的成功者被時間遺忘,而名落孫山者卻能令世人千載不忘;或許你感觸于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描繪;或許你感觸于微火將熄、月冷霜凄、慘綠容顏的如訴刻畫;或許你感觸于人生多劫、生命多愁以及價值無!瓱o論是何種感觸,只要它觸及你的內(nèi)心,便可謂是一種深刻的體驗。舒暢愉悅也好,迷?鄬ひ埠茫芾鞌嗄c也好,無一不是美的感悟。
三、選題設(shè)計
《楓橋夜泊》的歷史追蹤。
研究方法:
1.確立追蹤的內(nèi)容:
(1)張繼的生平。
(2)《楓橋夜泊》的創(chuàng)作背景。
(3)寒山寺鐘聲探古。
(4)有關(guān)《楓橋夜泊》的賞析。
2.查找有關(guān)研究資料并進(jìn)行匯集。
3.撰寫調(diào)查研究報告。
參讀書目:
《全唐詩》;
《名著作者故事》;
《古詩之旅》;
《千古名句詩話辭典》等。
四、備教卡片
●卡片①
關(guān)于作者
張曉風(fēng),臺灣女作家。散文、戲劇、小說三棲,尤以散文成就為文壇矚目。江蘇銅山人,1941年3月29日出生。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給你瑩瑩》《愁鄉(xiāng)石》《曉風(fēng)散文集》等十余部,另有小說、劇本多種。1997年,她36歲時被臺灣地區(qū)的評論界推為“中國當(dāng)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1981年,當(dāng)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狹風(fēng)雷”的“淋漓健筆”。
●卡片②
關(guān)于寒山寺鐘聲的考證
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wù)呒娂,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惟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shí),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
(摘自明故應(yīng)麟《詩藪》外編卷四)
張繼《楓橋夜泊》詩,世多傳誦。近讀孫仲益《過楓橋寺》詩云:“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欹枕猶聞半夜鐘!币嗫芍^鼓動前人意矣。
(摘自明朱承爵《存余堂詩話》,《歷代詩話》)
張繼詩“江楓漁火對愁眠”。今蘇州寒山寺對有愁眠山,說者遂謂詩指山,非謂漁火對旅愁而眠。予謂非也。詩須情景參見,此詩三句俱述景,止此句言情,若更作對山,則全無情事,句亦乏味。且愁眠山下即接姑蘇城、寒山寺,不應(yīng)重累如此。當(dāng)是張本自言愁眠,后人遂因詩名山,猶明圣湖因子瞻詩而名西子湖耳。至于夜半本無鐘聲,而張詩云云,總屬興到不妨。雪里芭蕉,既不受彈,亦無須曲解耳。
(摘自清毛先舒《詩辯坻》卷三)
摘自《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通訊》2002年8月
[《不朽的失眠》備課筆記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集體備課教案
5.赤壁賦教案集體備課